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伏天应该如何健康度过?

​​

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何谓“三伏天”?

 

“三伏天”的“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按中国传统文化,夏属火,火克金,庚属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三伏天正是按这个理论推算出来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

 

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天地之间火热蒸腾,上蒸下煮,也是最难熬过的时节。应之于人,此时人的体表气血最旺盛。《内经》讲“春夏养阳”,应于三伏天也是合适的。以下细为分析。

 

一、三伏天运动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天能不能运动呢?

 

从中医来分析,三伏天运动是有好处的。三伏天天地之间阳气最旺,人的气血亦最旺最浮。此时运动,出一身透汗,可以逼出人体五脏六腑之浊毒,最有益于健康。

 

况且,三伏天运动,还有消暑之功。因为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出意味着阳气随着阴津而排出,即指汗出可排出体内的郁火,有助于降低体温。

 

《内经》讲:“春夏养阳”,三伏天运动,即是养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阳,即是养健康。详细请参考《夏季养生要主动出汗》一文,道理自明。

 

但三伏天运动也要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绝不可一味强调“夏练三伏”,相反,在高温的日子里还要适当减少运动量,或者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即使是正常人,“夏练三伏”要辨证地看待,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

 

我是如何运动的?我一般是傍晚五点至七点这段时间去公园里跑步,此时太阳尚未落山,但气温已经降了下来。况且在公园里跑步有树荫遮挡,也不会晒得难受。我一般每次跑五公里,跑到全身汗出淋漓。跑步让我身体轻松,精神愉悦,且精力与体力都有提高,有助于我应付每天繁重的临床工作。我的具体方法,请读者参考《我是如何运动的》一文。

 

二、三伏天养心

 

夏属火,通心。三伏天最为炎热,当然由心所主。在高温天气下,心要负责主血脉,主神志,就可能工作过于劳累而生病。所以三伏天要重视养心。

 

生活中可见,进入三伏天,不少人容易烦躁不安,或出现疲劳、胸闷、睡眠不好、头痛、心悸等不适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内分泌改变和心态不稳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思维紊乱、易怒甚至行为失常等,表现为失眠、健忘、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特别是老年人或体弱者,在三伏天妄动情绪很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引发心肌缺血、猝死。

 

从中医来分析,这其实是火热扰心的表现。心含君火,君火明亮,则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清晰;若火邪扰心,影响了君火的功能,就可能导致君火不明,表现为各种精神不适症状。

 

应该怎样养心,才能心绪平静呢?《内经》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具体来说,三伏天养心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则,宣畅情志,避免大怒、大悲、恐惧的扰动,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二则,精神内守,不勉强劳作,不过分奢求,让自己感到欢乐和满足;三则,调息静心,静能生阴,最好从事打坐、参禅、冥想等,都有助于安定心神,使阴阳协调,阴平阳秘;四则,精神调养,可品茶、弈棋、进行书画创作、写毛笔字、创作文章、唱歌等等,既可以陶冶情操,又能享受快乐;五则,当天气炎热时,人的性格也当顺应这个规律,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都有利于宣畅气机,让人平和、快乐;六则,建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有关于正心的理念,非常适合于我们的养生需要。

 

三、冬病夏治

 

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往往属于三阴病症,因为三阴层次阳虚而阴盛,阳不胜阴,逢冬季寒冷则加重。这样的病症可以在三伏天及时扶阳,有助于改善三阴病体质,进入冬季时这些病症可以减轻或者消失,此之谓“冬病夏治”。可以说,这是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其中“三伏贴”较为有名。利用“三伏天”一年中最热、人体内阳气最盛的有利时机,用温阳散寒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以振奋机体阳气,使药物通过体表进入到脏腑经络,从而改善病情。适用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咳喘、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各种骨关节病症等等。具体应用范围可在我的微博里搜索此文《冬病夏治适合于哪些人群?》。

 

四、三伏天调节饮食

 

关于三伏天如何调节饮食,可参考《三伏天应该吃什么》一文。此处不再重复。此文亦可与《三伏天应该吃什么》互为姊妹篇,读者可相互借鉴。

 

五、三伏天防伤阳

 

因为阳气是生命的根本,越是三伏天,越要养阳。寒凉会伤阳,三伏天时节炎热难忍,如果防暑降温措施运用不得当,就容易损伤人体阳气。

 

比如,有些年轻人喜欢吃冷饮来解暑,却不知三伏天人体外热而内寒,若过吃冷饮,最容易伤损脾阳,导致中焦虚寒,诱发疾患。

 

再如,有人整天待在空调屋里,或者出汗后猛吹空调,这样都会伤损人体卫阳,导致卫气不固,甚至感冒发烧。

 

还有,有人晚上在露天阳台或地板上乘凉过夜。入眠后人体卫外功能下降,更兼夜晚气温降低,寒邪容易侵袭。

 

六、三伏天防湿热

 

三伏天正处于长夏(一年分为五个季节,夏之后是长夏,各有72天),长夏时节由脾主令。湿热与脾胃关系密切。清代名医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所说:“太阴内伤,脾失健运,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脾胃皆为土,与湿同气相求。由此说,三伏天容易感召湿热邪气。如何避免呢?

 

一则,健运脾阳,脾喜温而恶寒。尽量不吃或少吃生冷瓜果,不喝冰镇饮料和啤酒,可避免脾阳受损;

 

二则,运动四肢。脾主四肢,主肌肉。运动即可以健脾。再者,运动后汗出,汗出即可以排出体内的湿热邪气;

 

三则,坚持少肉多素。肉食易生痰湿,少肉则少生痰湿;素食多偏于清淡,能养脾胃,和中焦,让脾胃气机和谐;

 

四则,不要熬夜。熬夜伤损五脏六腑,特别是伤脾。脾伤则容易遭受湿热邪气侵袭。

 

总之,脾阳健旺,土气不虚,人就不能被湿热邪气所侵袭。薛生白说:“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中气实则病阳明,中气虚则病太阴”,因而湿热病临床上,面色萎黄晦暗,胸院痞闷,泛恶不欲食,四肢困重无力等脾胃之症状最为明显而多见。关于湿热邪气的话题,请在我的微博里搜索《要重视长夏时节的湿热邪气》一文。

 

以上所谈三伏天养生,皆从中医理论分析而出。若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养阳”。阳旺则身体健康,阳虚则百病丛生。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皆当从养阳入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明节艾灸养生:灸“鬼哭”,灸“日月”,灸“至阳”!
夏至养生,注意休息宁心,养好阳气
平和体质小寒节气如何食疗养生
谷雨养生
热点|人间三伏天赶老寒,撇开阴阳,就是耍流氓
入伏医话三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