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九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九
 
[原文]  
                
[9]持而盈之,不若其已也;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古文正解]

   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
   道恒无物而生不可息,动不可止。生动之中,不过和以中正。是以反者为动:有余损之,不足补之。棱出者磨,木秀者折,花盛则谢,独富则破。其失众之力也,和之基也,故为挫。
   夫物长人生,唯厚己而厌与。功成徒居则为害,名遂空恃则为忌,尊爵厚禄则为嫉,而况骄乎?碍于人撄于心,故曰自遗其咎。
   道隐无名。生万物而不失,以其无物;作天下而不去,以其不居。无私无争,无为无执。功成名遂,莫若身退,天之道。

[今文正解]

    柔弱无为是道所取用,因此上善若水;反向发展是道所运动,因此要功成身退。为什么呢?
    完满是不可以追求执著的。大道永远没有物象,而它的生作运动瞬息不停。这天地万物的生息运动过程中,不过是以中正和合状态作为常正。因此,反向发展是道的生动所在:把有余的损害掉,把不足的补充上。
    把持盈满不如放弃,打磨锐利不可长保,棱角突出首先遭到磨损,树木高大首先折损,花开满枝也意味着凋谢的开始。而金玉满堂,独自富足,谁能够永远守的住?坏人会觊觎,子孙会败坏,迟早破落。这些挫败,就在于他们失去了群体的力量,没有了和谐的根基。
    物的生长人的生活,都是极力的丰厚自己,厌恶施与。这不是天性所在,却是生存的社会状态。大功告成了还要徒自居功,只会妨害其他而遭到排斥;名份得到了空自依恃,只能是他人心里的多余而遭到否定;爵禄丰厚本身就是他人所嫉妒,何况还要骄横跋扈呢?妨碍他人生存搅扰他人内心,只能是自己给自己埋下祸根。
    大道隐藏无所名号。生万物却不曾消失,因为它没有物象;作万物却不曾被舍去,因为它一无所居。无私无争,也就无为无执。功成名遂,莫过于归退,才是合乎大道,才能够获得长久不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中生有”!
拙解“道德经”第一章(作者:心印)
我解道德经:第四章
《淮南子·要略》白话译文
《道德经》第27章:2.“常善救人,常善救物”,圣人也善于救人救物。
老子说的“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