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阴白斑


外陰白色病變,又稱慢性外陰營養不良,本病系指一組女陰皮膚、粘膜營養障礙而致的組織變性及色素改變的疾病。分增生型、硬化性苔蘚型及混合型叁型。本病以中年以上婦女為多見,是婦科常見而難治的病癥之一。其發病原因至今不明,可能與過敏、慢性機械性刺激、局部神經營養失調或自身免疫代謝障礙等有關。本病癌變率為1%~5%。現代西醫學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過去多采用手術治療,但復發率高達50%。

本病在中醫學中無特定名稱,根據癥狀可屬中醫陰癢陰皰陰蝕等范疇。早在《金匱要略》中已有外陰病的記載: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即生瘡,陰中蝕皰爛者,狼牙湯洗方。《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貞彐科部分收集了由漢代至清代歷代醫家的有關論述。所收集方劑中,除內服藥外,還用外洗、坐浴及針灸等各種治法,說明中醫學治療外陰病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現代中醫對本病的認識,國內最早臨床報道見于1973年,隨后有關資料不斷增加。特別是80年代以后,采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探索出一套包括內治外治穴位激光照射、電針等在內的方法,使本病的治療取得很大進展,不但能較有效地控制自覺癥狀,而且還可使病變組織改善或恢復正常。近幾年來,在機理研究方面進展亦較快,如用電鏡超微結構觀察肝郁型外陰營養不良,證實舒肝解郁藥物能使上皮組織超微結構恢復正常,線粒體增多,核糖體減少,使細胞無限制增生得到抑制,可使癌變傾向消除,舒肝解郁中藥對預防外陰營養不良癌變有一定意義。

中醫藥治療本病效果較好,遠期療效亦佳,有效率在83%~96%左右,復發率約5%~20%,無論內服、外用,均未見毒副作用,其療效優于單純西藥療法。但目前還存在治療方法繁雜,療程過長,對有關機理尚缺乏足夠認識等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討。

病因病機

根據古今醫家長期實踐,一般認為本病多由肝、腎、脾叁臟功能不足,沖、任、督叁經失調以及外邪、蟲蠢等入侵而致,臟腑虛損,寒凝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機。現分述如下:

肝氣邪結 情懷不暢,肝氣郁結,肝主疏泄而藏血,其脈繞陰器,今肝有病,疏泄失常,氣機不暢,藏血不足,陰器失于氣血之榮養而致本病。

腎氣虧損 房勞過度,耗傷腎氣,或年過四旬,腎氣漸衰,或平素腎虛。腎藏精,司二陰生殖,腎氣既虛,腎精不足則不能溫煦及滋養陰器而致本病。

脾虛濕因 飲食不節或思慮過度,損傷脾氣脾主肌肉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受損,則水谷精微失于健運,氣血生化不足,寒濕凝于二竅,滯于經絡,氣血瘀阻,陰器肌膚失榮失色變白。

濕熱內蘊 脾虛濕聚,濕郁化熱濕熱蘊結流注于下;或外陰不潔,或蟲蠚等乘虛而襲,與濕熱相結,使肌膚受損,經脈受阻,氣血運行更為不暢,氣滯血瘀,使本病更趨難愈,甚至惡變。

辨證分型

本病以陰部皮膚粘膜脫色變白,局部瘙癢、疼痛干燥灼熱為主癥,輔以兼證及舌脈以辨別寒熱虛實及病位所在。臨床常見的證型有以下四種:

1.肝經濕熱 陰部紅腫而癢,伴皮膚色素減退或伴濕疹,帶多色黃,口苦,溲黃,頭痛目赤。苔黃膩,脈弦。

2.肝邪血瘀 陰干燥,刺痛,夜間尤甚,或有尿頻、尿急、尿痛、外陰燒灼感,或外陰起癤腫,伴胸悶不舒,易怒,喜嘆息。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沉細或弦滑。

3.腎陰虛 陰刺癢,局部萎縮變白或薄脆、干裂,彈力消失,伴腰膝痙軟,頭暈目眩咽痛,溲赤。舌質紅,脈細或細數。

4.脾腎虛衰 外陰干枯色白,局部瘙癢或刺痛,伴四肢不溫,少腹冷痛,腰痙乏力,面色不華。舌淡光滑,脈沉細。

療效標準

痊愈:自覺癥狀消失,外陰皮膚顏色、彈性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病理變化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

顯效:癥狀消失或偶發癢感,白色病區縮小并變為粉紅色或淡褐色,增生或萎縮明顯好轉,停止治療后未加重。

好轉:癥狀減輕,白色病區縮小,顏色及彈性均有好轉。

無效:治療后自覺癥狀及病理檢查均無改變。

分型治療

1)肝經濕熱

治法:清肝瀉火利濕止癢。

內服方:龍膽草當歸淫羊藿補骨脂20克,柴胡黃芩、生地、車前子30克,梔子川芎澤瀉15克,甘草9克。

加減:濕熱下注加菖蒲、瞿麥;帶多色黃加土茯苓、苡仁。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外洗方:苦參蒲公英地膚子蛇床子30克,黃連黃柏9克。

加減:外陰流水加蒼術白鮮皮

用法:煎湯乘熱先熏后坐浴3040分鐘,每日12次,每日1劑。經期停洗。

常用成方萆薢滲濕湯加減。

2)肝郁血瘀

治法:舒肝化瘀,活血祛風,止癢。

內服方:當歸、赤芍、柴胡、茯苓15各,益母草首烏雞血藤丹參25克,白術10克,薄荷5克(后下),白鮮皮15克。

加減:腹脹加青陳皮;氣滯血瘀加叁棱、莪術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外洗方:茵陳、蒲公英、地丁、地膚子、首烏各25克,冰片1.5克。

