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应只有人才培养这条“主线” - 熊丙奇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大学应只有人才培养这条“主线” 

默认分类 2011-04-15 11:32:00 阅读1382 评论14   字号: 订阅

教学与科研成为普通高校发展的两个主线。新建本科院校从诞生不久就遇到了尴尬:一方面是提出面向地方、服务社会、走应用型道路。另一方面又不舍专注于学术和精英教育的传统高等教育情结。特别是传统的“重术轻学”、“重理论轻应用”的思想依然不可忽视。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升入本科序列欢呼雀跃之后,面临目前这样的困局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高不成、低不就”,“这种新建本科教育很容易做成‘夹生饭’。”4月7—9日,全国部分新建理工类本科院校首届研讨会在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举行,部分与会的新升本院校领导如此感慨。(光明日报4月13日) 如果基于“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主线”这样的判断,来分析我国新升本科院校的办学,上述尴尬局面,是“注定”的——刚升本的学校,面临严重的教学模式转型任务,再从事科研,并与985、211院校竞争,自然“高不成、低不就”。然而,“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主线”这样的判断,本就不成立,或者说,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 其实,不仅对新升本院校来说,这样的判断不成立,就是对于目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这一说法也不成立。近年来,教育界普遍流行大学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核心功能的观念,但从大学的使命分析,大学的核心任务,应只有一个,即人才培养,其他的功能,诸如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是基于人才培养的。离开了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功能,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失去生存的土壤。简单来说,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是,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即大学之所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社会服务,是为了培养一流的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只是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的“副产品”。 这次笔者参加哈佛中国论坛,参观了哈佛、麻省理工(MIT)和卫斯理学院,和很多中国留学

教学与科研成为普通高校发展的两个主线。新建本科院校从诞生不久就遇到了尴尬:一方面是提出面向地方、服务社会、走应用型道路。另一方面又不舍专注于学术和精英教育的传统高等教育情结。特别是传统的重术轻学教学与科研成为普通高校发展的两个主线。新建本科院校从诞生不久就遇到了尴尬:一方面是提出面向地方、服务社会、走应用型道路。另一方面又不舍专注于学术和精英教育的传统高等教育情结。特别是传统的“重术轻学”、“重理论轻应用”的思想依然不可忽视。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升入本科序列欢呼雀跃之后,面临目前这样的困局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高不成、低不就”,“这种新建本科教育很容易做成‘夹生饭’。”4月7—9日,全国部分新建理工类本科院校首届研讨会在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举行,部分与会的新升本院校领导如此感慨。(光明日报4月13日) 如果基于“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主线”这样的判断,来分析我国新升本科院校的办学,上述尴尬局面,是“注定”的——刚升本的学校,面临严重的教学模式转型任务,再从事科研,并与985、211院校竞争,自然“高不成、低不就”。然而,“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主线”这样的判断,本就不成立,或者说,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 其实,不仅对新升本院校来说,这样的判断不成立,就是对于目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这一说法也不成立。近年来,教育界普遍流行大学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核心功能的观念,但从大学的使命分析,大学的核心任务,应只有一个,即人才培养,其他的功能,诸如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是基于人才培养的。离开了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功能,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失去生存的土壤。简单来说,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是,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即大学之所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社会服务,是为了培养一流的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只是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的“副产品”。 这次笔者参加哈佛中国论坛,参观了哈佛、麻省理工(MIT)和卫斯理学院,和很多中国留学重理论轻应用的思想依然不可忽视。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升入本科序列欢呼雀跃之后,面临目前这样的困局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高不成、低不就这种新建本科教育很容易做成夹生饭文理学院,照样能被社会评价为一流大学,去年8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10年美国大学排行榜。拔得头筹的学校不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而是一所小镇上的私立学校——威廉姆斯学院。这所学校全校只有2000多人,几乎都是本科生。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事,在国内,提到大学,就想象为北大、清华的样子,最终,大学在追求“高大全”中,失去个性,千校一面。 如果我国大学有这样的教育观念,新升本的大学,其实用不着搞什么科学研究,只要紧密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可。高质量的本科教学,照样可以成就一流的本科大学。这样,大学就不会在教学和科研两条主线中,迷失方向。当然,形成这样的教育观念,必须全面调整整个社会对大学的评价,其中尤其是政府行政部门对大学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论文数、课题数、科研成果数,来作为评价大学优劣的依据,需要形成针对学校办学特色与个性的大学社会评价体系。”47—9日,全国部分新建理工类本科院校首届研讨会在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举行,部分与会的新升本院校领导如此感慨。(光明日报生进行了深入交谈,也深刻感受大学始终围绕人才培养进行办学的重要理念。正在哈佛做交换生的北 师大博士林伟告诉我,他在哈佛的导师,迄今只出了一本书,发表了几篇论文,但这不妨碍他做哈佛的教授,因为他的书和论文很有分量——这里只看质量不看数量,而与科研成果“寥寥”对比,这位教授每个学期要上两三门课,可谓教学任务量相当大,而且,在哈佛,上学生的课,不能简单应付,是必须十分认真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布置学生阅读任务、组织讨会会的。他说,在哈佛,再大牌的教授,都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否则,学校就不会聘请他。 在MIT,来自上海的留学生刘欢告诉我,他大二就参加学院教授的研究课题,当时,学院的两位大牌教授,就经常花一个小时时间听他这个本科生对科研思路的看法,这使他受益匪浅,他所在的MIT机器人研究所,是世界顶尖的研究机构,在他看来,成就这一研究机构学术地位的,不是一味的研究,而是对年轻学生的培养,由此形成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而反观国内大学,也开展研究,但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关系是,导师把研究生、博士生作为“打工仔”,为自己“出成果”所用,只给学生下达研究任务,不和学生一起开展科研,学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提高。这使我国大学的科学研究高度泡沫化,人才培养则空心化。 而在卫斯理这所被普林斯顿评论评为美国“最佳10所私立学院”之一的学校,基本上就没有研究生,几乎全是本科生,老师们也很少搞学术研究,学校全是围着本科生教育教学转,但这不妨碍这所学校的声名,培养了宋美龄、希拉里等鼎鼎大名的优秀学生。 除了学校对大学核心任务的清晰认识之外,美国大学能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还得益于社会对大学的评价,不是按照一个标准,而是有不同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只有本科教学的413日)

