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人物刻画在动画剧本中的重要地位

《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

——人物刻画在动画剧本中的重要地位

 

目录:

 

绪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页

本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页

  第一章  成功的案例——人物塑造得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1页

    第一节: “无矛盾对立”动画电影——《龙猫》_______1页

    第二节:日本动画其他例证——少年向和少女向________3页

    第三节:美国动画例证——简单表面下的复杂__________3页

  第二章:反例——忽略人物塑造所导致的失败______________4页

    第一节:魔比斯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页

    第二节:神厨小福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页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页

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页

 

绪论

 

无论电影理论中怎样定义动画的位置,我们都无法否认,动画和电影一样,是一门视听艺术。动画的时间特性可以把它同绘画和雕塑等静止艺术品区分开来,使得它更多的类同于电影艺术。

动画几乎和电影同时代诞生。1985年卢米埃尔兄弟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同1900年美国人斯图亚特.勃拉克顿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片《迷人的图画》,前后相差不过5年。此后动画的发展一直和电影并驾齐驱直至今日。现在可以看到,无论是日本以写实动作著称的动画,还是美国以弹性动作为特点的动画,在动画剧本方面都已几乎和电影剧作同步发展。遵循剧作原理,使得欧美和日本的动画佳作层出不穷,变化万千。而在中国,动画剧作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动画剧本创作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漏洞甚至是空白。这和中国动画起步晚以及一定的社会氛围是有关的。但是中国动画想要发展,想要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喜爱,剧作是必须要过的一道坎。

汪流主编的《电影剧作概论》一书中开篇便指出:电影剧本是影片的基础。并在其后严格的说到:如果电影剧本的地位和作用只是无足轻重的,它得不到应有的普遍承认,那么,对它的美学特点的探讨也将是毫无意义的了。

如果说动画和电影一脉相承,那么毫无疑问,在剧作方面也是可以借鉴电影剧作的绝大部分经验来使用。这一点已经被大多数动画剧本创作者所认同。本文将通过分析几部商业上的成功动画案例,以及列举几部商业上失败的动画案例,来试图说明剧本中人物塑造和揭示人物真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论

第一章   成功的案例——人物塑造得重要

第一节: “无矛盾对立”动画电影——《龙猫》

 

很多人都说宫崎骏的《龙猫》是一部没有什么矛盾特征的电影。表面看起来的确是这样,几乎没有出现反面的角色,每个人都表现得温文尔雅,热情善良,一派乡村生活的甜美画卷。连山神Totolo(豆豆龙\龙猫)和住在人们家中灰尘精灵也全没有以往我们概念中神的威严,亲切得就像我们童年时候枕边的玩具熊。

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吸引这么多人去喜爱。按照剧本理论上所说,故事必须有矛盾冲突才吸引人的眼球,无论是人和自然、社会的对抗,还是人类内心深处的对抗,总要有对抗才会使得剧本成功。

这样的思考不无道理,但是却忽略了剧本的精要问题。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剧本的创作。

《电影剧作概论》中有写道:一个剧本要想超脱平庸而获得新鲜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必须把人物性格的刻画放在艺术描绘的核心位置上。一切以叙事为特征的文学艺术,如史诗、小说、戏剧等,无不一些人为创作的焦点。

正如他的标题所提示我们的那样,《龙猫》因成功地塑造了Totolo(豆豆龙\龙猫)这一没有半句台词的主人公,从而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故事——材质、风格、结构和银幕创作的原理》一书中,罗伯特?麦基指出:人物塑造不等同于人物真相。

什么是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是指一个人可以观察到的素质的总合。一切通过仔细考察可以获知的东西:年龄和智商,性别和性向,语言和手势风格,汽车、房子和服饰的选择,教育和职业,个性和气质,价值和态度,我们可以通过日复一日的纪录某个人的生活而获知的关于人性的各个方面。这一切特征的总合使得一个人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特征便是人物塑造,但却不是人物真相。生活教给我们这个无可辩驳的事实:看似如此并非如此。人不可貌相。在表面特征下掩藏着一个深藏的本性。”