加減:外陰干澀加仙靈脾、地骨皮

用法:煎水乘熱先熏后坐浴3040分鐘,每日12次,每日1劑。經期停洗。

常用成方:逍遙散舒肝散加減(內服方)。

3)肝腎陰

治法:滋補肝腎,養血和營。

內服方:枸杞子菊花、澤瀉各15克,熟地、菟絲子山藥30克,川芎、黃柏各12克,山茱萸、當歸、補骨脂、茯苓、丹皮各20克。

加減:虛熱,熟地改生地;口干咽燥加玄參花粉陰虛火旺加茵陳、旱蓮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外洗方:淫羊藿30克,白蒺藜、川斷、當歸、白鮮皮各15克,硼砂9克。

加減:外陰炎皸裂潰瘍加銀花、蒲公英、蒼術、青黛(后人)。

用法:煎湯乘熱先熏后坐浴3040分鐘,每日12次,每日1劑。經期停洗。

常用成方:左歸丸(內服方)。

4)脾腎虛寒

治法:溫補脾腎益氣止癢。

內服方:熟地、山藥各30克,菟絲子、補骨脂、淫羊藿各20克,山茱萸、杜仲15克,制附子肉桂6克。

加減:氣虛黃芪黨參;外陰癢甚加白蒺藜、白鮮皮。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外洗方:蚤休、陳鶴虱30克,苦參、蛇床子、蘇木威靈仙野菊花15克。

用法:用清水10碗煎汁,乘熱先熏后洗,嚴重時可臨時加鮮豬膽1個與藥汁攪勻,每日2次,1個月為一療程。

常用成方:右歸飲(內服方)。

療效:以上四型共治療觀察597例,痊愈107例,顯效154例,好轉272例,無效64例,總有效率為89.3%。外陰白色病變除上述內服藥及外洗方夕卜,還常配合局部外陰濕敷或外涂軟膏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故臨床上不能拘泥于上述四種證型,而要辨證論治,以治本為主,標本同治最為切要,治本立足于內治法,治標求助于外治法內外并施,才能提高療效。

專方治療

1)黃射綜合

組成:內服方:黃芪16克,黨參、當歸、赤芍、射干珍珠母13克,補骨脂、生地、麥冬知母、澤瀉各10克,桂枝、黃柏、木香、甘草各6克。外用方:射干、透骨草、苦參各20克,白礬食鹽龍骨枯礬10克,綠礬5克。

加減:內服方:氣滯血瘀加莪術、叁棱、丹參;濕熱下注加連翹白頭翁;氣血兩虛加桂圓肉大棗

用法:內服方: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外用方:水煎,每日1劑,坐浴半小時至1小時,然后使用外敷劑外敷15分鐘,1月為一療程。經期停洗。癥狀重者,可酌加用外敷劑(用60酒精500毫升浸泡射干100克,浸泡1周),局部外用。

療效:共治療380例,痊愈374例,好轉6例,治愈98.4%。

2)活血化瘀方

組成:內服方:當歸、赤芍、白芷12克,丹參、雞血藤各30克,淫羊藿、女貞子、旱蓮草、巴戟天15克,紫蘇、桂枝、蟬蛻6克。外洗方:馬齒莧生蒲黃、當歸、川椒、硼砂、白礬、蛇床子;外涂藥:血竭馬齒莧、生蒲黃、樟丹、延胡、枯礬。

加減:(內服方)氣虛加黃芪、黨參;口干咽燥加玄參;帶多色黃加土茯苓、苡仁;局部角化厚加叁棱、莪術。

用法:內服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經期停服。外洗方,每日1劑,水煎,早晚熏洗外陰部,每次3040分鐘。外涂藥,將上藥研成細末,制成膏劑,每日局部涂擦12次。

療效:共治療286例,痊愈52例,顯效91例,好轉119例,無效24例,總有效率為91.6%。

3白斑膏(外用)

組成:生馬錢子60克,紫草、白芷、蚤休、當歸各10克,蜈蚣10條。

加減:增生型白斑加雄黃6克,麝香1.5克,硇砂、硼砂各0.3克,生蒲黃10克,冰片3克;仙靈脾、仙茅15克;混合型白斑去紫草、白芷、蚤休、當歸、加赤芍10克,血竭3克。

用法:用麻油凡士林做成膏,涂于病損區,每日23次,不可間斷,3個月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60例,痊愈4例,顯效27例,有效29例,總有效率為100%。

老中醫經

唐吉父醫案

×,女,35歲,已婚。1975116日初診。外陰瘙癢癥延續10年,1972婦科檢查,發現小陰唇、陰蒂及會陰部均有片狀色素減退,環繞肛門及會陰周圍皮膚粗糙。同年4月病理活檢,報告符合外陰白斑,經用地塞米松等中西藥治療,效果均不明顯。1974年底開始,白斑范圍擴大,瘙癢難忍,用中藥內服、外用。診:脈細濡,苔薄白,尖端有一大片紫黑色瘀斑。因腎開竅于二陰,肝脈繞陰器,今脈細為陰虛,濡為氣弱,氣陰兩虛,濕熱內蘊,故為瘙癢,積久不解,化為郁熱,愈熱愈癢,勢必滋漫難圖。其病因以火為主,故以苦寒直抑心肝之火,佐以涼血祛瘀,熱清則肝腎之陰自復,瘀去則熱自解。

處方龍膽草、黃柏、苦參、牛膝9克,木通、梔子、炒丹皮、赤芍、當歸、小胡麻各6克,生地18克,車前12克(包)7劑。外洗方:律草30克,土槿皮12克,蛇床子、苦參、枯礬各9克,川椒3克,每日1次。

二診(1120日):內服、外洗治療,外陰瘙癢大減,白斑色澤由白而漸轉紅潤,近日經訊將行,瘙癢又作,夜寐不安,當乘勝追擊。原方去黃柏、梔子、小胡麻、苦參,加柴胡9克,知母、桃仁6克。7劑。外洗原方去蛇床子、苦參,加一見喜9克,鴨跖草30克,每日1次。

