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音湖的传说(五)
五、  神话传说

佛教圣地大悟山

       大悟山位于孝昌县东北部,属大别山支脉,海拔813米,为孝昌县最高峰。高耸入云,雄视三县:北锁大悟,东扼黄陂,南控孝昌,跨东经114o11’—l14o16’,北纬31o21’—31o25’,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主体山峰常年云雾缭绕,紫气氤氲。山中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人文古迹处处可见,每每令寻访者屐痕如织,留连忘返。
       佛教圣地——漫话大悟山与丧吾和尚
       大悟山一名上界山,为千年佛教圣地。相传隋朝大业年间,南阳王伍云昭为报杀父之仇,被隋兵追杀至上界山万丈悬崖——狮子崖上,无路可逃,便长叹一声“天绝我也”,遂纵身跳下,幸好挂在半山腰树上,被崖下洞中老道所救。后来伍云昭觉此山雄奇不凡,远离尘世,居之使人超然物外,便在此落发为僧,并始创上界山金顶九龙禅寺。从此,上界山便与佛教结缘。后来上界山佛事虽几经兴衰,但仍绵延不绝。
       据史料及佛经《禅门日诵》记载,明朝1393年,进士出身、曾任布政使、按察使、通政使的李道元,因“蓝玉”案,其党一万五千人被诛。李逃往上界山出家,自起法号“丧吾”。丧吾和尚在上界山清心崖静心修持而悟道,悟出了天道、地道和人道,遂将上界山改名为大悟山。自此,大悟山的名称便沿袭至今。大悟山更是成为千年佛教圣地。
       而民间对于丧吾和尚出家大悟山,更有一段神奇动人的故事。说当年丧吾和尚初来乍到,相中大悟山这块风水宝地,意欲坐禅于此,弘扬佛学。一日丧吾和尚请来大悟山周边的绅士,说:“贫僧意欲坐禅于此,想借贵乡一方宝地,还要仰仗各位玉成!”众乡绅说:“不知大师需土地几何?敝等亦好合计合计。”丧吾和尚诡秘一笑,答道:“贫僧只需这件袈裟所能覆及的一块地方!”众乡绅深感意外,转而心念一动:纵然你神通广大,量一件袈裟能盖住多大地方?于是齐说:“这有何难?大师请自便好了,还有劳大师悦意相请。”丧吾和尚双手合十,朗声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只见他脱下袈裟,双手擎起,闭目默念数句,然后使劲往空中抛去。说来也奇,那件紫红袈裟在空中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竟把整座大悟山给罩住了!不一会儿,又慢慢缩小、飘落,待飘回丧吾手中时,仍是原样大小。丧吾重新穿上袈裟,复又合十念道:“多谢,多谢!承蒙各位雅意。阿弥陀佛!”看那众乡绅时,仍是一个个目瞪口呆,满脸惊疑,楞是缓不过神来……
       一说丧吾和尚初来大悟山时,始住道人洞。丧吾在洞内打禅念经时,洞口两旁各侍立一只老虎。恰有八个猎户打猎至此,见此情景,莫不惊异不已,皆认为丧吾和尚定是得道高人,遂俱拜丧吾为师,一并出家,专心事佛。
       且说丧吾和尚“落户”大悟山后,便着手修建寺庙。当时,慕名而来的僧人愈来愈多,大悟山佛事呈兴旺之势。丧吾和尚亲自主持规划、修建寺庙,建成禅寺99间,飞檐斗拱,气势雄伟。传说当初修寺庙时,所需的大量杉木是从佛堂内一口水井里扯起来的。据说,大悟山在秦时还是一片汪洋,秦始皇在征发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移南山,填北海”时,老百姓挑着沉重的土筐往返千里,困苦不堪,不少人因此而累死。观音菩萨发现了,大动恻隐之心,决定解救百姓苦难。于是暗暗把所有百姓土筐的绳系换成了一种丝线,老百姓挑起土来,行走如风,再沉的担子也不再觉得吃力了。消息传到秦始皇那里,他颇觉奇怪,命人把所有土筐上的丝线收集起来,制成了一根“赶山鞭”。他用这根“赶山鞭”一挥,一座山瞬间就被赶走了。于是,他下令不再让百姓挑土,只用“赶山鞭”便把“南山”移往北方,填起了“北海”。这大悟山便是被“赶”来的。山底下当然是被填起的大海了,只是仍留着一处“海眼”,直通大海。这便是佛堂内那口水井了。
       当建寺工匠遵照丧吾和尚的吩咐到水井旁探视时,发现井里真有一棵粗圆杉木,疑惑间有人把它扯上来了。待回头再看时,井里居然还有一棵杉木,于是又扯上来,再探头看去,井里仍有一棵。几次三番之后,人们知道这井里的杉木是扯不完的。待寺庙建成时,有人说了句:“不再要树了,够了!”此后,井里不复有杉木了。至于这井中缘何有杉木,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有人猜测着,是丧吾和尚施行法力,从东海经大悟山“海眼”(水井)调来的。
寺庙建成后,大悟山更是香火旺盛,声名远播,前来朝山敬佛者络绎不绝,就连附近的县令老爷也要在每月初一、十五进山朝拜,以至形成习俗、规矩。
       后来,丧吾和尚圆寂时,全身竟温软如生。其弟子为其修造了真身佛塔,并立下一块花岗岩纪念碑。据说,丧吾和尚真身佛塔四周常年青云缭绕,形成奇观。文人雅土誉之为“丧吾春云”。可惜的是,这座佛塔在兵连祸结的岁月中被毁了,只留下那块历经沧桑的花岗岩纪念碑至今仍默默伫立于山中,成为历史的印迹。
       悟峰秀色——漫游大悟山
       沿着大悟山南坡、界岭村“四清”水库旁的蜿蜒小路迤逦而上,山谷中满眼参差怪石,奇花异木。置身幽壑,觉山风习习,清气袅袅。时闻泉水淙淙,鸟语啁啾。峰回路转,忽闻水声激越。循声望去,一挂山泉飞流如注,其顶端泻出处飞珠溅玉,水雾弥漫。自数百米深谷底遥遥望去,似与云天相接,这可不是大悟山古八景之一的“一线穿云”么?有人曾作诗云:“织女梭中线一条,为何不敛挂云霄?杳然引出银河水,俨若高悬玉带桥。贯日穿云光郁郁,通天达地影迢迢。大圜此处垂纶久,应有鳌鱼奉圣朝。”
