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净菩提、得大自在

心净菩提、得大自在——画家宝松和他的《十八罗汉》

2022-03-17 22:15·画家宝松

作者:木长者

写在前面的话:

画家宝松先生,本姓张,可朋友们都爱以“宝松”称呼他,也就慢慢地忘了宝松先生原本的姓。

先生字苦樵、灏父,是居士。恩师明哲,赐法号“净静”。

一次我们一起讨论佛时,我问先生:信佛什么?

先生答:佛理。

我又问:什么是佛理?

先生答:善恶有报,得大自在。

我再问:人们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发财、避祸免灾,是否有用?

先生答:无用。

我再问:为何?

先生说:人们祈求的是泥佛、泥菩萨,怎会有用?

我有些不解,愕然。

先生接着说:人一味地祈求佛“保佑”,本已是欲。况且一些人作恶后又企图用求佛来避祸免灾,如若真的得到了佛的护佑,那岂不是赞许了作恶和贪欲?人若想得到佛助,只能靠自己,靠自己的修行,靠自己找到自己心中的佛。不作恶,多行善,净浊心,清污欲,方可。此乃因果是也。人在行善时,心必善。人在作恶时,心必恶。只有积善成缘,方可结善缘于世,行善路于世,结善果于世。佛在心不在形,佛在缘不在求,佛在世不在庙。内心有佛之人,感佛于时时刻刻,觉佛于是是非非。善有善果,恶有恶果,皆如是也。

佛教故事中,十八罗汉修得正果后,遵佛祖意或驻世间或往来于梵天世间,以传佛音为众生解惑或度众生脱离苦海。他们已了脱生死,与日月同辉、山川同在。

当我对先生的佛法造诣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看他创作的《十八罗汉》作品,的确深含禅意。

正是:

人兽草木善恶有报终见果

日月山川冷暖无常俱是缘

十八罗汉之一:骑鹿罗汉---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

十八罗汉之一:骑鹿罗汉---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又名宾头卢尊者。其姓氏乃古印度贵族婆罗门第一种姓的望族。他曾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朝野。

一日,宾度罗尊者突发心愿,不顾优陀延王的劝阻,削发为僧。优陀延王苦口婆心,令国家虚位以待,希望他能回心转意回来辅佐国王。

尊者为避免国王的纠缠,遁入深山修行。

宾度罗尊者修成正果之后,骑神鹿往来于天地之间,为世人解惑排忧,并成功地劝国王优陀延让位于太子,随他出家。

由于尊者骑神鹿出行,故人们称他为“骑鹿罗汉”。

宝松先生的画面上色彩十分强烈。大红色的天空作背景,我没见过其他哪位画家敢涉足这样的天空色彩!但在宝松先生的笔下,这红通通的天不但没有令人感到任何的压抑和不解,反而表现出了一种奇幻而壮丽的梵天意境!想来,那里的天,就应该是这样的:红的那样纯粹,那样壮美,那样不可思议!

尊者坐在从天而降的老藤之上,悬在半空,上可触摸天穹,下可观望人间。左手掌心中升出一缕祥云缓缓升腾,在空中幻化出那只神鹿。

尊者的双目与神鹿对视着,不须言语,便已神交。

尊者身披蓝色袈裟,间以金色的图案和黑色的“万”字符号,庄重而典雅。裤子宽松华丽,锦纹中间团形的金凤,深灰色的底色上有精美的缠枝花卉刺绣的图案。图案的精美程度令人感到那只可能存在于仙境。因为只有那里才是净土、梵天和极乐世界!