叁診(1976122日):外陰瘙癢己明顯好轉,外陰皮膚顏色逐漸轉紅而趨正常,但舌苔大片紫黑瘀斑尚未退盡,積瘀未清,病根未除,當緩圖之。

處方:當歸、苦參、丹參、叁棱、莪術各9克,赤芍、丹皮、本通、桃仁、紅花6克,生地15克,劉寄奴12克。外洗原方加一見喜12克,白花蛇舌草9克。

上方治療一段時間,瘙癢獲愈。

按:瘙癢之癥,白斑為病,解除瘙癢是減輕病人痛苦,當務之急。解決白斑卻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因此,在治療上先予清化肝膽濕熱,瘙癢明顯改善后,繼而運用活血祛瘀的原則,內服、外洗并進,逐步達到熱清濕化,瘀去熱解。上述治法,緩急先后,井然有序

用藥規律

29篇臨床報道中,篩選出治療外陰白色病變23首內服方及22首外洗方。經統計,23首內服方共使用35味藥,22首外洗方共使用了26味藥b其用藥情況見下面二表。

應用頻度(例)

 

報道文獻(篇)

 

 

 

1000

 

15

 

當歸、赤芍。

 

501800

 

610

 

仙靈脾、丹參、雞血藤、黃芪、巴戟天、澤瀉、茯苓、桂枝。

 

301500

 

610

 

甘草、補骨脂、生地、黨參、黃柏、白芷、紫蘇、木香、丹皮、柴胡。

 

101300

 

35

 

射干、女貞子、旱蓮草、白術、白鮮皮、白蒺藜、益母草、薄荷、菟絲子、首烏、車前子、蒲公英、川芎、苡仁、龍膽草。

2)外洗方用藥情況:

應用頻度(例)

 

報道文獻(篇)

 

  

 

8011000

 

1315

 

苦參、蛇床子。

 

501800

 

610

 

當歸、花椒、黃柏、冰片、白礬

 

301500

 

35

 

馬齒莧、硼砂、射干、蒲公英、仙靈脾、地膚子、透骨草。

 

101300

 

25

 

荊芥、白鮮皮、銀花、連喬、補骨脂、地丁、茵陳、首烏、紫草、赤芍、蒼術、防風

從上表可知,治療本病內服藥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藥物是入肝經的養血活血藥,如當歸、赤芍、丹參、雞血藤之類。其次是溫腎壯陽藥,如仙靈脾、巴戟天、補骨脂;益氣健脾藥,如黃芪、黨參、茯苓、甘草、白術之類;再分別配以溫經藥,如桂枝,清熱利濕藥,如黃柏、澤瀉;理氣藥,如木香、柴胡等。再次是補肝腎的女貞子、旱蓮草、菟絲子、首烏之類,可見多數醫家對本病的治療從肝、脾、腎叁臟入手,尤以肝腎為主,輔以健脾益氣,再根據病情配合清熱利濕,疏肝理氣等方法治療。因本病在臟腑功能失調時,局部抗病能力低下,易受濕熱毒邪及蟲蠚侵襲,故外用藥多選用清熱解毒、祛風殺蟲之類,以治其標。

其他療法

針灸

針刺加穴位注射

取穴:主穴:腎俞橫骨、叁陰交蠡溝、止癢穴。配穴:萎縮加脾俞血海;瘙癢加陰廉、坐骨點。

止癢穴位置:陰阜處。

操作:每次取23穴,背部俞穴斜向脊柱椎體,止癢穴由陰阜向大陰唇方向斜刺。以平補平瀉手法為主,出現針感留針2030分鐘。

穴位注射分腎俞、陰廉組和脾俞、坐骨點組,兩組交替注射,每次每穴注射丹參液12毫升。以上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經期停治,療程間休息710天。

療效:共觀察50例(其中針刺組27例,穴位注射組23例),痊愈10例,顯效19例,有效1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2%。

電熱針

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曲骨、會陰。

阿是穴位置:病損處。

操作:使用由內蒙古中蒙醫研究所研制的電熱針機,配用特制的針具,在病變局部從外向內以30度角斜刺,根據病變面積深度決定針數及斜度。每根針的電流量依每人的耐受程度而定,一般不超過90100mA,溫度保持恒定,在3740之間,留針30分鐘,每日1次或隔日1次,30次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900例,治愈723例,好轉177例,總有效率為100%。

艾卷灸

取穴:足叁里、叁陰交、阿是穴。

操作:用艾條懸灸上穴10分鐘,均雙側,局部皮膚以紅潤、潮濕為度,外陰局部艾卷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20例,治愈9例,顯效8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為100%。

穴位激光照射

取穴:主穴:橫骨、會陰、神門、血海。配穴:瘙癢難忍加叁陰交;周身瘥困加足叁里;煩躁不安加行間太沖

操作:用G2型激光儀,波長6328埃,功率35毫瓦,光斑直徑2毫米左右,照射距離25厘米。每次選穴23穴,均雙側,每穴照射5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2次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35例,痊愈10例,顯效13例,好轉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8.57%。

單方驗方

苦參洗方

組成:苦參、蛇床子、百部30克,紫草、雄黃、蒲公英、防風各20克。

用法:煎水置盆中,趁熱先熏后坐盆外洗,洗至藥水涼為止,每日1劑。

療效:治療6例,全部治愈。

硬化性苔蘚經驗方

組成:黃芪、丹參、雞血藤、白鮮皮各94克,赤芍、桃仁、刺蒺藜僵蛹31克,木香16克。

用法:共研細末,蜜為丸或制成片劑,每丸9.4克,每日3丸,含生藥每日14克,片劑含生藥每日20克。連服36月。

氣功

功法:以放松功為主。可采取各種姿勢,以舒適、便于放松為宜。雙目微閉,排除雜念,自然呼吸或深長呼吸均可。吸氣時默念字,呼氣時默念字。可將身體的頭、頸、胸、背、腹、上肢、下肢各個部分按部位依次一處一處地逐步放松。是相互影響的,越放松,人靜也就越快。

