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场内战消灭大量蒙古贵族,元朝皇帝没制衡,可以胡来了|文史宴

文/班布尔汗

元泰定帝英年早逝,其合理的统治方略不但未能延续,还引发了一场大内战,史称天历之战、两都之战,大都的燕帖木儿和上都的倒剌沙各立皇帝,激烈交战,最终燕帖木儿凭借精锐的钦察军和阿速军战胜了兵力远多于自己的上都军队。燕帖木儿是钦察人而非蒙古人,抓获蒙古宗王总是蓄意杀死,导致宗王势力大衰,蒙古贵族对新皇帝元文宗再无制约之力,元朝政治一路向秦,再也无法回弹了。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元史通说专题:

元朝究竟是个怎样的朝代?一文澄清所有误解

暗无天日还是文明高地?一文准确评判元朝地位

元朝中期专题:

元朝长期无法落实嫡长子继承制,因此难以顺畅集权

元朝也有“金匮之盟”,元朝版宋太宗会不会干掉哥哥?

蒙古式折腾跟大秦式折腾,哪个更劳民伤财?

元朝几任皇帝用尽各种风骚手段集权,为何集不起来

科举是法家手段,饱受宋儒憎恶,元朝因此才不开科举

经过元武宗、元仁宗的试探,元英宗走上了集权快车道

元朝版乾隆花式作妖,有力的蒙古贵族只好诛杀暴君

如果这位明君多活十年,元朝就不会那么快退回漠北了

倒剌沙弄权招来政变

泰定帝执政前期,他的中书右丞相是旭迈杰,其人被称为“谨守先朝法度,节用爱民,为一时贤相”。可惜,在泰定帝去世前,旭迈杰已经去世,朝中大权落在了左丞相倒剌沙手中。其人喜欢弄权,泰定帝去世后,他没有立即扶立太子即位,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政由己出。

“国不可一日无君”,倒剌沙的弄权使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人心浮动,终于引起大乱。

在大都城中,一个名叫燕帖木儿的将领发动了政变。

燕帖木儿是钦察贵族,钦察人与蒙古人有一定血缘关系,原居于额尔齐斯河流域,“钦察”意即“浅肤色的草原居民”。

7世纪时,钦察人被突厥人驱逐,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和乌克兰草原一代。蒙古西征时,钦察人被征服,成为蒙古大军中的一支劲旅。

其首领班都察“以强勇称”,是忽必烈身边的骁将。班都察的儿子土土哈更是忽必烈赖以镇守西北边疆的一代名将。至元二十三年(1286),元世祖忽必烈设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正式建立了钦察卫军。从此,钦察卫军便成为元朝皇室的禁卫军之一。

燕帖木儿是土土哈的孙子,其父亲床兀儿也是威震边疆的名将。他自幼就是武宗的宿卫,参与了武宗的一系列征战,颇有将才。其家族在武宗朝十分显赫,但在仁、英两朝时受到冷落。而到了泰定朝,燕帖木儿先是加太仆卿,后又迁同佥枢密院事。

虽然泰定帝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但燕帖木儿也知道,无论是泰定帝在位,还是日后太子继位,自己这些武宗旧臣都是要逐渐边缘化的,想要大富大贵,只能从险中求——拥立武宗的儿子夺取帝位。

燕帖木儿是色目人而非蒙古人

致和元年(1328)八月四日,燕帖木儿发动政变,在大都羁押了忠于泰定帝的大臣,控制了大都,并立即派人前去迎接武宗次子怀王图帖睦尔入京。

图帖睦尔时年二十四岁。十一岁时,哥哥和世㻋因为被废掉储位而举起反旗,结果战败逃亡察合台汗国。所谓唇亡齿寒,图帖睦尔也被流放海南岛。

直到泰定帝继位,图帖睦尔才被召回,受封为怀王。然而,他安稳了仅一年,又被命令迁往建康。

到泰定帝去世前夕,燕帖木儿等人为了发动政变,暗中派人将他安置到江陵。

八月二十七日,怀王图帖睦尔到达大都,入居大内。

惊闻大都的事变,倒剌沙便会同梁王王禅(甘麻剌次子松山之子)、湘宁王八剌失里(甘麻剌第三子迭里哥儿不花之子)、辽王脱脱(成吉思汗幼弟帖木格后裔)、诸王失剌和也速帖木儿等人加紧了对于上都的控制,并调集兵马准备反攻大都。

致和元年(1328)八月二十一日,也就是怀王图帖睦尔来到大都前六天,倒剌沙作为上都方面的总指挥,与辽王脱脱留守上都,而将其他诸王、将军、大臣全部派出,分兵四路南下,气势汹汹逼向大都。

其中,梁王王禅进军居庸关,诸王中的失剌进攻古北口,诸王中的也速帖木儿进攻辽东迁民镇,湘宁王八剌失里等则绕道山西,与陕西军队相配合,向东回攻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

