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路塘骑当先锋,揭秘中国古代军队行军的细节与步骤


在古代,军队出征行军,是一个挺复杂的活儿,可不像游戏那样鼠标一圈就走了,会有很多工作要做。那么具体有哪些工作呢?我们以明代为例。主将在接到出兵命令之后,在出兵日期前三天赶到军营,然后召集各部将领锸血军祭、鼓舞士气,然后各部收拾行装器械,仔细清点整理完毕后,等待出发。



到了出发那一天,主将首先是派出塘报骑兵。塘骑可以理解为侦察兵+通信兵,干的就是在行军过程中探查敌情、汇报信息的任务。早上,军营内吹响第一声喇叭,各部就要收拾物品军装,然后听号令做饭进食。清点干粮辎重,办完之后并不出发,而是先是派塘骑出去侦查。塘骑以塘为编制,每塘五人,这五个人在侦查时要注意彼此相望,不能脱离各自视线。每人都装备信炮,以便遭遇突发事件时给大军报警。而大军在行军时不管兵分几路,每一路都要设置塘骑。每路二十四塘骑兵,这些塘骑每人之间相距一里,散布范围最大可达二十余里。可以说,塘骑就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



塘骑每人装备腰刀一把、弓箭一副,作为通信兵还有一面最重要的旗帜。说是旗帜其实就是旗枪了,枪长三米,枪头下置一面三十厘米宽的小旗帜。塘骑如果发现敌人队伍,就左右急摇旗帜,后边的塘骑看到后,即层层传递信息至主将处。如果敌人距离还很远,不是突发遭遇这种情况,那么只需要慢慢点动旗帜。要是敌人大部队气势汹汹,那么就要画圆圈摇动旗帜。



这些是遇到敌人的情况,如果是地势问题,比如说无路可走、有水狭窄等情况,就不必摇旗,层层口传就行了。为了避免敌人对塘骑进行驱逐,信息中断,军法规定塘骑不能全部退回,而是根据敌人驱逐力度撤退。比如说敌人驱逐队伍靠近,最前一名塘骑就退到一里后另一名塘骑处,敌人还来,就这样依次退回,敌人驱逐队伍退走,那么塘骑各回原位,就这样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各塘依次进行。



而对于各种颜色的旗帜也是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说遭遇敌人则摇红旗、发现敌人摇黄旗、敌人众多摇青旗、人少摇白旗、地形问题摇黑旗,各有各的用处不能混淆。除此之外,塘骑获得情报只对主将传递,要是有塘骑回营汇报探查信息,不管是要紧还是不要紧的事情,都不许沿途官兵拦截盘问,只需要直接前往中军报告主将,之后主将再召集各部军官探讨。如果有人敢在中途拦截塘骑盘问情报,即以军法处理。



至于前文说的南北不同,主要就是地形不同。北方虽然也有高山,但平原为主,且塞外长坡大川一览无余。南方各省大不相同,山川险峻、水道纵横,无地不可伏、无地不可截。因此南方塘兵除了骑兵外还有步兵,北方塘骑每塘五骑兵,为二十四塘,南方则十骑兵加十步兵为一塘,共为十塘,都要用善于攀爬的士兵组成。但凡遇到山地险峻、骑兵上不去的地方,就由步兵拿着五方五色旗上山探查,所有山谷、密林之处都不能错过。



没有问题后,步塘就举着旗帜立定在那,然后塘骑奔马回军汇报,军队就前进到步塘立定的地方寻找宽阔平坦地方,驻扎列阵警戒,然后塘兵们继续向前搜索,就这样一直到出了山谷为止。要是查出异样遭遇伏兵,步塘遇害或摇旗,马兵亦迅速奔回军中报警,然后主将依山形布置军队列阵迎敌。步塘如果没有遇害,可以允许随意逃脱暂时不回军营。等到大战结束,给塘兵每人一颗首级的战功奖励。



接下来说一下大军法人行军顺序。第一个出营的是各部骑兵,因为骑兵速度快,出营后迅速前进到距离营地二三里的地方,然后停止立定,摆好队列后开始警戒。随后,步兵各部按照位置方向远近依次出营,在距离营地二十步距离四面列阵警戒。最后是辎重队出营。全部出营后,顺序又发生了变化,步兵收阵越过骑兵走在最前面,然后骑兵护卫带领辎重队,与步兵保持两里的距离行军。要是大雪天,那就骑兵在前踏雪开道,步兵在后跟随。