       因着山势攀援而上,来到飞泉发源处的山口。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天生桥”。据老年人讲,过去这里山谷两边各有一块石头相对伸出,相距仅尺许,就像天然生成的石桥。一位县令因对频繁朝山感到厌倦,通过反复查看,颇费思量之后,认为大悟山香火旺盛的“气运”,关键在于这山口处的“天生桥。”于是有一天,他让人用“银珠”(约略是通常说的硃砂)在石桥上画了一条很大的蜈蚣。雷神发现了,以为是真的蜈蚣,担心它不久即会成精而害人,遂火烧雷击,“天生桥”便被雷打断了,大悟山因此被破了“风水”,香火便日趋冷清,佛事日衰,也就无需再频频朝山了。现在,大悟山佛教事业又慢慢恢复,而“天生桥”的残迹又很难辨出,只给游人平添了许多遐想……
       过“天生桥”遗址,攀爬一段陡峭石径,即来到新修的盘山公路上。沿公路走不多远,绕过一个山嘴,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茶园凝碧,稻田铺秀,芳草郁郁,林竹潇潇,令人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这里就是当年丧吾和尚建成禅寺的地方——人们所说的老庙。不过当年的庙宇早已毁于战乱之中,现在所看到的房子全是后来兴办茶场时建成的。近些年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茶场便将房屋还权于寺。老庙西侧,草木之中斜卧一酷似舟船的巨石,这就是所谓“陆地行舟”。每当山风吹来,草木翻滚时,那石舟竟真似穿行于碧波之中,令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造化。
       老庙后山坡有一片葱郁的竹林,这便是丧吾和尚的墓园。竹林中兀自伫立着丧吾和尚的墓碑,历时六百年,碑文仍依稀可辨,引得游人驻足凭吊,遥想当年。过竹林墓园不远,树木掩映中有一处摩崖石刻,上有“佛经六时念”、“僧道元”等字样。据传是丧吾生前用手指刻成。经摩崖石刻,越过两道山梁,便是传说中伍云昭跳崖遇救的舍身崖,也叫狮子头。来到崖边探身俯瞰,只见山势嵯峨,绝壁危石,谷底林木森森,深不可测,令人头晕心悸,不寒而栗。站在舍身崖上回身西望,大悟山最高峰——金顶赫然入目。其上新建的九龙寺翘角飞檐,红瓦白墙,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熠熠生辉。
       登上金顶,极目远眺,远山近水,田野村庄,在霭霭烟云中隐约可见,如诗如画,似幻还真。环顾四周,层峦叠嶂,苍松翠柏,奇石峭壁,飞瀑流泉,令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置身峰巅,不由想起明人沈惟炳《登大悟山》的诗句“积铁千寻界紫霄,山灵策我上扶摇。苔花绣石堆云锦,枫叶经霜剪绛绡……”。游目骋怀,那绵延至今的“仙洞悬流”、“三峰晓日”、“一线穿云”、“龛崖抱塔”、“崇台列戟”、“幽壑藏舟”、“炉石盘松’、“佛堂古井”,还有那为王寨、女王寨、点将台、跑马岗、避风珠、雷神洞……一切总是那样安详而神秘,乍露还藏,令人情思悠悠,浮想联翩!
       而今,大悟山又开发了万亩茶药林基地。“九龙露毫”驰名省内外,“孝感”苍术远销东瀛……
       大悟山,是一座宝藏。

千年古镇小河溪

       上古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天穹的四边忽然坍塌了,九州大地也忽然裂开了,天不能遮盖万物,地也不能普载万物。这时熊熊烈火燃烧不尽,浩浩洪水奔流不息。猛兽从山林里奔跑出来,吞噬善良的人们,鸷鸟翱翔在天空,攫取老人和弱者。
       于是女娲熔炼了五色石子去补苍天,斩断大龟的四足来代替天柱,树立在大地的四方,将天空撑持起来。又杀死兴风作浪的黑龙,以拯救世上万物。然后把芦苇烧成灰,堆积起来,用以堙塞洪水。
       苍天补好了,天的四柱端正稳固了。洪水消退了,中原一带的灾祸平息了。恶禽猛兽被诛灭了,善良的人们也能够繁衍生息了。方方的大地滋养着他们,圆圆的青天拥抱着他们,人们无忧无虑,怡然自得。
       可是,女娲补天正到关键时刻时,共工与祝融为争帝位打起来了。共工不胜,愤怒地一头向西北的不周山碰去,把不周山这根擎天柱子碰为两截。女娲为之一震,一不留神,手中的一块凹形彩石坠落下界,随风飘荡。至南赡部州上空时,恰遇一阵逆风,“嗖”地一声,落在公孙河旁的一块平地上。顿时霞光万丈,上达天庭。不觉惊动了大荒之中宋山上正在修炼的赤龙,名叫育蛇。它睁眼看到下界有一道五彩霞光直冲霄汉,不觉动了贪婪之心,化作一道青烟,想把那块彩石夺走。五彩霞光同时又惊动了另外一位仙姑即王母娘娘的二十三女瑶姬。她也来到彩石坠落之处,正遇育蛇想夺那块彩石归为己有。瑶姬大喝一声:“孽畜大胆!”说时迟那时快,一箭射去,正中育蛇前腿。瑶姬仗剑来追,育蛇负伤,无处可逃,只好钻进公孙河里躲藏,等待时机,兴风作浪。瑶姬见育蛇蛰伏在公孙河里,也怕它伤好后再来作祟,当即就把身上所带的三支神箭置于公孙桥下,镇住育蛇。瑶姬转身来寻找彩石,却见彩石已变成四面环山、中间平坦的一块风水宝地。公孙河正好从它的中间穿过,流向澴河。瑶姬见此地山青水秀,不觉动了凡心,想在此处修炼。于是选了一座最高的山头,用手一指,霎时立起一座金碧辉煌的巍巍殿宇,取名观山。可是好景不长,王母得知瑶姬不想回天庭,勃然大怒,即派巨灵神下界,催促瑶姬速返天庭。如果触犯天条,那是要治罪的。瑶姬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遵命返回天庭,临行时为了留个纪念,随手将自己日常洗脸用的金盆放在观山脚下,祝愿这块宝地日后繁荣昌盛。后来,金盆化作了一座碧波荡漾的湖泊,每隔一百年就有一条金色鲤鱼来这里沐浴,然后,才能化作金龙腾空升天。后来,人们便将此湖叫作“金盆浴鲤”。千百年来,她孕育着方圆数十里的儿女百姓。
