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府碎娃耍的那些游戏
西府碎娃耍的那些游戏
发表时间:2016-05-26   来源:宝鸡日报

      编者按:

   在西府农人口中,把小孩叫碎(sui)娃。也许是因为自小戴虎头帽、枕虎头枕的缘故,西府碎娃大多虎头虎脑,性格外向,富有活力。在田间、地头、院子等任何能活动开的地方,西府娃娃们约上三五个同村小伙伴,一起玩斗鸡、顶方、跑城、扇洋火皮、跳房子、抓羊羊、滚铁环、伐马城、狗撵兔、打面包等游戏。如今,这些曾让农村小孩欢呼雀跃的游戏,已经渐行渐远。今天,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孩子们,对这些传统游戏项目未必熟悉。在“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打开西府人的记忆匣子,追忆农家院落里碎娃们耍的那些游戏……

    伐马城是模仿战争场面的集体游戏,有人推测,起源可能和秦人方阵作战有关。

  “伐马城”是凤翔民间孩子们玩的一种集体游戏。其玩法是:孩子们聚在一起按人数和高矮胖瘦平均分成甲、乙两方,双方距离十米远,各方组队队员手拉手排成一字形阵容。甲方领队高喊:“野雉岭!”乙方喊:“伐马城!”接着甲方喊:“马城开!”乙方喊:“叫哪个!”甲方喊:“叫某某上阵来!”被点名者作为先锋,奋力奔跑,使劲猛冲对方手拉手之阵线,如冲不开,即作为俘虏;如冲开,从对方突破口处拉一人回自己原阵列。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把一方人拉完为止。这种游戏至今仍在一些农村能看到。

    50多岁的凤翔微友“嘉瑞”回忆起小时候玩“伐马城”的场景,依然激情澎湃!

  正月里人们相对较闲,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玩乐,常常是在村里的场院上,就分组玩开了。玩的时候,周围挤了不少看热闹的人,有女娃和一些年纪较小的男孩,也有几个成年的男人咬着烟管、笑眯眯地站在场外观看。“战斗”开始,“战场”上的气氛紧张而热烈,尤其是双方头领对喊时,常常会伴着整队人的呐喊声,有些决战的味道,提起了参与者的士气。被点名的队员要作为突击手,率先冲破对方的阵线,这时候被点名的队员往往会后退两步,再猛地向前冲去,大有义无反顾、鱼死网破的意味。若冲破了对方的阵线,会自豪地牵一名“俘虏”得胜归来。若没有冲破,也就被对方“收编”。

“‘伐马城’游戏锻炼了孩子们的体力,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勇敢,强化了参与者的团队精神。而且这种游戏常常能产生一些少年将领,他们敢出头,善于观察和谋划,成为男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据我了解,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都挺有出息的!”“嘉瑞”说。

    秦人尚武善骑,史书记载,秦军方阵严整,所向披靡,所以能统一六国。“嘉瑞”推测,凤翔雍城曾作为秦国都城,那么“伐马城”这个模仿战争场面的游戏是否和秦军方阵作战有关呢?此问题有待专家们进一步研究。

    抓羊羊是女孩表现心灵手巧的游戏,道具是羊拐骨或石子,据传,抓羊拐骨的玩法竟源自金兀术。

    如果说斗鸡、伐马城是男孩子喜爱的游戏,那么“抓羊羊”则是女孩子表现心灵手巧的最好游戏。

    “小小的羊骨头或石子,被随意地抛出,在地上翻转着,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像被哈利波特施了魔法一般。”老家在凤翔的微友“桃花劫”这样描述小时候玩“抓羊羊”游戏的乐趣。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小孩,“抓羊羊”都是一个比较便利的游戏,它适合在任何一个平坦的地方上进行,只要不下雨,地上没有泥巴,小女孩们在地上或蹲或坐,就可以开玩。它的玩法多样,最少可以用四颗石子(或羊拐骨、碎瓦片),还有五颗、七颗、十一颗甚至更多石子或羊拐骨。玩时石子撒在地上,先捡起一颗石子抛起来,这只抛的手,马上到地上去抓另外的石子,紧接着接住正在落下的那颗石子。先一次抓一个,再一次抓两个……一般先易后难,接不住就输了,抓的时候,手不能碰到其他石子,碰到也算输。在抓法上有单丢、单捡、背全、泼羊等许多套路花样。谁若领先抓完,便为优胜者。

    “抓羊羊”体力消耗不大,但眼神和脖子要随石子或羊拐骨的抛上落下而动,脑子反应和手上动作都要灵敏,适合女孩子玩。人常说“东湖柳,姑娘手”,西秦出巧妇,也许是从小玩“抓羊羊”游戏打下的基础。

“抓羊羊”也叫“抓羊拐拐”,据考,这个游戏最早使用羊的踝骨而得名,羊的踝骨俗称羊拐骨,羊拐骨东北地区叫“嘎拉哈”。相传“嘎拉哈”和金朝的梁王金兀术有关。金兀术少年时,父母让他进山打猎。他克服重重困难后,终于取下四种最凶猛的野兽的腿膜骨。从此,金兀术的勇敢和强悍便成为当地的佳话。女真人为了让后代像金兀术那样勇敢,便让孩子们抓玩野兽骨头“嘎拉哈”。西府地区在宋金对峙时属于金朝,金兀术曾在宝鸡一带活动,也许此游戏在西府流传开来就始于金朝。

    斗鸡游戏抬起腿就可“上阵”,呈“金鸡独立”状与对方撞击,源自对斗鸡比赛的模仿?