明代军队各部一般按布阵方向分为前后左右中等队,行军时也按照这个方向名依次行军,前锋为首、右军次之、左军再次之、后军最次。在行军途中如果遇到三岔路口,全军即停,派游兵前往高处瞭望;如果遇到密林幽谷,那么要先派塘骑前往深处搜索探查,没有异常后再行军。为了保险起见,主将还会给各部设置暗号,在主客兵互不相识的情况下用以辨认,并避免敌人伪装。



行军时除了辎重粮草,每人还要随身携带炒黄米二升,一升碾为碎末、一升另包;还有一升五合面粉,其中五合做成香油蒸饼,五合做炒面用烧酒浸晒,五合做炒面用盐醋浸晒,各自包好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军队遇到大河阻挡,如果水深无船,那么就派善水者携带军中粗大绳索游到对岸,然后两岸把绳索立起固定。



然后士兵们砍伐竹木,制作成木筏摆放在绳索上做成吊桥。如果附近没有树林,那么就用长枪作为临时材料,捆起来放在绳索上,然后在上边铺设衣甲作为路面应急。为了避免被半渡而击或者敌人设伏,吊桥造好后不会全部过河,而是先派选锋精锐部队过河,然后摆好阵型警戒保护后边渡河的部队,然后每过一队,就占领有利地形摆一队阵势,依次过河。



虽然处处小心,但也不得不考虑中伏的应对办法,毕竟布置的再好也不能避免所有事件。比如说在经过幽谷密林、狭窄山路的时候,里边塘骑搜索完毕,也有可能疏漏没有发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伏,必然会首尾不相连,断成数个部分无法统一指挥。因此在经过这种地方时要变换队形为连珠倒卷法。



比如说以一千人为例,将这一千人分为十哨,每哨百人。过山路时第一哨先进,走到第一塘位置,看塘兵举的什么旗,没有危险信息后就在此处对山列阵警戒;然后第二哨越过第一哨前进到第二塘位置,如同第一哨对山列阵警戒,其余各哨按此顺序依次前进。这样一来步步为营,就算敌兵伏发也能有了准备。



在行军途中,要是有事需要暂停三五天或一段时间,除了安营扎寨布置工事之外,还要在营寨外一二里距离内修建烽墩,作为明哨预警。看到有敌军来攻寨,按照人数点燃烽火,一般十人点小炬火、一百至二百人点大炬火、三百至四百人点两个炬火、五百至一千人点三个炬火并照此增加。如果敌人来攻寨时,遇上大风沙天气,能见度低,那么主将就会三令五申不得各部出寨应战,主要是避免出营后各部被风沙阻碍无法配合,被敌人用骑兵挨个击破。



这时候各部只能坚守营寨,用弓弩火器射击,然后挑选精锐骑兵,悄悄出营寻找敌人后背攻击。等到了敌境,要是地理不熟,就需要寻找当地居民作为向导,有时候找不到居民也会让俘虏充当。但为了避免这些人提供虚假信息,不能只听一人所言,要多多寻找,然后把这些人分开询问,看最后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



俗话说“一人过万,无边无际”,行军时,数万乃至十万大军甚至能长达数十里。由于队伍距离过长金鼓不相闻旗帜不可见,只能依靠塘骑或士兵言语传递信息。而塘兵有二十四层,层层传递很容易出现错漏,因此规定传递信息不可废话连篇需精简重点,内容不能超过三句,然后层层传递。传递的时候还要复述一遍确认,然后回答“知道了”继续向后传递。



最后,在攻取城池之后,大军不能全部一涌进城,而是现在城池四面坐地等待,然后派一部军队进城安抚居民并肃清残余抵抗力量,一切妥当后再全军进城。进入城池后由于军营还没建成,就需要先把士兵安插进民居中歇息。这时候以队为单位,每一队同住一家,方便队长监管不许分开。如果是面积较大的富贵人家和官府机构,那就每一段安插几队,住完为止。



如果有士兵不愿跟本队一块居住或者偷偷离开,队长有权当场军法处置。布置完毕后,各部将官带领各队前往规定民居,士兵们在门口立定,等到中军一声炮响然后各街敲锣后,各队就可以进入民居歇息了,若是没接到号令就擅自进入民居,则抓捕后捆打八十棍,同队之人也要连坐。当然以上都是理论和条例,具体操作还要看将领和军官的素质和执行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战争厮杀,士兵又是如何分辨敌友?
中国古代十大阵图
秦汉时期的矛
中国古代阵法
淝水之战时,苻坚为何对周边环境噤若寒蝉,又是什么促成了溃败?
形容古代军队的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