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项强痛 项痛 肩项痛

 

 

肩项痛

肩项痛   证名。

 

肩痛连项。见《甲乙经》卷八。由邪客经脉,或血失濡养所致。

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

 

治宜祛风止痛或养血和络;选用

 

羌活泻白散圣愈汤。参见肩痛、项痛条。内脏病而痛引肩项者,病多危重。

 

 

 

项痛

项痛   证名。项部肌肉筋脉作痛。出《灵枢·杂病》。

 

风寒之邪侵袭,或气血凝滞经络所致。

感冒风寒者,用驱邪汤

痰盛者,用消风豁痰汤

湿盛者,用加味胜湿汤

血虚火盛筋燥者,项强急,动则微痛,用疏风滋血汤

 

闪挫、久坐、失枕所致者,项强不可转移,多由肾虚不能生肝,肝血虚,无以养筋,常服六味丸(《医碥·项强痛》)。

 

腮项相连肿痛,发热便闭者,宜防风通圣散。参见颈项强痛条。

 

 

 

 

 

 

驱邪汤

处方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防风 羌活 独活 川芎 藁本 柴胡 家葛 白芷 升麻

[返回]3 功能主治

感冒风寒颈项强痛

 

上药加生姜薄荷水煎服。

 

驱邪汤

6.2 驱邪汤的别名

柴胡二术汤

6.3 组成

柴胡2钱,白术1钱半,干葛13分,苍术1钱,陈皮7分,甘草5分。

6.4 主治

疟疾

6.5 驱邪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6.6 制备方法

上锉,作一贴。

[返回]7 《准绳·类方》卷四引《会编》

7.1 方名

驱邪汤

7.2 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防风、羌活、独活、川芎、藁本、柴胡、家葛、白芷、升麻。

7.3 主治

风寒颈项强痛。

7.4 驱邪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薄荷,水煎服。

 

 

 

 

 

消风豁痰汤

2.2 组成

黄芩(酒炒)、羌活红花半夏(姜制)、陈皮白茯苓甘草独活防风白芷、家葛、柴胡升麻

2.3 主治

风寒挟痰,颈项强痛

2.4 消风豁痰汤的用法用量

生姜水煎服。

2.5 加减

一方多加紫金藤。

 

 

 

 

 

加味胜湿汤

 

处方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苍术甘草荆芥黄柏蔓荆子[1]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胜湿止痛[1]。主治湿盛项痛[1]

[返回]5 加味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1]

生姜,水煎服。

[返回]6 运用

发热恶寒外邪者,加麻黄桂枝腰痛沉沉者,加熟附,防己:虚极者,去黄柏,加人参

 

 

相关文献

·        颈项强痛摘要:有痰盛项痛者,宜治风豁痰汤;有湿盛项痛者,宜加味胜湿汤;有项筋急,不得转侧者,宜木瓜煎,有肾气上攻

·        项痛摘要:,用驱邪汤;痰盛者,用消风豁痰汤;湿盛者,用加味胜湿汤;血虚火盛筋燥者,项强急,动则微痛,用疏风滋

·        颈项强急摘要:寒客三阳经也,宜驱邪汤。”“颈项强急,腰拟折,项似拔,加味胜湿汤参见项强、颈项强痛各条。作者:

·        头痛眩晕奇效良方——奇效良方丛书摘要:络止痛汤活血止痛汤活血止痛汤加减散偏汤加减散偏汤加味牵正散加味散偏汤加味散偏汤加味散偏汤加味芍药二陈

·        当归补血汤现代研究摘要:、气血两虚证外,现代药理实验及临床证明了该方及其加味方剂具有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保肝和抗氧化等

·        运用现代细胞化学技术对中医脾气虚与癌症的研究和应用——浅析中药四君子汤加味影响细胞凋亡的因素及癌症治疗摘要:【摘要】目的运用中药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加味治疗疾病观察其方药对脾气虚症和因脾气虚形成

·        麻杏石甘汤现代研究概况摘要:镇咳作用,抑制率可达63.1%1]。麻杏石甘汤加味剂醇提液7g/kg腹腔注射,对氨水刺激小鼠所致的

·        >> 查看更多文献

 

