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祖孙三代,联对俱佳(下)

祖孙三代,联对俱佳(下)

高 扬

  陈重庆之子陈含光(1879~1957),名延韡,字含光,号栘孙,又号淮海客,以字行。延韡之名,抗战时犹用之,至台湾后始专用含光二字,用韡字笔画过繁,是以弃去不用。陈含光5岁学诗,10岁时作《望仙吟》云:“山之远,白云衔。仙之居,翠崭岩。望而不见,唯见江山之风帆,帆隐隐,风汩汩,不知何处鸣琴瑟,桃花流水忽隐没。”16岁所作应试诗中有佳对:

  清风贤太守;

  香雪老词人。

  主试者称其为奇才,授拔贡,朝廷大吏以卓异荐为内阁中书。但陈含光无意仕途。民国初年受聘于北京清史馆,与杨度等撰修《清史稿》。两年后返回扬州,以诗书自娱,兼善书画,又能治印。曾于民国24年受聘于扬州国学专修学校,授骈体文,据书载,其讲解娓娓动听,且背诵名篇如流,学生无不为之倾倒。

  陈含光一生心血,尽付诗文书画,有“四美”之誉,“一代文宗”之称。其对联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题瘦西湖徐园春草池塘吟榭联云:

  烟景四时新,闻鼓鼙之声,则思将帅;

  丛祠千古事,虽潢污一水,可荐鬼神。

  烟景四时新:见于元人王恽《和干臣山居》三首之一“比如违己心反病,何似行歌自负薪。意外风波平地险,山间烟景四时新。”(《秋涧集》卷二十)

  闻鼓鼙之声,则思将帅:此语源出《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鼓鼙,亦作“鼓鞞”: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清恽敬《答伊扬州书》之二:“是犹毁鼎彝而铸刀剑,舍琴瑟而听鼓鼙。”

  虽潢污一水,可荐鬼神:语出《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意谓只要诚信,即使潢污中的水也可以用来祭祀鬼神。后因以“潢污”谓诚信。潢污:聚积不流之水。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潢污流藻,充金鼎之实。”唐钱起《酬刘员外雨中见寄》诗:“潢污三径绝,砧杵四邻稀。”

  题瘦西湖徐园碑亭:

  感旧永怀,痛心怵目;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上联源自《六朝文絜·卷五·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廛里萧条,鸡犬罕音。感旧永怀,痛在心目。”

  下联摘自《千字文》:“策功茂实,勒碑刻铭。”策即文治,出谋划策;功乃武功,上阵杀敌。茂为丰厚,实是不虚。勒碑是往石碑上刻字,刻铭则是金属上刻字,二者有别。

  陈含光擅作联语,尤常题赠。

  赠刘少椿联:

  寓公好作孙枝蔚侣;

  刻手应与濮仲谦齐。

  跋:少椿先生以秦人而寓扬州,与孙豹人正同。又精刻竹,故撰此联为赠。

  联中涉及到的两个人物情况如下:

  孙枝蔚(1620~1687),清初著名诗人。字豹人,号溉堂,陕西三原人。因其家乡关中有焦获泽,时人因以焦获称之。生于明光宗泰昌元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年六十八岁。

  濮仲谦,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清初尚健在。是明清时期的雕刻家。张岱《陶庵梦忆》说:“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苦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

  赠刘厚磐联:

  丝竹东山回谢府;

  文章北宋忆荆公。

  刘厚磐(1907~1981),字安石,祖籍丹徒,刘鹗侄孙。出生、成长皆在扬州,就读于仪董学堂、省立代用商业学校、上海南方大学,学成后曾就教于苏北公立学校、宜兴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在扬州财经学校、市一中任职,工诗词、喜收藏,精鉴别,着有《可斋诗抄》。

  因受赠者字“安石”,因而作者邀两位古代“安石”作陪,听丝竹,谈文章。其中“东山”与“北宋”对得巧妙。东山出典于《晋书·谢安传》,其中语云“……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赠包翔仲联:

  江淮奔走心全瘁;

  天下昭苏目再明。

  跋:翔仲先生居海陵数年,日往来乡间,奔走国事,师文、化淳两公全知之。积劳目眚,幸而渐愈,当天日重光之会,亦双眸再朗之辰,联记其实,且以为贺,寻绎其义,盖既为国家庆,兼为余个人庆幸也。