先生为宾度罗尊者作七言诗:

祥云一缕掌中飞

神鹿回眸望紫微

往来三界察善恶

纵横九天辨是非

夏赏雨飘冬听雪

秋品蝉鸣春观雷

佛光焕彩照寰宇

吾愿天下永流辉

十八罗汉之二:欢喜罗汉---迦诺迦伐蹉尊者

十八罗汉之二:欢喜罗汉---迦诺迦伐蹉尊者

迦诺迦伐蹉尊者是古印度辩师,善佛学演说及雄辩,常为人答疑解惑、帮人消除各类心魔,从而使人变得欢喜。他在演讲及辩论佛法时总是面带笑容、心怀欢愉之情,并能在与人解惑之中以博大智慧、精深佛理开释对方,从而令对方转忧为喜、变苦为乐。

有人问:什么是喜?

尊者答:凡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所感到的快乐皆为喜。

人又问:什么是庆?

尊者答:凡不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所感到的快乐则为庆。

在宝松先生的画中,迦诺迦伐蹉尊者端坐在须弥山上,十颗太阳高悬在梵天之中,太阳之神火鸦在太阳之中翩翩起舞。梵天深邃宽广,蔚蓝清澈。看来那时太阳烈焰的炙烤并不能使梵天变成火海,神人后羿那时也未曾将九日射落,梵天圣界竟是那样的舒适惬意。

一只老龟前来问道,神情专注,头部高仰。尊者披大红袈裟,裤上太阳火鸦团花锦纹。座下蒲团着日、月、神蟾蜍团锦,中间万字不到头图案,十分典雅。

尊者正在耐心而深刻地讲解,想必经尊者的开释,老龟便会解开心窍,继续修行。

宝松先生诗曰:

老龟已有千年寿

但思永生来问佛

万花可有百日好

十阳难保九日落

行善积德去贪念

了生脱死往极乐

心诚悟得真谛在

并无天机待参破

细细思来,人在求得眼耳鼻舌身的感官之“喜”后,尚有诸多“庆”之欲求:长生不老、权力财富、功名利禄,等等等等。可这一切不正应了“万花可有百日好,十阳难保九日落”的轮回么?只有行善积德去贪念,方可了生脱死,往生极乐。

十八罗汉之三:托钵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

十八罗汉之三:托钵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

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托钵化缘的和尚,云游四方。每当乞食化缘时,他总是将钵高举,以示对施主的敬意,并尽其所能讲解佛法帮助他人。

修得正果后,他仍是托钵云游不改初衷,借化缘之际开释佛法,托钵以播种善根,布洒甘露,并祈盼世间太平。世人称其为“托钵罗汉”。

在宝松先生的画中,诺迦跋哩陀尊者行走在五彩祥云之上,手托金钵,钵中盛满甘霖。

彩云之下,金色天空,充满幸福和吉祥。而天空的尽头,可能是世间。

在尊者回头的那一刻,你会看到,尊者的神情凝重而庄严,似乎在沉思。或许尊者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世间并不太平?还是听到了什么,听到了世间还有痛苦?

尊者在沉思,沉思什么?画中并没有说,但观者不难从宝松先生的画中看出尊者那颗大慈大悲的心,正是:

观世间芸芸众生喜怒哀乐

愿天下悠悠万物安康太平

宝松先生诗曰:

五彩祥云飞

天堂花自开

莺歌唤燕舞

桐香引凤来

金钵洒甘露

佛恩照四海

祈望人间好

无苦亦无灾

何为佛愿?佛愿乃为他人。为他人苦而悲,为他人难而慈,解他人惑,度他人厄。罗汉自修得正果后,便秉承佛祖意愿,往来于天界人间。

救苍生离苦海,度善惩恶,愿天下成和平世界;

解困惑出迷茫,悟道修禅,证大善于无上菩提。

从宝松先生的画里,读到的也正是如此。

十八罗汉之四: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

十八罗汉之四: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

在佛教中,“塔”原本是盛载佛圣物的物体,也称浮屠。塔亦是佛的象征,代表着佛的永生不灭和佛法的永恒真理。

传说苏频陀尊者是佛祖的最后一位弟子,他为了纪念佛祖,一直将宝塔随身携带,一来可感到佛祖常在,二来可在弘扬佛法时感受佛祖之大慈大悲。

宝松先生的画中,苏频陀尊者左手托宝塔,右手执佛印,双脚跨在一棵已倒的枯树之上。深蓝色的天际悠远而寂静,天边闪烁着点点星光。明月的青光倒映在死一般沉寂的水中。没有一点声响,没有一丝风动,一切的一切就像静止了一样。