 

如果基于“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主线”这样的判断,来分析我国新升本科院校的办学,上述尴尬局面,是“注定”的——刚升本的学校,面临严重的教学模式转型任务,再从事科研,并与985文理学院,照样能被社会评价为一流大学,去年8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10年美国大学排行榜。拔得头筹的学校不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而是一所小镇上的私立学校——威廉姆斯学院。这所学校全校只有2000多人,几乎都是本科生。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事,在国内,提到大学,就想象为北大、清华的样子,最终,大学在追求“高大全”中,失去个性,千校一面。 如果我国大学有这样的教育观念,新升本的大学,其实用不着搞什么科学研究,只要紧密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可。高质量的本科教学,照样可以成就一流的本科大学。这样,大学就不会在教学和科研两条主线中,迷失方向。当然,形成这样的教育观念,必须全面调整整个社会对大学的评价,其中尤其是政府行政部门对大学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论文数、课题数、科研成果数,来作为评价大学优劣的依据,需要形成针对学校办学特色与个性的大学社会评价体系。211院校竞争,自然“高不成、低不就”。然而,“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主线”这样的判断,本就不成立,或者说,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

 

生进行了深入交谈,也深刻感受大学始终围绕人才培养进行办学的重要理念。正在哈佛做交换生的北 师大博士林伟告诉我,他在哈佛的导师,迄今只出了一本书,发表了几篇论文,但这不妨碍他做哈佛的教授,因为他的书和论文很有分量——这里只看质量不看数量,而与科研成果“寥寥”对比,这位教授每个学期要上两三门课,可谓教学任务量相当大,而且,在哈佛,上学生的课,不能简单应付,是必须十分认真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布置学生阅读任务、组织讨会会的。他说,在哈佛,再大牌的教授,都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否则,学校就不会聘请他。 在MIT,来自上海的留学生刘欢告诉我,他大二就参加学院教授的研究课题,当时,学院的两位大牌教授,就经常花一个小时时间听他这个本科生对科研思路的看法,这使他受益匪浅,他所在的MIT机器人研究所,是世界顶尖的研究机构,在他看来,成就这一研究机构学术地位的,不是一味的研究,而是对年轻学生的培养,由此形成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而反观国内大学,也开展研究,但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关系是,导师把研究生、博士生作为“打工仔”,为自己“出成果”所用,只给学生下达研究任务,不和学生一起开展科研,学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提高。这使我国大学的科学研究高度泡沫化,人才培养则空心化。 而在卫斯理这所被普林斯顿评论评为美国“最佳10所私立学院”之一的学校,基本上就没有研究生,几乎全是本科生,老师们也很少搞学术研究,学校全是围着本科生教育教学转,但这不妨碍这所学校的声名,培养了宋美龄、希拉里等鼎鼎大名的优秀学生。 除了学校对大学核心任务的清晰认识之外,美国大学能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还得益于社会对大学的评价,不是按照一个标准,而是有不同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只有本科教学的其实,不仅对新升本院校来说,这样的判断不成立,就是对于目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这一说法也不成立。近年来,教育界普遍流行大学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核心功能的观念,但从大学的使命分析,大学的核心任务,应只有一个,即人才培养,其他的功能,诸如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是基于人才培养的。离开了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功能,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失去生存的土壤。简单来说,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是,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即大学之所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社会服务,是为了培养一流的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只是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的“副产品”。

