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淡生死,不负此生 ——德国公婆断食离世传奇(下)

金子(德国)

97岁的姑姑艾温娜决定断食离世的事,引起了大家的同情和关心,在回忆我婆婆断食离世的经历之前,我先向大家汇报一下正在断食的艾温娜姑姑的情况:

艾温娜断食已经21天了,这期间她只喝一种医师开的饮品。上星期她还住了一周医院,消除了不知道是啥炎症;还得到了4月1日去接种新冠疫苗的预约——如果那时她还在世的话。

这些操作都是为什么呢?且看下文。

看淡生死,不负此生

——德国公婆断食离世传奇(下)

导言:

公公自主断食离世后,婆婆独自生活了两年,也是在最后几天自主决定断食离世,这次我目睹了全过程,并陪伴了她最后的日子……

(圣诞节下午的咖啡时间,站着分蛋糕的就是比老曼小一岁的大姑子)

公婆的第四个孩子

从西班牙回来,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立即去奔丧,而是两天后才去教堂参加了葬礼。一来因为老人遗体当天就拉走了,二来因为继承公婆农庄的是他们的“第四个孩子”,所以,公公的后事以及婆婆之后的赡养,都是由那个孩子负责,就算老曼是长子,也没有发言权,当然,也没有什么责任。

所谓的“第四个孩子”,就是老曼大妹妹的女儿桑妮。为了让孩子们免交遗产税,精明的公公在他去世前一年就把农庄正式转到桑妮名下,并在这之前办理了一个领养手续——让本来事实上也是他们老两口养大的外孙女,变成了他们的小女儿。

在德国,这叫“用热手”给儿女遗产,而不是等死后手都凉了再给,这么大的一个庄园,遗产税可就相当可观了。而父母生前给自己的子女(十年内)不超过40万欧元的馈赠,都是免税的。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公公把老伴日后的经济和生活都安排妥当,剩下的便分给每个儿孙。当然,他们之间互相是不知道也不打听谁得了多少,整个家族的和谐共处,连律师都赞叹不已,说没见过这么大的家产,居然不发生任何的纠纷的。

葬礼非常隆重,但也没有什么麻烦,因为老人连自己的墓碑都刻好了!家族墓地早留好了每个人的位置,因为老人德高望重,虽然早就不去活动,却直到离世前还是射击俱乐部的名誉主席,这就意味着他一直都在赞助俱乐部,最后负责抬棺木的是六位身穿俱乐部制服的“军人”。家人都穿戴整齐,跟在后面,每人往墓穴里扔一支玫瑰花,静默片刻,缓缓离去。

到底谁嫌弃谁

公公走后,婆婆独自一人,依然住在农庄的一层,由住在二层的“小女儿”桑妮一家三口照应着。

我曾经提议把婆婆接到我们家住一阵子, 我说,他们年轻人忙,可能顾不上老人。我现在又不上班,可以每天陪着她,我不嫌弃老人。谁知老曼却笑着说:还不知道谁嫌弃谁呢!

原来,婆婆虽然一辈子都顺从着丈夫,但其实也是个有个性和自己生活规律的人。对于”小女儿“一家吃饭都得依着上学的外孙的时间表,颇有微词,主动提出不跟他们一起吃饭。于是,我又提议常常接婆婆和艾温娜姑姑出去吃饭,这个主意老曼非常赞成,表扬了我好几次。

(带两位老人出去在餐厅吃饭,用了美颜,都显得很年轻)

就这样,我们几乎每个月都找一个周末或者节假日,带着两位老人到处“下馆子”,每次去接他们,两位老人都像孩子一样穿戴整齐,笑得花一样。艾温娜每次都给我儿子钱,婆婆看着笑而不语,也没有人挑理或者觉得尴尬。

圣诞节第一日,儿孙们仍然是去婆婆家,自助餐后,依然是全家一起唱圣诞歌曲,没有了公公,孩子们唱得更大声更认真。婆婆也像公公生前一样,给儿孙们发红包,也有我和儿子的。

女眷排班,不分亲疏

两年后,婆婆终于卧床不起了。老曼接到通知:家里每个成年女性——包括女儿,儿媳和孙辈的女孩们——轮班照顾老人,每班三个小时,老曼的前妻也在内。

轮到我的那一天,我手忙脚乱地出门,顺手从家里拿了几个葡萄干小圆面包及一些火腿奶酪和香蕉。心里想象着自己独自陪着重病的婆婆,会不会出什么差错啊?