尊者上着大红袈裟,下着宽松灯笼裤,一双赤足,右脚前跨似欲前行,左脚却又稳稳站定,似欲止步。

尊者双目圆睁,注视于你,欲言又止,欲进又停。

先生诗曰:

枯木作桥通两岸

手托宝塔势威严

凄风浊雾耳旁走

冷月寒星水中现

生死途上有善恶

奈何桥下存恩怨

浮屠知晓因与果

阴阳界边回头难

读罢此诗,便得深意!

原来,宝松先生笔下那棵倒下的树是奈何桥,桥的两岸,便是阴阳界!桥下就是黄泉,当你面对画面时,背后便是那无边无际的苦难深渊!

尊者在劝你,在你即将坠入深渊之际欲上前拉你一把!而此时的你,如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后果可想而知!

十八罗汉之五: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

十八罗汉之五: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

诺距罗尊者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战士,力大无比,英勇异常,后出家为僧。师傅教其静坐修行,放弃杀戮和凶念。尊者清净修心,安详自若,最终觉悟,修得正果。

先看宝松先生诗作:

雨后空山月高悬

冷光婆娑树影乱

虚实真假易恍惚

美丑善恶难分辨

三思而行循正道

六根清净入梵天

云露风沙能修心

草木溪石可参禅

再看先生画作:

诺距罗尊者俯身而坐在仙树上,天空中呈现着静静的祥和。一轮明月在紫色的云雾中显得大而温馨,仙树之上结满玲珑的仙果,树影摇曳,微风习习。

尊者身披大红袈裟,万字缠枝花卉锦缎花边,袈裟下有蓝地绣金凤锦僧袍,内穿白纱罗衣。尊者左手持纯金降魔杵,右手执佛印,双目圆睁,呈告诫状。

尊者似乎在告诉你:在那真真假假的世上,分辨善恶美丑是要三思而行的。只有六根清净之人三思之后方可悟得佛道,修得正果。

在世间,金碧辉煌的背后或许隐藏着罪恶,粗茶淡饭中却存在着幸福;光鲜亮丽的外表包裹的不一定是正人君子,寒衣布衫的穿着里往往也会卧虎藏龙。财富不能证明人的品德,贫困也不标志人的学识;今天的成功不意味着明天可以继续,一时的不顺也不可能决定着永远的不行。晴天会有雨,雪急仍来风,花无百日好,世有真假情。

十八罗汉之六: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

十八罗汉之六: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

相传跋陀罗尊者之母怀孕临盆,在跋陀罗树下生下他,故取名跋陀罗。跋陀罗树在印度是一种稀有的名木,也含“贤”意。其母以为这一切乃天意,因此便在其很小时就将他送去寺院出家。

跋陀罗尊者修成正果后,便以弘扬佛法为大任,云走四方,救苦救难。

尊者在过江河湖海时脚若踏云、如履平地,人们尊称其为“过江罗汉”。

宝松先生的画中,跋陀罗尊者赤脚行走在惊涛骇浪之上。黑风搅动着黑水,漩涡翻卷起浪花,这便是那深不见底的深渊苦海!