《电影剧作基础》中也有相关的论述:“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任何行为、动作都是有真实的心理依据的,不具有心理依据的动作则被认为是荒唐的、不可理喻的、甚至是精神失常的表现。但是,人的心理活动又是比较隐秘的,出于某种现实利害的考虑有时还将真实心理深深埋藏而示人以假象。”

 

人物真相无法通过日复一日的观察而获得,只能通过压力之下人物的选择来判断。一个表面慷慨的人,在遇到要饭者的时候,可能不会吝啬一毛钱,因为这一毛钱不会损害他的生活,反而会给他带来好名声。没有压力的选择对于人物真相的揭示没有帮助。只有当这个人浑身仅有一毛钱硬币,并且他还要用这一毛钱买全家的晚饭,即便如此他依然把一毛钱的硬币投入要饭人的饭盆儿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在一瞬间看到人物真相——一个真正富于怜悯的慷慨的人。

Totolo(豆豆龙\龙猫)的形象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一个庞大而可怕的妖怪。导演宫崎骏通过很多镜头和情节来铺垫恐怖的气氛。当地人对鬼屋的惧怕,以及多次对山林阴森树影的展示。初次出场的Totolo(豆豆龙\龙猫),咧着大嘴,眼珠异常的小,还有巨大的牙齿。这些形象上的反面因素,结合镜头上对恐怖气氛的铺垫,几乎让人以为这个森林之王是站在人类对立面上的。但当在他肚子上趴了一个嚣张的小孩却露出憨态可掬的表情,以及之后多次和梽月小米温馨的接触过程里,观众们终于明白这个森林之王原来是如此的亲切。整个故事就是一个龙猫的人物真相逐步揭示的过程。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之间鲜明的对比,是这部动画成功地关键。

 

第二节:日本动画其他例证——少年向和少女向

相同的例子还有很多。

改编自漫画的《头文字D》,人物风格并不美形,却在以唯美为特色的日本依然人气不断。TV版改编了4部之多,并且在中国也广受欢迎。甚至2005年被香港导演刘伟强改编成剧场版,吸引了余文乐、黄秋生、周杰伦、陈冠希、陈小春等众多明星联袂出演,一举创下了香港历年来前十名的票房佳绩。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藤原拓海出场时的人物塑造,是一个每日混混沌沌的高中学生,长相并不出众,学习体育没有一项优长,性格上消极被动,连和漂亮女生说话都没有勇气和热情。家里面是开豆腐店的,为了挣12万块补贴零用,整个暑假都窝在加油站打工的小鬼。但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小鬼,在作者精心的安排下一步一步的显露出他的人物真相——一个身怀绝技的飞车青年,一个为了爱情和友谊奋勇战斗的好男儿,并且还是一个不甘服输力争上游的天才型飞车手。

日本的少年向动画漫画,走的就是这样一条人物真相揭示的道路。

《棋魂》《火影忍者》《钢之炼金术师》《onepiece海盗王》《柯南》……这条创作原理被引入这些动漫作品中,并且屡试不爽。在《火影忍者》之中,鸣人最初并不是忍术最强的忍者,他长相平平,性格白痴,好色,头脑也不灵光,但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却做了《火影忍者》的主角,在人气投票中往往压倒二号男主角美形酷哥宇智波佐助。这样的佳绩依然要通过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的反差来取得。随着火影的剧情推进,我们看到了一个肚子里面被封印强大力量的男主角,在一次又一次的压力之后,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为维护正义和和平傲然而立,从而终于超越火影中其他角色的男主人公。作为主角,他是当之无愧的。

当然,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之间的反差定律,不仅仅适用于少年向动漫作品,少女向也同样遵循这条规律来设计人物和情节。武内直子的《美少女战士》,这部90年代风靡日本的名作,正是以她们那种变身前后强大的反差来吸引观众,并在日后成为了变身少女的始祖。变身前的月野兔是个糊涂虫,拥有比一切女孩子更迷糊的本领和特质,但是变身后,就变成了维护正义的美少女战士。“代表月亮,消灭你们。”相信提到这句话,依然会有很多人涌起热血沸腾的记忆吧。通过人物塑造的反面衬托,人物真相更深的打动观众,使得这些角色历久不衰。

