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鸡历史上的解元
       2016.6.29宝鸡日报
        解元,明清两代科考乡试第一名,也就是省级考试里的头名。据研究者统计,明代陕西省解元已确认的有 83人,清代确认的有 67人,解元考取进士的比例达到 50%,远远高于一般举人考中进士的比例。这说明,解元群体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平,是举人里的佼佼者。宝鸡历史上有多少名解元?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宝鸡籍解元有彭泰、吴献、许璞、李玺、邰升、吴缙、杨畏知等,清代有张知泰、赵法孔、郑士范、李正、郭珍等。其中政绩、名声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位。

吴解元  让边疆各族安居乐业

    吴解元名叫吴献,明代宝鸡县众安里第二营村(今陈仓区周原镇第二村)人,他是陈仓区科举考试历史上乡试考取“解元”并有确凿文字记载的第一人,也是一位解决民族和平对等关系的提倡者和忠实的执行者。

    吴献出自书香门第,父亲吴泰系永乐元年癸未科举人。他幼承庭训,时常秉烛夜读,刻苦学习,在天顺六年壬午科陕西乡试中考取榜首。

    中举后,吴献先是在几个地方担任知县,因政绩不错,被朝廷提升为山西省太原府同知,职掌督粮、缉捕、水利诸事。据《太原府志·名宦》记载,吴献在任期间,能够深入实地调查,合理、无私地断清案件,使作奸犯科者深受刑律之严惩,使蒙冤者得以伸张正义。当时,太原逢旱灾,吴献针对旱情,实施疏浚渠堰、积极自救的诸项措施,百姓的庄稼不仅没有太大的损失,而且部分地区还喜获丰收。太原为三晋粮仓,因贪官污吏侵吞国家粮米,致使亏空巨大,管理人员又乘机私取不少,粮政的问题很突出。吴献经过一个月的暗访,查清了症结所在,并掌握了相关证据,很快将一批“官仓硕鼠”绳之以法。因为这两件事,朝廷两次对他予以嘉奖。

    成化八年,吴献再次擢升为云南大理府知府兼督理粮饷。大理乃白、苗、傣、汉各民族聚居之所,多民族共同居住,政令一直难以通行,号称难治之地。吴献在仔细调查当地风土人情、百姓生活以及匪盗为患的情况后,采取了军事手段和政治策略并行的治理方法,他请求朝廷在大理驻兵设防,命大理武备官员督练士兵,以保护辖地,又拿出自己的俸银同朝廷拨给百姓的助农资金,劝农植桑,兴修水利,抚民化民,使当地百姓人心得以安定。待时机成熟后,吴献宣布剿灭地方土匪,恩威并用,结果各方土著纷纷归顺,接受大理知府的管辖。

    吴献在大理知府任上,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实行兵民屯垦政策,使百姓能积累余粮,而官兵屯田,既减轻了朝廷的负担,又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由于地方政绩显著,他又一次被朝廷提拔为京师都察院掌印都给事中。其墓志铭记:“于大理任上驭民有方,土著新附,苗蛮诸夷安邦,以为良吏。”

    吴献晚年因病归里,曾主持修葺宝鸡县学和文庙,他还曾参与修葺金台观的工作,其名字至今镌存碑记中。

    据吴正茂介绍,吴献墓遗址在今周原镇第二村村北同凤翔交界处。其墓地早年石像威严。令人惋惜的是,墓地现在已经不见了。杨解元  以命相搏的乱世忠良。

    生于治世,读书人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干,在政绩上有一番作为,让自己留名史册;但如果不幸生于乱世,解元也罢,状元也罢,个人的命运都要随着国家的命运起伏,国家的不幸也是读书人的不幸。明末解元杨畏知就生于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

    杨畏知,今宝鸡市北庵堡人。崇祯三年考中解元,崇祯十五年又中进士。入仕后,时值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云南边疆也非常不稳定,明廷派杨畏知任云南金沧道(官名)。莅任不久,云南武定府土司叛乱,一连几个县都被其占领。杨畏知率兵剿灭叛军,收复了楚雄。后来又有一个叫沙定州的土司作乱,领兵包围楚雄。杨畏知率领军队坚守楚雄城,被困数月,城终未陷。杨畏知因平叛有功,朝廷封他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