療效:治療100例,效果明顯。

外阴白斑:

(1)中医辨证:风毒湿热下注阴户。

治法:清肝利湿,祛风败毒。

方名:清肝化斑汤(苦参15克、蛇床子10克、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赤芍12克、当归10克、白藓皮10克、刺蒺藜15克、生姜皮3克、生甘草3克)水煎内服。阴痒外洗方(苦参60克、白藓皮30克、蛇床子30克、艾叶30克、九里光120克、白矾15克)。先将前五味药煮开,后下白矾煮成,3000毫升的药水,去渣后趁热外洗阴痒部,每日早晚各一次,每剂用两天。

2)中医辨证:肾主二阴,肾阴不足,虚热发作,复感风毒所致。

治法:祛风止痒,灭虫解毒

方名:双蜕一虫汤(蛇蜕250克、蝉蜕250克、蜈蚣25克)共为细末。每服10克,每日两次,早晚用白开水送服。

症状:外阴皮肤变白,有轻微搔痒,前阴周围色已变白,大小阴唇出现裂纹,终日搔痒,无暂安时,痛苦万分。

3)中医辨证:肺热肝血不足。

治法:泻肺补肝

方名:白斑方(生地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3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浮萍10克、磁石30克、钩藤10克、牛膝5克)。按:外阴白斑是,外阴部的一种特殊病态,以病变处皮肤粗糙,增厚发硬,呈不规则散在阴部表面皮肤,白色斑块为特征,病因不明。主要症状世奇痒难忍,中医认为:肺主宣散输精于皮毛;即皮肤毛发滋润荣养靠肺。局部皮肤发白、增厚、粗糙、发硬,中医称之为肌肤甲错,是局部血瘀的表现,这种血瘀是由于肺热伤阴、宣散失调、不能输精皮毛的结果。方中用泻白散清肺热,荆芥、防风、浮萍宣散肺气,用四物汤养血活血,磁石、钩藤熄风止痒。

上述就是中医给大家总结的外阴白斑的治疗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定期做个检查,以免遭受更严重的伤害。

 

 

 一、外阴白斑的病因病理

  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同出于胞中,循经外阴和阴户,著精血两亏,则影响冲、任、督三脉的正常调节功能,以致阴部皮肤失去滋养,引起局部病变。引起上述病理改变的原因有:

  1.湿热下注,外阴湿热久留不去,浸渍外阴而致。

  2.肝郁化火,久郁化火,移于外阴,热灼脉络而致。

  3.气血虚弱,气血素虚,外阴脉络失养而致。

  4.肝肾阴虚,素体肝肾阴虚,冲任不足,外阴失养而致。

  5.肾虚精衰,素体肾虚或久病及肾,肾虚精衰,督脉虚弱,外阴失养而致。

  二、外阴白斑的诊断要点

  根据外阴瘙痒,外阴皮肤色素减退,但必须做活组织切片检查,才能诊断本病。

  三、外阴白斑的辩证分型

  1.湿热下注,外阴白色病变,皮肤湿润浸渍,带多色黄,外阴瘙痒。苔黄腻,脉细滑。

  2.肝郁化火,外阴白色病变部位皮肤干燥皲裂,瘙痒,带多色黄,心烦易怒,溲赤便秘。苔黄,脉弦。

  3.气血虚弱,外阴萎缩型营养不良为主,外阴有硬化性苔癣,萎缩性改变,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心悸乏力。苔薄,舌淡,脉细弱。

  4.肝肾阴虚,外阴萎缩性改变,干燥萎枯,瘙痒带少,阴道干涩。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口干,舌红,脉细沉。

  5.肾虚精衰,外阴萎缩性改变,干枯皲裂,腰酸膝软,四肢畏冷。舌淡胖,脉沉细弱。

  四、外阴白斑的分型治疗

  1.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除斑。

  方药:地肤子汤(验方)加减。

  地肤子15克 苦参12克 黄柏10克 薏苡仁12克萆粟12克 六一散12(包煎)防风9克 茵陈9克 玄参10克 败酱草12克加减:带多色黄,浸润外阴者,加知母10克、黄柏9克、五倍子10克、白术12;阴痒难忍者,加白毛藤15克、赤芍12克、土茯苓15克。

  2.肝郁化火治法:清肝泻火除斑。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9克 茵陈10克 生山栀9克 生大黄3(后下)黄柏9克 白鲜皮15克 马鞭草15克 苏木12克泽泻10克加减:外阴皮肤干燥皲裂者,加麦冬15克、知母12克、阿胶9(烊冲)、赤芍10;大便秘结者,加麦冬12克、瓜篓仁9()

  3.气血虚弱治法质气养血除斑。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2克 黄芪10克 白术9克 茯苓10克当归9克 大白芍10克 熟地10克阿胶9(烊冲)仙灵脾9克 蛇床子10克 炙甘草3克加减:外阴萎缩者,加山茱萸9克、知母10克、巴戟9克、淫羊藿12克、制首乌12克。

  4. 肝肾阴虚治法:滋肾养肝除斑。

  方药:左归丸加减。

  大生地15克 淮山药10克 山茱萸9克 菟丝子12克枸杞子10克 怀牛膝9克 龟版胶12(烊冲)蛇床子10克 女贞子12克 巴戟肉9克柏子仁9克加减:阴道干枯而痒者,加黄精12克、制首乌10克、当归9克。

  5. 肾虚精衰治法:益肾填精除斑。

  方药:右归九加减。

  熟地12克 淮山药10克 山萸肉9克 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 菟丝子10克 制附子9(先煎)鹿角胶12(烊冲)黄精10克 黄芪12