 

 

 

 

疏风滋血汤

处方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羌活 独活 红花 牛膝 防风 白芷 家葛 升麻 甘草 柴胡 桃仁

[返回]3 功能主治

颈项强痛

 

疏风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加生姜水煎服。

[返回]5 摘录

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返回]6 《准绳·类方》卷四

6.1 方名

疏风滋血汤

6.2 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羌活、独活、红花、牛膝、防风、白芷、家葛、升麻、甘草、柴胡、桃仁。

6.3 主治

颈项强痛。

6.4 疏风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返回]相关文献

·        疏风利咽止咳汤摘要:疏风利咽止咳汤刘文峰  刘文峰,男,生于1939年。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疏风泄热摘要:风泄热  治疗学术语。即解表清热。治疗温病初起,温之邪在于肺卫者。症见头痛发热、鼻塞咳嗽。方如桑

·        项痛摘要:胜湿汤;血虚火盛筋燥者,项强急,动则微痛,用疏风滋血汤;闪挫、久坐、失枕所致者,项强不可转移,多由

·        张士卿教授辨治小儿温病经验探析摘要:,证属热毒壅盛,郁结少阳。治以清热解毒消肿,辅以疏风宣肺透邪。方选普济消毒饮合白虎汤化裁,方药组成:

·        疏风解毒——风热感冒的基本治则摘要:疗感冒的通用大法。汗法是取微汗出,而非大汗,通过疏风解肌,腠理开泄,使遍身微汗出,汗出不伤津,达到气

·        中医药治疗喉性咳嗽48例疗效观察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疏风润燥清咽汤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

·        疏风摘要:疏风  治法之一。指用祛风解表药疏散风邪的治法。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故解表必须疏风。临床常见有风寒、

·        >> 查看更多文献

 

 

 

六味丸

六味丸为方剂名,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即《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记载的六味地黄丸的别名[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六味丸的别名

原名地黄丸,又名六味丸[2]

[返回]5 组成

熟地黄八钱,山茱萸肉、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三钱[2]

[返回]6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2]

[返回]7 六味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丸,空腹温开水送下[2]

[返回]8 功能主治

功能滋补肝肾[2]。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小儿囟开不合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或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少苔,脉细数者;近代也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病肺结核神经衰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结核功能性子宫出血恶性肿瘤等属于肝肾阴虚者[2]

[返回]9 方解

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君药;以山萸肉养肝肾而涩精、山药补益脾肾固精臣药,三药同用,以达到三阴并补之功;并配以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之益脾,且防山药敛邪,泽泻清泄肾浊,防熟地之滋腻敛邪,且可清降肾中虚火丹皮清泄肝火,制山萸肉之温,且防酸涩敛邪,共为佐使药[2]。各药合用,三补三泻,大开大合,使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乃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之剂[2]

[返回]10 六味丸的药理作用

本方能增强体力,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肾功能,有降压、降血脂作用[2]。此外,在接种移植肿瘤的初期,可增强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活性,提高荷瘤动物的存活时间[2]。临床研究:本方具有降低食管癌变的效应[2]

[返回]

 

11.8 功能与主治

滋补肝肾。用于神经衰弱,头晕心悸,耳鸣目眩,夜尿频数。

 

相关文献

·        第二七七章妇人瘰倁方论摘要:倦怠,久不消溃,乃肝脾亏损,用逍遥散,归脾汤、六味丸,以健脾土,培木,切不宜用散坚追毒之剂。故外台

·        囊痈六十三摘要:也,用清肝益营汤。口干而小便数者,肾经虚热也,六味丸。内热晡热者,肝经血虚也,四物加参,朮。体倦食

·        第二八五章妇人足跟疮肿方论摘要:於调摄,亏损足三阴虚热所致。若肿痛,或出脓,用六味丸为主,佐以八珍汤。胃虚懒食,佐以六君子汤。寒热

·        论列方外科下摘要:五苓散和一八二。三气饮新热十七。四七汤和九七。六味丸补百二十。二神丸热百五十。理中汤热一。生脉散补

·        黄疸摘要:君子煎,寿脾煎,温胃饮之类,皆心脾之要药也。若六味丸,八味丸,五福饮,理阴煎,及左归,右归,六味回

·        第二八六章妇人肺痈方论摘要:也,竹叶石膏汤。作渴内热,午後嗽甚,阴血虚也,六味丸、四物汤。囗乾饮汤,体倦少食,胃气虚也,补中益

·        肾藏风疮六十八摘要:口燥舌干,腰腿倦怠,吐痰发热,盗汗体疲。治法用六味丸为主,佐以四生散。若脾胃虚弱者,用补中益气汤为

·        >> 查看更多文献

 