    当时,满清已占领大半个中国,南明朝廷局限于西南一隅。此时,杨畏知将他的所有精力都放到了报效朝廷中。清顺治四年,张献忠余部孙可望由四川退到云南,拟联明抗清。杨畏知率兵抵抗,结果战败,愤而投河自尽,但被孙可望所救。孙可望知道杨畏知和他是陕西同乡,久慕其名,立即亲释其缚,说明进滇的目的。杨畏知对他说:“果然如此,你当依我三件事:一不可再用伪西年号;二不可随意杀人;三不可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孙一一允诺。于是,杨畏知与孙可望同返楚雄,孙可望从此尊南明政权,使云南一带免遭兵戈。

    南明虽然和孙可望联手抗清,但孙可望此人奸诈凶险,野心颇大。一些无耻士大夫趁机阿谀奉迎,推戴孙可望为“平东王”。后在杨畏知的强烈反对下,孙可望被迫取消“平东王”称号,但他并不甘心,又向南明讨封秦王。永历帝采纳杨畏知意见,只封孙可望为景国公。孙可望大怒,率兵破广州、桂林,逼得永历帝逃至南宁,然后遣杨畏知赴南宁讨封。

    当杨畏知还在路上时,孙可望又遣部将把阻碍他封王的大臣杀害并抛尸江中。杨畏知到达南宁后,骤闻惨变,痛哭失声。眼见国事日非,救国无望,不禁涕泪滂沱,引咎自责。从此他看清了孙可望的本来面目,与其正式决裂。

    孙可望听说杨畏知讨封不回,留朝拜相,遂设计骗杨畏知到贵阳见面。杨畏知目睹孙可望的倒行逆施,愤恨至极,突然摘下头上的朝冠向孙可望的面部狠狠击去,孙可望躲闪不及,被击得头昏眼花,顿时恼羞成怒,拔刀朝杨畏知砍去……

    杨畏知遇害后,南明朝野无不落泪,永历帝亲为哭祭,谥文烈。楚雄一带人民因其遗惠地方,政绩卓著,特立祠祭祀。数年后,有个姓张的军人为其正气所感动,费尽周折,扶柩归里,安葬陵原。据《宝鸡县志》记载,杨畏知墓在原宝鸡县陵原之上,清乾隆年间曾有旨围护。但现在具体位置已不清楚。郑解元  在百姓中享有威望“吴献、杨畏知、郑士范三位解元,他们为官时都很注意缓解当地民族之间的矛盾,提倡民族和平对等,因此都赢得了百姓不错的口碑。”吴正茂说。

    郑士范出身凤翔富族,当地有传言:“岐山的郭宋家,凤翔的周郑家。”郑士范乐善好施,当地人都叫他“郑善人”。郑士范的后裔郑子良和郑幼卿曾提起,先祖对百姓非常好。有一个学子,他的母亲去世了,娘家舅舅闹事,要他把母亲葬在一块好地方,有人告诉这名学子,郑家的地就非常好,这名学子没办法,跑到郑家,跪求让地几分,安葬其母。郑士范知道他家里比较困难,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出殡之日,还将买地钱以祭礼的形式退给丧家,这名学子非常感激。

    还有一次,郑士范穿好朝衣朝冠到城里去祭文庙,路上遇到一家饭馆里的厨夫朝门外泼水,把他的朝衣泼污了,郑士范没有生气,厨夫倒很惶恐,事后专门跑到家里来请罪,郑士范微笑着安慰他说:“你并非故意的,不必往心里去。”

    1822年,郑士范考中陕西乡试第一名,此后入仕,在贵州多地任地方官,善政累累。郑解元一生著作颇丰,涵盖文学、经学、志书、家训等多种,光绪初年,他被凤翔县官绅祭祀于乡贤祠内。解元郑士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八先生之狱
二四、拒为孙用
被清军追的到处跑的永历君臣为何不愿与大西军联手抗清呢?
清-杨晋-唐解元诗意图
杨晋唐解元诗意图卷
大理漾濞人物故事(上古篇)二十一:阿解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