  五、中成药治疗外阴白斑

  1.龙胆泻肝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肝郁化火者。

  2.左归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肝肾阴虚者。

  3.右归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肾虚阳衰者。

  4.十全大补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气血虚弱者。

  5.大补阴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阴虚者。

外阴白斑的中医疗法

发布时间:2012-01-21   关注:9537

  外阴白斑学名为“外阴白色病变”,是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所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减退。属中医“阴痒”、“阴蚀”等范畴。以中年以上妇女为多见,是妇科难治病症之一。患处常剧烈瘙痒、皲裂,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熏洗的方法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疗效。

  内服方:当归、熟地黄、淫羊藿各15克,川芎、白芍、牡丹皮、牛膝、菟丝子各12克,鸡血藤、补骨脂、肉苁蓉各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熏洗方:何首乌、生地黄、当归、赤芍、苦参、蛇床子、百部各30克。用纱布包好,放入盆内水煎煮20分钟后,加雄黄、冰片各6克,5分钟后捞出纱布包,熏洗患处15~20分钟。每日一剂,每日洗两次。一般用药14剂后可获显效。

  治疗期间需禁房事,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平时要注意生活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内裤宜穿宽松的棉织品,忌穿尼龙或化纤制品。清洗外阴不宜用高锰酸钾液或肥皂

中医治疗外阴白斑中药方:苦参汤

  【药物组成】 苦参30g,荆芥15g,防风15g,黄柏30g,透骨草20g,川楝子30g,白鲜皮20g,土茯苓20g,蛇床子30g,川椒6g

  【治疗方法】 上药加水煎沸后先熏后洗,每日12次。连续熏洗半年(月经期停用)

  【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0例,治愈22例,占73%;有效8例,占27%;总有效率为100%

  【经验心得】 外阴白斑属中医“阴痒”的范畴,系肝经风热或脾湿蕴热引起,治疗应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养血活血。方中以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消炎止痛利小便;黄柏清下焦湿热、泻火解毒;川楝子清热利湿杀虫;蛇床子燥湿杀虫止痒;土茯苓清热利湿;荆芥、防风祛风止痒,促进病变组织愈合;透骨草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白鲜皮养血祛风、清热解毒;川椒温中祛寒、理气杀虫。用煎汤熏洗,可以使病变区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增加营养,有利于病变组织修复。

  

【复方姜灵洗剂】(孙 琦方) 
      【主治】外阴白斑。

      【配方】苦参20克;黄柏15克;狼毒6克;牙皂6克;白藓皮20克;野菊花20克;苍术20克;补骨脂20克;透骨草20克;姜石粉90克。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除湿,杀虫止痒。

      【用法】上药除姜石粉外,其余药水煎3次,姜石粉加入药液中坐浴,每日1~2次每次60分钟。经期停用。外用贴敷I方:(65%酒精浸泡生半夏,半月后滤液即成),用消毒药棉浸药液敷患处,20分钟后取下,隔日1次。II方:(姜石粉加芝麻油调成糊状),每天坐浴后敷患处,30分钟取下。或入睡继续敷之。

治外阴白斑秘方

29.1 白斑方

【来源】金谷城,《千家妙方·下》

【组成】生地、当归、白芍各10克,川芎3克,桑白皮、地骨皮、荆芥、防风、浮萍各10克,磁石30克,钩藤10克,牛膝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泻肺补肝。

【方解】外阴白斑是外阴部的一种特殊病态,以病变处皮肤粗糙、增厚、发硬、呈不规则散在白色斑块为特征。主症是难以忍耐的奇痒。中医认为肺主宣散、输精于皮毛。即皮肤毛发的滋润荣养靠肺。局部皮肤发白、增厚、粗糙、发硬,中医称为肌肤甲错,是局部血瘀的表现。这种瘀血是由于肺热伤阴,宣散失司,不能输精于皮毛的结果。故方中用泻白散清肺热;荆芥、防风、浮萍宣散肺气以祛风;用四物汤养血活血以祛风润燥;加磁石、钩藤熄风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泻肺补肝,祛风止痒之功,故而用之多效。

【主治】外阴白斑。

【疗效】治疗观察40余例,发现止痒作用特别好,除个别无效外,绝大多数服药1周内即止痒、白斑消失,继续服药就可巩固。如果停药后又痒,再服仍然有效。

 

清肝化斑汤

【来源】言庚孚,《言庚孚医疗经验》

【组成】苦参15克,蛇床子、龙胆草、山栀仁各10克,赤芍12克,当归、白鲜皮各10克,刺蒺藜15克,生姜皮、生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肝利湿、祛风败毒。

【方解】外阴白斑属祖国医学的“阴痒”范畴。通过临床实践体会,本病与风、热、湿、毒内伏有关。风者,百病之长,善行数变,与湿热混合,蕴积于肝,下注阴户,遂成本证。临床则表现阴部奇痒,焮痛,或生疮为其特征(当包括其癌变),治则侧重于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方用苦参、龙胆草、山栀仁清热解毒利湿;蛇床子、白鲜皮、刺蒺藜祛风止痒;赤芍、当归活血驱风;生姜皮利水健脾;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利湿、祛风活血之功。再配以除湿止痒之外洗方,内外并治,故效佳。

【主治】外阴白斑。

【加减】同时配用阴痒外洗方:苦参片60克,白鲜皮、蛇床子、香艾叶各30克,九里光120克,生白矾15(后下)。先将前5味药煮开,后下入生白矾,煮成3000毫升药水,去渣后乘热外洗阴痒部,每日早晚各洗1次。每剂用2日。

【疗效】多年使用,治愈甚多,效甚灵验。

白斑灵(李遵华)