尊者身披橙色袈裟,紫色僧袍,双手擎一支赤金法器。

尊者身后不远处,隐约可见一只红蝠在飞。此红蝠呈透明状,似隐似现,充满神秘。

尊者面部呈现出一种急切、焦虑、担心,还略带一些愤怒的神态。

宝松先生诗曰:

地狱深千尺

苦海漫无边

行善升净土

作恶坠黑潭

因果有定数

祸福皆是缘

汝醒红蝠至

回头莫要晚

看罢先生的诗才理解此画之意在于劝众生要存善心、行善举,莫要居恶念、作恶事,做事之前务要三思!尊者手中所持法器警铃,敲击以三醒不觉悟之人,否则坠入苦海黑潭之中后悔已迟!

宝松先生另作副诗曰:

汝若执着,苦海茫茫

汝若觉悟,佛恩荡荡

善恶有报,福祸依傍

一念之差,永隔阴阳

那些欲念过重,执念过深之人做事要三思而行,不然悔之晚矣。正是:念燎燎怎知欲壑难平,语凿凿怎听逆耳忠声,行咄咄怎晓迷途知返,悔切切怎料覆水难拢

十八罗汉之七: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

十八罗汉之七: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

在佛教中,象是佛法的象征,梵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迦理迦尊者原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终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宝松先生的画中,迦理迦尊者坐在嶙峋的山石之上,五彩祥云正从金炉中冉冉升起,一只白象跃然祥云之端。

迦理迦尊者在那一刻,双手上扬,炯目圆睁,注视着神象,脸上露出开心惊喜的笑。

尊者和白象互动的那一瞬间,被宝松先生捕捉到并在画作中表现得格外生动。

先生诗曰:

梵音金炉响

袅袅祥云升

五彩焕六色

九转旋八行

万方红尘事

一佛心中定

白象传吉兆

普照五洲同

象为佛,象乃心,象谓阴阳,象主吉凶,象呈因果,象定轮回。象大乃超宇宙,象小可至微尘;假象或为玉床金马,真象却是浮云虚名。象形于光色,象隐于无形;烈象天崩地陷,柔象丽日和风;表象酸甜苦辣,情象喜怒哀鸣;感象情仇爱恨,预象善恶报应;觉象通灵豁达,悟象万物皆空。象乃万物,象乃四时,象乃天地,象乃人生。悠悠乎,无一不关象;然然乎,无象不关一。此一,乃大道,乃佛是也。

这便不难理解宝松先生诗句“万方红尘事,一佛心中定,白象传吉兆,普照五洲同”之意了。

十八罗汉之八:笑狮罗汉---伐闍罗弗多罗尊者

十八罗汉之八:笑狮罗汉---伐闍罗弗多罗尊者

伐闍罗弗多罗尊者,据传原是一位猎人,勇猛非常,曾猎兽无数。后出家戒杀,终得正果。

尊者得道后,再不杀生。两只小狮子来到他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他将两只小狮子带在身边,游方讲道,弘扬佛法,广结善缘,修身养性,最终修得不死金刚体,深受人们的赞美和尊敬,故人称“笑狮罗汉”。

画中,宝松先生将尊者塑造得非常有人情味。

接近天际的须弥山颠,尊者正在焚香打坐,香炉中一缕青烟袅袅而上,在空中旋成团云状再慢慢散开......似乎,人们可以闻到沉香那淡淡的雅致、悠悠的梦幻。

一轮大大的明月,透过那株只有仙境才有的神树,放出淡红的暖色和温馨的柔光,传给人无尽的幸福、慰藉和安详。

两只小狮子突然跑了过来,跳到尊者身上嬉戏。尊者双手抚摸着两只小狮子,双目合拢,脸上现出慈祥而满足的微笑。

宝松先生有诗曰:

风清气爽秋月明

双狮嬉戏趣正浓

沉香一缕佛恩现

梵天万类呈太平

夏去冬来春将至

冰融雪消花再红

祈望世间多吉祥

佛光永照享安宁

画中的尊者和那无忧无虑的小狮,在玩耍,在嬉戏,没有杀戮,没有痛苦,只有欢乐,只有幸福。这场景、这神态,宝松先生体会到并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让我们感到,真正的幸福是为他人、行善举、和睦相爱。

