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解三国 | 与曹操一同杀吕伯奢一家的竟是刘、关、张
三解按:这是一个“可以听”的系列专辑,觉得文字麻烦,可以扫描二维码。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了刘备与曹操的第一次相遇,并预告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现在就揭晓答案:

那就是,他们一道制造了一起“闻名千古”的“刑事案件”,并一同见证了一句“遗臭万年”“名言”的诞生。

这起案件,就是曹操逃亡途中残杀故交吕伯奢一家,这句名言,就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三国演义》中对这一段的描写很详细,概括一下,就是这个样子:

曹操父亲的结拜兄弟吕伯奢为迎接曹操的到来而出门买酒,曹操等候多时听到了“磨刀之声”,曹操就犯了疑心病,认为吕伯奢并非自己的至亲,相当可疑,就去偷听谈话,恰巧听到了有人在厨房中说:“缚而杀之,何如?”

曹操确信对方要对自己动手,就闯了进去杀死了男女八口,此时才在厨房看到了一头绑好待杀的肥猪,曹操和陈宫心知杀错了人,一路逃跑,恰巧遇到了吕伯奢。

曹操策马不顾吕伯奢的挽留,走出几步,突然拔剑返回,叫住吕伯奢,还非要“诈”他,待其回头时,方才一剑砍过去。

整个过程画面感极强,这先执着,再犹豫,最后下狠心的过程极其有层次,让观众仿佛看身边人一样。进而导出陈宫对曹操的指责,曹操再用“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作答,大奸大恶的形象跃然纸上,属于典型的“明知故犯、罪加一等”,整部小说中曹操的“人设”就此“立”下了,可以算是文学创作的“神来之笔”。

文学的“长处”,也恰是史事的“短处”,因为只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直至简单到“好人”和“坏人”,只凭红脸、白脸就能区分“忠奸”,才更容易获得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的“共情”传播。

而事实的真相往往要复杂得多。

先说说这个事件的参与者,《三国演义》中只提到了曹操和陈宫,故此,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也说,曹操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千古名句时旁边没人,这是不对的,因为在《三国志》注所引《魏书》中有记载:

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曹操带着几个人,骑着马路过了在成皋县的老朋友,吕伯奢家。

前面已经说到了,刘备、关羽、张飞肯定是同行的,那就在这个“数骑”里面,参考一下其他的记载,可以知道,与曹操一同从洛阳出发的,应该还有时任黄门侍郎的曹纯,当时刚满20岁。

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演义》中旁观曹操残杀吕伯奢一家的陈宫险些手刃曹操,为什么刘、关、张这样的忠义之士却一直追随曹操到沛国?难道说,以这三位的仁义之心,看不出曹操的蛇蝎心肠?

因为啊,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光史书中,就有《魏书》、《世说新语》和《杂记》三处记载,且各不相同:

其一是吕伯奢之子图谋曹操等人马匹和财物,被曹操亲手杀死数人;

其二是吕伯奢家五个儿子热情款待,曹操疑心有诈害自己,亲手持剑杀八人离去;

其三是曹操听到餐具碰撞声响,以为有伏兵,于是杀人离去。

这三条史料看似无关,其实是一个事件的三个视角的记录,第一是“吕家人动机”,第二是“曹操的心理”,第三是“事发的诱因”。

完整重构一下事实应该是这样的:

曹操带着曹纯、刘备等人来到了他的朋友吕伯奢家歇歇脚,吕伯奢本人不在家,只有五个儿子留守,却对逃亡中的曹操非常热情,引发了曹操的怀疑,而这五个儿子之所以如此,则是垂涎曹、刘等人的马匹、财物,想要来个“黑吃黑”,谋财是肯定的,要不要害命就看人品了,反正曹操这个黑不黑白不白的身份也没法去报官。

没想到在吕伯奢之子和宾客部曲还没有“出手”的时候,仆人们却发出了“食器之声”,当时的餐具要么是漆器、陶器,要么就是金铜器,肯定是叮叮当当的声音,结果被神经过度紧张的曹操误以为是刀剑碰撞,决定先下手为强。

当时的战况想必非常惨烈,连曹操本人都手刃八人,可想而知,刘关张等骁将手上得留下多少人命。

听到这儿,或许有人会问了,吕伯奢家都有庄园了,怎么可能图谋曹操这个老朋友的马匹、财物?

这就需要解释下东汉末年马匹的价格,黄巾之乱前的汉灵帝光和四年搜括天下马匹,民间一匹马的价格高达200万钱,当时的黄金价格是1斤值铜钱10000,汉代一斤约合250克,也就是说,一匹马价值50公斤黄金,以300元人民币/克的金价粗估,一匹马价值1500万人民币。

考虑到曹操到吕伯奢家已经是黄巾之乱后,人都活不下去,马就更稀缺,曹操又是相当于今天“副部级”领导,其坐骑当然是骏马,价格只会更高,刘备曾和马贩子交往,又善于指挥骑兵,其座驾也不会是“凡品”。

也就是说,曹操、刘备、曹纯、关羽、张飞等5人,每人开了1辆价值1500万人民币的布加迪进入吕家的庄园,总价在7500万到1亿左右,这笔财富在北上广深买套好别墅还差点意思,可到河北衡水买房,买几个吕家庄园,应该还是不难的。

因此,杀完人之后,曹操、刘备等人肯定是通过“审讯”得知了吕伯奢五个儿子的图谋,这就等于是事实有个两重反转的效果,因为“意外”而杀人,又因为杀人才揭破“阴谋”,所以,曹操才“凄怆曰”,也就是凄凉、悲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这实际上是对这个“狗血事件”的无奈感慨,翻译过来,也就是“我先下手为强,总比后下手遭殃好吧?”

所以,曹操的感慨,或许还有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不甘吧……

至于刘关张三兄弟,又不是刚进社会的小青年,以他们相对熟稔“底层社会”的生活经验来看,恐怕连曹操的这种“高官子弟”的诗性感慨都不会有,否则早就被“蹉跎的岁月”给怄死了,哪儿还有屡败屡战的“汉昭烈帝”?

说到这儿,就不由得让人疑惑了,刘备和曹操,既然早有这样的渊源,甚至还交了好大一笔“投名状”,为什么就分道扬镳了呢?

答案到底是什么,请听下回分解。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 刘三解
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曹操,临死前终于想起,他还是负了一个人
侯嘉 《三国演义》读后感 指导教师:魏万娣
歇后语中的三国人物
三国历史惊人真相看后让你目瞪口呆!
三国史上九大疑案,曹操传位、刘禅智商都有疑点,最疑是这个名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