 

这次笔者参加哈佛中国论坛,参观了哈佛、麻省理工(MIT)和卫斯理学院,和很多中国留学生进行了深入交谈,也深刻感受大学始终围绕人才培养进行办学的重要理念。正在哈佛做交换生的北 师大博士林伟告诉我,他在哈佛的导师,迄今只出了一本书,发表了几篇论文,但这不妨碍他做哈佛的教授,因为他的书和论文很有分量——这里只看质量不看数量,而与科研成果“寥寥”对比,这位教授每个学期要上两三门课,可谓教学任务量相当大,而且,在哈佛,上学生的课,不能简单应付,是必须十分认真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布置学生阅读任务、组织讨会会的。他说,在哈佛,再大牌的教授,都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否则,学校就不会聘请他。

 

MIT,来自上海的留学生刘欢告诉我,他大二就参加学院教授的研究课题,当时,学院的两位大牌教授,就经常花一个小时时间听他这个本科生对科研思路的看法,这使他受益匪浅,他所在的文理学院,照样能被社会评价为一流大学,去年8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10年美国大学排行榜。拔得头筹的学校不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而是一所小镇上的私立学校——威廉姆斯学院。这所学校全校只有2000多人,几乎都是本科生。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事,在国内,提到大学,就想象为北大、清华的样子,最终,大学在追求“高大全”中,失去个性,千校一面。 如果我国大学有这样的教育观念,新升本的大学,其实用不着搞什么科学研究,只要紧密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可。高质量的本科教学,照样可以成就一流的本科大学。这样,大学就不会在教学和科研两条主线中,迷失方向。当然,形成这样的教育观念,必须全面调整整个社会对大学的评价,其中尤其是政府行政部门对大学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论文数、课题数、科研成果数,来作为评价大学优劣的依据,需要形成针对学校办学特色与个性的大学社会评价体系。MIT机器人研究所,是世界顶尖的研究机构,在他看来,成就这一研究机构学术地位的,不是一味的研究,而是对年轻学生的培养,由此形成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而反观国内大学,也开展研究,但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关系是,导师把研究生、博士生作为“打工仔”,为自己“出成果”所用,只给学生下达研究任务,不和学生一起开展科研,学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提高。这使我国大学的科学研究高度泡沫化,人才培养则空心化。

 

而在卫斯理这所被普林斯顿评论评为美国最佳10所私立学院之一的学校,基本上就没有研究生,几乎全是本科生,老师们也很少搞学术研究,学校全是围着本科生教育教学转,但这不妨碍这所学校的声名,培养了宋美龄、希拉里等鼎鼎大名的优秀学生。

 

文理学院,照样能被社会评价为一流大学,去年8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10年美国大学排行榜。拔得头筹的学校不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而是一所小镇上的私立学校——威廉姆斯学院。这所学校全校只有2000多人,几乎都是本科生。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事,在国内,提到大学,就想象为北大、清华的样子,最终,大学在追求“高大全”中,失去个性,千校一面。 如果我国大学有这样的教育观念,新升本的大学,其实用不着搞什么科学研究,只要紧密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可。高质量的本科教学,照样可以成就一流的本科大学。这样,大学就不会在教学和科研两条主线中,迷失方向。当然,形成这样的教育观念,必须全面调整整个社会对大学的评价,其中尤其是政府行政部门对大学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论文数、课题数、科研成果数,来作为评价大学优劣的依据,需要形成针对学校办学特色与个性的大学社会评价体系。除了学校对大学核心任务的清晰认识之外,美国大学能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还得益于社会对大学的评价,不是按照一个标准,而是有不同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只有本科教学的文理学院,照样能被社会评价为一流大学,去年8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10年美国大学排行榜。拔得头筹的学校不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而是一所小镇上的私立学校——威廉姆斯学院。这所学校全校只有2000多人,几乎都是本科生。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事,在国内,提到大学,就想象为北大、清华的样子,最终,大学在追求“高大全”中,失去个性,千校一面。

 

如果我国大学有这样的教育观念,新升本的大学,其实用不着搞什么科学研究,只要紧密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可。高质量的本科教学,照样可以成就一流的本科大学。这样,大学就不会在教学和科研两条主线中,迷失方向。当然,形成这样的教育观念,必须全面调整整个社会对大学的评价,其中尤其是政府行政部门对大学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论文数、课题数、科研成果数,来作为评价大学优劣的依据,需要形成针对学校办学特色与个性的大学社会评价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辨析(教学资料)
研究型大学的研究院化及去就业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不谈教学 还谈什么大学
张文祥: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特征和发展路径
美国顶尖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制度及借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