而艺术的境界,就是能从其作品中读到艺术家纯粹的心、浓烈的情、深邃的意;看到艺术家那炉火纯青的艺术技法,感受到艺术家深厚的艺术造诣。

十八罗汉之九: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

十八罗汉之九: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

红红的天,蓝蓝的水,映出梦幻的梵天净土景象,开心的罗汉,优雅的琴音,加上美妙的歌声……

在宝松先生的画里你似乎能闻听、能触摸、能感受到那一派和平吉祥。

戍博迦尊者,原本是天竺太子。弟弟想篡权,他便主动让位。可哪知,弟弟并不相信他会主动让出王位继承权。于是,尊者便用双手扒开自己的胸膛给弟弟看。果真,弟弟在尊者打开的胸口里看到了佛,便相信了尊者。从此尊者便出家云游,广布佛法,人称其“开心罗汉”。

尊者之开心源于对佛法的虔诚,源于对众生的慈悲。当其在佛的感召下对众生行善举、解困惑、排忧愁、度苦厄之后,便是其开心舒怀之时。

宝松先生诗曰:

梵天朗艳灿如画

金光普照炫无瑕

琴里佛音咏贝叶

歌中禅语颂莲花

宇宙辽阔无边际

杲日当空有彩霞

祈望凡间荡埃尘

但送幸福入万家

尊者的琴声颂扬着佛祖的慈悲,尊者的歌声唱出对浮生的关怀。这琴声里没有利禄浮名,这歌声中不含假意虚情,殷切切为苍生祈祷,坦荡荡为天下祝福。心中有佛,琴音便似莲花滴露,心怀苍生,歌声更令地叹天恸。

十八罗汉之十:探手罗汉---伴诺迦尊者

十八罗汉之十:探手罗汉---伴诺迦尊者

伴诺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北方犍陀多罗国有一药叉神名曰半遮罗,而在王舍城内也另有一药叉神名曰婆多。二位药叉神的妻子同时怀孕,于是便指腹为婚。双方约定不论哪家生子,那子一定出家为僧以修正果,并度另一家中女儿成道。

此后,半遮罗之妻生子取名伴诺迦。伴诺迦自幼便出家修行,终得正果。

尊者在打坐修行后,总是探举双手、伸展双臂、作长呼气,以通神志。故人称其为“探手罗汉”。

宝松先生在画中描绘了一株老树,在炎炎的烈日炙烤之下,早已枯死。

只见,似乎刚刚打坐完毕的探手罗汉站起身,双臂高举,脸上洋溢着慈祥的微笑,一种满足感通过尊者的形体和动作以及神情的流露表现得活灵活现。

此刻,你会突然发现:在尊者身后,那株已经枯死的老树身上竟冒出了一枝新芽!这样的神奇之力只能是在尊者的大慈大悲之下,施佛法之宏伟力,展佛法之大慈悲,重新唤起了老树的新生命!

宝松先生作《西江月》:

骄阳似火炙烤

花枯草干树焦

双臂高举敬梵天

再擎佛光普照

恰似朽木逢春

亦如甘霖润槁

有缘通灵开心窍

重生佛陀再造

新生命的到来是涅槃重生,生命的离去是再次的轮回。在佛的道理中,不生不灭,无始无终。而那些既有佛缘又能参破佛理的人,那些有大慈悲又悟得禅意的人,可得大自在。

十八罗汉之十一: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

十八罗汉之十一: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

据传罗怙罗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唯一亲生的儿子,随父出家,修成正果。

尊者自出家后,专修密行。所谓“密行者”修行时以沉思为主,得道后,便可知人所不知,能行人所不能行。

另一种传说是,罗怙罗多是印度一种星宿的名称,此星出现时可蔽日遮月,形成日食或月食,此星名为罗怙罗多,而尊者便是在此星出现,正遮月而形成月食之时降生,故名罗怙罗,取可蔽日遮月之意。