 [主治] 妇女外阴白班病,奇痒难忍。

 [处方] 当归、连翘、白藓皮、黄柏等药物组成0 [用法] 将上方药物配制酊剂,药水外涂抹外阴患处,1 2次,每次3遍,重者可13次。用量每日1毫升,重者3毫升,一般性2毫升。 (疗效] 治疗52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阴道内无异常分泌物,外阴部皮肤恢复原皮肤,无损伤)50例;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外阴部有时作痒,外阴皮肤恢复)2例。有效率100%。 [按语] 白色病变,前辈医家多以阴痒论治,收效不佳。笔者以为白班病阴痒有别,痒是湿邪所作,白是病毒侵入变白。湿 热邪毒因气血循环不畅,阴部肌肤受邪阻滞,得不到气血滋养,色素减退变白作痒。中医多论体弱不能抗邪,感邪生热生湿,湿热相合生,湿热邪毒下侵。肾主二阴,肾阴不足,无力滋养,白带多过,粘稠之物分泌多侵浊阴部作痒。本病多发中青年,治疗不愈延至中老年,部伤病人病变恶化。本药水外涂患处,止痒快,远期疗效好,无副作用。用药时禁忌房事。附 李遵华,中医师(山东济宁市南文昌阁街中医门诊部 邮编:2721】】)

外阴白斑疗效百分百消斑羊藿膏

    秘方:淫羊藿100g,鱼肝油软膏适量。

    用法:将淫羊藿研成极细末,然后与鱼肝油软膏调匀即可。先排空尿液,用生理盐水将外阴洗净,再用棉签将药膏涂于患处,每日两次,七天为一疗程。痊愈为止。

    方解: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女性外阴白斑38例,经一至二疗程均获痊愈。疗效显著。荐方人:汪厚根

外阴白斑疾病的一个中药药方

 

在中医的历史上总是存在着一些与众不同的药方,这些药方有时候还一价难求,这些药方是一些医学界的前辈经过多年的实践得出的,有时候对于一种疾病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外阴白斑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难题,下面来看看介绍的这个中药药方是不是能帮助到患者吧!

中药治疗外阴白斑的药方:(1)局部用药:白斑灵,药物组成:补骨脂、仙灵脾、当归、苦参、蛇床子。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祛白止痒。用法:1瓶药液,加入9倍温水稀释,后坐浴,每日2,每次1520min(2)内服中药:消白益阴汤。药物组成:补骨脂巧g、仙灵脾巧g、当归109、女贞子20g、旱莲草20g、白芍15g、鸡血藤15g、山英肉10g、丹皮10g、冤丝子20g、桑寄生15g。服法:中药代煎成袋状服用,每日1袋。

外阴白斑在外观上可出现皮肤不规则增厚,呈局限性的或弥没性的自色斑块或斑点,可以分布在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包皮、会阴部及肛门周围,甚至可波及到外阴部周围的皮肤,一般不侵及前庭。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皮肤可以变薄,表皮有鞍裂,小阴唇与大阴唇之间的折皱消失,阴蒂包皮变平,有的甚至引起阴道口有疤痕性收缩,以致狭窄者。外阴白斑病变为白色,但其中可能杂有红色病变。所以在确诊的时候要注意这些方面。外阴白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外阴白斑患者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患者忌公鸡、鹅等发物。外阴白斑患者瘙痒严重时忌海鲜及刺激、致敏食物。

上面介绍的外阴白斑中药药方可以用来沐浴,后面的药方可以用来煎服可以有内服外用的效果,这样治疗外阴白斑也多一重保障,相信对外阴白斑的治疗效果也会更加的好,希望这个药方能够帮助患者。

外阴白斑疾病也是常见的妇科病,生活中很多的女性都被其所困扰着。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关于外阴白斑的中医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希望对各位女性患者朋友们有所帮助。

中医治疗外阴白斑的药方:

药方一、

药物: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连翘30克,当归20克,银花20克,冰片6(后下)

制法:上药煎汤备用。

用法:取药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剂。I坐浴后患处涂擦0.1‰求偶素软膏,2周为1疗程,用于女阴白色病变。

药方二、

药物:鹿含草30克,仙灵脾30克,蝉蜕15克。

制法:上药水煎取液备用。

用法:取药液趁热熏洗患处,每日两次,用于治疗外阴白斑。

药方三、

药物:黄柏15克,苍术15克,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荆芥12克,赤芍6克,红花6克,黄芪20克。

制法:上药加水煎汤去渣备用。

 

 

用法:取药液待其温度适宜时,坐浴,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2-4次。若患者对蛇床子、苦参、赤芍过敏,可改用白鲜皮30克、地肤子20克、丹参6;硬萎型可加莪术10克。另外须配外涂药,增生型用外阴药膏I号,硬萎型用外阴药膏Ⅱ号,混合型两药交替使用。中药坐浴后,涂于局部,每日2次。本方适用于肝经湿热、瘀血阻滞的外阴白色病变。

外阴白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女性朋友们可以健康的生活,最后也是祝愿患者朋友们早日的康复起来。

 

 

解毒消斑汤

杭白芍、北黄芪、鸡血藤各 20g ,苍术、黄柏各 6g ,地肤子、川楝  子、凌霄花各 9g ,何首乌、土茯苓各 15g 

每日 1 剂,水煎取汁分次  温服

同时配合外洗方 ( 土茯苓 60g ,槟榔、忍冬藤各 30g ,泽兰叶   20g; 每日 1 剂,水煎乘热熏洗阴部,每天 2  3  ) 

外敷方 ( 鲜旱  莲草、鲜首乌叶各适量 ; 每日 1 剂,将药物捣烂外敷患处 )  1 个月  为 1 疗程,连用 2  3 个疗程。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外阴白斑 106 例,总有效率达 92.3%   