       沧海桑田。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南赡部州已经成了一个伟大的中华帝国。大概是在公元600年左右,隋炀帝无道,天下大乱。各地义军风起云涌,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扶老携幼,躲避战火。在这些逃难者中,有一户殷姓人家,随人流南下。途中又遇秦、李二户人家,结伴逃到观山脚下,发现这里却是世外桃源,又是躲避战乱的绝佳之地。恰好四周山下有一片绿茸茸的草坪,中间一条小溪直穿而过。于是他们三家商量就在此地落脚,结草为庐,称作“三家店”,又名“殷家店”,为南来北往的过客发送茶水,提供食宿,方便行人。
       渐渐地人们发现,这块风水宝地有许多奇特的地理环境。由于草地周边有五个山头拱卫,恰似古时所传“五龙奉圣”。中间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两岸杨柳垂荫,河水自南向北缓缓流淌。潺潺溪流,鱼翔浅底,真像一条玉带,美不胜收。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水陆两路的畅通,招来各地的富商大贾,在这里安家落户。到公元900年左右,这里的街市寺庙就已初具规模。再后来,小河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山西、陕西的富户,湖北南部、湖南北部的金牛、咸宁、武昌等地的行商大贾的到来,相继组成了“山陕帮”和“咸武帮”,使这里的工商业迅速发展,空前繁荣。由于街市形成是在“玉带”中心,故取名为小河溪,又称澴溪。
       今天,我们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市上,不觉产生了无限的遐想,眼前的一派繁荣景象、古韵新风,正应了古时的一首民谣:
十山九无头,
溪水向北流。
文官不拜相,
武将不封侯。
发财有宝地,
不把官来求。
商贸百业旺,
五谷保丰收。
闹市有百艺,
文苑藏锦绣。
士农工商集,
学风礼义周。
溪水环街绕,
五龙金盆游。
各行显身手,
人称小汉口。
小悟山下青龙沟

       小悟山原来叫刘家山,是因为出了个晓悟法师而改现名的。小悟山脚下有条山沟叫青龙沟,它蜿蜒曲折,顺着小悟山主峰向西北方向渐次下降,最后消失在一片平坦的田畴之中。这条山沟原本也不叫青龙沟,而叫陆冲沟,是因为西海大青龙在此居住过而改称青龙沟的。
       青龙沟的山峦酷似一条大青龙,头部微微翘起,呈仰天长吟之状。龙身是由高低起伏、绵亘不断的几座山峦连缀而成。龙尾逐渐低矮,最后渐渐消失在一片沃野之中。这条沟的几座山峰全为青石崖壁。薄薄的土层上,枫香树、松树,衫树亭亭玉立,各种灌木相互簇拥,绿意盎然。只有那陡峭的山崖才偶尔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大青石。相传,这是一条真龙所化,是西海龙王的堂弟大青龙,因触犯龙宫律条,被安置到这里生活居住的。
        想当初,大青龙因是西海龙王患难与共的堂弟,龙王对他的职务安排自然是特别关照,位子很滋润——任西海九岛诸侯,麾下掌管着一万多名虾兵蟹将,油水厚实。俗话说,饭饱思淫欲。执掌一方海岛的诸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大青龙彻底陶醉了。他觉得现在既有权又有钱,有了钱就能买活人倒地。神跟人一样,不就图个逍遥快活么?大青龙贪图女色,西海九岛多美女。“钱我不愁,就好这一口!”在龙宫时,宫规严厉,敢想不敢做。到九岛当诸侯,就是土皇帝,要什么是什么,谁能奈我何也?大青龙在这边厢想入非非之时,在他行辕的对面,有个女鳖精,风姿绰约,如花似玉。此时也在盘算着怎么接近大青龙这位新来的一方诸侯。母鳖精猛地想起,一次在“春风茶楼”喝茶时同大青龙见过一面,大青龙朝自己不是瞅了又瞅么?是的,这新任诸侯可能就是我未来的靠山和财神。机会稍纵即逝,不能再等了。母鳖精不仅颇有姿色,还是一个情场老手。那风韵,那媚态,不是等闲之辈来得了的。“只要你喜欢这一口,我就好办!”母鳖精盘算着自己的对策如何实施。这天傍晚,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喷了一身从外海买来的香水,来到大青龙行辕门口,操着一口吴侬软语,叫守门虾兵向大青龙通报,说是小民母鳖精有要事禀报云云。大青龙听说是母鳖精求见,高兴得不得了,忙叫:“快快请进!”继而看座,接着看茶。几番礼仪过后,善于卖弄风骚的母鳖精便和大青龙在卧室里面倒玉体,颠金山,逍遥快活起来。一阵翻江倒海之后,母鳖精开始发动攻势。她向大青龙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将在一个小岛当卫兵的小弟弟调到本岛来。大青龙欣然答应,第二天就将此事办妥,让一个小小的卫兵担任起了行辕内务总管,月薪从二两白银一下猛增到五十两。第三天,第四天……两个狗男女天天鬼混在一起,出双入对,旁若无人,俨然一对半路夫妇。大青龙不仅给母鳖精添置了全套钗环首饰,还在附近的小岛上新建了一套豪华山庄。每逢闲暇之时,这对野鸳鸯就到山庄里去尽情玩乐,或者划着“春风如意船”到外海兜风,全然不顾四面八方的指指点点。不久,母鳖精的丈夫从一个小小的卫队副首领一跃成为九岛行辕的副将,有发号施令之大权。半年的功夫,母鳖精夫妇不仅买了房产,还倚仗大青龙的权势,用最低的价钱购买了一大片海域,攫取了大量的水产资源。这位副将卑躬屈膝鞍前马后地伺候大青龙,明知自己戴着绿帽子,却一点也不感到汗颜。母鳖精利用这层关系,将西海行辕的大量资产转移到了自己的名下。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大青龙在西海九岛养二奶的事情传到了他夫人耳朵里。他夫人也是名门出身,大家闺秀,怎么受得了如此打击。他夫人想,倘若在家里娶个小妾什么的,也算合情合理。我做大,她做小,钱财归我管,一条沟放水,这在水族上层也是惯例。可怎么也不能吃野食,养二奶吧!大青龙夫人到西海龙王那儿一哭一闹,把个龙王闹得也没了主意。龙王暗自思忖:“大青龙毕竟是我堂弟。何况当年在争夺西海王位时,剿灭竟争对手,他可是两肋插刀帮我大忙的有功之臣,你叫我怎么下得了手!但是,水族律条也不得不执行。不然,将来何以统治西海各路诸侯?何以管理龙宫政务?”
