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家湾村 每一条路都有故事
去年 5月,在一次扶贫活动的采访中,记者初访陕甘交界处的陈仓区拓石镇马家湾村,彼时市区已近夏日,而马家湾村山桃花遍野,渭河水初盛,正是一幅春日好图景。村里两块清嘉庆年间所立的石碑,以及偶然听到的只言片语的故事,让记者一直对此惦念不已。于是,隆冬时节,记者再访马家湾村,探寻流传在村里的传奇故事。
马家湾村 每一条路都有故事
本报记者 王文静
发布日期:2018-01-12














  一条水路
   祖先勤劳而获减免赋税
  陕甘交界的秦岭北麓与陇山支脉交错地带,渭河自北向南流过,河西侧是甘肃,东侧是宝鸡,马家湾村就坐落在河的东岸边。
  在宝天高速上一路向西,从甘肃省东岔收费站下车,沿着渭河边的省道北上,驱车约半个小时,被群山环绕的马家湾村就映入眼帘。一排排移民新居沿河而建,道路穿村而过,随河蜿蜒,冬日的薄阳下,空气通透,远山斑斓,俨然一处让人艳羡的世外桃源。
  村头小广场凉亭边的柿子树下,一个石碾子和一座石碑像是已经等候多时的老者,石碑顶部已经斑驳不堪,拂去石碑上面的尘土,上书文字断断续续:“马家湾后头……乾隆十七年运送……牲畜税课……百年其未……秦宝一带沿河……典房有卷可见,有据可凭。”
  村民说,这块石碑是一部马家湾村民为清政府效力的血泪史。相传清朝几位皇帝在其统治期间,不断征用马家湾村的青老年劳力,通过渭河将这里砍伐的木材,以漂筏子的方式运送到下游地区。由于工程浩大,施工艰险,不少村民在运送途中受伤,造成胳膊、腿不同程度的伤残,对老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为了弥补村民的辛苦付出,清嘉庆年间,政府下令在村子附近立碑,对于两个界碑之间的铁家岭村、马家湾村以及孟家塬村村民,免收相关税收名目。
  据《陇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公元 1663年,此地划属陇州辖区,属凤邠道凤翔府管辖。由于海拔略高、生态环境良好,栎类、桦类、松类等密布成林,而此地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利用滚滚渭河水的河运无疑是最高效的运输方式。
  翻阅清代相关史料,人头税和农业赋税一直都是主要税收。清朝的赋税征收体系基本沿用明代旧制,初期仍以田赋与丁银为正赋税收;“摊丁入亩”之后,丁银逐步摊入土地征收,另有盐税、茶税、关税、当税、牙税等地方税收。地丁银必须缴纳,如遇灾荒年馑等特殊情况,地方官府可报请上级核准后酌情减免地丁银。这些信息也从侧面印证了石碑所记之事的可信度。
  村民还说,这个石碑原本在马家湾村一组和二组村民居住的半山腰,2006年移民搬迁时,石碑和石碾子跟着一同挪下来。村民李积友指着东南方向告诉记者:“你看,崖边那棵大核桃树下,就是石碑的原址了。”
   一条土路 猪八戒拱出的路直通稀柿衕
  顺着几十级石阶而上,半山腰的平坦处,十几座土坯房院落错落有致,或竹林掩映,或柿树相依,即便没有人居住,依旧散发着田园生活的安逸与闲适。
  然而,走近崖边,拨开核桃树下丛生的杂草,我们并没有看到石碑底座的任何痕迹。正在失落之时,村民汪然代和李良才抛出一个传说,让人讶异。“你看我们这个地方柿子树是不是很多?相传稀柿衕就在这里。”
  稀柿衕是《西游记》中红鳞大蟒精兴风作浪的地方,书中第 67回记
载,驼罗庄的西面,有一座七绝山,山上有很多柿子树,由于柿子果实繁硕,无人去摘,长年累月,烂柿子把七绝山变成了一条淤泥河,奇臭无比。唐僧师徒经过这里,发现前面的道路全被烂柿子堵死,根本无法通过。猪八戒在孙悟空的撺掇下,吃了村民准备的食物,变身野猪,在前用嘴拱地上的烂柿子,八百里七绝山的稀柿沟被八戒拱开了一条大路,唐僧师徒顺利走出了稀柿沟。
  村民告诉我们,因为柿树多,村民都称这里为柿林庄庄头。上世纪 30年代,因修铁路,柿子树被挖去了不少。直到上世纪 60年代,他们挖出来的柿子树根都还有石碾盘那么大。
  我们迫不及待地问:“稀柿衕到底在哪里?”“就在那座山上。”李良才指了指东面最远处的一座山头,他说大家都把那座山叫尖山,翻过尖山便是以前的赤沙镇,山顶有一洞,大小仅一人可进入,相传就是稀柿衕。
  汪然代说,小时候,他去尖山背柴,误入稀柿衕后,眼前漆黑一片,只能听到水滴声叮当作响。李积友告诉我们,他小时候去那里时,一到洞口就感到害怕,尤其是有一次刚到洞口,一只小鹿就迎面闯过来,吓了他一大跳,于是再也不敢去稀柿衕了。
  在请求村民指路时,村民们却阻止了我们对稀柿衕的探寻:“你们去不了的,以前我们过去单程就得花费4个小时,何况山上草木茂盛,平日无人过去,现在已经无路可走。”
  艰险之路
  商号捐款记录显商业繁华
  遗憾之余,另一块石碑成了探索的目标。
  之前村民提到有两块记载减免赋税的石碑,分别立于两处以作界碑。除了村头那一块,另一块石碑在哪里?它记载的是同样的内容吗?
  在屋前晒太阳的村民剡和平自愿做向导,他说,没人带路外人根本找不到那石碑。走到村子尽头,穿过陇海铁道底下的涵洞,道路在铁道的铁栅栏和山体间忽隐忽现。约 10分钟后,脚下的路变成了一段废弃的铁轨和地基,视野也豁然开朗,再前行几十米,几块嶙峋的怪石胡乱立于面前,穿堂风从废弃的隧道吹过来,马家湾村展现出更少见的冷峻一面。
  走到隧道另一头,没有了道路。剡和平率先顺着山崖向下爬行约 10余米,一块石碑斜倚在渭河上空的崖壁中间。
  背靠大山,面朝渭河,这块石碑倾斜地倚靠着山体。碑头上“万古千秋”四个大字保存完好,很好辨认。轻轻拂去其上尘土,我们却看到碑上所书和之前的石碑似乎并不是一回事。“统盛福号银一两、新兴丰号银一两……”石碑上的记载更像是一块功德碑,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清嘉庆年间商号以及个人某次捐款的明细。
  风雨侵蚀的石碑像是长满老年斑的长者,让人实在无法辨别更多的信息,不知捐款是为修路,还是为修庙,抑或是建学堂。而这整面石碑的捐款记载,至少说明了当年附近的商业贸易情况是比较发达的。
  站在石碑旁边,看着渭河水从脚下逐渐远去,山间的风肆意吹来,万千感慨在心中升起。
  以前,因交通道路不便,马家湾村有了漂筏运木头的故事,有了石碑记载减免赋税的故事,也有了商号捐钱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修到这里,村民也从半山腰搬到了公路边,逐渐过上了好日子。随着以后道路建设的进行,马家湾村或许还会有更多新的故事上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秦都区行政区划
马河散游记(三)
给大槐树立石碑,这个胶东村庄用此方式留住乡愁
秋意浓,柿子红
河津|马家庄久仁合作社唱响核桃增收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