在上都一方,拥有随驾怯薛、诸卫大军,并得到辽东诸王、湘宁王八剌失里、赵王马扎儿罕及陕西行省和行台支持,兵力颇为强盛。倒剌沙的四路并进、迂回包抄战略,便是基于兵力充足而制定的。

他深知燕帖木儿虽然掌握了大都,但兵力有限,一旦分兵据守,必然陷入被动。四路大军只要有一路夺关成功,大都便可攻下。

然而,结果并没有如倒剌沙所愿。燕帖木儿的家底,是以左卫亲军、钦察卫、阿速卫为基础,利用“总环卫”而临时拼凑、征集的军队。虽然钦察、阿速两卫战斗力很强,但数量不足,真要是分兵据守,层层防御,那必然是左支右绌,难以招架。

他采取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策略,不着重于各关隘的防守,而把部队主力收揽于麾下,采用迅速转移奔袭的方式,集中优势兵力,积极以攻为守。

八月二十四日,两都之战正式爆发。

车轮战也没能打赢燕帖木儿

是日,上都军诸王失剌率领所部最先进至宜兴(今河北滦平北),立足未稳,便遭大都方面枢密院同知脱脱木儿阻击,失剌败走。

这边刚刚胜利,上都军梁王王禅、右丞相塔失帖木儿便率军进至榆林(今河北怀来东),势头凶猛。燕帖木儿闻警,立即率主力于九月一日越过居庸关,迎头猛攻王禅,王禅不敌败退。

虽然屡屡胜利,但燕帖木儿已感到上都方的优势不仅是兵力雄厚,更在于占有大义名分,毕竟泰定帝是合法皇帝,太子是合法储君。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政治上站不住脚,军事上无数次的胜利都无法承担一次失败的结果。

于是,燕帖木儿返回大都,请怀王图帖睦尔继承帝位。图帖睦尔推托道:“大兄在朔方,朕敢紊天序乎?”燕帖木儿马上反驳:“人心向背之机,间不容发,一或失之,噬脐无及。”图帖睦尔于是道:“必不得已,当明诏天下,以著予退让之意而后可。”

九月十三日,图帖睦尔在大都大明殿即皇帝位,是为元文宗,改元天历,并以致和元年为天历元年,直接否定了泰定帝的合法性。

两都之战

燕帖木儿蓄意屠杀蒙古宗王

大都城里的登基大典还未结束,前方战报传来,上都军辽阳行省平章政事秃满迭儿所部已于九月三日攻破迁民镇,并一路由东向西挺进,威逼大都。

就在文宗登基的同时,上都的倒剌沙也将泰定帝的皇太子阿速吉八扶上皇位,改元天顺,是为天顺帝。皇帝一立,拥护上都的将士们就有了主心骨,士气顿时也高涨起来,虽然有一路失败了,其他几路仍气势汹汹。秃满迭儿所部更是高歌猛进,攻破了迁民镇。

大都的登基大典只能草草结束。燕帖木儿与弟弟撒敦赶赴三河(今属河北)、蓟州(今天津蓟州区)拦截,双方一场激战,秃满迭儿难敌燕帖木儿兄弟的勇猛,所部败退。

这边刚击退敌军,没等喘口气的燕帖木儿又收到战报:上都军梁王王禅所部趁他和秃满迭儿交战之时,大举南下,于十六日袭破居庸关,大都再次告急。

燕帖木儿以脱脱木儿屯驻蓟州,自己率主力西返,二十日在榆河(今温榆河)截住王禅军。此时王禅军领军将领是枢密副使阿剌帖木儿。燕帖木儿身先士卒,亲自舞刀杀入敌阵,重伤阿剌帖木儿。

上都军损了主将,顿时混乱败退。燕帖木儿乘胜追击,先在横跨榆河的红桥之上将重组阵型的上都军击溃,之后又在白浮之野(在今北京昌平东北)追上上都军,两军再次鏖战。燕帖木儿仍是身先士卒,亲手斩杀七名敌人,上都军崩溃。

连续三次大败,梁王王禅倒未气馁,重新收拢败兵扎下营寨,与燕帖木儿对垒,意图将其牵制于此,策应其他几路友军。可燕帖木儿派弟弟撒敦绕到敌军背后发动偷袭,王禅军全面溃散。燕帖木儿兜后猛攻,“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梁王王禅单骑逃走。