 

 

相关条目:

·        加减六味丸

·        六味丸

·        桑根白皮六味丸

·        参麦六味丸

·        参术六味丸

·        磁石六味丸

·        柴芍地黄丸

·        咳血

·        失血

·        脱肛散

·        头痛·肾精亏虚证

·        >>更多相关词条

 

 

 

 

防风通圣散

 

概述

防风通圣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其中,《宣明论方》卷三方为常用方,组成为防风川芎当归芍药薄荷叶、大黄芒硝连翘麻黄各半两,石膏桔梗黄芩各一两,白术栀子荆芥各一分,滑石三两,甘草二两[1]。具有疏风解表,清热泻下的功效[2]。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症见恶寒发热头痛眩晕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及疮疡肿毒,肠风痔漏,惊狂谵语,手足瘈疭,丹癍瘾疹[2]

 

 

防风通圣散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降压、抗心律失常、降胆固醇和减轻体重作用[2]

该方剂用药庞杂,适应病因机理距离很大,缺乏共性,药物功能多有互相拮抗之处[3]。其强大的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炎、抗氧化作用对疖肿、结膜炎感冒应当有效,其降血压,降血脂及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对高血压病肥胖症应当有一定治疗作用[3]

4.1 防风通圣散的别名

通圣散

4.2 组成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薄荷叶、大黄、芒硝、连翘、麻黄各半两,石膏、桔梗、黄芩各一两,白术、栀子、荆芥各一分,滑石三两,甘草二两[1]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芒硝、连翘、薄荷、麻黄各半两,石膏、桔梗、黄芩各一两,白术、栀子、荆芥穗各二钱半,滑石三两,甘草二两[2]

防风15g、川芎15g、当归15g、芍药15g、大黄15g、薄荷叶15g、麻黄15g、连翘15g、芒硝15g、石膏30g、黄芩30g、桔梗30g、滑石90g、甘草60g、荆芥3g、白术3g、栀子3g[4]

防风6g、川芎6g、当归6g、芍药6g、大黄6g、薄荷6g、麻黄6g、连翘6g、芒硝6g、石膏12g、黄芩12g、桔梗12g、滑石20g、甘草10g、荆芥3g、白术3g、栀子3g[5]

4.3 功能主治

《宣明论方》卷三方之防风通圣散功能疏风解表,清热泻下[2]。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症见恶寒发热,头痛眩晕,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及疮疡肿毒,肠风痔漏,惊狂谵语,手足瘈疭,丹癍瘾疹等[2]

《宣明论方》卷三方之防风通圣散具有疏风退热,泻火通便,解酒,解利诸邪所伤,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之功效。

主治因外感风邪、内有蕴热所致的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4]。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涕唾黏稠,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4]。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隐疹[4]

风热怫郁筋脉拘倦,肢体焦萎,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夜卧寝汗咬牙睡语,筋惕惊悸;或肠胃怫郁结,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但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郁,而时有汗泄者;或因亡液而成燥淋闭者;或因肠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湿而泄;或燥湿往来,而时结时泄者;或表之,阳中正气邪热相合,并入于里,阳极似阴而战,烦渴者;或虚气久不已者。或风热定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真阴衰虚,心火邪热暴甚而僵仆,或卒中久不语,或一切暴喑而不语,语不出声,或喑风痫者.或洗头风,或破伤,或中风诸潮搐,并小儿诸疳积热,或惊风积热伤寒疫疠而能辨者;或热甚怫结而反出不快者,或热黑陷将死:或大人、小儿风热疮济及久不愈者,或头生屑,遍身黑黧,紫白斑驳,或面鼻生紫赤风刺瘾疹,俗呼为肺风者,或成风疠,世传为大风疾者;或肠风痔漏,及伤寒未发汗,头项身体疼痛者,并两感诸症。兼治产后血液损虚,以致阴气衰残,阳气郁甚,为诸热症,腹满涩痛,烦渴喘闷,诸妄惊狂,或热极生风而热燥郁,舌强口噤筋惕肉瞤,一切风热燥症,郁而恶物不下,腹满撮痛而昏者。兼消除大小疮及恶毒,兼治堕马打扑伤损疼痛,或因而热结,大小便涩滞不通,或腰腹急痛,腹满喘闷者。