    40多岁的岐山微友“远东乐天”说:“有一次,我无意看到中央五套的‘脚斗士大赛’,感到很亲切。这个竞技赛事不正是我童年时玩过的‘斗鸡’游戏吗 ?如今,‘斗鸡’居然发展成一项体育赛事,让人惊叹!”

“斗鸡”和打弹珠、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抓石子、踢毽子等被称为上世纪“中国儿童经典游戏”,是一个广泛流行于中国大地上的游戏,当然各地的叫法稍有区别,南方习惯称之为“撞拐”,而在北方更多地被叫作“斗鸡”,也有些地方叫“顶拐”。名称不同,不过玩法基本一致:游戏者单腿直立,把另一条腿提起,弯成直角,用单手或双手抱住,呈“金鸡独立”状,而后双方蹦跳着相互撞击,谁先被撞倒或双脚着地就算输。

   网友“远东乐天”小时候在西府农村生活。他回忆,农村小孩最爱玩这项游戏,学校里、村庄上随处可见玩“斗鸡”的孩子。课外时间,大家就在一起“斗鸡”。“斗鸡”可以两人或多人一起玩耍。“远东乐天”记忆深刻的当数自己在三年级时那场集体“斗鸡”比赛,他说:“那时,我们三年级有两个班,每个班都有几十号人。有一次,平日里三三两两的‘斗鸡’游戏,竟发展成班与班的竞技游戏,那场面就如同古代打仗的场景,甚至还有各自的‘将领’。那时我们班的将领是个胖墩儿,为了表明‘大将’身份,他还在自己脖子上系了个小褂子当‘战袍’,可谓威风凛凛。一声‘冲呀!’双方战斗起来,场面很壮观。有的孩子人高马大,就仗着体形直接冲过来,一下子撞倒好几个;有的人灵敏,速度快,则以技术取胜;有的人善于跳跃腾挪,最后才发力;有的人狡猾,专门搞背后偷袭……我虽然比较瘦小,但耐力强,有时会突然来个‘回马枪’,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现在回想,我算是‘防守反击型’的吧!”

  不光农村孩子玩“斗鸡”,城市孩子也喜欢玩。市民向永平回忆,冬天是“斗鸡”的最好时节。因为冬天“斗鸡”时,蹦跳和对撞,提高了活动量,使参与游戏的人抵御了寒冷,而且大家都穿着厚衣服,安全系数也高。有时,学校里个别调皮女生看到男孩子玩得起劲,也会加入进来。玩“斗鸡”时,擦伤手、脚是很平常的事,但没有人在乎。向永平说:“‘斗鸡’,那是一个年代、一群人的快乐记忆 !”

   “斗鸡”这项儿童游戏的起源是什么?宝鸡民俗研究者李福蔚认为,“斗鸡”游戏和宝鸡斗鸡台没有直接关系,它应该是古代儿童模仿斗鸡比赛里鸡的好勇善战,从而产生了这种游戏。

    跑城游戏适宜男孩、女孩共同参与,特点是奔跑、躲避、攻城抢点,考验参与者的反应能力。

    男孩子玩弹子、打片儿,女孩子玩“抓羊羊”或者“跳房子”,那么有没有一种游戏男孩女孩都能玩?“有啊!最便利的游戏还是掷沙包‘跑城’了!”宝鸡微友“鸭梨太太”说。

   何谓“跑城”?“跑城”是一个多人参与的大型掷沙包游戏。玩法是:准备一个沙包,在场地上画城,城的中心是个“巴”字,“巴”字的尾巴绕作几圈,形成一个城的形状,城有入口,有道路,有若干守城人。守城人只有一个目标:避免被攻城人投掷的沙包砸中,尽快跑到城中心再原路折返回来,这就算跑城成功啦!

   跑城时,守城组站在城门口,攻城组站在城下各处点位,由守城领队将沙包扔出城外,若对方无人接住就开始跑城;若被对方接住就结束游戏,双方互换场地。沙包一扔出,守城组依次躲避攻城组投来的沙包的同时,迅速绕圈跑入城中,踩线或被沙包击中者就被淘汰,安全者开始按原路返回出城。若守城组出城前被全部击中,就结束游戏,两组交换场地,只要有一人安全出城,守城组重新开始守城。

“鸭梨太太”回忆说:“我们那时候最多二十几个人玩。玩得好的人,沙包砸不中他,他还能接住砸来的沙包,扔得远远的,给同伴跑城争取时间。我那时候也算‘油子’了,跳得高,跑得快,常常跑出城时,同组的还在朝城内跑。”

    跑城游戏接沙包的方法是眼观六路,停下来观察投掷者的手势,这一点和垒球相似。跑城能培养人的动作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也能提高投掷和快速绕圈跑的能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记者 巨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那年,那月,那游戏(下)
没玩儿过这些,您还是北京人么?
这十个跑跑跳跳的儿时游戏 让孩子在欢笑中蹿个儿
重拾童年的回忆
我们儿时的趣:翻拐
儿时游戏“捡石子”和“摔泥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