       一天,西海龙王亲自赶赴九岛,同大青龙秘密沟通此事,这也算给足了大青龙的面子。他让大青龙离职退养,居住地点可任意挑选,并向大青龙推荐了观音湖等风景名胜之地。大青龙说:“观音湖那地方我去过,风光旖旎,人杰地灵。北有大悟山,南有刘家山,西有四方山,中间还有座观音湖。你二弟老龙(卧龙半岛)和小侄幼龙(龙宫半岛)不也在那儿吗?”龙王说:“对!对!还有那个观音湖主胖头精,是和鲤鱼精比赛比上来的,很不错。你们可以经常聚一聚,喝喝小酒,打打小牌,只要你能保住底线就行。”他接着说:“你虽然跟随我多年,南征北讨,屡建功勋,但这次包养情妇,转移库银的事情是犯了律条的。要是别人,恐怕少不了牢狱之灾呀!作为堂兄我虽贵为龙王,也爱莫能助,只能如此安排,望你好自为之!”言罢二人相拥而泣。
       大青龙被安置到观音湖养老一事早已发下通知,观音湖主胖头精忙里忙外,特意在观音湖东南水滨的刘家山下买下一块地盘,给他盖房圈院,购置家具。一个良辰吉日,大青龙携家带口浩浩荡荡来到刘家山下,过起了富贵清闲的隐居生活。老龙、幼龙等一干水族头领接连几天在观音湖为他接风洗尘,并带领他游玩大悟山、刘家山、四方山……他和夫人十分高兴,把个观音湖当成了他颐养天年的第二故乡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寒暑,大青龙在刘家山下每日“三省吾身”,乐善好施。诸如扶危济困,捐资修庙……古语有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正在观音湖小住的观音菩萨见他果真是在痛改前非,重新做人,遂收他为徒,帮他修成正果,给他取法号“晓悟”。大青龙经过上千年的修炼终于明白了:“神界亦如人世,都要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办事;该得的可以得,不该得的就不能得!”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潜心修炼,晓悟法师终于修成正果,从天台峰升天,进入了仙界,而他的青龙之体却化为山峦留在人间。。
       后来,人们便将刘家山改称“晓悟山”,时间一长,便变成了“小悟山”;原先的陆冲沟由于大青龙所化的青龙山之故,人们便形象地称它为“青龙沟”。
                                                                           (根据相关传说整理)
老屋湾的帝王之气


       观音湖上游湖滨,有一个名叫老屋湾的村子,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对面有九道蜿蜒伸出的山梁正对着村子,呈拱卫之势。村西河道出口处,有狮象二山临河对峙。老屋湾的地形因此名曰“九龙奉圣”、“狮象把口”之地,有着帝王之相,民间传说是要出天子的。
       传说过去某时,真命天子已经在这村子里一户人家母腹里孕育成功,只待时机成熟便会降临人世。相应地,有天子就要有娘娘,观音湖边另一个叫黄家河的村子将要出娘娘。简家湾将要出一位护驾的将军,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力大无穷的简霸王。大悟山枯竹崖竹子里将孕育出兵马。且说朝廷唯恐天下出变故,便命天师远望“王气”。那天师在京城发现南方有“帝王之气”,但总觉有玄云碍眼,辨不真切。于是便一路寻来,至老屋湾时,只见一家屋顶蹲着一只黑狗。天师便明白了,原来在京城望“王气”时南方出现的障眼玄云,便是这屋顶上的黑狗,这户人家自然是“帝王之家”了。于是,天师假扮风水先生,来到那户人家,说:“黑狗上屋,这可不是好征兆啊!”又对村里人说:“你们村隐含着灾难,凶兆已经出现!”全村人惶恐不安,忙向“风水先生”讨教禳灾避难的办法。“风水先生”便装模作样地说:“只要挖断村后山脉,破除邪祟之气,村里便会转危为安,消灾避祸。”这样,村里便出动人丁挖山脉。可奇怪的是,白天挖了的地方,过一夜之后,翌日竟又完好如初!天师犯难,众人惊恐。某夜,天师忽闻有言语之声:“不怕你千人挖万人挑,只怕铜钉钉断腰。”原来是两土地神在说笑。闻此言后,天师大喜过望,第二天起,便密差官府,派人来老屋湾立炉铸铜钉。月余,一枚硕大的铜钉铸成,钉进了村后山腰,“龙脉”被钉断了。天子“气死”腹中,那竹中将出的兵马亦尽数死去,娘娘也没能问世,只出了一个能吃斗米秤肉而力大无穷的简霸王。无奈主子“气死”,他也未成气候。据说,会亭大桥头那对石狮,便是简霸王从小河溪东岳庙用双腋挟回来的。而今,老屋湾仍有一块山坡的土壤呈赭红颗粒状。人们传说是当年炼铜铸钉时留下的矿渣。
喜鹊石和华佗石

       大悟山南岭有一处悬崖峭壁。在悬崖峭壁之上,昂然站立着一只“石喜鹊”。它仰望天穹,张嘴鸣叫,双翅欲飞,呈现出一副动感的状态。喜鹊石的叫声似乎在倾诉着什么,又似乎在向人世间发出一种信号,告诫那些善良的人们,不要被阿谀奉承所蒙蔽,不要被谗言侫语所蛊惑。
       这尊“喜鹊石”就是一代名医“扁鹊”死后所变。
       春秋后期,有个叫秦越人的医生,因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人们以“扁鹊”相称,他的真名却被一般人忘却了。扁鹊是齐国勃海郡(今河北任丘)人。小时候家里很穷,全家六口人,全凭父亲耕种两亩薄田生活。农闲季节,他父亲就到山上采草药,晒干后拿到路边上,与别人换回一点粮食、布帛补贴家用。年幼的扁鹊,常常跟着父亲上山,帮父亲背着箩筐,捡拾草药。时间久了,一些常用药材,扁鹊都会辨认。长到十一、二岁时,他自己也会独自上山去采草药了。
       年轻的扁鹊看到连年战争,民生凋敝,心中常常在思考着一些问题。当时,他已是一名客店掌柜。但他决心当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替广大老百姓治病疗伤,特别是为在战火中负伤致残的同胞解除病痛。怀抱这一理想,扁鹊背着行囊,四处访寻名师学习医术。到秦岭,上黄山,去武当山,到神农架,遍寻治疗创伤的良药。后来,他得到老名医长桑君的指点,医术逐渐提高,他开始行医了。在行医过程中,他对病人、对患者的那种大爱,别的医生是不可企及的。这样,他的名声渐渐传开了。