 

防风通圣散的用法用量

上为末[1]。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1]

上药为粗末,每服一两,加生姜,水煎服,日二次[2]

上为末,每次6g,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4]

每服2钱,水1大盏,生姜3片,煎至6分,温服。

4.5 方解

方中防风、麻黄疏解在表之风邪,使从汗而解;大黄、芒硝荡涤在下之实热,使从大便而解;防风、荆芥、麻黄、薄荷、桔梗解表宣肺;连翘、栀子、黄芩、石膏清肺胃热;滑石利水清热,引热从小便出;再加白术、甘草健脾和中;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祛风[2]。诸药合用,则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从而达到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之效[2]

本方所治之证乃由于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所致[6]。外感风邪,邪正交争于表,故憎寒壮热无汗;风热上攻,以致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内有蕴热,故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黏,便秘溲赤[6]。至于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隐疹等证,亦属风热壅盛所致[6]。治宜疏风解表,通里清热[6]。方中麻黄、荆芥、防风、薄荷疏风解表,使外感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滑石、栀子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分消。配伍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热泻火解毒,以清肺胃之热[6]。如此则上下分消,表里并治[6]。火热之邪,灼血耗气,汗下并用,亦易伤正,故用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白术、甘草益气和中,其中大量甘草甘以缓之,又能调和诸药[6]。合而成方,汗下清利4法具备,上中下三焦并治[6]

方中麻黄、防风发散在表之风邪;大黄、芒硝荡涤在里之实热,4味共为君药。荆芥、薄荷助麻黄、防风发散解表;连翘、栀子、黄芩、石膏、桔梗清泄里热;滑石清利湿热,皆为臣药。川芎、当归、白芍和血祛风;白术健脾益气,4味同为佐药;甘草、生姜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功。全方汗、下、清、利、补5法合用,具有表里双解前后分消、气血两调之功,寓补养于散邪之中,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又不碍邪。上、中、下三焦并治,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

 

 

 

4.6 运用

1.本方主治表里俱实之证[4]。凡临床上出现以憎寒壮热、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苔黄脉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4]

2.加减法:若表证不明显者,可去麻黄;若内热不甚者,可去石膏;无便秘者,可去芒硝;体质壮实者,可去当归、芍药、白术等扶正之品[4]。若咳嗽咳痰涎者,可加法半夏下气化痰[4]

3.使用注意:本方针对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而设,以攻实祛邪为主,虚人及孕妇禁用本方[4]。若时毒饥馑之后胃气亏损者,须当审察,非大满大实不用[4]

4.头痛:将防风通圣散改为汤剂治疗顽固性头痛27例,疗效显著。患者均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头痛,病程3个月以上,经多种治疗效果不佳,并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及颅内炎症所致之头痛。其中偏头痛及类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6例;非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8例,肌收缩性头痛7例,神经官能性头痛3例,鼻副鼻窦炎伴发头痛1例,高血压所致头痛2例。治疗以防风通圣散作为基本方,无大便秘结,去大黄、芒消;无小便黄赤,去山栀、滑石;头昏眼花者,加菊花。结果,治愈1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未见副作用。作者认为:本方药味太多,应加筛选,可以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发汗解表,川芎、当归、白芍活血和营作为主药,随证加减。

5.咽喉肿痛:一患者咽喉肿痛,作渴引冷,大便秘结,按之六脉俱实,乃与防风通圣散。因其自汗,去麻黄、加桂枝;因涎嗽,加姜制半夏;重用消、黄下之而愈。

4.7 现代适应证

[7]