宝松先生的画中,尊者坐在蒲团之上,双目注视着你,似乎早已知道你在想什么,也似乎要告诫你什么……

到底是什么呢?看看宝松先生的诗便知晓了:

不做伤天事

多种诸善根

因果自有报

皓月证佛心

画面上,蓝天悬着明月,老藤缠着古树,藤叶被月光照得泛出透明的绛红色和金黄色,这是梵界特有的色彩、特有的祥和。

罗怙罗尊者双目炯炯,眼光似一把利剑,直刺你的内心。你内心之所想、之所欲,他一望便知。在他面前,隐瞒和欺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尊者的右手食指上扬,似乎在“点”着你,这一“点”颇有深意。加之食指上有一小蛇缠绕,蛇眼圆睁凝视。蛇喻五毒之首,具一击致命之力。这一切难道不令你深思吗?

十八罗汉之十二:挖耳罗汉---那迦犀尊者

十八罗汉之十二:挖耳罗汉---那迦犀尊者

紫霞映夕阳

万类披红妆

谷深秋蝉噪

溪旁野花黄

天籁胜抚琴

云舞若听香

读石淡心性

伴水修文章

读罢宝松先生为此画的题诗,再细观画中的挖耳罗汉,真是妙不可言!

一轮巨大的夕阳挂在空中,暖暖的光照得万物通红、金黄。紫红色的云气流转飘升,秋竹随着清风摇曳,竹叶间传来山谷深处的蝉鸣,远处那潺潺的溪水边,盛开的黄色野菊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那迦犀尊者身着素白色僧袍,纱袍轻似初岚清雾,薄如淡云柔烟。在这个暖暖的黄昏时分,尊者正在用一枝嫩竹挖耳朵,看看他那副爽劲儿!宝松先生的画将尊者挖耳的舒服劲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印度佛教中,那迦犀尊者是一位理论家,因其“耳根”的论述最为闻名,故人们称其为“挖耳罗汉”。

对佛教的认知中,须做到“六根清净”。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主宰六种欲念,六种欲念乃是能否修成正果的门。

尊者正是在论述“耳根”中以佛法为基,悟出了“闻听”、“辨明”与“修正”之道。

故此,尊者听天籁之声胜于琴音款款,观云舞之态宛若缥缈幽香。只有在这六根清净的状态下便可通晓草木情感,便能读懂顽石心性。

十八罗汉之十三: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

十八罗汉之十三: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

据传因揭陀尊者原是位捕蛇人,他因怕毒蛇伤及他人,于是就将抓到的毒蛇捉住放入口袋中,然后再将其带到无人处放生。

尊者一心向佛,终修成正果。因其总是带着一只捕蛇用的袋子,故人称其为“布袋罗汉”。此后尊者用其宝袋除恶行善,弘扬佛法。

宝松先生的画中,一位胖胖的罗汉坐在须弥山上,空中的圆月几乎伸手可得。尊者穿的裤子和坐的垫子上均有瑞鸟和星辰图案。尊者的左手执一大大的袋子,里面似乎装满了宝物。

尊者的右手慢慢的捻动着一串佛珠,神态中饱含着博大的慈悲、谆谆的开解、善意的疏导和苦苦的劝诫。

宝松诗云:

蟾宫明月洁如镜,

野草飘香桂花红,

佛陀慈爱兆寰宇,

甘霖润泽育众生,

善恶无非一念致,

因果有报万类同,

手执包囊纳悲欢,

看汝向西还向东。

十八罗汉之十四: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

十八罗汉之十四: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

梵文中的伐那婆斯为“雨”的意思。据传伐那婆斯尊者降生时,正值大雨,后院的芭蕉叶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于是其父便以“雨”为其取名。