  赠陈履恒联:

  君家再世精目录;

  我辈得来增眼明。

  陈履恒(1915~1981),陈恒和之子,版本、目录学家。15岁随父习古书装订与版本鉴别,17岁至南京萃文书店随姑父朱甸清学习目录学、版本学。1937年因父病故,回扬主持陈恒和书林,后被推为江都县图书教育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履恒以其精深的版本学、目录学知识挖掘文献史料,整理出版古籍。曾挖掘出具有较高价值的稿本、珍籍,如《杜诗言志》、《咸同广陵史稿》手稿本等,均由其提议,整理刊行,为学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还曾提供家藏的《扬州丛刻》、《十五家年谱》、《郘亭丛书》等雕版,供广陵古籍刻印社印行。

  陈含光先生在旅台初期,曾撰写一副对联称颂周厚枢。

  适口深知饴味美;

  树人犹记学风淳。

  周厚枢,字星北,1899年生,扬州人。自幼颖慧好学,先后毕业于省立第八中学、国立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科。后考得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奖学金留学美国,初进路易斯安娜州大学,专攻制糖工程,继入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中州大学、东南大学教授,1927年任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校长。长校十年,名师辈出,学风优良,声誉卓著。抗日战争爆发后,初奉教育部令创办国立四川临时中学,旋改称国立第二中学。担任校长期间,以办扬中的经验树立二中校风,为国家培育了众多英才。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周厚枢赴台湾经营糖厂。1967年病逝于虎尾寓所,终年68岁。

  上联切合周氏所从事的糖业,称颂其产品适口味美;下联是追念周氏办理扬中之成就,讴歌其树人学风淳厚。

  《古今名联赏析》载有陈含光撰写的两副赠妓联,联语抒情缠绵动人,嵌名不露痕迹。

  赠“翠云”联云:

  羡君一片豪情,能似此翠飞红舞;

  唤我十年旧梦,最难忘云鬓花颜。

  “云鬓花颜”一词,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诗句:“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含蓄而有韵致。

  赠“莲芳”联曰:

  摘莲子,问心喜因谁,梦去无痕,又对朱颜惊绝艳;

  算芳年,正月圆晚夜,花开当折,不歌金缕更何时。

  陈含光还有一副赠妓女燕青姑娘联:

  燕来时,看阿母桃花,似曾相识;

  青末了,叹王孙芳草,无复当年。

  此联以鹤顶格嵌受赠者名。据《惜馀春轶事》载:“辛末(1931)丙子(1936)间,北里名花得君一联,声加(价)十倍,至户限为穿”。上下联化用唐宜僚《别青州妓段东美》“阿母桃花方似锦,王孙春色正如烟”句意。

  陈含光所撰联语既有婉约之情调,亦有具豪放之风格。他曾为徐宝山祠撰联,语云:

  空留庾信寻荒径;

  不得萧公作骑兵。

  联语颇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意境。

  陈含光的阳刚之气、英雄之概,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陈含光书法苍劲挺拔,独辟蹊径。其画以山水为佳,意境深远,书画作品人皆宝之。日寇侵占扬州后,陈含光深居简出,一再拒绝日伪政府的延请,曾请人镌刻“沦隐者”闲章一方,用于作品之上,以明爱国之志。当事先得知日军将索书画时,他则折笔、破砚、裂纸,拒不应命。日军投降后,他疾书一联悬于门,以示庆贺。联云:

  八年坚卧;

  一旦升平。

  钱西樵在《负翁联话·序二》中评论此联作者及作品道:“陈氏博学通才,名满天下。日寇袭扬州,军行迅疾,不及走避。敌伪欲加利用,时相逼迫,陈不为所动,然受尽腌臜闷气,无法脱身,讵原子弹爆炸,战事提早结束,捷报传来,喜出望外,疾书此联,张贴大门,比之杜工部作收蓟北诗,神情尤为激越,龙跳虎卧,最为精采,只八个字。”

  陈含光曾言:“作联至难,其四言偶句,骈文也;五言七言,诗也;三字及畸零不整之句,词也;篇成而各为声调者,曲也。非兼工此数者不能为联,故文人有终身不作联语者,盖其难如此。”然而此次陈含光庆贺抗战胜利所作之联,撰写之迅速,言辞之简要,足见其兴奋之情,喜悦之态,爱国之忱。