适应证: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均可治之。

4.7.1 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感冒)是指喉结以上,包括咽、喉、扁桃体鼻腔、中耳等皮肤黏膜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发生的局部炎症。70%80%病毒引起,以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或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柯病毒、腺病毒为多。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依次以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为多。发病时,鼻腔、咽、扁桃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临床表现发热、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4.7.2 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便秘是指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困难。单纯性便秘常见原因是饮食量少,且渣少,消化液肠道吸收;食物成分搭配不合理,含蛋白质较多而碳水化合物较少,肠道菌群对肠内容物发酵作用减少,大便已呈碱性;或食物中蔬菜少,纤维素太少;另外,营养不良或肠肌张力减低,收缩力减少,蠕动缓慢无力,易致便秘;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先天性肌无力等亦常因肠壁肌肉无力、功能失调而便秘;肛裂肛门狭窄脊柱裂肿瘤压迫马尾等也可引起便秘;某些药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剂、某些抗惊厥药物、利尿剂、铁剂等也可使肠蠕动减少而诱发便秘;生活不规律、精神刺激免疫功能低下、排便不按时等也是引起便秘的常见原因,其共同的机理都是肠蠕动功能障碍,肠道水分吸收增多而分泌减少所致。

4.7.3 痔疮便秘

痔疮便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肛管血管垫下移,此垫在肛管黏膜下由静脉平滑肌、弹性组织结缔组织组成,起闭合肛管、节制排便作用,当平滑肌收缩无力、弹性回缩作用减慢,肛垫充血,下移即形成痔,其排便功能障碍,即出现便秘。二是直肠上下静脉丛管壁薄、位置浅,末端直肠黏膜下组织疏松,使血液淤积和静脉扩张,时有血栓形成,产生血液回流障碍,影响排便。当然亦可有大量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等引起上述病变者,这两种病变均可引起排便障碍,产生便秘。

4.7.4 高血压

高血压一般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一般所说的高血压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精神紧张,超负荷脑力劳动,高盐、低钙、高蛋白饮食以及饮酒等有关。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目前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导致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血管紧张素等各种神经递质浓度及活性异常,使周围小动脉紧张性增加,阻力增强;二是肾性水钠潴留如肾小球病变等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强;三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周围小动脉收缩;四是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如钠泵、钙泵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Na+Ca2+增高,使血管阻力增强;五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进而肾水钠重吸收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主要病变为小动脉壁肥厚、管腔变窄,以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导致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视网膜动脉痉挛、渗出和出血,肾小球动脉纤维化和硬化而发生肾功能衰竭。

 

 

4.7.5 肥胖症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高热量、高脂饮食、体力活动少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同时肥胖还与棕色脂肪组织功能异常有关,与生长因素也有关。肥胖也分继发性与原发性本节重点叙述原发性肥胖,肥胖的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体重指数≥25腰围男性大于94cm,女性大于80cm,腰臀比男性大于1.0,女性大于0.85。肥胖是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4.7.6 疖肿

疖肿是累及毛囊深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化脓性皮肤病,初起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硬结,数天后中央变软,有波动感,顶部出现白色脓栓,脱落后排出脓血及坏死组织。

4.7.7 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大多由致病微生物感染所致,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寄生虫感染,酸碱、毒气等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过敏反应也可引起结膜炎。主要病理改变见角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结膜下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结膜肉芽肿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异物感、烧灼痛眼痒、眼痛、畏光流泪等。

 

4.10 附注

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本方去芒消,名贾同知通圣散;去麻黄、芒消,加缩砂仁,名崔宣武通圣散;去芒消,加缩砂仁,名刘庭瑞通圣散;(见原书同卷)。本方改为丸剂,名防风通圣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又名通圣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哈尔滨方)。

4.11 歌诀

防风通圣麻荆桔,芩翘薄栀膏六一;芎归术芍硝大黄,解表清里并攻积[4]