       扁鹊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为带下科(妇科),至周为耳目鼻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扁鹊晚年,曾到秦国行医。秦武王想请他看病,可秦国医官李醯(xī)非常嫉妒扁鹊,怕他给国君秦武王治好了病,影响到自己的身誉和地位,竟派人把一代名医扁鹊刺杀了。扁鹊被李醯杀害后,阴魂不散。他的尸首和药囊飘到大悟山南的石崖上化为一只石喜鹊。药囊中的药物散开,药草落到大悟山上生根开花。
      过了若干年,三国时魏王曹操患了头疯病,痛得受不了。准备料理后事,连财产都分给了他的众多妻妾。一天,他听说华佗的医术高明,能治头疯病,就派人把华佗请到许都(今河南许昌)来。华佗给他扎了几针,头就不痛了。曹操不肯放他走,硬是强迫他留下来做随从医官。但华佗想为广大老百姓治病,不愿待在一个乱世奸雄身边管管药箱,打发时光。华佗借口说回家看看老婆孩子,顺便去取点药来,曹操并没有怀疑,让华佗走了。华佗回到家后,马上托人给曹操捎去了一封信,说他妻子病得厉害,一时半会怕是回不了许都。此时曹操的头疯病又发作了,一再催促华佗早些回许都,但华佗就是拖着不去。曹操下令郡县官吏去催,也都碰了一鼻子灰。这一来可惹恼了曹操。曹操派个使者到譙县去调查。要是华佗慌言搪塞,就把他抓起来。调查结果,华佗被抓到了许都。华佗说:“你这头疯病要开颅将恶性肿瘤拿掉,方能彻底治愈。”曹操生性多疑,认为华佗是想谋杀他,下令把华佗处死了。
       华佗被曹操枭首后,头颅在天空到处飘游。游到大悟山,闻到了草药的香味,发现扁鹊在此,就与他打招呼,其头落到东山的石头上,化作一个石人头。这石人头立在那儿,不卑不亢,无所畏惧,就像华佗生前一样。人们叫它“华佗石”。
葛家山溜子地

       葛家山溜子地在大悟山旁边的葛家山上。从前,有一条老龙从东海出发,周游华夏。一天,老龙游历到孝感地界,无意之中发现了葛家山这块风水宝地,山高林密,峭壁森森。当地百姓勤劳朴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派祥和安乐的景象。老龙玩得尽兴,乐不思蜀,便住在大悟山老庙中的桌子下面,过起了悠哉游哉的享乐日子。平时,老龙变成一条小泥鳅,住在一个小瓦钵里,隔上三、五天,前来大悟山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们替它盛点清水,养着。当人们遇到天旱需要落雨时,人们便将盛泥鳅的小瓦钵端出来,放在香案上,烧香燃蜡,跪拜求雨。然后小心翼翼地端着小泥鳅来到葛家山溜子地,将小瓦钵连同小泥鳅倒出来。顷刻之间,这条小泥鳅恢复原形——一条巨龙。巨龙张牙舞爪,鳞光闪闪;天上云雾缭绕,狂风大作。顿时,电闪雷鸣,“哗啦啦”暴雨倾盆而下。山上、田野到处飞瀑流泉,会亭河河水猛涨,大、小悟山一带的旱情很快得到了缓解。人们敲锣打鼓,出来淋雨以示庆贺。
                                                                                        (根据口述整理)
笔架山的传说

       笔架山位于小悟乡境内,北临小悟山主峰,东依黄陂锦里沟风景旅游区,南眺姚家山,东与小悟乡刘河村毗邻,是小悟乡的一个行政村。笔架山总共有9座山头,所以又名九角尖。因该山主峰建有一座山寨,故又名笔架寨。
       相传,当年孙悟空未出家当和尚前,自封为齐天大圣。一次,这灵猴大闹天宫,平时训练有素的天兵天将对他无可奈何,连招架之功都没有。无奈之下,玉帝只好带领文臣武将到别处去避难。文曲星乃玉帝的一个文臣,平时是“文官一点墨,武官累死血”,哪里见过如此场面?家童家仆作鸟兽散,车又没得坐,自己跑又跑不动。虽然他还算个清官,但家财还是有的。但逃命要紧,不能携带多少东西。只有那个翡翠笔架乃心爱之物,抱在怀里舍不得丢。他曾说过那物件是昆仑山上的翡翠玉石琢雕的。这宝物他从哪儿弄来的呢?据他手下人平日透露,某年他去东胜神州公干,昆仑山神孝敬给他的。其实,文曲星为官颇谨慎,不喜欢吃拿卡要,他没有别的嗜好,也不是玩物丧志之徒,公事之余就爱写写文章,练练书法。笔架他书斋多的是,但正宗的昆仑山翡翠玉石笔架他没有。昆仑山神把这当作土特产送给上司文曲星,文曲星再三权衡之后,到底还是笑纳了这物件,他认为这也不算受贿。尽管有人将此事告发到天庭御使台那儿,因为他平时在朝野口碑极佳,没人追究此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这次,遇上了孙悟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猴头造反,逃跑时只把它带在身上,可见文曲老儿对这玩意儿之情有独钟了。
       文曲星正在回忆当年的情景时,突然间,孙悟空金箍棒一挥,浩瀚天空顿时风生水起,摇摇晃晃。慌乱之中,文曲星手一松,竟将自己心爱的翡翠笔架给弄丢了。眼看那个翡翠笔架飘呀,飘呀,飘落到了人间,稳稳地落在东胜神州的湖广地带,变成了一座状如翡翠的笔架山。这笔架同真正的笔架有些不一样,真正的笔架一般只有三个尖,两个岔;而这座笔架山却有九个尖,八个岔。所以,人们又叫笔架山为“九角尖”。