清肝引经汤

  生地、当归、丹皮、黄芩各 12g ,白芍、川牛膝、鸡血藤、威灵仙  各 15g ,玄参 7g ,栀子、甘草各 6g 。心烦失眠加龙骨 20g ,麦冬  15g; 头晕加枸杞子 15g ,菊花 12g; 腰痛加巴戟天 12g ,川断 15g   每日 1 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同时配合外治方:苦参、蛇床子、仙  灵脾、威灵仙、白鲜皮各 30g; 上药加水 2000ml ,煮沸 15 分钟后,熏  洗患处,每日 1  2 次,月经期停用。  

本方有清热泻火、养血滋阴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外阴白  斑 9 例,结果:经治疗全部痊愈,疗程最短者 1 个月,最长者 3   月。随访至今,未见 1 例复发。  

滋补肝肾汤

熟地、山萸肉、仙灵脾、仙茅、当归、白芍、益母草各 10g ,女贞  子、旱莲草、菟丝子、车前子 ( 包煎 ) 、枸杞子、潼蒺藜各 15g 。肝经 湿热甚者去熟地、山萸肉,加龙胆草 3g ,泽泻 10g ,木香 6g; 兼阴虚  火旺者加知母、黄柏各 10g 。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口服。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外阴白斑 50 例,结果总有效率为 82%   

温阳解毒汤

 丹参 30g ,当归、赤芍、紫苏、白芷、巴戟天、淫羊藿各 15g ,鸡血  藤 30  45g ,丹皮 20g ,桂枝 10  15g 。凡少气无力,头晕自汗,或  局部萎缩明显者加用黄芪 10  30g ,陈皮 10g; 口干舌燥,手足心热  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各 15g; 局部肥厚,角化较甚者加用三  棱、莪术各 10g; 阴痒甚,带下者加土茯苓、薏苡仁各 15g 。每日 1  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每周服 4  6 剂。  同时配合外治法:

 (1) 熏洗方:马齿苋 30g ,艾叶、川椒、硼砂各   10g 。痒甚加生蒲黄、当归各 15g; 每日煎汤熏洗局部。  

 (2) 外涂药:包括治白膏   ( 血蝎 40% ,马齿苋 20% ,生蒲黄   20% ,樟丹 10% ,元胡 5% ,枯矾 5% ,制成软膏 ) 、治白膏   (   蝎 20% ,生蒲黄 50% ,樟丹 10% ,蛤粉 10% ,白芷 5% ,铜绿 5%   制成软膏 )  20% 富新钠水溶糊剂、醋酸去炎松软膏或肤轻松软膏。  外涂药一般每日局部外涂 1 次。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局部病变不同  选用不同药物治疗。若患者局部肥厚,角化或萎缩者,用治白膏   号治疗 ; 如涂治白膏  号后,局部病变显著好转,或对治白膏    有反应,局部痛痒或皲裂破溃者,改涂治白膏  号。若局部角化不  甚,肿痛、皲裂、溃疡、阴痒严重者,或为非特异性女性炎症患者,外  涂药用 20% 富新钠水溶液治疗。若见局部红肿及痛痒明显时加  用醋酸去炎松或肤轻松间断外涂。  本方有温肾壮阳、活血化瘀、祛风止痒、温经通络之功。有报  道运用其治疗外阴白色病损 214 例,疗程最短 1 个月,最长 21   月,以治疗 1  3 个月为多,总有效率为 83.2%   

清肝化斑汤

苦参、刺蒺藜各 15g ,蛇床子、龙胆草、山栀子、当归、白鲜皮各   10g ,赤芍 12g ,生姜皮、生甘草各 3g 。每日 1 剂,水煎取汁分次温  服。同时配合外洗方:苦参片 60g ,白鲜皮、蛇床子、香艾叶各 30g   九里香 120g ,生白矾 15g( 后下 ); 每日 1 剂,水煎外洗 2 次。   · 704 ·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本方有清肝利湿、祛风败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外阴白  斑有良好疗效。  

8. 外阴消斑方

  内服方:白鲜皮、薏苡仁、赤芍、丹皮、黄柏、丹参、土茯苓、蝉  蜕、白花蛇舌草、贯众 ( 包煎 ) 、夏枯草、生地各 12g 

  外洗方:雄  黄 15g ,苦参、蛇床子、鹤虱各 50g 

  外涂药:炉甘石膏。内服方  每日 1 剂,水煎服。同时服维生素 E50mg ,维生素 B120mg ,每日   3 次,维生素 B12500  1000 μ g ,隔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

外洗方  水煎取滤汁,入盆内坐浴,先熏后洗,每日 2 次,每次 20 分钟。中  药坐浴后,外涂药擦于患处,每日 2 次。可同时服用少量己烯雌酚。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外阴白斑 50 例,结果总有效率达 92%   

9. 消斑丸膏方

(1) 消斑丸:黄芪、丹参、蒺藜各 15g ,当归、白鲜皮、木香各   10g ,菟丝子、仙灵脾各 12g 。每日 1 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或制成  蜜丸内服。   

(2) 消斑膏:  号:补骨脂、仙灵脾各 9g ,生狼毒、白鲜皮各 6g   蛇床子、徐长卿各 15g ,薄荷 1g 。上药以 70% 酒精浸泡 2 周后,除  醇浓缩制成霜剂。 

 号:即  号膏方去薄荷,加 0.1% 泼尼松粉拌  匀而成。

  号:  号膏去狼毒、薄荷,加白花蛇舌草、一枝黄花各   30g 制成膏。 

 号:  号膏去薄荷,加丙酸睾丸酮做成 0.2% 的霜  剂。每天 2 次外搽患处,其中  号膏用于外阴无破溃有皲裂者 ;   号膏用于对  号膏过敏但无癌变者 ; 号膏用于局部有感染破溃  者 ; 号膏用于外阴萎缩或有粘连者。  有报道运用本综合方治疗女阴白斑 82 例,结果痊愈率为   21.9% ,显效率为 48.8% ,总有效率为 93.9%    10. 双蜕一虫散  蛇蜕、蝉蜕各 250g ,蜈蚣 25g 。共为细末,每服 10g ,每日 2 次,早晚用白开水服下。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外阴白斑 10 例,结果均获满意效果。  