4.12 出处

《宣明论方》卷三

[返回]5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防风通圣散

5.1 组成

防风、薄荷、力子、麻黄、黑栀、甘草、荆芥、桔梗、连翘、石膏、元参木通

5.2 功能主治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防风通圣散主治麻症表里三焦俱实,昏睡壮热,目赤舌干咽痛

5.3 防风通圣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葱、水煎服。

5.4 出处

《麻症集成》卷四

[返回]6 《疠疡机要》卷下方之防风通圣散

6.1 组成

防风1两,当归1两,川芎1两,芍药1两,大黄1两(煨),芒消1两,连翘1两,薄荷1两,麻黄1两,桔梗1两,石膏1两(煅),黄芩(炒)1两,白术25分,山栀25分,荆芥25分,甘草2两,滑石3两,白芷5钱,蒺藜5钱(炒),鼠粘子5钱。

6.2 功能主治

疠疡机要》卷下方之防风通圣散主治风热炽盛,大便秘结,发热烦躁,表里俱实者。

6.3 防风通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5钱,白汤调下。

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6.5 出处

《疠疡机要》卷下

[返回]7 《医学启源》卷中方之防风通圣散

7.1 组成

防风2钱半,川芎5钱,石膏1钱,滑石2钱,当归1两,赤芍5钱,甘草2钱半(炙),大黄5钱,荆芥穗2钱半,薄荷叶2两,麻黄5钱(去根苗节),白术5钱,山栀子2钱,连翘5钱,黄芩5钱,桔梗5钱,牛蒡(酒浸)5钱,人参5钱,半夏(姜制)5钱。

7.2 功能主治

医学启源》卷中方之防风通圣散主治一切风热郁结,气血蕴滞,筋脉拘挛,手足麻痹,肢体焦痿,头痛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肠胃蕴热郁结,水液不能浸润干周身而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甚,而时有汗泄者;或表之正气与邪热并甚于里,阳极似阴,而寒战烦渴老;或热甚变为疟疾,久不已者;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阴虚,心火阳热暴甚而中风;或暴喑不语,及喑风痛者;或破伤中风,时发潮热搐搦,并小儿热甚惊风,或斑疹反出不快者;或热极黑陷,将欲死者;或风热疮疥久不愈者;并解耽酒热毒,及调理伤寒,发汗不解,头项肢体疼痛,并宜服之。

7.3 防风通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每日3次。病甚者,5-7钱至1两;极甚者,可下之,多服2两或3两,得利后,却当服3-5钱,以意加减。病愈,更宜常服,则无所损,不能再作。

7.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7.5 附注

御药院方》有牛膝,无牛蒡。

7.6 出处

《医学启源》卷中

[返回]8 《秘传大麻疯方》之防风通圣散

8.1 组成

防风、荆芥、当归、羌活独活僵蚕、甘草、滑石、黄柏、白术、桔梗、薄荷、山栀、川芎各等分

8.2 功能主治

《秘传大麻疯方》之防风通圣散主治紫云疯,起时形如紫云,从上而下,前后一同。

8.3 防风通圣散的用法用量

先吃1服,后加大黄、芒消、连前药各4钱,水煎缓服。至利为度,不用服尽。后服返元丸

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8.5 出处

《秘传大麻疯方》

[返回]9 《疯门全书》方之防风通圣散

9.1 组成

北防风、荆芥、白附、白芷、白蒺藜、僵蚕、苍术白鲜皮(无癣不用)、灵仙、苦参(无癣去之)、元参、赤芍、川芎、川连、焦栀、槟榔、银花、牛子、大黄、芒消、枯芩、生石膏、条甘草、灯心

9.2 功能主治

疯门全书》方之防风通圣散主治疠疾。

9.3 防风通圣散的用法用量

大黄、芒消2味,俟起药时放下,令2-3沸止。

9.4 运用

足痹作热,加黄柏;大便洞泄,去消、黄。

9.5 出处

《疯门全书》

[返回]10 防风通圣散药品说明书

10.1 适应症

肥胖病人服用1周后,可见体重、胸围、腹围降低,至2个月后明显减少。对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肥胖病人,也可使血压和血脂下降。还有通便作用。对水肿样肥胖症病人,每日加服5g防己黄氏汤(由防己、黄氏、白术、甘草等组成),效果则更佳。

