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原遗址新发现:凤雏建筑群主人或为周王
周原遗址新发现:凤雏建筑群主人或为周王
发表时间:2017-01-18   来源:陕西传媒网

  1月17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2016年度周原遗址考古发现成果,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对凤雏建筑群和疑似北城墙的两处地点进行了重点发掘,目前,根据凤雏建筑的风格、方向、时代等因素推断,其使用者可能为周王或其在周原的代理统治者。

  周原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的大型古遗址,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国宝青铜器。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从1976年开始,考古工作人员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发掘。凤雏建筑基址群位于周原遗址西周早期遗存分布的中心位置,建筑群沿用至西周晚期,外围还可能存在壕沟及城墙遗迹。对该区域建筑群的进一步揭露将有助于探索该区域乃至周原遗址的聚落结构及性质。

  凤雏建筑群六号基址(F6)位于1976年发掘的凤雏甲组基址以东33米处,根据钻探可知此处存在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其破坏情况严重,仅残存与西周地面平齐的部分,局部平面不完整。整体面积为1485.45平方米,建筑方向350°,该建筑基址的基本格局为东部是一处大型院落,西部是一处小型院落。西部小型院落的四周均为夯土,如同一个“四合院”。东部大型院落的四周均有夯土环绕,北部的夯土属于相对独立的一块长条形夯土。东部大型院落东侧夯土呈长条形,向南延伸与院落南部的夯土相连。在东侧夯土的东南边缘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散水,在东部夯土中部内侧也保留有一处散水的拐角,可能是东部大型院落的东南角。在东部大型院落的南侧发现一处平面略呈正方形的夯土,其上发现一处“倒凹字形”夯土墙,夯土墙以内的夯土之下发现一层烧土面。在建筑西北部发现有一片烧土分布区,推断应是建筑废弃年代的文化堆积,东南角有一处被建筑打破的灰坑,这些遗迹的发掘将对探讨凤雏建筑群F6的始建年代及废弃年代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现有出土陶器的时代特征初步判断,该建筑始建于西周早期,废弃于西周晚期。

  据了解,作为凤雏建筑群的各个组成部分,凤雏甲组、乙组、F3和F6的建筑风格、方向、时代都保持一致,且三者的组合为目前周原遗址早期范围内面积最大者,因此专家推断其使用者可能为周王或其在周原的代理统治者。各个建筑的整体风格都为商式,即每组院落都是由建筑封闭而成的,与中期的召陈建筑群和中晚期的齐镇-云塘建筑群由围墙封闭起来不同,恰好表明了西周初期对商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和中期以后的创新。

  就目前的发现来看,贺家北区域可能一直是周王室所在地,这就为考古工作者重新理解凤雏建筑群、各组建筑和甲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背景,对进一步了解周原遗址西周时期的聚落结构有很大帮助。(记者 王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鸡周原发现距今3000年前后的大型建筑遗址
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的新认识
新发现 | “河洛古国”双槐树:4300平方米夯土建筑群基址、大型院落布局,开古代大型宫殿式建筑形...
【人物访谈】周原考古 未有穷期 ——访周原考古队队长王占奎
陕西首现西周社稷建筑遗存 出土最豪华西周马车
中国首现西周社稷建筑遗存 主体为巨型社主石|遗存|社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