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熙瓷的复古与创新
  清朝入主中原后,逐步改变了游猎民族的生活习惯,尊重汉族文化,在皇室用具,御用器皿的样式以传统的造型为主,且以继承明代为主调。清代官窑瓷器,自康熙朝以来制造风格向复古的方向发展。同时,先进工艺和科学技术相结合且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支配下,新品种不断地诞生,以至于到雍正时期达到陶瓷工艺技术的盛期。这些宫廷艺术的硕果是和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好古、爱瓷和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水平分不开的,如他们极为重视陶瓷工艺,派遣官员到景德镇佐理陶务,实施“官搭民烧”制度和政策,促进了景德镇民窑的发展。

    康熙的青花是在元明两代青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代烧制青花的釉料是靠进口,清则以国产的釉料为主。康熙时,工匠掌握了国料呈色技术,运用国画中墨分五彩的观念形成新的洗染画法。这是康熙青花的一大发展和创新。康熙青花以绘画性题材为主题。瓷画上浓淡深浅,层次分明。画面清晰,其立体感有一目了然的效果。


    景德镇在青花制造工序上分工明确,如画样工、绘事工、配色工、镇彩工等在《景德镇陶录》中均有详细的记录。唐英在《陶冶图说》中详细地记载了青花的生产:“其十一曰,圆器青花……青花圆器。一号动累百千。若非画款相同,必致参差,以难识别。故画者学画不学染,染者学染不学画。所以一其手,不分其心也。画者、染者分类聚一室,以成划一之功。至如边线青箍,出镟坯之手。识铭书记,归落款之工。写生,以肖物为上。仿古,以多见能精。此青花之异于五彩也。”这种细致的分工,才使得大量御用器皿的绘画风格、款式格调保持一致,不会有大的差别。


    康熙三彩有两种,一种高温釉下三彩,是在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再加青釉发展而来的。青瓷釉里红山水纹笔筒,就是用浓艳的青花作枝叶,用釉里红画树干,在刻有山脉的石纹上用青瓷釉,画面上以青花和釉里红的艳美和青釉的清淡,显得画面层次分明,立体感强。这是青花的创新。另一种低温釉“素三彩”,白地素三彩为康熙时的代表性作品。在素地上先刻上花纹,即图案轮廓线,再外加透明釉或不加,烧白瓷后,再用黄、绿紫、黑彩来描绘图案。素三彩三果纹盘的绿、黄、紫色色调和谐素雅,再加素白地衬托显得格外优雅秀美。而此盘素地上刻有龙纹图案,但和三彩三果图案没有关系,各自独立。


    康熙时期五彩工艺技术达到了最盛的时期,五彩品种繁多。康熙时的五彩和青花一样以绘画性写生的风格描写花、鸟、树木、石、历史、人物故事、仕女、戏曲等,表现手法夸张,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五彩莲池水禽纹瓶是康熙五彩中少见的大瓶精品。整个画面用大的莲花叶和莲花作主调,以绿叶、红花和耀眼的金花来点缀,有豪华艳丽感,充分显示了五彩的格调。另外,为康熙皇帝60岁生日生产了一批瓷器,多有吉祥文字,如“五彩果树鸟纹盘”和“五彩莲池水禽纹盘”。康熙五彩是在对明代五彩仿古、复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复古主义倾向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对单色釉陶瓷的仿造。自康熙时起在釉药的研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别是单色釉方面,高温釉和低温釉品种多样,对自宋代以来地区性有特色官窑,如对宋代汝、官、龙泉、定、哥、钧等名窑进行大量的仿造。


    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景德镇官窑通常称为臧窑,即以督造官臧应选来命名。依《景德镇陶录》记述:“土坯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其娇黄、浇紫、浇绿、吹红、吹青者亦美。迨后有唐窑,犹仿其釉色”可见臧窑在蛇皮绿、鳝鱼黄等高温釉和娇黄等低温釉的研制中有很多成果和贡献。


    康熙时的红釉的陶瓷器往往和“郎窑”有关,这就是被称为“郎窑红”的品种。郎窑是康熙后期,郎廷极任江西巡抚兼景德镇御窑“督理”时期烧制的。郎窑红是仿明永乐、宣德的红釉,属铜红釉。郎窑红,色调浓艳鲜美,有牛血一般的鲜红,也有深暗红和浅绿色,因铜红釉的烧制较难,氧化还原程度不一,即窑变后色调变化很大。在清以前可能被视为不良品,但清朝确认了这种窑变的效果。郎窑红是仿古中的出色品种。郎窑在仿明代成化窑和宣德窑上非常成功,有与真无二的说法。


    康熙后期,为宫廷专用而开发了豇豆红的新品种,釉色淡雅宜人,造形秀美。此品种极为高贵,但因系窑变,有桃花红类的还有苹果绿带绿点的,因此称呼很多。天蓝釉瓷也是康熙初创新品种,色调浅淡,有清馨高雅的风格。在瑞士 BaurCollction中就有郎窑红的釉瓶,如豇豆红瓶、太白尊、盒子和天蓝釉瓶、笔洗、水滴等,都是宫中精品,品格高贵,釉色宜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官窑史
青花瓷的由来及其寓意
《明清瓷器鉴定》
河北民俗博物馆藏清代颜色釉瓷器
中国历代瓷器名品赏析
吕成龙《元明清瓷器的发展与鉴定提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