  陈含光国学功力深厚,其题于汪氏小苑之柏木篆书对联即可证之。

  既肎构,亦肎堂,丹雘墍茨,喜见梓材能作室;

  无相犹,式相好,竹苞松茂,还从雅什咏斯干。

  “肎”同“肯”。成语有“肯堂肯构”。堂,立堂基;构,盖屋。语出《尚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意思是:如果父亲准备盖房子,已经设计好了,他的儿子却不肯打地基,又何况会架屋呢?联语作者于联中反其义用之,是说儿子能继承父业。丹雘梓材,语出《尚书·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墍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成家建房,已勤勉构筑高墙,当以芦苇或茅草涂盖屋顶;如果用梓木为材,既用朴刀砍削,又涂以丹雘。上联的意思是:子承父业,立堂基,架房屋,涂颜料,盖屋顶,并很高兴地发觉梓材也是砌房造屋的好材料。

  下联出于《诗经·小雅·斯干》。这是周王建筑宫室落成时的祝颂歌辞,共九章。第一章总述地势,祝家族和乐。辞曰:“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意思是“涧水秩秩流动,南山多幺幽深。好像绿竹成丛,好像青松茂盛。阿兄阿弟,相爱相亲,没有假意虚情。——余冠英译)下联的意思是说:兄弟和睦,相互没有欺诈,家庭兴旺犹如松竹茂盛,歌咏着《诗经》中的《斯干》这首诗。

  全联平仄协调,对仗工稳,用典妥帖,作者不愧为饱读诗书之人。

  这副柏木篆书对联能保存至今,还有则“语录救对联”的故事。

  汪氏小苑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曾被作为扬州制花厂的生产间,“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时的厂领导为保护这副对联,想出了一条妙策,让木工师傅定制两块抱柱木板,上面分别写上毛主席语录,罩在原来的楹联之上,使这一宝贵文物躲过劫难。两段毛主席语录内容为: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现在看来,书写毛主席语录的这两块木板完成了使命,而它自身也将成为一件文物,留与后人评说。

  陈含光乃是诗文里手、书画名家,曾经书写诸多集句联赠送友朋,如:

  远雁临空翻夕照;

  惊蝉入坐避幽禽。

  款识:宅之先生雅正。陈含光篆。

  钤印:含光父(朱文)。身如阅世老禅师(朱文)。

  上联出自唐武元衡《南徐别业早春有怀》颔联首句,下联为唐方干《书吴道隐林亭》颈联次句。

  台湾李幸洁评论此幅对联书法道:“文字的纤细线条在大片布白面积当中,衬托出简洁刚直的特点,瘦长尖锐的收笔技巧,使线条和于虚空之中,结体疏朗秀逸,字距均等分布整齐有序,其中“坐”字为说文字形;整体结构呈现出清新高雅的格调,也呼应主文内容描述飞鸟于空中飞翔的美丽倩影。上下款内容简要朴实,楷书字体健挺有劲,两方钤印平衡上款文字字数的对称关系,其中“身如阅世老禅师”印,不仅呼应对联意含,更铺设出作者超凡脱俗的内涵。”

  《现代名家楹联书法经典》录有陈含光所书一联:

  八骏图成,天开画本;

  七家词在,人想宗风。

  款识:湘岚贤友雅正,陈含光书。

  以下为陈含光其他书法联,笔者不再饶舌,读者诸君可自我欣赏。

  风定观鱼戏绿水;

  雪夝放鹤摩青霄。

  咫尺但愁雷雨至;

  菭藓飨尽波涛痕。

  岂知驱车复同轨;

  必逢佳士亦写真。

  文为德表,范为士则;

  体以勤和,药以劳宣。

  九流七略,颇常观览;

  夙兴晏寝,匪遑厎宁。

  1948年2月陈含光七十寿辰,柳诒征赠联贺曰:

  文工寿迈汪容甫;

  书老名高吴让之。

  作者柳诒征(1880~1956),字翼谋,号劬堂,一号盋山翁,江苏镇江人,光绪举人。图书馆事业家、目录学家、历史学家。曾至江楚编译局编辑教科书,编有《历代史略》。后任江南高等学堂教习、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员。

