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后半句仅仅4个字才是关键,却鲜为人知
儒家思想历经百家争鸣之后,终于以独到的思想傲视群雄。到了西汉武帝时期,黄老思想衰微,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至此之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儒家学说便成为了人们公认的主流思想,时至今日也依然长盛不衰。
儒家著作《论语》中的很多经典名篇,不仅被纳入了中学课本之中,甚至也被编入了很多启蒙读物中。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儒家思想极度推崇。大家熟知的“三思而后行”,实际上就是儒家思想的典型代表。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是春秋时期鲁国正卿,他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会思考三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情之后,说道“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实际上关于这句古语,还有一个大家不知道的典故。相传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季文子的官员。
他曾辅佐过三代鲁国君主,“忠贞守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史料中对这位权臣的评价。
季文子之所以可以屹立鲁国政坛33年不倒,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仔细的思考。
哪怕是一些看似很微小的事情,他也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认真思考。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的事迹,传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耳中。
孔子听到了季文子的故事之后,内心无不充满感慨的情绪。一个身居高位之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依然十分谨慎,对国家和老百姓而言,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表达了孔子对季文子对欣赏,后半句仅仅4个字才是关键,却鲜为人知。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三思而后行”的重要意义,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这句话无论是作为处事方式,还是与人交往时的准则,其实都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孔子所说的“再,思可矣”,也非常值得大家去考虑。
“再,斯可矣”,除了可以解释为,借鉴以往的经验之外,还可以理解为,只需要思考两次即可。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实际上说的是做事情,就要多次、反复的去思考,然后再去做才能万无一失。正所谓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后行动。
关于“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诗文学者南怀瑾曾做出过精辟解析。
他认为孔子所言“再,斯可矣”,未必就是对季文子的肯定。相反,还很可能是对其过分谨慎的态度,以及做事过于拖沓的批评。
因为“再”,说的是再一次或反复多次,那么“三次而后行”中的“三”,则往往也只是一种虚指。
或许季文子在做事情之前,不只是考虑的三次,甚至还可能是四次或更多次。所以孔子才会对其做出批评,认为他只是考虑的太多了。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一方面在提倡做事谨慎的同时,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够干脆利落。
是非、利害、善恶都是相对存在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的做事方式,虽然看起来是一种谨慎的态度,但是孔子却认为,没必要考虑那么多次。
因为做事情之前深思熟虑,虽然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事行为。但是考虑了很久才去做,又很容易错过最佳的时机。
说白了做一件事再次思考,就很容易错过人生中的重要机遇。而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蛮干,后的结果也往往令人惋惜。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只有抓住机遇才能事半功倍。当然“再,斯可矣”。并不是说提倡过于鲁莽,有一些事情思考几次就可以去做了。
或者是说借鉴之前的经验,就能够知道这件事情是否可行。从这个角度分析来看,过犹不及都容易失败。
孔子曰:“再,斯可矣”,其实也有极端的地方。如果大家能够采取折中的方法,说不定要比季文子和孔子的做法更好。
除非是遇到一些决定人生走向的大事,可以反复多次的考虑一下,一些普通的小事只要思考一两次即可行动。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所以做事方式也各具形态。比较谨慎的人,都喜欢“三思而后行”,相反行事鲁莽的人则说干就干。
大家平时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能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才不会错过大好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何总有人批判孔子思想?
康熙拒不跪拜孔子墓,大臣拿布挡住墓碑上1字,康熙毫不犹豫下跪!
浅谈儒家思想
历史钩沉:千载儒家,源于四圣
63岁老头娶17岁娇妻,生下一子,此子影响中国千年
中国两千年的思想迷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