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帝国的国有资产是怎样流失的
明帝国的国有资产是怎样流失的
  
  泪痕春雨
  
  明太祖朱元璋曾骄傲的宣称,朕养兵百万,不耗国家一粒米。
  
  朱元璋是靠什么实现这一点呢?显然是因为,经过若干的发展,明帝国有0.89亿亩耕地,是专门用来保障军队支出的。这笔收入,并没有走国家赋税系统,而是直接用于军事系统;所以,朱元璋才敢骄傲的宣称,朕养兵百万,不耗国家一粒米。
  
  0.89亿亩耕地。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意味着帝国政府是最大的地主,因为世上绝不会有一个地主,能拥有0.89亿亩耕地。如果一个地主拥有这样多的土地,你说他一年能收取多少地租?这个数字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一亩地平均收取2.5斗地租(因为,政府是以地主的身份出现,所以这这些地租里面,实际上还包括赋税),一年就可以收取2255万石米;如果按通行的算法,也就是相当于两千多万两白银;而0.89亿耕地,可以产生的地租,应该绝不只这个数字的。
  
  以这样一大笔资产,养兵一百万,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如果崇祯时代,帝国政府依然拥有这样多的国有耕地,并且用来专门保障军费支出。帝国政府无论用军户制,还是募兵制,都可以轻松的供养百万大军的。因为,以0.89亿亩耕地供养百万大军,无非是意味着帝国平均用89亩耕地,养一个士兵罢了。以明末的地租去看,89亩耕地产生的地租收入,供养一个士兵,应该是不存在问题的。
  
  而且,在帝国的最初设计中,大约是以50亩耕地,供养一个士兵;0.89亿亩耕地,可以供养多少士兵呢?178万。当然了,以50亩地供养一个士兵,只是一种普遍性的估算。我下面,就以这个数字进行分析相关问题。
  
  一个人只要当兵,政府就给他耕地五十亩(大致是这个数字)。而且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所以士兵家里,还有两三个人,可以以余丁的身份,免除政府的其它差役,因为他们需要帮助士兵耕种这五十亩耕地。
  
  从最理想的状态中想象。是政府用五十亩耕地的使用权,换一个稳定的兵役。谁家享受这五十亩田地,享受因为减免两三个人差役的权利;谁家就得给政府提供一个壮丁服兵役;并提供这个士兵相关的费用。
  
  从现实的情形去看,政府的这个要求并不苛刻。因为租种地主家50亩田地,农民可能付出的代价绝不只这些。
  
  为了管理方便,所以帝国就有了军户这种特殊的利益群体。军户就是那些承包军屯的人家。总而言之,政府把相关的耕地,交给某些人家使用,并且减免他们家几个壮丁的其它差役。但是,使用这些土地的人家,必须得保证永远给政府提供一个壮丁服兵役。
  
  当然了,成了军户,明天再想不当军户,那是不行的。
  
  在明初,兵户存在强迫的原因。大约是当时地广人稀,所以自耕农的比例比较高,在这种背景下,在相关耕地产量比较低的地方,为了50亩耕地的使用权,就付出这种代价,实在有些不太划算。所以,政府在推行相关政策时,多少是带有一些强迫性的;换而言这,这个军户,你想当也得当,不想当也得当。
  
  但是,从普遍意义上,当军户并不亏本;所以,普遍的军户,并不是被强迫而成的。因为无论从哪个意义上,当时政府给军户开出的条件,并不存在普遍意义的苛刻。
  
  一切是显然的,朱元璋靠军队打的天下,天下刚定,就肆无忌惮的侵犯普遍军人的利益,这不是逼着军人反对他吗?从这层意义上,我们虽然很难还原明初的经济状况,但是从情理上考虑,朱元璋设计这套保障军队运行的经济原则时,从普遍意义上是会照顾军人利益的。
  
  我们在历史书上,通常总是看到军户的地位如何如何的低,不过是因为这种说词,可以方便官僚集团侵蚀政府资产。
  
  到了明代中叶以后,军户地地位自然会下降。因为,相关的资源,都被官僚集团,通过各种手段侵蚀殆尽了。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最初许诺给军户的利益,在兑现时,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在这种背景下,军户给政府提供的壮丁,通常就绝不会是什么壮丁,总而言之,随便打发一个闲人就可以到军队顶差;而在交纳相关费用时,自然也会打折扣,能拖欠就拖欠。对此,政府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理亏的首先是政府。
  
  按国家政策,军户给政府提供一个壮丁,政府就得给军户50亩耕地的使用权,并且还得提供耕牛;而且相关的土地,应该是达到一定标准的;而且还得减免军户家两三个壮丁的其它差役。现在,政府给军户的具体利益,都是大打折扣的,却要求军户按标准履行义务,那不是扯淡吗?
  
