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6,有人说它比《金刚川》强100倍

最近,《金刚川》的热映引起了很多话题。

电影拍出了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牺牲精神和昂扬斗志,这毋庸置疑。

但若说到具体的历史细节,还是存在不少的争议。

电影,毕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历史,还得从纪录片细细寻觅。

鱼叔今天就安利一部口碑极高的国产纪录片。

带大家重回那个英勇悲壮的真实战场——

《铁在烧》

鱼叔之前看过有人发问:

「中国有哪些类似《敦刻尔克》的故事?」

有人直接说出了「铁原阻击战」

这场战斗对于不少人来说有点陌生。

实际上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015年,央视专门为此做了一档纪录片。

走访中韩美三国参战老兵以及诸多学者,考究相关历史资料。

充分还原了那场战斗的真实面貌。

在豆瓣上获得了9.6的高分。

不少评论都在说:「比金刚川强100倍!」


铁原,是恰好位于三八线的一个郡。

在战争爆发前,全郡统一,属于朝鲜管辖。

战争结束后,这个郡一分为二,为韩国和朝鲜南北分治。

1951年,战火烧至铁原。

整个战场激烈到,连钢铁都被包裹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之中。

作家萨苏曾为此写过一本书,就叫《铁在烧》。

书中写道:

有人回忆,铁原血战的那些天,彭德怀常常在夜间眺望铁原方向染红半边天的炮火,以至为之流泪。
纪录片的名字同样取自于此。


此时已经到了朝鲜战争的第五次战役后期。

第五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仗。

参战双方总共投入了一百多万兵力。

美军向战场上投放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炮弹和凝固汽油弹。

志愿军在这场战役中伤亡达到7万多人。

而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伤亡人数是19万。


随着战役的深入,志愿军后勤补给不足的劣势愈发明显。

1951年5月21日,我军停止进攻,改为防御作战。

与此同时,联合国军在总司令李奇微的指挥下开始全面反攻。

妄想将志愿军主力全歼在三八线以南。

在这样的战局下,紧邻三八线,作为交通大动脉汇集点的铁原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当时美军奉行李奇微的「火海战术」,而总指挥范弗里特更是将此发挥到了极致。

9天,打掉36万发炮弹。

平均每天每门炮打350发。

这样的弹药使用量是美军作战规定限额的五倍以上。

后来也被称为「范弗里特弹药量」


飞机和重炮的配合,给志愿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我方主力军遭受致命的威胁,局面越来越被动。

前线电报这样写着:

「人、枪、阵地均失,整个建制打掉。」


而此时,参加第五次战役的数十万志愿军主力正在进行转移。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志愿军第63军临危受命,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他们要面对火力数十倍于己的联合国军,死守14天。

用血肉之躯阻挡敌方「钢铁长龙」的推进。


这是一场注定要付出重大牺牲的生死阻击战。

彭德怀在亲自发给63军军长傅崇碧的电报中写道:

「不惜代价,坚守阵地,无上级命令不准撤退。」

十几公里的范围,坚守半个月。

这是何等的艰难。


在接到命令的10小时后,第19兵团给司令部回复急电。

标题就是《六十三军任务可能难完成》


缺人,缺炮,缺弹药。

第63军的处境比预想的要困难许多。

相比美军机械化武装,志愿军的装备落后许多。

敌军用榴炮,而山炮就已经是我军最大的炮。

用手雷打美军的坦克,靠的是敢打敢拼的信念。

装备上的落后从没有动摇志愿军消灭敌人的战斗意志。


面对敌人的猛烈炮火,志愿军驻守的种子山一度失守。

傅军长在分析出美军不擅长夜战的特点之后,带领志愿军夜袭种子山。

在失守不到12小时内,又重新收回。


第二天,美军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

战士们都穿上了新衣新鞋,抱着随时赴死的信念走上战场。

为了炸坦克,有战士抱着地雷,连滚带爬地把地雷塞到坦克下。

炸的只剩下一只鞋。

队友就埋了他一只鞋。


这场战斗的巨大牺牲,也是傅军长心中永远的伤痛。

在他的回忆录中,都看不见多少感性的描写。

只是在结尾处,写下了四个「最」字——

「是63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激烈、最残酷的一场战斗。」

这是最简单的方式,但也是最难释怀的方式。


然而,种子山一战只是整个铁原阻击战的一场序幕。

在之后的高台山上。

第563团全团开上去1600多人,一仗下来仅剩247人。

伤亡之大,是团史、师史上的第一次。

团长马兆民94岁回忆起这场战斗时,眼中仍然噙着泪:

「自己打的仗,忘不了。」


在这场战斗中,马兆民用了「保存多数,牺牲少数」的策略。

这是他从来不用,但这回不得不用的战略。

他们当时面对的是美军的王牌部队——美骑一师

这个部队在二战后就完全机械化,但没有改变番号。

形容起来就是:

「一个牛皮哄哄的部队,一个没有吃过亏的部队。」


面对这样的王牌军,打得最苦的时候,一个连队只剩12人。

有的战士早上是班长,中午就成了副连长。

有的战士坚持不下阵地,要是下来了就不会牺牲。


为了让八连撤退,马兆民只能牺牲一连二排。

没人没炮,使得他们压根救不了一连二排。

马兆民在回忆录中写着:

这是抗美援朝最艰难的一仗,熊熊燃烧的凝固汽油弹把土地烧焦,重型火炮所到之处,土地被美军的炮火翻过来达两米。563团缺乏武器弹药,一线战士全部拼了刺刀。

活下来的人永远不会忘记,每一个牺牲的背后,都有一个不朽的永生。


整个防御作战持续了13天,第63军共毙伤美军1.5万余人。

继而粉碎了美军占领铁原、消灭志愿军主力的企图。

正因为这场战斗的特殊历史贡献,后人也称之为生死逆袭战」


「俺们一个个都十七八岁,没一个怕死的。」

《金刚川》里的这句台词,放在铁原阻击战中才是真真正正的实话。

刚成立一年多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

志愿军们在面对敌人猛烈攻势的同时,还要忍受无比艰难的作战环境。


后勤短缺在当时算是公开的秘密。

年轻的士兵们走出国门,踏上朝鲜战场。

仅一江之隔就是漫天冰雪。

老兵这样形容那时的场景:

「铺冰卧雪盖蓝天,抱枪枕石伴树眠。」


前方打完了仗回来,还要继续饿肚子是常有的事。

炒过的高粱米、小米、黄豆,这就已经是志愿军最好的口粮。

而对手美军最差的都是罐头、便捷野战食品这类。

最困难的时候,志愿军连最基本的口粮都没办法保证。


志愿军们雪地野营,晚上睡觉只有互相把脚伸到队友的裤腿里取暖。

没有吃的,抓起身边的雪就往嘴里塞。

没有水喝,就舔附近的树叶。

有的战士因为舔树叶,还负了伤。


后勤物资的短缺没能击败志愿军。

这些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们都展现出了最勇猛的样子来。

当时的战地摄影蒙紫回忆到:

「那时候战士真好,指挥员指到哪里打哪里,没有二话说。」


装备上没有优势,那就全部上刺刀近身搏斗。

子弹打光了,那就用石头。

以血肉之躯来弥补技术、武器火力、运输能力、后勤供应上的巨大差距。


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是他们最强大的武器。

在高台山一战中,掩护八连撤退的一连二排打至最后只剩八人。

他们连续打退敌军两次进攻,逼得美军用上了坦克直瞄射击。

八勇士弹药用尽,突围无望。

一面高喊「胜利属于我们!祖国万岁!」

一面纵身跳下悬崖。

所幸有三人被树枝托住,最后爬回了部队。


这场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

很多美国老兵不愿过多提起这段经历。

但他们无一例外,毫不吝啬地展现出对中国军人的敬畏。

「中国军人实力不凡…」

「他们似乎不怕死…」


这些美国老兵都对中国军人的强大意志力充满困惑。

他们不明白中国军人靠什么阻挡住了优势美军的进攻。

他们不了解
不理解这些人到底为了什么?
这么简单的装备,吹着军号,吹着号子
漫山遍野地冲锋
机枪扫倒一片,后面再冲上来
他们到底为了什么?


他们把原因归结为中国军人身上那谜一般的「东方精神」

他们永远无法理解。

因为他们从没有被欺负过。

美国人不知道他们的对手经常好几天吃不上东西。

所以他们不理解一个长期被压抑的民族,最后在追求民族独立解放的时候,火山一般爆发的,这种求独立求解放的精神。


所谓的「东方精神」,从来不是一个谜。

它是我们的历史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来源于信仰,对民族对国家的信仰。

有国才能有家。


这样的信仰支撑着所有志愿军。

中国遭受过侵略者的烧杀掠夺。

看到朝鲜人民遭受同样的苦难,自然感同身受。

而这样的惨状不能在中国重演。

就是死也要把敌人顶回去。

志愿军们人人带着这样的信念跨过鸭绿江,走向前线。


第63军188师的指导员贾文岐面对镜头讲述了个故事。

他路过平壤时,看到一个老太太。

她在拿着锤子敲道轨,那是预警敌人的飞机要来袭击了。

看到这样的情景,他流泪了:

我们的母亲再不能遇到这种状况
我们的乡亲,我们的同胞不能再去冒着寒风
敲这个警钟说日本鬼子来了
或是谁来了,来欺负我们来了
这种状况不能在我们国家出现了


那些被采访的志愿军老兵,在提到现在的生活时,他们都是一脸笑意。

走上前线的时候,本没有想过能活着回来。

如今的日子很太平,比打仗好多了。

在经历过生之幸运,死之痛苦,这些老兵享受着他们赢得的太平盛世。

这份和平来得太不容易。


当然,那些在异国他乡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更不应该被忘记。

在中韩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终于在2014年3月28日回归祖国。

截至目前,已经连续七年共716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

他们的英魂将永远安睡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供今天的人们瞻仰,祭拜。


无论是《金刚川》,还是这部《铁在烧》,鱼叔在看完之后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想想今天的自己,享受着当下的和平安宁。

若是没有先辈们在战场上的英勇献身,这一切又怎能轻易地获得。

那些为国牺牲的忠魂烈骨,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向他们,致敬!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原阻击战中,让美军伤亡惨重的“三朵花战术”,是哪三朵花?
铁原阻击战,志愿军使用"水淹七军"战法,美军一下子成了落汤鸡
铁原阻击战中的“三朵花”战术
铁原之战有多惨烈?连久经沙场的彭德怀也流下了痛心的眼泪
铁原阻击战:彭老总匆匆赶到伊川,发现63军已经打光了
63军血战打光家底,傅崇碧心疼得直跺脚,彭德怀:打光我给你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