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烟雨清明忆故人 ——缅怀爷爷朱晖先生

烟雨清明忆故人

——缅怀爷爷朱晖先生逝世20年

作者:朱诗向

    清明时节,为了了解更多关于我爷爷朱晖先生(1920-1993)早年的事情,特别于2013年3月31日拜候九十一岁寿者朱奇光老先生。

 

图一 爷爷、奶奶的合影 (拍摄于1992年春节)

朱奇光老先生是我祖父朱晖的亲弟弟,我叫他细叔公,因为祖父辈他们一共五兄弟,分别为“长阁镰、二阁墙、三阁普、四朱晖、五奇光。”(据丰顺县的《朱氏族谱》丰山万五公源流世系,摘录如下:二十二世朝泉公(坟在本村下湾坑面。妣:薛氏坟在本村大坜肚。生五子,长阁镰、二阁墙、三阁普、四朱晖、五奇光。一女配下坑姓刘。一女仔娘。))

2013331日是星期天,电话预约后即刻出发,在宝安与我弟汇合后,一同前往沙井拜候。

上次拜候细叔公是在20117月份,与父母亲、小孩们一起。时隔两年,细叔公还是精神矍铄、神 采奕奕,背板挺直、说话条理清晰,也不怎么耳背,我非常高兴,沟通起来就非常方便。

  

照二  与细叔公朱奇光先生合影(拍摄于2013331日)

当过校长的爷爷和细叔公

一见面,细叔公就紧紧握着我的手,或许是老年人的缘故吧,手有一点点的凉。记得小时候,十岁,我读二年级,他刚复职在新南小学任课,似乎在复职后的第二年,就担任潘田中心小学老师,刚好教我的三年级语文。经常在上学路上,有时放学回家,细叔公左手边挂着客家人常用的避雨工具“笠嫲”(又称“斗笠”),右手拉着我的手,一同到潘田中心小学上课,或者一起回村里。回想起来,岁月蹉跎,人生易老,而往事却历历在目,恍若昨天。

由于遭遇1957年发起的政治灾难“反右运动”,细叔公和我爷爷一样,都错划为所谓的“右派”,给他们这一代从事教育的知识分子、民主党派人士等扣上“右派分子”身份而停止教书。后来历经战战兢兢的日子,后面文字有叙述,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复职。据《丰顺教育志》第42页记载,在这次整风反“右”斗争中,全县共有242名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幸运的是在1968年贯彻“七.三”、“七.二四”布告运动中,侥幸躲过了被杀的更惨境遇。据查阅资料:当时全丰顺县以群众专政为借口,迫害致死的教师有92名(其中错杀64名,被迫自杀28名)。人生如此,有道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童年印记:爷爷的“鸡公车”

为了激发往事的回忆,我说,记得我小时候看过我爷爷的“鸡公车”(独轮车),放在庵角村上厅里。

在我的思维中,“鸡公车”应该是和爷爷有密切关系,推着“鸡公车”肯定很辛苦的,因此我把这个最深的印记“鸡公车”说出来谈谈。在我的脑海里,当年看到爷爷的“鸡公车”时,已经破烂不堪,很久没有再用了。但上学路上偶尔还会碰到一个商贩推“鸡公车”,从身旁走过的样子令人侧目,况且那时我知道爷爷也有一辆和正在从身旁走过的一模一样的“鸡公车”,那人的脖子上套着类似挂在牛脖子上的橡皮绳、两手扶着只有车把,由于货物太重而只能弯弓着背、那一步一蹒跚的步伐与节奏,令人难以忘怀。可以想象:当年的爷爷和细叔公或许也就这个样子。

细叔公的思维清晰,思绪一下子超越时空,回到了当年那挥汗如雨、筚路蓝缕的岁月。“鸡公车”那“叽嘎、叽嘎”的声音,碰击着记忆深处那难于忘怀的日子。他说:其实我也有一辆,当年我跟你爷爷两兄弟,一人一辆“鸡公车”。有一次到“白坟埔”(潘田镇地名)帮人家(别人)载木柴到留隍街去卖,刚好走到一半天就黑了,找到一间别人放杂物的房子想随便住一宿,谁知道到了半夜我发觉背上很痒,然后赶紧叫醒你爷爷“细哥,为何我背上很痒?”,我爷爷赶紧起身,擦亮火柴一看,原来地上很多白蚁,令人毛骨悚然。我们两兄弟都曾经都是所谓的知识分子,当过老师,但由于什么“反右”、富农等等,被剥夺了教书的资格,为了生存,沦为苦工,我们两兄弟一夜站在房外,望着那繁星点点的夜空,而大地一片漆黑,看不清路、也看不到路……