 

10.2 用量用法

口服:每日35g,连服13个月,多则6个月。

10.3 注意事项

初服时大便次数略有增加,无其他副反应

 

 

相关条目:

·        防风通圣散

·        黄连防风通圣散

·        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方

·        加味防风通圣散

·        加减防风通圣散

·        双解散

·        酒制通圣散

·        黄连通圣散

·        祛风至宝汤

·        一浴散

·        消肿托里散

·        >>更多相关词条

 

 

 

 

颈项强痛

 

注解

颈项强痛   证名。颈项肌肉筋脉牵强引痛之证。见《证治准绳·杂病》。《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感受风寒湿邪,则项强。见热胜,宜加味小柴胡汤;湿胜,宜加味逍遥散肝血虚肝火旺,亦筋燥强急,宜首乌汤。而其所属诸病,有项下卒肿坚硬者,由于肝肾之病,昆布海藻海带必用,外则于湿三者参之;有常惯项痛者,宜六味丸,间服和气饮;有感冒项强或痛者,宜驱邪汤;有痰盛项痛者,宜治风豁痰汤;有湿盛项痛者,宜加味胜湿汤;有项筋急,不得转侧者,宜木瓜煎,有肾气上攻,项筋连背痛,不可转侧者,宜椒附散;有腮项相连肿痛,发热便闭者,宜防风通圣散;有项面肿,众人一般者,是疫疠,宜普济消毒饮;有脑后肿者,恐是疽,宜黄连救苦汤;若兼坚肿木硬,口燥舌干恶心,烦渴,便秘,宜石决明汤;有颈项肿痛,寒热头眩者,是气毒,宜加味藿香散;有颈项结核浮肿,先寒后热者,此风寒所搏,宜防风解毒汤;有颈项结核坚肿,色红渐热者,是热毒,宜连翘消毒饮;有项强不能回顾,动则脑痛,脉弦数实者,是痰热客太阳经,宜二陈汤加酒炒黄芩羌活红花;有伤寒后,项前后肿硬作痛,身热者,宜柴胡葛根汤;有伤寒后项肿痛,却不红,身不热者,宜牛蒡甘桔汤;有项强,卒口噤,背反张,成痓病者,宜乌药顺气散加羌活、独活木瓜,以上皆项强之病。参见项强、项痛等条。[返回]相关文献

·        颈项强痛摘要:颈项强痛  证名。颈项肌肉筋脉牵强引痛之证。见《证治准绳·杂病》。《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

·        郭剑华治筋伤验案针刺后溪治落枕摘要:10510日初诊。  患者因颈项强痛伴转动不便2小时前来就诊。诉其今日晨起时感颈项

·        郭剑华治筋伤验案活血化瘀通络治项痹病摘要:的诊断。  该例曾有后枕撞击史,此后即出现反复颈项强痛。误认落枕,实为项部损伤,局部瘀

·        项强急摘要:风寒客三阳经也,宜驱邪汤。”“颈项强急,腰拟折,项似拔,加味胜湿汤。参见项强、颈项强痛各条。作者:

·        抗眩合剂治疗眩晕证100例疗效观察摘要:3随证加减伴恶心、呕吐加陈皮9g,竹茹9g;颈项强痛加葛根30g;肩痛、肢体麻木加桂枝12g,鸡血

·        郭剑华治筋伤验案中医综合治疗项痹病摘要:能升达阳明津液,滋津润燥,缓解经脉的拘急,解除颈项强痛症状,再配以细辛、羌活、桑枝、川芎、防风,意在

·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摘要:患者男,38岁,教师,于20069月开始出现颈项强痛,后仰前屈困难,伴头晕。查体:颈项右侧肌紧张、

·        >> 查看更多文献

 

相关条目:

·        颈项强痛

·        附分

·        热府

·        脑空

·        风府

·        颈项强急

·        大羽

·        鬼枕

·        曹溪

·        膊井

·        惺惺

·        >>更多相关词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驱风散
三痹汤
升阳散火汤
加味升麻葛根汤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汤 医学百科
清金降火汤 医学百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