  这本身,就会让军队的素质下降。而另一种潜规则,还会让军队的素质,继续下降。
  
  比如,在太平年代,你说士兵的训练,有价值没有?好像有,好像也没有。因为,帝国太平的日子久了,军队好像也没有太多的用处。
  
  问题是,如果将领按标准要求军人训练时,军人能拒绝吗?肯定是不能拒绝的。因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太平时节不好好训练军队,等真正打仗时,那还了得?如果将领真按原则办事,帝国军队再差劲也有个样。问题是,有一种潜规则,会很快把相关原则彻底打破。
  
  因为,在当时背景下,自然会出现这样一种交易,那就是,大家都训练时,你不用训练,因为你到军官家干点私活,就可以了。如果训练是非常辛苦的事(而且,从理论上,训练肯定是非常辛苦的),大家难免都会想办法,给军官家干点私活顶替训练。既然存在这种交易的可能性。不要说将领,就都喜欢找一些廉价的劳动力了,就是士兵本身,也有可能托关系、甚至花钱,给将领当廉价劳动力。
  
  因为,军人本身也承担耕种军屯的义务,所以军队训练本身,就带有轮番进行的性质。因为,军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干农活,只有五分之一、四分之一、或是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军事训练。现在,再让这种潜规则一折腾,所谓的军人,恐怕与农民、农民工已没有本质区别了。太平无事,这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如果真正面对强大的敌人,这种军队就是集结十万,也常常是不堪一击的。
  
  随着时间的发展,军屯这笔国有资产,大约这样流失的。
  
  因为,同样是一亩地,土地的产量,那差别大了。有的土地,50亩地收取12石米,是非常困难的事;有的土地,50亩地收取12石米是非常容易的事。
  
  最初,是两种极端的土地都会发生问题。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某些士兵分到的50亩耕地,是产量非常低的耕地。那他服兵役,就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了。因为,他就是按市场行情,寻找这样50亩耕地,一年大约也就交12石米的地租;即使多点,也多不了多少。这样一来,他自然会觉得,用服兵役的方式换取这50亩耕地的使用权,实在不太划算。时间久了,他自然会想点办法,就是不要这50亩地,也不当这个兵了。简单的方法,就是给上司花点钱,让自己从军户册一抹去,当然了,上司向上汇报时,就是这个军户抛荒逃亡了。
  
  而且,这些士兵这样做时,于情于理也可以获得大家的支持。因为政府凭什么给一个人50亩产量极低的田地,就叫一个一年交12石粮食,还让人家服兵役?这就相当于明抢了。
  
  在这种背景下,上面也很难逼下面一定要落实,因为,这就相当于政府公开抢劫了。
  
  现在的问题是,相关的军户把这些土地抛弃后。相关的土地所有权会归谁呢?从理论上,它应该收政府,但实际情况,却通常是军官、官员合伙分了;所以,帝国后期控制的军屯数字非常模糊,而且军户的数量也非常含糊。
  
  如果军官、官员得惯了这种便宜,他后来再看到军户抛荒、逃亡的行为,自然会半推半就了。因为,他们会成为这种事情的主要获利者。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政府强迫他们追查军户逃亡的事情,他们自然会更卖力的打掩护了。从道理上,这是政府在制订政策时,就有偏差造成的。因为,你给一个人50亩盐碱地,就让人家给政府长年提供一个壮丁服兵役,还让人家提供相关的费用,天下哪有这种道理?从潜规则而言,相关的获利者,给上面再花点黑钱,上面自然会接受这种说词。
  
  关于,士兵大举逃亡的记载,就我理解,如果只是几十、几百人的行为,有可能是真的逃亡了。如果是几千、甚至几万,通常就是他们从花名册上销了名字。而且,从史书上看,军户逃亡的事,通常是数以万计、甚至十几万,上百万计。[注],所以正常情况,应该都是通过潜规则实现的。换而言之,这种逃亡只是军户通过收买官员的方式实现。
  
  如果相关的土地产量太低,自然会发生上述的问题。如果相关的土地产量太高,就会发生另一种情况了。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某些士兵分到50亩耕地,是产量非常高的耕地。那他服兵役,就是太划算的事了。因为按市场行情,租种这样50亩耕地,一年恐怕需要交50石,甚至近百石地租。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当地主了,换而言之,这些土地一倒手,就可转租给其它人,一年给政府交12石,剩下的全归自己。
  
  如果仅此,自然也没有什么事。问题是,这样好的田地,难免会有一定的市场行情,如果士兵因为各种原因,通过私下协议转让相关土地,就是自然而然的。如果这只是个别行为,并不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这种行为,越来越普遍,那就坏事了。
  