我问,你们这个时候多大年纪,他说大约三四十岁。

记得细叔公曾经教我们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同班又同村的还有朱军标同学。聊到我爷爷的往事,我问他有无小时候我爷爷(细叔公称细哥)的照片,想了解一下他之前年轻的样子,细叔公说那个年代什么都没有留下,甚为可惜。由于爷爷朱晖逝世于199310月,很遗憾当时自己也并没有留下多少照片——只有两张,一张是我们全家五口人和爷爷奶奶一起拍的,时间大约是在1992年春节。另一张大概也是这个时间,是爷爷奶奶两个人合影的。

照三内修其心外展其才,勉励下一代人肚子里“油水不多墨水多”,努力增长学识,提炼自己的修为,才能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展示才能和才干。(拍摄于2013331日)

两亲兄弟差点被批斗

细叔公说起了与我爷爷的往事,他想起了一件事,那时候(上世纪六十年代吧)富农分子老是被拉去批斗,一般都是在潘田影剧院里面,然后拉到潘田镇的老街路“下铺子”游行。细叔公的二哥阁墙公(我称二伯公)、三哥阁普公(我称三伯公),就曾经被拉到潘田影剧院绑着批斗。由于同村有一位木叔公的人,似乎要“整”细叔公和我爷爷,就故意通知他们两人也要去批斗,然后细叔公和我爷爷两人,就只能硬着头皮、两腿发抖去潘田影剧院。到了影剧院门口就不敢进去,其实也没有人让他们两人进去,也没有人来抓他们绑起来。他们两个人就一直在影剧院的门口傻等,在当时“人不像人”的气氛下,不敢问,也不敢走,就一直等。直到所有的批斗活动散去了,才斗胆问下当时的工作人员,碰到田头村的张南生,张南生说,没有人让你过来批斗,你们过来干什么,赶紧回去。这时候,他们才知道上了木叔公的当。

杀狗的“木叔公”

我称为“木叔公”的那个人,称阁木公,我小时候还见过,浓眉毛,性格凶的一个人,终身未娶。喜欢帮人家杀狗,然后人家回赠狗头给他当下酒料。一般人都不敢杀狗,下不了那手,他心肠比较硬,棒起狗死,一棒就把狗灭了,这个技能当时还是获得少许名声的。

由于小时候跟木叔公的侄子们,比如朱宙夫、朱官夫(1971-2000)、朱俊夫、朱圣夫四兄弟年龄差不多,还有朱国泰等,67岁的样子,经常在他居住的房屋后“滑溜扁担”——两脚蹲坐在竹扁担上,从小山坡的草地,顺着斜坡滑溜下来,很是好玩。一大群的孩子们在嬉闹,经常被他驱散。在我小孩的眼里,他除了样子较凶外,其它则没有什么坏印象。

爷爷的往事:小学校长到泥水匠、搬运工

细叔公说,你爷爷曾在潮州韩师(韩山师范学校)读书,做过“潘田中心小学”校长。其实之前我也从《丰顺教育志》偶然看到:朱晖是“潘田中心小学”建国后的首任校长,从1949年至1987年,历任中心小学校长为:朱晖、薛之群、张龙光、胡志权、刘芳恺、林荣胜、胡小贤、王成就、彭秋万、黄汉泉、胡传尚等。

细叔公说,当时不是拿工资的,一般都是学生缴纳粮食(稻谷)作为工资。前文说过,在1957年反右中被迫回家种田,做过泥水匠、运输工(鸡公车)、自学中医并小有名气,帮村里人免费看病,经常义务为村里、邻村人写对联等等。

