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府年俗中传承的礼
西府年俗中传承的礼
发表时间:2017-01-12   来源:宝鸡日报

  编者按:

  年年过年,年俗活动却未必年年一样。随着时代发展,西府年俗活动也产生了变化:一些老年俗远去,如贴门神、贴年画、祭灶、杀年猪等;一些新年俗出现,如旅游过年、微信拜年、网购年货等;还有一些传统年俗被传承,如贴春联、扫舍、祭祖、守夜等……不论西府年俗活动怎样变化,都离不开一根红线,即在欢乐祥和的过年氛围中,凝聚出尊礼仪、互关爱、共团圆的温暖光芒。这根由西府年俗礼仪拧成的感情红线,将西府儿女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扫舍,是扫陈布新的老讲究,也是洁身治家的好风尚  

  西府有民谣“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年底,西府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屋舍、洗晒被褥,扎扎实实地进行一次家庭大扫除,以清洁崭新的家庭风貌迎接新年。西府人扫舍这一年俗源于谁,存在了多久,没人说得清,但人们至今仍在践行这个老讲究。因为它不仅有“扫陈布新”的新年寓意,还展现了洁身治家的好风尚。

  西府人把扫舍也叫扫年、扫尘、打摺屋里。 “尘”与“陈”谐音,西府民间认为扫尘就是扫陈,年末扫尘有“扫陈布新”的美好寓意,把蛛网、垃圾、灰尘等不洁之物扫出门外,也就是把一切晦气不好的东西从家里祛除了。其实,过年扫舍风俗传承已久,宋代书籍《梦粱录》中描写了人们扫舍的情景:“无论大小人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今天,勤劳的西府妇女仍坚持这一风俗,在新年到来前,将屋舍打扫得一尘不染。

  提倡扫舍往小了说,是带有吉祥寓意的年关清扫活动,往大了说,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洁身治家的追求。清文学家刘蓉父亲曾教育子女:“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由此引申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名句,提醒人们不要忽视清扫屋舍之类的小事。扫屋虽是小事,却也彰显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做好生活中的小事,才能为做成大事打好基础。

  西周先祖也很重视清扫屋舍这件小事,周礼不仅规定了社会礼仪,对家庭生活礼仪也有所规范。周礼中的《内则》就是家庭生活的一个指南,规划了一个风貌良好的家庭的一天。首先,儿子与媳妇在鸡鸣时起床,穿戴整齐,把枕席收起来,打扫房屋和庭院等事宜。然后照顾父母洗漱、饮食等,并为父母清洁衣物。一系列细致而繁琐的行为指南中,不难发现周礼对家庭成员的要求——孝敬父母、互敬互爱、清洁自律。早起清洁自我、扫屋扫院是第一件事,为家庭营造一个舒适清洁的氛围。

  或许,在西周人眼里,一个穿着邋遢、屋舍杂乱、不扫灰尘的人,很可能就是一个无礼的人。因为,一个人若不能洁净自身和落脚之地,就很难引领良好的家庭风尚,也就做不到所谓的修身齐家。(记者 张琼)

  耍社火,是祈福纳祥、宣德教化的演艺活动,也是对古老文化的守望

 

  每年春节,陈仓区赤沙镇的血社火都会火一把,有网友坦言,“这逼真的特效,比万圣节的装扮都厉害!”赤沙的血社火大有来头,它是以好汉武松杀西门庆为武大报仇的故事为题材,表演内容主要以斧子、铡刀、剪刀、链刀、锥子等器具刺入西门庆和其他坏人头部,使社火的内容恐怖血腥且十分逼真,又叫“快活”。所谓“快活”,意指铲除了为非作歹的恶人后人心快活,具有惩恶扬善、威慑恶徒的作用,表达了老百姓惩恶扬善的朴素价值观。

  作为宝鸡每年正月里的一项重要文化习俗,西府人对社火并不陌生,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高芯社火等已在本地延续千百年。宝鸡社火以陇县和陈仓区最具有代表性,其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粗犷,代表了西府社火的最高水准。

  社火也被人称为“射虎”,意为取正压邪、祈福求祥。在古籍《周礼·地官·鼓人》中记载:“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再看“社火”这两个字,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研究》中解释:“(甲骨文)土为社字。”简单说,就是土地神。由此看来,“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难。土地是西府人赖以生存的家园,他们相信,有了“大地之神”的庇佑会风调雨顺、衣食无忧,带着敬畏,土地被供奉为神灵。后来,崇拜社神,歌舞祭祀的仪式,被代代相传。