       笔架山上的老百姓感谢上苍的赐予,年年岁岁对文曲星顶礼膜拜,感激涕零。笔架人知道文曲星乃玉帝重臣,手中不仅握有天上下界教化之大权,这老头儿还有个好人缘。与武神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四大天王私交甚笃;与东海老龙王、土地佬的关系也不错。凭着这些关系,他给笔架山人带来了许多福祉。有一年,东胜神州大旱,半年没下一滴雨,文曲星却偷偷跑到东海去,背着上好的笔架山祖师顶上出产的雨前茶,合作淌上采摘的天然黑木耳送给东海老龙王,对他说:“老哥哥,笔架山是我赐予给人间的,你给它下点雨,救救那里的庄稼,免得那里的老百姓说我不厚道。”老龙王看在他的面子上,专门给笔架山下了一场透墒雨。笔架山下的庄稼颗粒无收,可是笔架山上却花谷两全,喜获丰收。中原一带赤地千里,饿殍载道,笔架山上却一片苍翠,花香鸟语,没有饿死一个人。笔架人说,文曲星这神仙不错,他是道家神仙,我们要给他修座道观,岁时享祭,不然对不住他老人家。于是,笔架人筹措钱物,准备在笔架山冲田的西南山坡上修建一座道观,取名“文曲观”。文曲星知道此事后,托梦给笔架山的头人说:“为老百姓办点好事,乃为官应尽之责,切切不可劳民伤财!”于是,笔架人到底没有专门修建大恩人文曲星君的道观。在笔架山,却有座笔架庙。庙里供着观音菩萨、财神、文曲星等诸菩萨神仙,将佛教道教各路菩萨神仙统统安放在一个大杂院里。比起观音菩萨来,文曲星本来要低半级,然而笔架山人却把他老人家安顿在显要席位坐着,可见笔架人对这位神仙的景仰之情了。
       一天,不知哪里来了一位勘舆(阴阳)先生,他看了看庙,神秘地对笔架山上的头人说:“天上的文曲星留下翡翠笔架给你们,是要你们笔架人饱读诗书、走仕途经济之路。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历朝历代,总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笔架山乃上天文曲星所赠,早晚要出状元郎的。但这座庙正建在笔架山的龙脉上,破了风水,状元郎怕是出不来了!”那时,笔架山上住了肖、谈、刘三姓。三姓头人协商,将笔架庙搬迁到西面冲田的水口那里,重新取名为“水口庙”。这个新庙址是勘舆先生经过认真勘察确定的,说是这里“两山对峙,狮象把口”,“水口,水口,锁千水之口也。”是块风水宝地。庙搬迁了,后来状元郎虽然没有出,读书人的确越来越多了。据说清朝乾隆年间出了一位名状师,专替穷人打官司。自此以后,笔架山人打官司从来没有败过。再说,有了这位名状师,别人也不敢和笔架山人一决雌雄。大家都说要感谢文曲星馈赠的这座翡翠大笔架。
       发源于笔架山东面的刘家河正从水口庙前经过,一个小口仅容这条小河一路向西流往山下的柜子沟。当时勘舆先生说过,水口庙建在这里,就是要锁住笔架山的财源不外流,锁住笔架山的秘密不外泄。水口,也是一个天然防御屏障,从柜子沟小道上山的来犯之敌,如果要进入水口,也得付出沉重代价。所以,笔架山尽管修了山寨,说是要躲长毛,但长毛到底没有上来。其后,小日本虽然心里想着要上笔架山,但他们不敢贸然前来,只派飞机丢下几枚炸弹一走了事,只有土生土长的大土匪刘梅溪的小保队(国民党保安队)因为熟门熟路,上山来搜查过新四军伤病员,但是“打大锣来,敲小锣走”,一无所获。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鸳鸯湖的传说

       波明如镜的鸳鸯湖位于观音湖东面的南北两侧。两个湖大小相同,形状相似,好像天生的一对儿。湖水一年四季老是绿绿的,碧碧的,宛如两颗温润的碧玉。湖间隔着一道杨柳堤,湖边有欧式和日式的别墅,雅丽地点缀于万绿丛中,游玩其间,使人悠然而意远,疑是天上人间。大凡美丽的地方都有美丽的故事,鸳鸯湖更是如此。
       传说王母娘娘的荷花池里养着一对鸳鸯,整日游憩在花影水波之间,听缕缕仙乐,看滟滟微波,时间一长,也就腻了。偶而听见神仙们远游归来,津津有味地谈论人间趣事,觉着新鲜,便对人间充满了幻想。适逢一日,王母召开蟠桃盛会,大宴各路神仙。一阵狂欢之后,宾主皆醉。两只鸳鸯趁机飞出荷花池畔,偷吃了王母妆台上的养颜仙丹,遂凌空飞起,在天上任意翱翔,俯视人间美景。它们飞至观音湖上空,见这里山青水秀,鲜花盛开,是个居家的好地方,便落地化为人形,配成夫妻,在山边搭一座小屋,开始了男耕女织恩恩爱爱的人间生活。春天,一株桃花立在篱笆门前,门内朱栏映着粉墙。丈夫在堂前编着竹筐,妻子在窗后弄着剪刀。夏天,荷花开了,鱼儿肥了,垂帘外时见攒动的人影,邻居们谈笑风生,丈夫斟酒,妻子递茶。秋天,明月照着小屋,菊花耐霜而开。丈夫说,妻啊,秋虫的吟唱可抵得上细乐的悠扬?妻子嫣然一笑,折来茱萸插于发鬓。冬天,屋内火炉煮着茶汤,夫妻俩偎依而坐,听松涛拂过山顶,看落叶簌簌而下。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安闲地度过,小两口在观音湖边安居乐业,乐而忘返,眨眼间一年过去。
       且说王母酒后醒来,兴致勃勃地去荷花池边赏花散步,却没看见水中那对鸳鸯。猜测它们已是飞至人间,便拿了宝镜向下一照,看见那对鸳鸯已成夫妻,正坐在自家门口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话聊天,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王母见了,气不打一处来,唤了二郎神说:“这两个畜生竟敢违犯天规,扮成夫妻在人间快活,简直胆大妄为。赶快给我拿下!他们如若不从,严加处置!”二郎神领了法旨赶至观音湖边,顿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他降下云头,在半空大喊:“孽畜,快快出来随我返回天宫!”夫妻俩听后,跪地苦苦哀求,求二郎神放过他们,把他们贬为凡人,永远呆在观音湖边砍柴打鱼纺线织麻。二郎神一听更是火上浇油,怒斥说:“小畜生,你们竟敢违抗娘娘法旨?如若不从,休怪我无情!”夫妻俩知道天命难违,但又实在不舍这平凡而又甜蜜的人间生活,只是抱头痛哭,不肯离去。二郎神见他们毫无返回之意,眨一眨天眼,一道电光闪过,夫妻俩被击倒在地,然后像雪人一样慢慢消融,最后化成了两汪水。那水越涨越多,越涨越高,变成了两座碧波荡漾的深湖。后来,人们就将这两座湖称为“鸳鸯湖”。
晒谷石的传说

                    