后来爷爷复职,这是大约1982年左右的时候,爷爷在我父亲的协助下,四处找资料、找证人最终顺利复职。记得当时我调皮,到处翻东西,从他的一个藤做的箱子里偶然看到他还赋诗三、四首,用蓝色墨水写的,从行文中看出是非常高兴和衷心感谢党恩的,可惜文字内容已经记不住了,作为十多岁的小孩子也根本无心去记。

细叔公又谈到了与我爷爷相关的往事。有一年(具体时间,问他说记不清了),细叔公和我爷爷正在犁田,有人通知我爷爷到生产队开会,由于正犁田,牛和犁都在田中央,细叔公一个人看管不住两条牛,赶紧跑回家跟我奶奶说“细哥被人通知到生产队开会去了,会不会出问题?”奶奶非常担心、非常着急,因为当时文革期间,作为所谓“富农份子”,心里都是草木皆兵,一丝丝的风吹草动都有大祸临头般感觉,足见“文革”对人性残害之烈。后来我爷爷没有事情安全回来了,才知道通知他去,是证明某个人是不是“三青团员”,虚惊一场。

关于奶奶陈纪娘(1920-2004),我从小就在她身边,直到上小学。奶奶有着客家女人的高贵品质和勤劳智慧,讲客家故事、客家民谣等。限于时间和篇幅,只能后续。

爷爷也曾经在陈志辉先生的介绍下做过管理仓库的工作。上述内容由于时间年份不清楚,没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

其他几位伯公、叔公们的印记

和细叔公就一直聊着。我说,小时候“二伯公”经常帮我掏耳屎,非常舒服。一有空,他就让我伏他的大腿上,轻轻帮我“掏耳朵”,再后来我读书时,经常向我借书看,是非常好学的一个人,整天乐呵呵的样子,脸色红润,可惜只活到83岁(阁墙公生于19145月,卒于19966月)。

照四 庵角村 (拍摄于20048月)

 

照五庵角村“禄全屋”牌匾(二十一世名禄公命名,细叔公朱奇光题写)

三伯公阁普公,记得最深的是我56岁的时候,他曾经拿一本他当年读的课本,繁体版的线装书,记得文字是竖式排版的,给我看,似乎是让我认字。

我爷爷的堂兄弟“各宜”叔公,我一般称他“宜叔公”,前年帮他合影了一张照片,现在身体还很健康,记得小时候经常乐呵呵跟我讲故事,讲孙悟空的故事,我猜想其实比喻我小时候很调皮,像孙猴子一样吧。总之在我眼里他是生性乐观的一个人,愿他健康高寿。

 

照六 在宜叔公家里(拍摄于201112月)

后来长大了我才了解,我还有一个大伯公,但从未见过。原来爷爷和细叔公的大哥阁镰公,在年青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困,在赴南洋的途中病终。也有人说说是因沉船而葬身大海,未传有后代。这里提一下,因为我父亲小时候曾经过继给他做儿子,故心灵有一念,用文字拜祭一下,愿逝者安息,天堂不再有苦难!

清明时节忆故人。拜候细叔公,一是为了更多了解逝世20年的爷爷,二来是看望下细叔公、细叔婆两人,拉拉家常。缅怀和铭记与之相关的一些事情,不为别的,纪念是为了感恩,不要忘怀先人的艰辛,从而珍惜亲人、真爱家人。仅此而已。

古代称九十高寿为“鲐背”,出自《尔雅·释诂》:“鲐背,寿也。”期望细叔公健康长寿年纪上不封顶。

朱诗向 201342日星期二

潘田镇中心小学1949-1987历任校长名单



丰顺县中心小学1949-1987历任校长名单,其中包括(黄金中心小学)细叔公朱奇光校长、还有熟悉的简恭俭校长。


潘田镇中心小学照片

潘田镇中心小学教学楼照片

潘田镇中心小学操场照片


潘田镇中心小学操场上的孩子们 照片

丰顺县原县长陈绍雄为丰顺教育题词《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附:名禄公后裔2013年4月清明节拜祭合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是你能讨到最多红包的秘诀。
复杂的中国家庭称呼
往事并不如烟:祖辈们的暂短“高光时刻”
【中国香港】人吓人
【林函冰】诱惑,是可以拒绝的+腾飞吧,福清+祖国祖国,我爱您
《读写》杂志2018年3月作品选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