激战六昼夜后,九月二十六日,居庸关被燕帖木儿收复。

居庸关的胜利尚未庆贺,古北口方向又再吃紧。

就在燕帖木儿彻底击败王禅的同一天,上都军知枢密院事竹温台所部攻破古 北口,进至石槽(今北京顺义北)。

燕帖木儿命弟弟撒敦率前锋驰往阻击,随后亲率大军倍道兼行,赶到石槽。竹温台没想到他来得这么快,还在让部队埋锅造饭,猝不及防间被击溃。

虽然多次失败,可上都众将仍挫而不馁,继续组织进攻。九月二十八日,上都军秃满迭儿、诸王也先帖木儿所部辽东军在蓟州击败脱脱木儿,一路南下占领通州,大都再次告急。

燕帖木儿闻讯,立即与其子唐其势从古北口率师南救。十月一日赶到通州,猛攻立足未稳的上都军,上都军只得放弃通州,狼狈退走。

五日,秃满迭儿会合阳翟王太平、国王朵罗台、平章塔海的军队,发动反攻,与燕帖木儿会战于檀子山之枣林(今北京通州南),双方激战一天,未分胜负。到晚上,燕帖木儿命唐其势率军偷营,击破上都军,阵斩阳翟王太平,上都兵马“死者蔽野”,余部逃走。

燕帖木儿在南边刚刚稳定战局,上都军西路的攻势便又展开。

十月七日,上都军诸王忽剌台、阿剌帖木儿所部由山西出兵,攻破紫荆关,陷涿州(今属河北),逼近大都南城。与此同时,湘宁王八剌失里引兵入冀宁(今山西太原)。

燕帖木儿再次远途奔袭,命令全军上下边行军边吃饭,以最快的速度急行军。他再一次在上都军扩大战果之前赶到了良乡(今北京南郊),向着处于卢沟桥的上都军发动突袭。

上都军统帅忽剌台没想到燕帖木儿这么快出现,斗志全消,下令撤退。燕帖木儿一路猛追,击溃其部,将忽剌台、阿剌帖木儿俘杀。

燕帖木儿的胜利是大灾难的开始

到了现在,上都一方一败再败,十成主力去了六成,原本该调整战略,可倒剌沙集中了最后的部队,仍由秃满迭儿率领,再次攻入古北口,进逼大都。

此时,燕帖木儿已经没有其他几路敌军的负担了,他挥师北上,于檀州(今北京密云)迎战秃满迭儿。

累胜之师击屡败之军,这样的战斗根本没有悬念。

上都军再次大败,将领安童、塔海、国王朵罗台等均被燕帖木儿擒斩,秃满迭儿逃回辽东。

一直处于防守的大都一方军事总指挥燕帖木儿开始策划反击了。

不过,他不是要亲自率军去攻打上都,而是将一直隐藏的杀招使了出来——他的叔叔,东路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

不花帖木儿是燕帖木儿的叔叔,掌管着辽东的兵权,因为辽东诸王和地方官员大部分都拥护上都,他一直隐忍不动。现在,上都兵马已经损失殆尽,他立即发兵突袭上都。

内无防守之军,外无救援之师,上都的天顺政权已经穷途末路。倒剌沙束手无策,梁王王禅更是偷偷地出城逃跑,但很快便被抓获。倒是辽王脱脱显示出了血性,率不多的部队出城迎战,但众寡悬殊,很快便兵败战死。

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了,剩下的路,只能是投降了。

十月十三日,倒剌沙肉袒出降,献出皇帝玉玺。混乱了两个月,上都政权终于土崩瓦解。

然而,作为天顺政权的名义首脑,天顺帝阿速吉八却不知所终。

对于其他政敌,文宗曾专门诏谕天下:“诸王王禅及秃满迭儿、阿剌不花、秃坚等,兵败而逃,有能擒获者,授五品官;同党之人,若能去逆效顺,擒王禅等来归者,免本罪,依上授官;家奴获之者,得备宿卫;敢有隐匿者,事觉,与犯人同罪。”

元文宗

元朝首个摆脱贵族制衡的皇帝

诏书中偏偏没提天顺帝。因此可以断定,所谓“不知所踪”只是个借口,在那种情形下,身为小孩子的天顺帝无论如何不可能逃出生天,至于下场,只能是被杀害。而史无明载,可能是文宗不愿承担杀害叔叔的恶名,故意隐去了。

在倒剌沙兵分四路攻打大都的同时,忠于泰定帝的陕西行省、陕西行御史台也在调集兵马三面出击,猛攻山西、河南。随着上都投降,文宗传谕罢兵,陕西各路部队得知自己扶保的朝廷已不复存在,斗志全消,纷纷解体溃散。

至此,两都之战的硝烟才算散尽。文宗成了大元朝唯一的皇帝,天下大势看似可以稳住了。

但是,事情还远远没结束。


班布尔汗兄的大作《细读元朝一百六十年》近日上架,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元史通俗读物,对于历史事件的实质审视极为透彻,也纠正了大量流行的对元朝的谬见,大司马已读完,强烈推荐,值得入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70——元朝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瓎(音“la,辣”)(
元文宗图帖睦尔资料简介
最狂的权臣,弑杀两位皇帝,娶皇后为妻,强纳40多名公主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644、两都之战元朝混乱
两都之战:权臣乱政引发元朝宗室的皇位争夺战!
历史故事——两都之战使元文宗获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