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完善非上市公司个人股权转让税收规范

完善非上市公司个人股权转让税收规范

作者: ■郭杰/文 2014.9.12 中国会计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非上市公司个人股东股权转让行为越来越多,国家先后出台税收法律、法规对个人股权转让所得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义务时间、纳税地点、股权转让价格明显偏低时计税依据判定办法等进行规定,以避免股权转让中造成税收流失,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相关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

3个“纠结”有待完善


    以受让方为扣缴义务人,不利于控制税收
    《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明确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税收的源头控制,减少税款流失,简化征纳手续,方便纳税人。
    根据该条法律规定,非上市公司个人股东股权转让所得方为纳税人,以受让方为扣缴义务人。
    如果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均为自然人,股权交易一般是在私下进行,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而个人又没有账簿可查,税务机关对交易的时间、交易额的数量以及股权原值和相关费用等难以查证,不利于从源头上控制税收,而且受让人为自然人也不利于税务监管。
    另外,股权转让款项如果不通过股权转让公司,股权转让企业从账面上无法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面貌和股权变动的来龙去脉。
        税款未缴纳,能否做股权变更
    为了加强非上市公司个人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堵塞征管漏洞,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对纳税义务时间进行了规定。该通知第一条规定,股权交易各方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完成股权转让交易以后至企业变更股权登记之前,负有纳税义务或代扣代缴义务的转让方或受让方,应该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且持税务机关开具的股权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完税凭证或免税、不征税证明,再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由此可以看出股权变更应按照以下流程办理为:第一步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完成股权转让交易;第二步在进行股权交易时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并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开具完税凭证;第三步持完税凭证或免税、不征税证明到工商部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这三步时间顺序不能颠倒,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没有办理纳税义务就进行工商登记,避免税款流失。
    该通知第二条又规定:股权交易各方已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但是未完成股权转让交易的,企业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股权变更登记时,应该填写《个人股东变动情况报告表》,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而在实务中,实务工作者往往纠结于税款未缴纳,工商部门能否进行股权变更,同时,若在实践中存在分期支付股权转让    款的情况,该如何计算?
计税依据不能反映真实价值
    《关于股权转让所得税计税依据核定的公告》(下称“公告”)中的第一种核定方式要求,作为企业一部分的每股净资产或纳税人享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在企业持续经营时的价值应高于其单独存在时的价值。而企业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每股净资产值或纳税人享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代表的是其单独存在的价值。因此,此种核定方式可能会低估转让收入,不能真实反映股权的真实价值。
    而第二种、第三种和第四种核定方法,因没有明确、具体的参考企业标准,可能会导致税收征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税收自由裁量权过大。同时,在实践中可供参考的样本公司也将十分有限,可操作性不强。在税收征管中,计税依据判定方法首先必须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计税依据的判定方法不科学会影响税收的公平性,同时也影响税款征收的质量和效率。

对接实务的3个建议

以股权转让公司为扣缴义务人
    为了方便税务机关监管和从源头上控制税款,预防税款流失,同时也为股权转让公司能清晰的反映股权变更情况,便于以后的审计和查账。
    应该以股权转让公司为扣缴义务人,受让方支付的股款应当先交付股权转让公司,股权转让公司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计算,并经税务机关认定,在支付给出让方款项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且在次月进行纳税申报,将税款上缴国库。如果股权转让公司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将按照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纳税申报应先于工商变更登记进行
    股权交易是股权转让的实质要件。工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是对股权转让以法律形式予以确认,也即形式要件。税款的缴纳也应该是股权交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质要件必须先于形式要件完成,在实质要件尚没有完成前不应该进行法律形式的变更。
    为避免税款流失,确保税收能够及时缴纳,应该规定转让方必须首先缴纳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然后持完税证明,再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正式的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制定科学、合理的计税依据和公式
    为防止非上市公司个人股    权转让个人所得税款流失,真实反映股权转让价值,促进税收公平,提高征管效率,应该规定一种既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的股权转让计税依据定价公式,便于税务机关的实际操作。
    该定价法的步骤是:首先,测算各行业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每股净资产溢价率,求得上市公司行业平均净资产溢价率;然后,通过嵌入非流通性折扣因素,推导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相关行业净资产溢价率,将其作为非上市公司行业净资产溢价率,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计税价格;最后,根据所转让的份额是否构成控制权的转移,决定是否将控制权溢价包含在组成计税价格之内。
    个人股权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公式为:计税依据=组成计税价格-(股权原值+合理税费)组成计税价格的确定分股权转让未导致控制权转移和导致控制权转移两种情况。控制权即出资额占公司资本总额50%或以上的具有控制权,出资额占    公司资本总额低于50%以下的不具有控制权。
    当股权转让未导致控制权转移时:组成计税价格=目标企业账面净资产×股权转让份额×(1+非上市公司行业净资产溢价率)当股权转让导致控制权转移时:组成计税价格=目标企业账面净资产×股权转让份额×(1+非上市公司行业净资产溢价率)×(1+控制权溢价率)非上市公司行业净资产溢价率=上市公司行业净资产溢价率×非流通性折扣率控制权溢价率=(控制权发生转移时的交易价格-控制权未发生转移时的价格)÷控制权未发生转移时的价格应根据行业差异,制定出各行业的净资产溢价率、控制权溢价率,便于税务机关在征缴非上市公司个人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时能够准确地核算计税价格,真实反映股权转让价格,防止税款流失,以促进税收公平,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法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税务机关能否依据物价局函件认定股权转让价格偏低追征税款?
以增资名义实施股权转让,税局竟开出7,700万补税罚单
企业处置对子公司的投资处理
房地产企业股权转让--土地增值税/所得税
核定税额与申报税额不符 不能据此认定虚假申报
[税筹探讨] 有破绽吗?一个可以盈利不交企业所得税+分红不交个税的筹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