 

第三节:美国动画例证——简单表面下的复杂

至今我们依然不能忘记1994年轰动世界的那部动画经典《狮子王》。主角是一头名叫辛巴的狮子。从最初单纯、幼稚,略带懦弱的小不点,历尽艰难,成长为一个强壮、勇敢而睿智的狮子王。《The Lion King》,1994年6月15日在美国首次上映,是“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的第32部动画长片。《狮子王》这股热浪席卷世界各地。先后配置了27中不同语言,在46个国家和地区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在欧洲、拉美和非洲的20多个国家,该片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罗伯特?麦基说:小角色也许需要也许不需要隐藏的层面,但是主要人物必须得到深刻的描写——他们的内心决不能和他们的表面一模一样。

就此观点,曾有一些反面的论点加以批驳。其中有人举例道:“《海底总动员》等非常成功的美国动画,他们的定位就非常儿童化,没有过多的矛盾冲突和太复杂的线索。”

在我看来,这样的例子并不能成为反例。适当的情节简化和清晰处理,对于儿童的理解来说的确是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该片中人物没有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之间的对比。《影视动画影片分析》一书中谈到《海底总动员》时说:主要人物塑造……最明显的莫过于小丑鱼的父亲马林,它的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的性格可能是由于动物的本能,而影片开始的灭顶之灾无疑更加强化了这种性格中“谨小慎微”的一面——时时刻刻表现为“婆婆妈妈唠唠叨叨畏畏缩缩”。在整个寻子过程中,这种性格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危险,但亲情的执著最终战胜了畏惧的本来性格,这种转变的反差更加衬托出父爱所产生的惊人力量和毅力。

这段话很准确的概括出了尼莫父亲的人物真相:他并不是像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个婆婆妈妈的家庭妇男,而是一个可以为儿子用于改变自己的好父亲,他是一个抛弃懦弱的真正的勇士。

 

第二章:反例——忽略人物塑造所导致的失败 

当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完全吻合时,一个角色的行动就几乎完全可以预见了。而观众对于没有未来没有变化的角色的兴趣,永远即燃即止,难以长久。甚至还没有走进电影院就止住脚步。

 

第一节:魔比斯环

我不得不提起《魔比斯环》。这是一部良好的反面教材动画——一部技术过硬,票房惨败的动画的典型。

早在2001年,环球数码公司在深圳成立的时候,就开始运作这部大投入的电影。有人说:只要对这部电影的内幕稍微了解一点,就会知道他的背后有多么的悲壮。当然,这部片子的进步意义必须加以肯定,他培养了第一批中国CG人才,是中国CG技术从无到有的重要过渡阶段。但是我认为,认真地找出缺点,才是面对失败的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故事》中提到:简单化会剥夺我们对人性的洞察。肤浅的肖像刻画,其面具也许会画得惟妙惟肖,但人物的深层性格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表现。公杰克?威尔和他的母亲凯若琳,作为这部耗资过亿的电影的主人公,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完全重合。一个是勇敢、机智、富于冒险精神的14岁少年,一个是智慧而慈爱的母亲,表里如一,分毫不差。曾经有网友评论:我走进电影院,从头到尾就像是在看一则新闻报道。作为科幻作品,《魔比斯环》的科幻想象力是值得为人称道的,但是作为被搬上荧幕的动画电影,人物过于单薄、欠缺人物性格反差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管这部片子的前期策划是中国人在作还是法国人在作,这样失败的策划都是要遭到严厉谴责的。一部投入1、3亿元的动画的剧本创作,竟然会出现如此大的纰漏甚至是剧本畸形,这样的错误几乎是无可想象的。

 