到那儿一看,老曼的大妹妹也在——她每天夜里都住那里。只见她眼圈发黑,本来就很消瘦的脸上更加憔悴了。看见她,我七上八下的心立刻放了下来,再说,住在楼上的桑妮作为监护人,不用轮班也一直都从旁照顾。

婆婆的客厅布置成了家庭病房,她跟公公一样,不愿意去医院。宽大的医用病床横在客厅中间,婆婆虚弱地躺在床上,见我进来,用力笑了一下,不好意思地念叨着:“你也来了,麻烦你了。”

老人卧床两三天,一直都没怎么好好吃东西。见我带来了葡萄干面包,她居然吃了半个,还喝了一小杯橙汁!我们都很高兴,可是,问题来了,老人睡了一会儿,就要小解。老人不肯在尿不湿上解决,我和大姑子两人一前一后合力抱起瘦弱的老人,放到旁边的马桶上,老人羞愧不已,口中不停地道谢。老人说不清楚哪里疼,却常常从梦中疼醒,特别是止疼药劲儿一过,样子就更加痛苦。

我值班的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老人疼醒了好几次,不仅拒绝任何食物,而且每次都说着同样的话:“我不要继续(活)了,不要了!”

我被大姑子叫进厨房喝咖啡,桑妮也在,她对大姑子轻声说:“是时候了,打电话吧。”

婆婆静静离去

不一会儿,来了两个穿白大褂的女人,仔细看了老人的情况,又看了一些文件,让大姑子签字,似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按照值班表,我得三天后才再去,可是,第一天傍晚,老曼就说,不用去了。昨天那两个穿大褂的人,已经给老人打了针,老人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疼痛,只有安详的睡眠。

第三天,老曼告诉我婆婆走了。我们立即驱车赶到婆婆家,屋子里已经有好几个人。婆婆安详地躺在床上,脸像纸一样白。我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死去的人,站在门口,远远望着,不知所措。可大姑子小姑子和她们的几个孩子,却好像婆婆只是在睡觉一样,没有任何哭喊声。

老曼亲生的大女儿安妮从外地赶来,走过去抱着老人的脸亲吻。小姑子便问她要不要单独跟奶奶相处一会儿,安妮居然默默地点点头!大家都退了出来,有的在前厅,有的在厨房,轻轻地说着话。

几天后,我们参加了婆婆的葬礼,操办一切的还是庄园的女主人桑妮,当然她母亲也不会袖手旁观。

姑息疗法,有人也称其为临终关怀,英文是Palliative care,主要用于重症癌症患者最后的日子免受痛苦。据悉,中国四川已经有了第一家这样的机构。

姑息疗法

最人道的临终关怀

我原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安乐死”,老曼告诉我,最后来帮婆婆解决痛苦的那两个穿白大褂的人并不是普通的医生,而是合法的专业姑息疗法治疗师。姑息疗法与安乐死完全不同,安乐死是用药物直接让痛苦的患者死亡,是明显的人为致死,而姑息疗法则是让患者没有痛苦地自然死亡。

根据老人的生前遗嘱,老人指派了老曼的大妹妹,在她不想继续生命的时候,打电话给姑息治疗师,其他任何人都无权过问。他们给老人注射了止痛安眠的药剂,让老人没有任何痛苦地在睡梦中安然离去。但如果电话打给医生,医生的天职就是用尽一切手段治病救人,哪怕患者已经完全没有了意识和生命的愿望。

老曼说他早就立了同样的遗嘱,不过自己最后的“生杀大权”没有交给他自己两个亲生女儿,而是交给了他第二个老伴儿带来的女儿。他说自己的两个女儿都遗传了母亲的抑郁症,做这样的决定需要理智,他更信任那个身心健康的继女。

听罢我也赶快公证处找律师立了遗嘱,指定我女儿在我不想过度治疗的时候,帮我没有痛苦地离去。

我非常喜欢老曼那句:“我们要做好活一百岁的计划,但也要把每天当最后一天活。”他65岁退休后,就像他父亲那样,把一切都安排好,然后尽情享受每一天。(在我的《幸福的婚姻背后是合情合理的婚前协议》一文中有详细叙述)

艾温娜姑姑她决定断食离世,姑息治疗师会帮她顺利地走完这个过程,期间必须保证她没有任何痛苦。有病得治,防疫得打疫苗——凡是可能让她痛苦的事情,都绝对不能发生。

(2021年3月13日写于德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檬的故事:受限的格局
让人抓狂的“中国式”遗嘱继承
山东亲子鉴定:大姑子来娘家坐月子,亲子鉴定孩子父亲另有其人!
公婆很恩爱,却被我发现这一幕,我吓得逃回娘家,对老公充满担忧
丈夫离世近10年后,她带着公公婆婆改嫁
谁说婆媳关系难相处?只要你明白了这一点婆媳关系就很容易相处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