出家后,尊者经常在芭蕉叶之下打坐悟道,终成正果。故世人称其为“芭蕉罗汉”。

宝松先生的画中,伐那婆斯尊者正在芭蕉之下打坐,面露会心的微笑。从其微笑之中,可以领略出那种求道时的喜悦与欣慰,悟禅中的快意和满足。尊者双手执佛禅定印状,似乎正在进入禅思和内心安定之中。

尊者身披黑色描金袈裟,下着兰地团凤锦纹刺绣裤,坐于“万”字锦蛇纹棉垫之上。身前一把泥沙壶,一杯苦叶茶。身侧一尊香炉,一缕青烟冉冉升起徐徐飘散。

透过婆娑的树影,一轮明月皎洁而温馨,播洒出清彻而灵动的光。

先生诗云:

碧水青峰老藤缠,

黑石绿蕉霁月蓝,

泥壶烹茶修心境,

铜炉燃香礼梵天,

合目不闻天下事,

会心但笑世上缘,

风摆蓬篙秋虫唱,

佛光如昼耀峦山。

好诗!诗中两句“合目不闻天下事,会心但笑世上缘”真是妙不可言。妙哉,妙哉。

天下之事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无一例外。尊者之“不闻”乃不喜天下之利,无求天下之欲。世上缘有善缘,亦有孽缘,同样无一例外。善之与恶,恶之于善仅仅一念之差。善恶之间皆有缘,此缘无影无形却真实存在,缘系着善亦系着恶,行善得善果乃善缘之所在,行恶得恶果乃恶缘之所为。

尊者会心一笑,但看世人之缘。缘乃得道之径,悟禅之途。

十八罗汉之十五: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

十八罗汉之十五: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

阿氏多尊者在梵文中是“无比端正”的音译。尊者刚出生时,便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十分奇异。有殊才者必有其异相。原来他的前生也是一位修行高僧。于是家人将其送入寺门出家修行,最终修得正果,成为佛祖弟子。

画面中,尊者身披黑蓝相间袈裟,左手执木杖,右手捋长眉,双目炯炯地看着他身边的一只白猿。白猿是世间精灵,极为聪慧。白猿似乎正在询问尊者一些自己的不解之事,尊者也似乎在寻找一种方式试图解开白猿心中之惑。

白猿双手互握,头部上扬,眼中流露出无可奈何又急切探求答案的神态。在这一刻,四目相视,无语远胜千言。

红色的天,奇异的树,长眉尊者,精灵白猿无一不表现出天界的神秘,万物的禀异,尊者的深邃,精灵的执着。

宝松诗曰:

梵香一缕升太空,

白猿再至伴仙翁,

千年只饮琼浆液,

万载但闻锦绣风,

竹影摇曳心旌动,

冷月映水千江同,

悟得春秋终不老,

心中有佛日月明。

仙猿虽经千年修炼,但仍有不解之惑,便前来求尊者以指点。尊者对白猿解惑开释:若长生须悟春秋懂万物,而心中有佛才可心明眼亮进入不惑、不迷、不执、不嗔之境。

十八罗汉之十六:看门罗汉---注荼半托迦尊者

十八罗汉之十六:看门罗汉---注荼半托迦尊者

登高沐岚气,

下行赏夕阳,

四时景依旧,

百花艳如常,

泉涌水叮咚,

石冷苔青黄,

佛光照寰宇,

万类竞天霜。

这是宝松先生为看门罗汉——注荼半托迦尊者画作所作的五言诗。

画中的尊者手握金色禅杖,腿绑行带,正在下山的路上歇脚,目光如炬而露沉思状。

绚烂的彩霞将天空映得通红,路边的岩石泛着青色的光,石上布满了各色的苔藓。远处,谷内溪水叮咚,山尖岚气缭绕......