第二节:神厨小福贵

《魔比斯环》因他的高投入和低回报而成为众矢之的,但他并不是唯一的失败者。

由《红猫蓝兔七侠传》制作方,湖南宏梦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神厨小福贵》最近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全剧136集,历时一年多制作完成。剧中主人公小福贵是一个住在京城荒郊的平民子弟,自幼随爷爷学习厨艺。聪明、机灵,具有天生辨别味觉的能力——黄金手指。当味道好的时候,手指伸进锅子沾取汤汁,就会变成金黄色。随着他想要救爷爷这条主线,小福贵这个角色向观众展示出了他在厨艺上的惊人能力。这个剧本,大部分人都能看得出是复制了日本90年代末期动画作品《中华一番》的故事路线。《中华一番》TV版引进时改名为《中华小当家》,国内播出后广受好评。那么《神厨小福贵》是否能像《中华一番》一样走红呢。事实证明,没有。仔细看这部动画,主人公的厨艺增长经历屈指可数,每一集20分钟,可是前十几集完全没有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的差别。小福贵自幼随爷爷学习厨艺,一切都会,并且会的理所当然。他只需要张大嘴哈哈笑几声,然后按照动作设计师的动作舞枪弄棒一番,就该下台了。形象平面呆板,更加之有原作《中华一番》的对比,使得这部《神厨》,在人们的心理上不但没有“神”起来,反而更加倒胃口了。

因为形式和政策偏向而有所盈利,并不能遮掩住它剧作上的严重问题。模仿的面具也不能遮蔽住人物塑造上的残疾。看惯了欧美和日本高质量动画作品的观众,显然无法对这样的动画作品注目太久。

 

结论

 

大量成功的商业动画案例,以及一些失败的商业动画案例得出一个明晰的结论:动画这门视听艺术,和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有着本质上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叙事性。必须遵循剧本创作原理来创作剧本。其中,人物的刻画,包括了刻画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两个方面的内容,人物塑造并不是人物刻画的全部,而在压力之下被人窥到的人物真相,才是剧本创作的关键所在。目前为止,商业上成功的案例,无一例外都是以优秀的剧本为基础的,而一个优秀的剧本,它的重要特点就是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画——在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之间拉开距离,建立对比。很大一部分动画正是因为没有足够重视这一点而造成了了不同程度的失败。

重视剧本的写作和人物的塑造,是商业动画发展的必然道路。也是成功的关键。

 

动画是一个需要耗费巨量资金制作的产业。没有票房收入,或票房收入极少,以及因此而来的周边商品收入入不敷出,对于投资商来说都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看不到利润,再投资就受到阻碍。因此一部失败的动画,对于动画产业链条的损害,尤其是对新兴的动画产业链条的损害,是无法估量的。

一部失败动画的进步意义大些,还是负面作用大些,这个问题没有结论,也不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当欠缺风格和内涵的人物形象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我们眼前,许多次之后也许真的会形成所谓的“中国风格”。这样孤芳自赏的结局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动画并不像足球,可以通过公平的比赛来强行踢醒美梦和踢开闭着的眼睛。目前为止,对剧本人物内心的刻画持否定态度的人仍旧不少,更多的是对这一点没有知觉的或知觉很少的业内和业余人士。

我感到目前的趋势很好,剧本创作越来越受重视,动画专业剧作人才的培养已经逐渐被提上了日程。正如孟中老师所说:简单教条的理解剧作技巧并不能起到理想中的效果,究其原因,还是技巧实施的位置和程度不清楚,这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观念问题。而观念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时间和耐性来慢慢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影视动画影片分析(美国卷)》编著:孙立军 马华 海洋出版社(北京)2005年3月第一版

2、《电影剧作概论》汪流(主编) 王迪 黄式宪 刘一兵 柳城 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7年9月第二版

3、《影视动画经典剧本赏析》编著:马华。策划: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海洋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

4、《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第一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编导影评写作:(四)电影的制作角度
好莱坞常用电影术语(1)
剧本写作流程
你值得拥有的16本编剧书
前30分钟:烂片!后90分钟:打脸了?
影视文学剧本创作理论(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