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槐树村 蟠龙塬上的百年古堡
大槐树村    蟠龙塬上曾经的百年古堡

2016.4.21宝鸡日报记者 陈亮

      渭河北岸的蟠龙塬,是宝鸡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方。



      如今狭长的宝鸡市区,在百年之前只是芳草萋萋的渭河谷道,三千年的历史人文都积淀在渭河两岸的台塬上。冯家塬、胜利塬、蟠龙塬,这些被现在的宝鸡人看作城郊农村的地方,埋藏着宝鸡人的过往,收纳着宝鸡人文历史的遗韵。

槐树

       大槐树村在蟠龙塬的中心地带,村名的来历与全中国所有大槐树村的故事如出一辙——这里的村民,是明朝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的。的确,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史料记载,在明朝的洪武和永乐年间,共从山西向全国移民18次,其中洪武10次,永乐8次,移民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2217个县市。原因是元朝末年,群雄纷起,在中原打了16年,农业基础基本荒废。再加上期间还有水旱蝗灾雪上加霜,等到明朝建立政权准备发展经济的时候,才发现许多曾经繁华的城池早已荒烟蔓草。于是,朝廷强行移民,重启一个时代的繁荣。

    “我们是永乐年间迁来的,全村都姓张。”大槐树村退休教师张应生,对村上的历史研究了几十年,在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脑子里,有一部详细的村志。“从明朝到清末的几百年间,村上出过秀才以上的‘知识分子’50多人。在近代,村上出去的人也大都从医或者执教,在村上,重视教育是个传统。”大槐树村曾经有一棵巨大古槐,据说从离地两米的高处分杈,夏天常有人爬上去玩纸牌,在分杈的地方可以围坐5、6个人。

     清咸丰年间,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大槐树修起了堡墙,防御随时可能过境的各种队伍。大槐树高高地伸出堡墙之上,十几里外就能望见。

      在清末的一次土匪洗劫中,堡子外集市街道两旁的店铺被夷为平地。然而,却有一座大房幸免于难。“那房门上挂了一块‘积德昌后’的匾,老人说土匪的军师看了匾上的字,便喝令土匪们不许动这家人,因为这家人知道积德。”张应生说起这件真假莫辨的事情,很自豪。土匪走后,堡子外只剩下一座孤房在瓦砾堆中遥望着大槐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槐树也死了,堡子外的街市却又开始繁华起来了。

堡子

      那时候的老堡子现在看不出一点影子,但是在张应生的指引下,这个漂亮的新农村慢慢显露出曾经的沧桑。

     老堡子在现在村东的一个院子里,堡子墙被彩色的砖墙代替。墙下的排水沟,据说就是当年的城壕,只是已被填埋了大半,所剩无几。堡子四四方方,占地十亩。只有一个南门,却很气派,像一个小城门。

     堡子不大,却很坚固,生活功能也一应俱全。上世纪50年代之前,这些城墙的顶部还有3米宽,能走牛车。堡子里不但有水井,还有油坊、磨坊和染坊,可以想象,只要能把堡子外的地里的粮食收回来,关上大门过上一年半载没啥问题。



     堡子南门外的那个涝池还在,被用水泥抹了之后就废弃了,因为村上有了自来水。但也没谁想把它填了,毕竟,它在那一天,就能让很多人想起过去的时光。于是,村上的许多没用的老东西,也自然而然的被堆到涝池边上,巨大的石磨,磨光的碌碡,以及不知道是哪座房上拆下来的石条。

     老堡子在2005年的时候被完全拆除了,拆的时候挖出一块碑,记录着清道光年间重修崇教寺的事情。

庙宇

    老堡子里的崇教寺规模不小,因为挖出的碑文上说当时寺里有几百间房。对于一个不大的堡子来说,这么大的寺庙显然不是本地人可以供养的,碑文上的捐资修建人来自周边许多村落,可见这里曾经是一个挺热闹的地方,尤其是有庙会的时候。这里的庙会现在还在继续,庙会那几天,平时空落落的街道上挤满了人和摊贩,戏台上的秦腔唱得热火朝天,家家户户门口停着从城里赶回来的小轿车,崭新锃亮,衬托着这村子的古老。



     村上一年里的庙会有很多,分别有不同的主题。因为过去除了堡子里的崇教寺之外,在村上不足500米的街道上,还有4座古庙。堡子南门的东西分别是周公庙和菩萨庙,街道西边的戏楼便是马王庙。戏楼北边有魁星楼,据说是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八角挑檐,挑檐上的铜铃一天到晚响个不停,提醒着村民得让娃娃好好读书。

     马王庙其实就是庄神庙,乡规民约啥的要好好遵守,有神监督着呢。村民有个啥困难的话也在这庙里表达一下,比如麦收之前庄稼高了,狼就潜行靠近村子。为了保佑孩子们的安全,马王庙里在神像底下塑了个狼,每到这个季节,有娃的人家就去庙里拿绳子把狼拴到神像手上,让庄神把狼管住。马王庙挨着戏楼,戏楼隔着集市遥望堡子,自然的划分出内与外、动与静。

薪火

     大槐树村明清时期出过一个张志圣,十七世纪中叶在雒州山阳县做过儒学训导。后来又出了好多贡生、举人,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家训,不但张家各门严格遵守,也让周围的乡邻纷纷效法。知书达理让大槐树村的张家人有了仁厚的性格,显然,这种性格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是得到乡邻们认可的,因为乾隆年间的宝鸡知县乔光烈,曾经为此赠匾,上书“显仁为美”。

     这个世代沿袭的风气现在并没有丢失,在张应生粗略整理出来的,大槐树村如今在外“做事”的人名单里,一百多人中竟有大半是医生、教授和工程师。这是最让张应生高兴的地方,也是他愿意花费自己的后半辈子,把村上的文化和传统挖掘出来,传承下去的原因。

     做了一辈子教师的张应生觉得,大槐树村作为宝鸡市区里最古老的村子之一,应该留下点什么。老堡子拆了,老房子没了,老戏楼改了,都没什么关系。时代在发展,生活总要变得现代化,但老辈人仁厚的人心不能变,村子里的风气得拾起来,传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访蔚县古堡
河北/蔚县南留庄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民俗文化之新中国建立前正宁县主要戏楼
重磅!凤翔英语教育奠基人的传奇人生与重游故土
古老的曹村堡|我的家乡
郭天部:毕原上的小张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