  比如,一个士兵拥有50亩军屯的使用权。他通过私下签协议的方式,卖了若干亩田地。在特定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强制行为,收回相关田地,因为这肯定是违法的行为。问题是,如果相关的行为,是非常普遍的,那就坏事了;如果隔的年代又非常久远,那更坏事了。
  
  比如,政府的军屯田地,因为私下交易转让,已流失了几百万亩、甚至几千万亩,政府就很难收回了。因为相关的利益者太多;关键是,相关的交易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事,这一翻底子,那可是说来话长了。现在政府派一个相关的官员,想解决相关的问题,估计是解决不了的。
  
  而且兼并相关土的,有可能就是军官、官员,那更坏事了。因为,政府查相关事情时,他们就会想办法阻挠。
  
  最初,相关的田地虽然流出了军户之手,但是相关的地租,因为是直接进入军事系统,估计也没有人敢拒交的。问题是,发展到后。相关的地租,估计也有人开始抗拒了。
  
  最初,就算军户卖了一大半相关的田地,他也得交相关的地租。问题是,如果他卖的越来越多,后来就是没钱交了呢?到了此时,你说了,相关的地租,应该由谁交呢?按理说,应该军户交,问题是,军户手上没有田地了。让买了相关田地的人,相关田地的都不是军户(即使是军户,人家也只交人家那一部分,没有有理由交这一部分啊)。
  
  这样一打官司,就复杂了。我还是前面的话,如果这只是个例,政府解决的方法非常简单,因为这就是非法交易,政府可以不保障他,或是作出某种硬性的规定,你也千万不要讲理,讲理也没有用。
  
  问题是,如果相关的问题是,是非常普遍性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结果,自然是政府家大业大,政府亏点吧。
  
  相关的结果,就是政府用于供养军队的田地变得越来越少。
  
  平常,帝国处于和平期间,这种瓦解帝国军事系统的行为,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平常没事,军队也就是一个数字。换而言之,差不多就行了。
  
  问题是,真的需要帝国军队大规模出动时,问题马上就来了。因为,各大军区都因为相关的田地流失,所拥有的田地越来越少;而各种潜规则,让军队整体素质越来越差。
  
  而且相关的问题越多,军官、官员贪污时就越容易;所以军官、官员就会默许纵容相关事情。
  
  如果大家都是按规矩办事,谁没事给上面花黑钱呢?如果大家都不按规矩办事,谁当了官,黑钱也会自动入账的;因为不按规矩办事,通常都需要收买官员才能实现。
  
  如果相关的军户都是按时、如数的交钱,军官、官员想贪污就非常难。因为,官员想报滥账,也很难竽目混珠。如果相关的军户交的钱,都是一笔糊涂账。那军官、官员就可以贪污了。因为,反正滥账多的是,也不在于军官、官员多报一笔。
  
  这样的折腾的结果,就是各大军区的应该收到的军费变得越来越少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政府不调动军队还好说,一调动军队那可坏事了。
  
  各大军区齐声都说,我们缺钱。从理论上是不缺钱的,实际上就是缺了,原因呢?各种报告都打上来了,一切都是我上任的上任,上任的上任的上任、、、;总而言之,这是一百多年前、甚至二百多年前的事;再总而言之,现在想查想管也无从查起了。反正我们这里就是缺钱。政府想调动军队,我们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政府想调动军队,希望解决军费问题。
  
  政府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自然只能加派了。总而言之,帝国家大业大,几千万、上亿的人口,大家一人吃饭时省上一口,就可以筹出几百万两白银。换而言之,帝国一亩地只有多收一上斤米,那就是五六亿斤米,这折合成白银,就是两百多万两了。
  
  这样一折腾开,帝国政府再调动军队,就更调动不了了。因为,军队一看各种滥账,都可以这样混过去,自然是好账也变成滥账了。等到了崇祯皇帝时,翻开帝国账本,自然全成了滥账。相关的利益哪里去了,查来查去也查不出个结果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帝国政府只能再多加点税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帝国从前维持军事系统的军屯彻底破坏了。
  
  所以,弄到最后,有人对皇帝说:难道帝国从来没有军队,直到今天才新建军队?为什么帝国一说调动军队,就需要筹集军费?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动则调动几十万军队打仗,为什么从来没有听说缺钱啊?
  
  [注]:永乐年间,全国都司卫所的军额,约二百七十万,到正统时,逃故的有一二百十多万。(出自明英宗实录,转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勇猛闻名的女真人,为什么抵抗不了蒙古人的进攻?
大汉王朝能“独以强亡”源自其独特的帝国基因
低成本运作手册:汉与罗马的成功秘诀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13)万历皇帝为什么要清算张居正
明亡帝责——朱元璋的理想主义之殇(二):军户
微型帝国,小而强悍的一战比利时军队老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