据传注荼半托迦尊者在修行之初,出门化缘时,总是用力敲门以化斋饭。由于这样敲门的做法引起了一些百姓的不悦,所以,很多人不愿开门布施。尊者去问佛祖缘由,佛祖给了他一支禅杖,禅仗上端有活动的环。此后,尊者在化缘时便不再敲门而是晃动禅杖,禅杖发出的响声使百姓知道了有人来化缘,便开门布施。尊者修得正果后,百姓因此称他为“看门罗汉”。

尊者在沉思什么呢?这或许是尊者在修行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画面中的尊者,看到了凡间的苦难和不幸么?听到百姓盼着得到佛祖护佑的心声么?他是否在思考:如何让佛的光芒普照寰宇,令世间万类脱离苦厄海、霜天竞自由。

十八罗汉之十七:降龙罗汉---庆友尊者

十八罗汉之十七:降龙罗汉---庆友尊者

降龙罗汉一说为迦叶尊者,乃佛祖座前弟子,法力无边。其助佛祖伏妖,立下不少奇功。在降龙修炼中,经观音点化,终成正果。

降龙罗汉另一说为《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尊者。传说古印度有龙王发洪水淹没了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庆友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故后人称他为降龙罗汉。

看宝松先生的画:漫天烈火,熊熊冲腾,一条飞龙盘旋着、扭转着从烈焰中喷薄而出,双目圆瞪,四爪力挣,烈火迸发着耀眼的红光,令人感到炽热和炙烤!

尊者正在一棵大树上施法,身体似乎要一跃而起,左手五指张开,伸向飞龙,右手执一颗法珠,而这颗法珠正被飞龙双目紧盯着。

画面富有极强烈的动感和无比的震撼!你能看到、听到、感到那石裂山崩的炸响、气冲火腾的炙烤和地转天旋的飞动!

宝松诗曰:地裂天崩,玉龙冲腾,佛法调教,普度众生。一语点睛!这点睛之笔不仅点在了龙上,点在了画的动势上,更点在了罗汉的精气神上!

十八罗汉之十八: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

十八罗汉之十八: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

传说中,宾头卢尊者在修行的寺庙外,常听到虎的呼啸。尊者认为这是老虎饿了,便将自己的饭食分给老虎吃。久而久之,老虎被尊者的善心感化收伏,愿随其修行佛法。故人们称其为“伏虎罗汉”。

另外,在中国的佛教传说中,佛祖门下众罗汉弟子之中,排第十八位罗汉是弥勒尊者。

画中,尊者左手持佛珠,右手下伏卧着一只老虎。这只虎身形虽然不大,却能感觉其十分凶猛。尊者的右手轻轻抚摸着爱兽,手指似乎在给爱兽抓痒,舒适得昏昏欲睡的老虎一眼紧闭,另一眼突然睁开,似乎觉察到了什么,眼里露出警觉和审视的光。

此时的尊者也是一眼睁一眼闭,表情与爱虎如出一辙,表现出了对发生的事物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心、度其意的洞彻神情。

皎洁如玉盘的月亮泛着柔和而清凉的光,透过树丛照在世间,在尊者的身前身后洒下了一片银色。山涧中的溪水流淌着,你能听到那潺潺的声响,丛林中无数的奇花异果盛开着,你能感到那悠悠而迷人的芬芳。

宝松先生诗曰:

明月一轮耀乾坤,

佛法无边识伪真,

树影摇曳石不动,

冷光映照水无痕,

声色不闻但听香,

善恶有报循果因,

好自为之入正道,

了脱烦恼勿染尘。

尊者的沉思,是在告诉苍生:佛法无边,真伪立辨!善恶有报,因果是缘!

恶者在佛法面前也会弃恶从善,愚者却无视佛法而一意孤行。此中之因果汝可悟得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妙趣横生的十八罗汉
篆刻作品《佛教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的来历
八大处十八罗汉
赏工笔重彩《十八罗汉图》悦艺彩盛世|护佑家国正法情怀
十八罗汉是哪18个人?分别有哪些不俗的本领?你知道几个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