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单位内部稽核巧规范

单位内部稽核巧规范

作者: ■王东普/文 2014.3.21 中国会计报 
    针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离任审计发现的问题,笔者根据相关规定,就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稽核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完善会计事项制衡
    制衡体现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要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从横向关系来讲,完成某项工作需有来自相对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部门或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机制。从纵向关系来讲,完成某项工作需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从而使下级接受上级的监督,上级受到下级的牵制。
    通过将制衡机制嵌人到单位的内部管理之中,使内部管理制度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真正发挥出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作用。
    相互制衡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内部控制应    当在单位的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体现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任何人不得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力。
    制衡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单位治理结构的制衡,体现在领导决策层、主管层和财务部门之间各负其责、权责对等、执法独立、相互制衡。
    第二,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的制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应符合内部制衡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确保内部机构、岗位和人员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业务目标、职能划分和管理要求,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基层作业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将权力分配到相应的部门人员,同时进行权力之间的制衡。
    第三,业务流程的制衡。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业务流程的过程,设置职能不同的岗位,形成稽核或监督关系,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达到业务流程的制衡。
    
会计事务工作稽核内容
    在通常情况下,会计稽核工作包括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    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审计方法等,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审核财务、成本、费用等计划指标项目是否齐全,编制依据是否可靠,有关计算是否正确,各项计划指标是否互相衔接等。审核之后提出建议或意见,以便修改和完善计划与预算。
    第二,审核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制止或者纠正。
    第三,审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计算是否正确,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审核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并与账面记录进行核对,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不符时,应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第五,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政府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自查报告
201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究竟什么是会计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