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未病那点事


  狭义的未病指未火小肠疾病,广义的未病包括除了脾胃疾病和心病之外的其他疾病。黄帝内经是治病的医理巨著,而不是世人所谓的大而不当的养生文化。黄帝内经的治疗原则重在治病务求其本,从这个角度出发,黄帝内经把疾病种类大分为三种:巳病、未病、病巳成。巳病即脾胃病,病巳成即心病,未病包括脾胃疾病和心病之外的其他疾病。这样划分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划分的原则就是一切从实战出发,依据则是疾病入侵人体的行军路线和军事目标。
  疾病侵入,最终目的是占领人体。对疾病而言,最快结束战争,迫使人体放弃抵抗,最有效的军事手段就是占领人体的心脏和心经,重创人体的最高领袖心君的意志。但人体具有与生俱来的网状防御体系,其防御体系以保护心君为中心,以经络为主网和无数的经络分支为辅网结成能量通道,有文官经济管理和武将军事防御两大指挥系统,有宗气、元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无数士兵,如蜘蛛结网一般,层层设防,步步为营。这种天然浑成的网状防御体系,其防守能力是异常强大的,这就使得外部六邪很难直接攻击到居于防御体系中心位置的心君。疾病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攻击战略和战术,一明一暗,交相呼应。明的是生理攻击,即军事行军路线;暗的是心理攻击,即疾病文化。
  疾病入侵人体的军事行军路线是按照攻击人体文、武两大防御体系制定的,以抢夺军粮为作战目标。攻克体表之后,首选脏腑即是脾胃。人的脾气变坏就是生病的开始,脾胃之后被攻击的就是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在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十二官的排序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君主之官的心,肺贵为天子之师,帮助皇帝治理天下。肺是人体文官经济管理体系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公司的CEO,国家的总理。
  肺主气,司呼吸。肺所主的气叫宗气,也叫大气,主要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食物中运化生成的水谷精气组成。因此,肺所主的呼吸之气的强弱直接由脾胃功能的强弱决定,所以黄帝内经中说: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的主要功能在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等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热、动作的迟缓与敏捷、筋骨的强弱等也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个气可远非人们平常认为的呼吸之气这么简单。人活一口气,这个气除了肺所主的宗气外,还有元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我们经常听中医讲肾不纳气,这个气就是元气。元气又叫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来源于肾,黄帝内经灵枢的刺节真邪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由此可知,元气固然受父母先天之精的遗传因素影响,但后天受脾胃水谷精气的培育也很重要。景岳全书的论脾中也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
  元气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体生长和发育,激发和温煦各个脏腑器官和经络组织的生理功能。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消耗元气就比较大,应多注意休息。但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作业多。很多孩子课外的补习任务较重,该睡觉的时候还在学习,第二天还要面对学校繁重的正规课程。尤其是面临中考、高考的孩子,更是苦不堪言,身体透支比成年人还严重,为成年后的疾病埋下了隐患。难经的六十六难中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其实,三焦太大了,整个人体的这个皮囊都是三焦。不止元气,可以说人体所有的气都是通过三焦而流行,包括溢出水道的水气,也归三焦管理。所以黄帝内经中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心包和三焦相表里,心包里的心包液叫天水。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这是河图洛书关于五行之一水的生成的论述。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时值冬天,地上万物蛰伏,唯见雪花飘舞。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可见地水原本来自于天上。对人体而言,心包就是天一生水,肾则是地六成之。心包经上的九大穴位,起始是天池,接着是天泉,曲泽,都是和水有关。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心包又名膻中,相当于西医所说的胸腺,胸腺是指人体膻中到肚脐之间的一条直线。在人出生之前,胸腺是一个很大的器官,等到人出生以后,它就迅速地萎缩。