       跳沟村最高处是它北面的大悟山。著名的晒谷石就位于大悟山西南麓的跳沟村境内,呈75o状镶嵌在悬崖峭壁之上。面积200多平米,中间微凸,南向,光滑亮洁,宛如一个迎着太阳晾晒谷麦等粮食的稻场。
       晒谷石附近湾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当家的叫王享富,田地不多,夫妇二人虽然勤扒苦做,但由于所收无几,又身无长物,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不仅家无余粮,往往吃了上顿无下餐。夫妇俩还好说,饿极了还能吃点野菜糠麸之类填填肚子。然而他们上有一位70多岁的老母,下有一个10多岁的孩子都受不得饥饿。老母亲年老体弱,俗话说“年幼讲身(穿),老来讲嘴(吃)”,眼下不仅不能讲嘴,甚至连吃饱肚子还成问题。老天爷对这位王家老母亲实在有些不公平!10多岁的孩子正长身体,吃不饱,瘦得像黄鼠狼,夫妻俩常说这孩子投胎投错了人家。王享富是个孝子,有时自己不吃,也要将仅有的一碗稀粥送给年迈的老母亲吃。媳妇李氏便将自己的一点清汤寡水的稀饭留给幼小的儿子……一天,王享富又去山上挖野菜,两脚轻飘飘地,不知不觉来到了跳沟尽头的晒谷石下。他正准备挖葛根,只听见晒谷石上“哗啦啦”地一阵响动。抬眼一看,竟然看见黄灿灿的稻谷像瀑布一样从那面巨大的石板上往下流。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手揉了揉朦胧的双眼,还是在流!他不信这是真的,便下意识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黄灿灿的稻谷,放到石头上,用一块小石头一碾,便现出了白花花的大米。他的心一下子绷紧了。此时,他隐隐约约听见有种声音在耳边响起:“王家后生听着,我乃大悟山土地菩萨。观音娘娘念你孝敬老人,疼爱幼小,特赐你上好稻谷,可挑回去赡养老小,度过饥荒。”王享富不敢相信,但又不可不信。左瞄瞄,右瞅瞅,山野一片寂静,四周没有一个人影儿。这是真的!是菩萨在帮他!他不声不响地回到家里挑来一担箩筐,满满地接了一担金黄稻谷挑回了家。从此,他隔三差五地便来挑一担稻谷回去。他一来,晒谷石上就流下金黄的稻谷;等他萝筐装满了,便又不流了。王享富想:“这是菩萨专门赐给我家的,别人怕是没有这个口福了。”他太高兴了,“这不是瞎眼佬有天照应吗?”从此,他再也不愁吃不愁喝了。高兴之余,王享富还真的“想富”,挑了好几担黄灿灿的稻谷到集市上卖钱。家有余粮,袋有存款,夫妻俩便认为,“人生在世,草木一春;吃点喝点,死了值得点。”便隔三差五地好酒好肉地铺张起来,绫罗绸缎地打扮起来。俚语有言:“穷了富不得,富了了不得。”王家夫妇便是这样的人。王享富再也不那么下力气下田干活,更不用说上山砍柴采药。媳妇李氏整天搽脂抹粉,头发梳得油亮油亮的,对婆婆也渐渐变得不耐烦,还经常说些挖苦话,诅咒她快些死。婆婆连气带病,没过多久便乘辇西去,一命呜呼。他家和邻里关系也不像从前那样和睦,特别是媳妇李氏,正眼也不瞧瞧比他穷的人家。王享富对到晒谷石下挑谷的事讳莫如深,别人对他家的意外发达也很感蹊跷,但没有根据也不好瞎说,所以只有艳羡的份儿,没有多话的权力。
       这些变化老天知道,菩萨晓得。
       这一天,王享富同往常一样,挑着箩筐来到晒谷石下等着接稻谷。但是左等右等,七等八等,等到中午,也不见晒谷石上流一粒谷子。正在纳闷寻找原因的当口,他又听见山崖上好像有人对他说:“王享富听着,我是大悟山土地菩萨。观音娘娘令我送给你四句话,望切记于心:'贫穷之时不忘发奋,富贵之日切记根本,孝亲敬老不论时日,邻里和睦不论富贫!’”
       王享富知道自己错了,耷拉着脑袋回了家。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狮子山传奇

       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东面有一座林木葱郁、景色旖旎的小山,名叫狮子山,因山顶有一巨石酷似狮子而得名。此山无险无隘,却能引人入胜,因为它曾是人们心目中的一座“神山”。
       狮子山上景点众多。从下往上,分别是“海豚石”、“得儿窝”、“帽子石”、“狮子口”。这些石头鬼斧神工,天造地就,还都有神奇生动的故事流传至今。
       相传两千多年前,秦始皇要建阿房宫,派遣大批兵丁术士到各地遍寻奇树异木。其中一队人马千里奔波,辗转两年来到这里。见一小山上林木参天,便上来查看。果见其中一棵树粗大无比,虽是冬天,却仍枝繁叶茂。小头目便下令砍伐,但却砍无印,锯无痕,且砍锯之处似有水流。大家感觉稀奇,以为神树,于是停止作业,收工下山。后来这一队人马又到处寻找奇树,但最终都事与愿违,不见奇树踪影。大家心灰意冷,本想回咸阳交旨,又惧怕暴秦的严刑峻法。大家商议决定:隐姓埋名,来到相传长有奇树的小山东面一块风水宝地隐居下来。这风水宝地就是今天的老屋湾。现在该湾的老百姓就是这些人的后裔。
       这些原住民常年生活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自在,不亦乐乎!后来,他们发现小河西边(老屋湾与狮子山中间有一条小河)的小山上有祥光笼罩,瑞气蒸腾,朦朦胧胧,如影似幻。于是,他们结伴上山细看,发现一棵奇树。从奇树旁边依小山脊来到山顶,只见矗立着一块奇石,酷似狮子。狮头下面凹进去,恰似狮子口;狮子口中一块尖石凸出口外,状如舌头,人们便称此石为“狮子口”,将此山称作“狮子山”。
       从山顶往下走,在距“狮子口”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块巨大的平整山石,上面又突兀地立着一石,状如官帽,因而谓之“帽子石”;离它不远,还有一块平整大石,中间凹进去,形成一天然石窝,里面盛满清水,人们称它为“窝石”。这座平常的小山因为有了这些奇石,便显得不平常起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老屋湾人对自己身世的忌讳,怕招来不测,对狮子山的独特景观不向外传。加上这里偏僻闭塞,交通不便,狮子山并不出名。