  “红为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灰勇敢;黄为猛烈草莽绿,蓝为侠野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这是高新区天王镇曹家沟村,画社火脸谱艺人代代相传的口诀。曹家沟村老艺人曹三信一直搁不下那杆笔,在他的笔下,那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是百余载脸谱绘制的完美展现,那笔上画的是老百姓对世事的看法,五彩颜料将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勾画得淋漓尽致。

  曹家沟村以马社火闻名,这种表演求的是人畜平安、大吉大利,而百年来,曹三信等老艺人对传统技法的坚守,正是像他们一样的西府人,对古老文化和信仰的守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祭祀社神的日子,渐渐成了睦邻欢聚的时光。现如今,社火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正在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西府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记者 王星)

  祭祖,是感怀先人的情愫,也是家族观念的强化

  在西府农村,有一个地方是人们辞旧迎新时总会去的,那就是祠堂或先人墓地坟头。

  在一些西府村落,每到年关,在家族里老者、长者的带领下,男人们穿着妥当,成群结队的往祠堂里走去,怀里带着煮好的猪肉、鸡肉、鱼肉等,还要准备一瓶好酒,到祠堂里告知祖先这一年来家族的发展。这些祭奠先祖用的献品,大多出自心灵手巧的女性之手,制作精良自不必说。

  有的村落没有祠堂,人们就去墓地为已逝的亲人烧香磕头,在先人坟前说说这一年的事务。离家远的人则会在附近选择一处地方祭祀亲人,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可以说,祭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每当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祭祖,一些大家族会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

  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从古至今,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更希望源远流长,有望于后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除此之外,重视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显著特点。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家族成员的品德,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

  西府人尤其看重先人观念,祖先是不可侮辱和轻视的,由此形成牢固的家族观念,不少村庄都是以家族聚居的形式出现的,村民出门就会遇见本家族的叔叔伯伯、兄弟姐妹。浓重的家族观念如同一个纽带,把家族里的儿女紧紧联系起来,年末祭祖正是西府人家族观念的一种强化,在祠堂或祖先坟头,每一个本族儿女都要虔诚而庄重,有浓浓的家族归属感。这种家族归属感也一定程度上督促人们,多做对家族有益的事,少做有损家族名誉的事,不做对不起先人的坏事。

  其实在这些功能之外,祭祖还表现出一种人类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在祭祖的时候,人们还有一种追根溯源的情愫包含其中,就是让自己知道:我的到来,是有轨迹可寻,我后人的发展繁衍,也有我的努力辛劳在其中。(记者 李波)

  守岁,是一种熬夜迎春的风俗,也饱含珍爱光阴的寓意

  农历腊月三十日的晚上,西府人习惯一夜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这一习俗被称为“守岁”或“守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作为新旧年的交替,西府人对除夕夜格外重视,家家户户灯火辉煌,一家人欢聚一起包饺子、开怀畅叙,直到凌晨零点,点炮迎新,守岁结束。守岁不仅是一种新年习俗,也有珍爱光阴的寓意,并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

  守岁习俗在西晋书籍《风土志》中有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后来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还写了一首《守岁》诗:“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描写了君臣在烛光下共同守岁的情景。

  宋代苏东坡在陕西风翔任职时,看到西府人守夜的情景,作了一首《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明年岂无事,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诗文最后流露了对光阴的珍重,明年怎么会没事情做呢,唯恐珍贵的光阴被虚度,要努力就从今晚开始吧,少年时光充裕,还有可夸耀的资本啊。

  如今,大部分西府家庭仍保留守岁习俗,傍晚时,家家户户祭祖完毕,一家人吃过饺子,共同观看“春节晚会”。或者全家人围坐桌前话家常,子女给父母讲一年来的生活情况,兄弟间会互相聊聊工作,妯娌间聊孩子上学,而孩子们则坐在一起玩游戏,大家尽情欢乐,直到天明。

  不论是古人守岁时的感慨,还是今人守岁时的所思所想,守岁诉说的含义基本未变,那就是对时间的珍视,既有对逝去的岁月惜别之情,又有对新年的美好希望。(记者 于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谱 知 识 讲 座
祭祖的重要性,关乎到每一个人的人生。
祠堂与家谱和孝文化
祠堂、族谱、家训以及宗亲会的作用和意义
【转载】家谱纂修
《万州文氏雍睦堂家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