其实,这里边隐藏着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小孩子之所以能用十个月就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和膻中、胸腺是有密切关系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注重于探讨人体生命科学,他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了一条人体由后天返先天的修炼通道,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里的精包括水谷的精微物质和肾中的真精,气则是元气和宗气,还有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神即心神。这些都和心包和三焦有极大的关系,心包和三焦是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的神秘通道。心包和三焦如果出现问题,水生木,人体后天对肝胆阳气的生发机制就会出现不正常。这种情况下,人体就不得不启动肾的先天能量库来解决能量不足的问题。长期透支就会造成肾虚、阴虚、心肾不交。心肾不交是失眠的主要原因,起因则是脾胃不和,脾胃不和就会土乘水,脾胃土过分克制心包和三焦水。心包和三焦被过分克制,就会削弱对心君的保护作用,最终导致心肾不交。有分析认为肝胆两旺是心肾不交的主要原因,其实肝胆两旺是由于心包和三焦功能异常以及长期透支人体的先天能量库——肾造成的,根源还在脾胃。土克水,开始是脾胃不和则寝食不安,慢慢演变下去,就会出现心包和三焦异常、透支肾的先天能量库的情况,继而肝胆两旺。木克土,肝胆两旺使得脾胃愈发不和,恶性循环,最终就会形成心肾不交的病已成局面。人过中年,贪财、怕死、不瞌睡是大多数人面临的尴尬。失眠成了中老年人的专利。人老了自然睡觉就少,这样的认识也是错误的。只要明白造成失眠的医理,简单地点揉、**相关敏感的穴位,一觉睡到自然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宗气、元气之外,营气、卫气的基本概念也必须了解。营是营养、营运的意思,营气又称荣气,和血液共同运行于脉中。营气与血液关系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所以常常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阴,故还称阴营。营气的主要作用就是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卫是护卫、保卫的意思,卫气运行于脉外,与营气相对而言属阳,又称阳卫。卫气的特点是慓疾滑利,卫气的活动能力极强,流动速度很快,所以不受脉管的束缚。黄帝内经素问的痹论中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灵枢的本藏中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充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卫气不仅能温养温内外一切脏器组织,而且还具有滋养腠理,开阖汗孔,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营气和卫气虽然都来自于水谷的精气,但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二者之间的运行必须协调,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正常的体温、正常的昼精而夜寐,以及正常的抵御外邪的能力。反之,若营卫失和,就会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多汗、昼不精而夜不寐,抵御外邪的能力也会下降。
  中医医理中的气,具有一字多义的特点:把人体从饮食中汲取的营养物质称作水谷精气;把治病的物质或因素称作邪气;把人体内部不正常的水液称作水气;把人体自愈的能量称作正气;把药的温热寒凉称作四气等。肺主气,主的是人体的宗气。肺的宗气出现问题,人就会出现各种呼吸道疾病。西医认为呼吸道疾病是病菌感染所致,其实这只是结果,原因则是脾胃失调、营卫不和,这也是目前所知的所有肺部疾病产生的根源。除了主人体宗气之外,肺还具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
  宣发体现在三个方面:排出体内的浊气,宣散水谷精微、津夜至周身与体表以及输布卫气。肺主宣发功能失常就会出现胸闷、咳、喘;皮毛憔悴,易外感;排泄异常。肃降是清肃、下降的意思。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下降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吸入清气并向下布散、向下布散水谷精微和津夜、保持肺及呼吸道的清洁、促进肠内糟粕和无用水液的排泄。肺主肃降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喘息,水肿及排泄困难等。肺主宣发和肃降的生理功能,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如果两者功能失去协调,则称之为肺失宣降,会出现胸闷、咳嗽及喘息等症状。民间有中医不治喘的说法,因肺居于脏腑的最高位置,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受邪伐,所以肺又被称为华盖、娇客。中医不治喘,不是不能治的意思,而是不直接治,不见喘治喘。因肺为娇客,咳嗽及喘息虽然是肺部的病症表现,但病的起因未必来自于肺。