  此联以陈含光两位著名的同乡前辈作比。

  上联中的“汪容甫”即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

  下联中“吴让之”即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

  尹石公贺曰:

  学字直匹王怀祖;

  文韵能方阮伯元。

  尹石公(1888~1971),又名炎武,江苏丹徒人。毕业于中国公学,曾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贵阳师范等校任职。历任江苏省通志馆编纂、中国国史馆编修、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上联中“王怀祖”即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江苏高邮人,王引之之父。生而清羸,故自号石臞。自幼聪慧,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时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

  下联中“阮伯元”即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极高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

  曾任中国最早佛教刊物《佛学丛报》编辑的濮一乘亦有一副佳联贺之:

  书画同源,诗文兼善;

  儒释一贯,福慧双修。

  1948年陈含光随子陈康(陈含光娶妻康氏,生子名陈康,字忠寰。婚后6年,康氏病故,后陈含光终生未再娶)迁于台北,其作品颇丰,文界誉陈含光为“扬州才子”。陈含光身在宝岛,心怀故土。其孙厚宁出生后,欣喜赋诗云:

  孙生早已雪盈头,

       暂解离人一段愁。

  不羡此间饴味美,

       明年抱汝醉扬州。

  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陈含光赴台后虽促居斗室,仍吟咏诗文,染翰挥毫,不改其乐。平生虽未致仕,然名流耆宿,莫不敬其德操,重其文章,乐与交往。有人将他与于右任、溥心畲、刘太希、台静农同列为“渡海五家”。至交于右任,曾有寿诗两首,其中有句云:

  诞降年同月不同,

  诗坛伯仲两诗翁。

  君曾书画成三绝,

  我更文章拜下风。

  蒋介石对陈含光亦素来敬重,每至岁尾辄予馈贶,遇有敬老之会,必邀参与。尤喜其楷书,曾以曾文正《五箴》请其书屏,置诸座右。陈含光逝世后,特颁“博文清操”诔词,肯定其一生言行品德。

  陈含光于台北辞世后,成惕轩(台北政府“考试委员”)挽以联云:

  逝矣孝廉船,数江关词赋,淮海风流,今日真成广陵散;

  凄其乡国梦,剩千树绿杨,二分明月,遗篇犹记汉家春。

  孝廉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载:晋吴郡人张凭举孝廉,自负其才,造访丹阳尹刘惔,与诸贤清谈,言约旨远,一坐皆惊。刘延之上坐,留宿至晓。张还船,须臾,刘遣使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刘与张凭即同载诣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抚军称善,即用张为太常博士。时人荣之。后遂以“孝廉船”为褒美才士之典。唐李白《送王孝廉觐省》诗:“宁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江关词赋”指庾信;杜甫诗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淮海风流”,陈含光又号淮海客,故有此说。下联中“凄其乡国梦”刻画了陈含光晚年居住台北时的一片思乡真情。“千树绿杨,二分明月”切家乡扬州,扬州素来有“月亮城”、“绿杨城郭”之称。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三国魏嵇康善弹此曲,秘不授人。后遭谗被害,临刑索琴弹之,曰:“《广陵散》于今绝矣!”

  此联之意,可与爱新觉罗·溥儒《七律·悼陈含光明经》诗互看,溥儒诗云:

  角巾罗带葛天民,

  避地来居东海滨。

  一卷残书消永昼,

  数竿修竹伴孤贫。

  梦回白下台城柳,

  魂返江南故国春。

  纵使能闻广陵曲,

  二分明月照何人!

  纵观陈彝、陈重庆、陈含光祖孙三代创作的联语,用词典雅,切题自然,在中国楹联史册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一页,这是颇值家乡人引以为豪的,也必将激励人们更加热爱文学艺苑中的这朵奇葩。

点下面链接可以阅读前两篇。

祖孙三代,联对俱佳(上)

祖孙三代,联对俱佳(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妙联佳对
中秋对联趣谈
蒋光年镇江风景联兼历史文化人物联赏析
世界上最离奇的对联:无情对4-1(3.42mb)
精妙绝伦的8个的对联,句句深刻,让人念念不忘!
《千古才情万古对》之方尔谦无愧“联圣”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