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阴间天子十代冥王就阎罗王最出名?

这位朋友问“为什么阴间天子十代冥王就阎罗王最出名?”,问题应该更正一下,阴间天子并不是十代冥王,而是十位冥王,也称之为“十殿阎罗”,分别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那么,为何在这十位阎王中,只有阎罗王最有名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做一个解答。

先简单回答:之所以十殿阎罗中,只有阎罗王有名,那是因为阎罗王在中国的历史最悠久,并且身份很特殊,是从印度传进来的佛教神袛。而其余九殿阎罗,都是阎罗王的分身形象罢了,并且全部是晚唐时期的人为伪造出来的。也就是说,阎罗王从印度来到中国之后,开始是孤身一人在地狱里忙活,后来中国的土著们又给他安排了九位助手,这样一来,地狱十层,每层都有一位阎王主管,大大减轻了阎罗王的工作量。再后来,地藏王菩萨跑进了地狱中超度恶鬼,将阎罗王的地位给下降了,使得阎罗王虽然名气大,地位却不如以前了。在地狱中,地位最高的是地藏王菩萨。

【阎罗王来自印度,带着洋气】

阎罗王,大家耳熟能详,一个黑脸包公形象,是中国冥界中最著名的神袛。而在印度,阎罗王的梵语为Yama-raja,由Yama(原意为“缚”)和后缀词raja(原意为“王”)组合而成。按照音译可翻译为为:阎罗王、夜摩王、耶摩王、焰摩王、琰摩王、剡魔王、阎摩王、琰魔王等称。在印度,阎罗王的来历据说有两个,第一个是夜摩神,也就是阎摩,在印度史诗《梨俱吠陀》有他的故事;第二个是毗沙王,其事迹在《问地狱经》《净度三昧经》中有记载:

虽然阎罗王在中国名气很大,但是在印度佛教中,他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神,根本没有露脸的机会。随着佛教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阎罗王也就跟着来了。他进来之后,很快就和中国一个土生土长的神袛合体了。

【印度的阎罗王与中国的泰山府君金刚合体】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我国本土就已经有和阎罗王一样身份的神灵了,这就是“泰山府君”,也称之为“东岳大帝”,泰山府君其实是东岳泰山的人格化的神,而泰山府君变成阴间主神的原因就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泰山主死”的观念。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三十《泰山治鬼》条中,通过研究之后认为“泰山主死”说起源于东汉末年。也有的说法认为大约于西汉后期逐渐形成了“泰山治鬼”的说法。秦汉以后,人们构想了死后魂魄的不同归宿:魂升至泰山,魄归于篙里或梁父。

(泰山府君,也叫东岳大帝)

印度的阎罗王进入中国之后,号称是死后世界的主宰者,而中国本土的阴间主神是泰山府君,佛教为了更好地使世人相信和崇拜阎罗王,就借助泰山府君对阎罗王进行本土化改造。比如早期的佛经中出现直接将“阎摩”译为“太山君”、“泰山府君”的情况,也就说,阎罗王借尸还魂,通过泰山府君把自己包装了起来,并逐渐深入人心,可见佛教适应中国本土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泰山府君在佛教阎罗王进入中国后,很快就在地狱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知名度再也没法与阎罗王相抗衡,真实原因就是印度的阎罗王抢夺了泰山府君的位置,慢慢地二者合二为一,外来的神灵彻底本土化了。

【十殿阎罗是怎么来的?】

地狱里由阎罗王一个人掌管,到变成十殿阎罗掌管,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东汉一直到中唐,阎罗王都是以泰山府君的形象出现的,一直到了晚唐时期,《佛说十王经》出现,让地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是地狱的层次数目和各自的名称固定了,至少十层地狱已经有了具体名称;第二是各层地狱中,也出现了可以冠之为名称的阎王,也就是十殿阎罗。地狱里十殿阎罗的标准配备在这个时期逐渐成型,并且变成了稳定的组合,一直延续到现在。

综上所述,阎罗王根正苗红,起源最早,还喝过洋墨水,当然要比土生土长的九殿阎罗名气大得多。

另外一种说法:

阎王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被尊称为“阎王爷”,传说他是阴曹地府的主宰。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道,接受他的审判。生前行善的人,可升天,享富贵;生前作恶的人,会受惩罚,下地狱。

中国古代原本没有关于阎王的观念,阴间的主神另有其人。佛教从古代印度传入中国后,阎王作为地狱主神的说法才开始在中国流行。中文“阎王”是从梵语中音译过来的词汇,本意是“捆绑”,意思是捆绑有罪的人,也译作“阎罗(王)”、“阎魔(王)”、“琰魔”等等。