  黄帝内经的咳论篇中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在一定的时令受病而后传至肺脏: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五脏受邪而后传肺至咳,各脏咳又传于六腑,如击鼓传花一般,咳嗽在五脏六腑之间互相传递。各种症状并不难区分,黄帝内经中对此有很明确的说明: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变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紧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传道同传导,即传导不洁之糟粕,变化即将糟粕变成有形之粪便。大肠之所以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人体三浊的浊气、浊水、宿便的排泄都和肺与大肠具有直接的关系。浊气的排出以肺的呼吸和肛门的放屁为主;浊水的排出以出汗和小便为主,而肺主皮毛;宿便走大肠的魄门,与肺脏宗气推动力的强弱关系密切。中国古代医籍称大肠为传不洁之道,不洁包含毒性物质。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转输后,下注大肠之不洁糟粕,含有很多毒性物质,故应及时排便。若热邪结于阳明大肠,耗其阴津,引起便结,不洁之物在肠中存留过久,引起运化转输病状。如伤寒论指出: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而痛者,此有燥屎也。由于腹满而痛必然引起呕恶、纳呆、厌食等,还能引起神志病状。伤寒论数次言及大便难,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而出现烦不解、心中懊而烦、烦躁发作有时者、谵语、喘冒不能卧者、独语如见鬼状、微喘直视等症状。魄门为五脏使,糟粕不能久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大肠能及时从魄门排不洁之物于体外,不致久存,以利肠胃之正常运化转输,以保神志之安谧和清明。
  身为相傅之官的肺,还具有治节百官的权利。治节百官即肺朝百脉,肺执掌着人体能量分配的大权,是人体文官经济管理体系的最高行政长官。肺脏如果出现问题,形成病变,人体的经济管理体系就会陷入混乱,这和朝纲失纪、民不聊生的社会乱象相似。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就会自动、被迫地启动肾的先天能量库进行能量透支。肾乃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肾的元气是人体力量的源泉,肾气充足的人总是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大脑也很聪明,这是因为肾主骨生髓的原因,老年人容易健忘、痴呆,是由于肾气衰弱造成的。少年心事当拿云,少年者皆有凌云壮志,是因为肾藏志,是肾气充足的自然表现。初生牛犊不怕虎,同样是由于肾气充足。肾主恐,肾气足就不会产生恐惧的感觉。判断一个人肾气是否虚弱,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观察他的头发:肾藏精,其华在发,肾气衰,发脱落,发早白。
  肾和膀胱相表里,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唐朝王冰注曰:位当孤府,故谓都官。居下内空,故藏津液。若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泄;气海之气不及,则闭隐不通,故曰气化则能出矣。灵枢经曰:肾上连肺,故将两藏,膀胱是孤府。则此之谓也。明朝张介宾在其所著类经的十二官中解释道:膀胱位居最下,三焦水液所归,是同都会之地,故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胱有下口而无上口,津液之入者为水,水之化者由气,有化而入,而后有出,是谓气化则能出矣。现代则把膀胱经看作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主要指得是水浊。尿急、尿频、尿痛、尿不尽等这些症状,日常往往被当作膀胱炎或前列腺炎治疗,其实大多是气化不足造成的:若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泄;气海之气不及,则闭隐不通,故曰气化则能出矣。气海之气指的是肺部的宗气,主要来源则是脾胃的水谷精微。
  补肾是社会上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鹿茸、紫河车、淫羊藿、龟板、地皇、何首乌等等,补肾大都是在罕见的吃货上面做文章。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过分沉迷于此即是疾病文化的一种。这些东西即便真能补肾,但如果经络不通皆是枉然。有时可能不仅起不到应有的功效,反而会出现副作用。这就像羽毛球爱好者想要提高水平,正道只能是在技战术上下功夫,而不是把心思花在寻找一副与众不同的球拍上面。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倚天不出谁与争锋?问题是真给你一把屠龙刀、倚天剑,别说舞动,你能不能举起来都是问题。攒拳怒目增力气,两手攀足固肾腰。导引术八段锦中对肾真是情有独钟,八个动作中有两个就专门给了肾。攒拳即通过握固来锻炼肾的元气,怒目可调理肝气;两手攀足重点在于疏通膀胱经。再辅之以散步、慢跑、爬山等能出汗的有氧运动。经络通畅之后,就是舔口盐巴都补肾。儒家六经之一尚书的说命下中有这样一句话: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是商王武丁在任命傅说为宰相时说的话。盐是咸的,梅子是酸的,要把这两种味道调和到一起,让人吃起来口感不错,那就需要下点功夫才行。五味中咸入肾,酸入肝,盐梅绝对是补肾益肝的佳品。