11. 双参四白胶囊

  人参、丹参各 15g ,白及、白蒺藜各 25g ,赤芍、白芍、白芷、当  归、川芎各 50g ,莪术 35g 。上药共研细末装 1000 粒胶囊,每日 1  次,每次服 1  3 粒。 1 个月为 1 疗程,连用 2  3 个疗程。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外阴白斑 120 例,结果总有效率为   87% 。若配合外用生肌膏,则效更佳。  

消白饮

蛇床子、萆薢、蒲公英、肉桂各 15g ,苍术 12g ,紫石英、黄柏、白  鲜皮、吴茱萸、赤芍药、地肤子、豨莶草各 9g ,灶心土 6g ,荆芥 3g   每日 1 剂,第 1 煎取汁内服,第 2 煎熏洗局部。  本方有祛湿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外阴白斑有良好疗  效。   13.

白斑洗剂

寻骨风、野菊花、乌梅、苦参、百部、白鲜皮、蛇床子各 15g ,雄  黄、明矾各 9g ,大蒜 5 头。煎汤熏洗,坐浴。  本方有祛风杀虫、止痒消斑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外阴白  斑多例,结果均取得较好疗效。   

14. 止痒消斑汤

威灵仙 20g ,当归、赤芍、丹皮、鸡血藤、白僵蚕、皂角刺、防风、  白鲜皮、黄柏、白花蛇舌草各 15g ,蝉衣 10g 。上方加水 1500ml ,煎  至 1000ml ,用纱布过滤,趁热先熏外阴,待药液转温后再坐浴,每  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连用 2  3 个疗程。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外阴白斑 68 例,结果总有效率为 90%   

15. 银蛇参浴液

 蛇床子、苦参、连翘各 30g ,当归、银花各 20g ,冰片 6g( 后下 )   每日 1 剂,水煎后取药液坐浴,每日 2 次,每次 20  30 分钟,坐浴   · 706 ·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后患处涂 0.1% 求偶素软膏。 2 周为 1 疗程。治疗期间,保持外阴  清洁,忌用肥皂擦洗,避免抓伤,勿食辛辣食物,衣着勤换洗。  本方有清热除湿、止痛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 82   外阴白斑,结果总有效率达 90%   

16. 蛇桑坐浴方

 蛇床子、桑叶各 30g ,红花、紫草各 20g ,石菖蒲 15g 。湿热下  注型加黄柏 15g ,白头翁 25g; 肝肾不足型加肉苁蓉 30g ,艾叶 20g;  肝肾不足兼湿热下注型加防风、乳香、没药各 20g ,皂刺 15g 。上方  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坐浴,每次 15 分钟, 15 日为 1 疗程。同时  外用紫草油。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外阴白斑 156 例,总有效率达 96.2%   

17. 外用祛白方

  (1) 熏洗方:苦参、白鲜皮、蛇床子、何首乌、仙灵脾、补骨脂各   30  50g 。每天 1 剂,水煎微温早晚外洗患处,每次 30 分钟。  

 (2) 外用膏:  号油膏由丹参、鸡血藤、赤芍、莪术、补骨脂、何  首乌、仙灵脾、冰片各适量用植物油浸泡后加蜡制成 ;

 号膏方药  同前,不同之处是先将莪术提取挥发油,其他中药水煮浓缩,然后  混合,用雪花膏为基质,加入冰片调匀而成。其中  号油膏适用于  皮肤干燥、皲裂、萎缩者 ; 

号膏适用于一般病例。  本方有清热燥湿、滋补肝肾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女阴白  斑 30 例,结果痊愈 5 例,显效 12 例,有效 12 例,总有效率 96.7%   

18. 外阴白斑膏

绿矾、密陀僧、轻粉各 0.6g ,破故纸 1.2g ,五灵脂 1.8g 。上药  共研细末,用凡士林 30g 调匀备用。每晚涂局部,禁口服。同时用 苦参肉熏洗外阴,每日 2 次。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外阴白斑 20 例,结果总有效率为 96%   

19. 消斑羊藿膏

 淫羊藿 100g ,鱼肝油软膏适量。将淫羊藿研成极细粉末,然 后与鱼肝油软膏调匀即可。先排空尿液,用生理盐水将外阴洗净,  再用棉签将药膏涂于患处,每日 2 次, 7 天为 1 疗程,痊愈为止。  治疗期间禁房事,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外阴白斑 38 例,结果经 1  2 疗程均痊 愈。  

20. 电针治疗法

穴位:病变局部、曲骨、中极、会阴。主要针刺病变局部。进针  以 30 度斜角刺入,根据病变区组织厚薄决定深度,每针依次调温,  电流量 60  90mA ,一般不超过 100mA ,每次留针时间 30 分钟以  上。每日 1 次, 10 天为 1 疗程。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外阴白斑 172 例,结果总有效率为   86%   

21. 穴位注射法

取穴横骨、曲骨、阴廉、阿是穴。穴位消毒后,用 5 号针头斜刺  进针 1  2cm ,当病人有酸胀沉重感时,在穴位两侧分别注射丹参  注射液 1  2ml 。每 4 天注射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连用 2  3 个疗  程。同时配合口服维生素 AD 胶丸及维生素 E 胶丸。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外阴白色病变 30 例,结果总有效率达   9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阴白斑辨治
女阴白色病变
治外阴白斑秘方(方2首)
外阴白斑偏方
外阴瘙痒坐不起 神奇小妙方让女人再也不痒
苦参、蛇床子治外阴白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