阎王原来是古印度神话中管理阴间的天王,在《梨俱吠陀》中即已出现,佛教沿用这一说法,称阎王为管理地狱的魔王。据《问地狱经》载,阎王从前是毗沙国的国王,在与维陀始生王的战争中因兵力不敌而立誓,愿为地狱之主。他手下的十八大臣率领所属百万部众共同立誓,一起惩治地狱罪人。十八臣就是后来的十八地狱之小王,百万部众就是地狱的众多狱卒。另据《禁度三味经》,阎王治下有五官,鲜官禁杀,水官禁盗,铁官禁淫,土官禁二舌,天官禁酒。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说:“梵音阎魔,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以及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报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和中国民间原有的迷信和道教信仰互相影响,佛教中的一些神被民间信仰加以改造后吸收和采纳。“东岳大帝”原本是民间崇拜的泰山神,泰山被认为是人死后灵魂通往冥界之地,而泰山神则是“冥王”,这一“冥王”慢慢和佛经中的阎王合而为一。另一方面,佛教本身为了发展也主动本土化,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于是在佛教中原本只有一位的阎王,逐渐演变成为“十殿阎罗”。“十殿阎罗”的信仰形成的具体时间没有确切的依据,大约在宋朝时期。也有人认为,唐代时,就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狱卫兵之说,同时也有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均有主,称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号,合称十殿阎王的说法。

一般认为“十王”这个说法源自一本叫做《佛说阎罗王授记令四众预修生七斋往生净土经》的经书。北宋阮阅所编《诗话总龟》中出现了“十王”,南宋洪迈《夷坚志》中的“俞一郎放生”也直接提到了“十王”。北宋《玉历至宝钞》写到地狱十殿阎王及敷演所辖地狱的各种情景。这十殿阎罗分别是:

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升;功过两半者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入世间,男转为女,女转为男;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一望,照见在世之心好坏,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日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入到十六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三殿,加刑发狱。

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忤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满转解第四殿。

第四殿五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以小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第五殿阎罗天子包,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铡其身首,受苦满日,另发别殿。

第六殿卞城王毕,三月初八日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狱。忤逆不孝者被两小鬼用锯分尸。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查所犯事件,亦要受到铁锥打、火烧舌之刑罚。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七殿,再查有无别恶。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八殿,收狱查治。又,凡盗窃、诬告、敲诈、谋财害命者均将遭受下油锅之刑罚。

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大热大恼大地狱,又名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痛苦,解交第十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

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日诞辰,司掌丰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桩,链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烧,烫烬心肝,随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生六道(天道、人道、地道、阿修罗道、地狱道、畜生道)。

第十殿转轮王薛,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以后,发四大部州投生。男女寿夭,富贵贫贱,逐名详细开载,每月汇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卵胎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凡发往投生宅先令押交孟婆神,酴忘台下,灌饮迷汤,使忘前生之事。

在“十殿阎罗”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第五殿的阎罗王。

在传说中,担任阎罗王的有隋朝名将韩擒虎,宋朝名臣寇准、包拯、范仲淹四人。

韩擒虎是隋初大将,据称他在十三岁时打过猛虎,所以取名叫擒虎。在隋王朝统一中国的灭南陈战争中,他首先渡江进入建业 ,由此立下了大功。《隋书》记述他病重临死前夕,“其邻母见擒 (擒虎,唐人讳虎字,故省略虎字) 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 ‘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 ‘我欲谒王。’左右问曰: ‘何王也?’答曰: ‘阎罗王。’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 ‘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斯亦足矣。’寝疾,数日竟卒。”可见在初唐时,这条传说是颇为流行的。所以在晚唐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韩擒虎在灭陈后,五道将持天符请他出任阴司之主,韩应允,请假三天。隋文帝杨坚举行了告别宴会。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绯衣人乘乌云前来迎接,自称“原是天曹地府,来取大王”上任。于是,他辞别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阴间当阎罗王去了。

北宋名相寇准以耿直闻名于民间。传说他的爱妾茜桃临死前说: “吾向不言,恐泄阴理; 今欲去,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涌幢小品》)还有一部叫《翰苑名谈》的著作记载“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 ‘阎罗处政。’” 可见寇准生前已知要出任阎罗王,而死后果然当了阎罗王了。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所以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 (《通俗编》)

北宋名相范仲淹也以清廉、正直著名。他生前就以官声好为民间称道,因而在他死后,就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中吴纪闻》)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死后出任阎王,在当时就有传说。“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其说在宋恃盛,《宋史·包拯传》云: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范烟桥《茶烟歇》)由此元明杂剧、平话多有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石玉昆的《三侠五义》中还出现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的情节。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自然是人们理想中的阎罗王最佳人选。中国古代文化是讲现世报的,阳世之冤,阴司必报,所以必须要有包拯做阎罗王,才能了结冤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阎罗王和地藏菩萨, 到底谁才是地狱的最高神?
详解阴间的体系
十殿阎王都是什么人物?主要管什么?
十殿阎王 揭秘神话传中的十殿阎罗王
十殿阎罗——地府到底谁说了算?
阎罗王、十殿阎罗、地藏菩萨,谁才是地府老大?地藏菩萨又是啥来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