  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肝是人体军事武装力量的统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统领京畿卫戍部队,保护心君的安全;二是指挥调度三军,平定诸乱。黄帝内经中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肾藏精,心藏神,调节人体精神的通道就是肝。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的这一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素问的六节脏象论中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唐代王冰注云:夫人之运动者,皆筋力之所为也,肝主筋其神魂,故曰肝为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说文解字中:罢,遣有罪也。本义为遣散罪行,罢的本义是遣散之义,由此可引申为解除、消除等义。罢极的极是穷极的意思,可引申为困也、病也、疲也。罢极即祛除疾病、消除疲劳之意。罢极之本还有另外一种意思,就是透支体力的极限是肝,以不伤肝气为原则。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而肝与胆相表里,子时胆的先天一阳来复,受肝魂统摄。肝者,罢极之本,正是说明肝是人体最高军事统帅,在人体与疾病的战争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肝在人体当中的重要功能是一个过滤和藏血的过程,肝主藏血。其机理如内经的五脏生成篇中所说:故人卧,血归于肝,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开窍于目,肝魂白天在目,夜晚归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肝气不舒、郁结,极易夜梦频发,严重的会出现梦游。人常说闭目养神,其实是养肝。眼睛的开闭是调节肝工作节奏快慢的阀门,闭住眼后,肝就处于休养生息状态,会过滤出新鲜的血液供心神使用。
  饮酒无度和长期熬夜是现代肝病患者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烟酒,奇物也。尤其是酒,表面看是水,点着了却是火。酒是五谷的精华,可主生发之气。适量饮酒可以活血化瘀,对人体大有裨益。所以孔子儒家在饮食文化的十二个细分原则中说:唯酒无量,不及乱。喝酒没有限量,以不醉为标准。酒文化和夜生活文化是现代社会的流行元素,和流行性感冒一样泛滥成灾,最容易伤肝的解毒功能和罢极之本。值得指出的是,肝的奇特之处还在于肝经直接绕生殖器而循行。很多的性功能患者有时可能是因为肝出了问题而不是肾,一味补肾的结果最终可能会使肾真得出了问题。肝病的传变具有一定的规律,它会随着元气的逐渐虚弱而恶化。一般肝病的发展过程是先得乙肝,然后传变为肝硬化,再是肝腹水,最后是肝癌。肝病的治疗首先要疏通肝经和胆经的通道,肝胆相照,胆经的堵塞会使肝气不能正常宣泄。长期的肝胆气郁会造成肝中毒,使人体失去解毒能力,体内三浊滋生,百病丛生。
  从感冒到脾胃疾病,肺和大肠疾病,心包和三焦疾病,再到肾和膀胱疾病,肝胆疾病,可以说,人体任何一个部位出了问题,都会使 人的心气不顺。心作为君主之官,是不受邪气的。心有邪气,会拿与之相表里的小肠出气,小肠受气多了,会出现问题。所以,小到感冒,大到各种脏腑疾病,都可能是导致小肠功能不正常的诱因,广义上可以归纳到未病的范畴。脾胃巳病直接源自于小肠未病,因小肠的主要功能就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它在人体对食物的加工处理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吸收不好首先问小肠,其次才是脾。食物进入胃里,经过小肠的二次加工,五味再由脾的运化入五脏。脾气不好,肺气、心包气、肾气、肝气等脏气就会随之变坏。脏与腑通过经络联系,互为表里,脏器不好就会使相对应的腑气也出现问题。这就是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病变传导。病由心生,自脾开始。受五行生克规律制约,在脏腑、经络之间顺逆传导。如果传导至小肠,致使小肠经的经络堵塞,则未病成。未病若成,心的邪气便无从宣泄,心病则成。而这一切正是外邪入侵人体的行军路线和军事目标,所以,医理圣典黄帝内经本着大道至简、化繁为简的原则,从祛病健身的实战出发,把人体百病归纳为简单的三种病:脾胃巳病、未病和心病。
  黄帝内经关于圣人不治巳病,治未病的医理,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无敌之师之道在人体医疗当中的具体运用。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夫兵者,诡道也。在人体与外邪之间的战争中,人不能被外邪牵着鼻子走,要把战争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圣人不治巳病,治未病正是道家以弱胜强的军事思想的具体运用。敌从巳来,我从未去,此乃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敌从巳来,无非是抢我军粮、断我粮道;我从未去,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未火生巳土,我从未去即是断敌之粮道。你扔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手榴弹的威力固然无法与原子弹的威力相提并论,但是如果打蛇打到七寸上,效果是一样的。如同运动场上的较量一样,胜负的关键之处在于哪一方能牢牢地控制住比赛的节奏。打乱对手的赛前部署和技战术准备,逼迫对手按照自己熟悉的打法比赛,而不被对手影响,掉进对手擅长的套路里去。敌从巳来,我从未去,骄兵之计也。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敌从巳来,我从巳去,貌似勇敢实则无谋,是莽夫举动。看似主动,其实被动,是被外邪牵着鼻子在走。这就像大战风车的堂吉柯德,不明风车转动的原因,正如拜伦所说:堂吉柯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医保健
五行与五脏吴南京
曲黎敏 皇帝内经与养生(文字.部分)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上)
黄帝内经 养生智慧
四季养生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