       一千多年过去了,狮子山终于名声鹊起。那是因为北宋时,狮子山附近富户如云,而它东边二十多里以外的黄陂人大多贫困不堪。它们不知从哪里听来一个奇怪的说法,说他们的财富都被孝感这边狮子山上的狮子大口吃掉了(因为“狮子口”确实对着东面),于是他们暗地制定了一个砸毁“狮子口”的计划。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他们几十人偷偷摸上狮子山,起初想推翻“狮子口”,没有如愿。接着用铁锤砸向“狮子口”,快到黎明也只敲掉狮子口中的一小片“舌头”。因怕引起纠纷,最后他们无功而返。后来黄陂人砸“狮子口”的消息不胫而走,从此狮子山附近村民但有求财者,莫不来到“狮子口”前焚香烧纸,顶礼膜拜。听说还多有灵验。
       如果说“狮子口”能给人们带来财运,那么“帽子石”就能给人带来官运。据说一天夜里,有人看到“帽子石”上有七彩祥光。在祥光映照下,“帽子石”俨然一顶官帽。当时人们盛传那位在德安府任府台大人的当地人,就是在“帽子石”下顶礼膜拜一年才捞上此官的。一时间到狮子山“帽子石”前求官的读书人趋之若鹜,都希望求个一官半职。虽也有求到官的,但大部分却没有如愿。不过人们对没有求到官的又有一番解释,说是烧香叩头时撞见了“生人”便不灵验。于是,一些求官者便改在深夜或雨雪天气的晚上前去,以防遇到“生人”。
       比起“狮子口”、“帽子石”来,“窝石”出名最晚,是在南宋末年。那时,老屋湾有一富户汪庆海,家财万贯,良田千亩,且乐善好施,口碑极好。只是膝下无子,十分苦闷。虽多年来遍访名医,纳妾多人,但仍然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五十岁时的一天晚上,土地神突然托梦于他,让他到狮子山上的“窝石”求子。汪庆海半夜惊醒,将信将疑。一大清早,汪庆海还是依土地神所言来到“窝石”之下,烧香跪拜之后,按土地神所言站在丈余远的地方向石窝扔铜钱数十枚。土地神说投中即有子。他小心翼翼,结果十枚铜钱全部都投到窝中。汪庆海喜不自胜。回家月余便听说一小妾身怀有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胖小子呱呱坠地。汪庆海欣喜至极,便每天到“窝石”烧香叩头,以谢天恩。此后,不少无子嗣者便前去求子,据说都能如愿。后来,人们便把“窝石”叫做“得儿窝”。
       至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发现老屋湾有帝王之气,遂派五百兵丁前去挖断“龙脉”。先用人工挖,后又用铜钉钉于山脊“龙脉”处。狮子山“龙脉”被钉断后,便没有了灵气。“狮子口”不能给人带来财富,“帽子石”也不能给读书人带来官运,“得儿窝”更是求子不灵。从此,狮子山香火渐少,名声不再。只有游人对当年狮子山灵气的无限怀念和惆怅。
神奇秀美观音湖


       观音湖,故名思义,这里曾有观音菩萨显灵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这一带山川秀丽,万物丛生;气候调和,百花争艳。可见二里一崖,崖下潭水清澈如镜;三里一洞,洞深莫测,隐怪藏精。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乐融融之时,观音湖区出现了狮、象、龙、蛇、龟、猴、鹊、狐八种精怪。狮、象、龙、蛇吞噬人畜,残害生灵;龟、猴、鹊、狐危害植物,骚扰人类,使人畜不得安宁。一时间,危机四伏,人无宁日。连三岁小儿啼哭,只要大人一提八精的名字,哭声便戛然而止。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观音湖也的确出现过一位大英雄,就是杰出青年勇士杨紫焰。传说杨紫焰英勇无比,善射,能百步穿杨,人称后羿转世。平时勇于捕杀危害生灵的凶禽猛兽,箭法百发百中,许多妖魔鬼怪都败在他的手下。一时间,他简直就成了观音湖的保护神。可是,他的功夫用来对付八种精怪却显得无能为力。为了能战胜八精,他躲到山里姐姐家中,日夜练习箭术和刀法,直练得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指向哪里就能射到哪里,想砍哪里就能砍到哪里。他认为可与八精较量了,便出得山来,当下与八精大战三百回合,直打得天昏地暗,风生水起,终因势均力敌而鸣金收兵。
       杨紫焰一心想为民除害。他自己没有办法降伏妖孽,便去请他的洞仙师傅来降服。洞仙来后,将情况一了解,说:“这八种精怪都修炼了千年之久,功夫不浅,成了气候。况且它们狼狈为奸,团伙作案,想一举消灭谈何容易!我既然来了,又位列仙班,不能不为老百姓作点贡献。人是不能够降伏它们的,待我去请观音大士来降伏。她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乃佛国诸菩萨中的首席菩萨。她大慈大悲,救民于水火,振民于涂炭,解民于倒悬,一定会普照佛光,降伏妖孽的。”说罢就腾云而去。不一会儿,祥云缭绕,金光四射,观音菩萨驾到。童男童女侍立左右,众位神仙两边排列。观音菩萨端坐于莲台之上。只见她从净瓶中取出杨柳枝轻轻一拂,呼唤:“八精妖孽,作恶多端,还不快来伏罪,更待何时!”狮、象、龙、蛇、龟、狐精迅速拜伏在观音脚下。鹊精展翅飞逃,观音菩萨法手一指,鹊精跌落在山头化为石鹊。那灵猴顽性难改,跃上云头意欲逃窜,躲过一劫,观音菩萨轻扬柳枝,念动真言,灵猴从云头跌落至刘家河畔。若干年后那里长出一株参天翠柏,酷似猴形,人们谓之猴柏。其余六精除狐精外,观音菩萨用净水一洒,便分别化为现在的狮山、象山、龟山、蛇山、卧龙半岛。西山母狐精到底工于心计,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在菩萨面前号啕大哭,竟然和观音菩萨扯起亲戚来了,直把个观音菩萨哭得动了恻隐之心。观音菩萨仔细想想,倒是有这么一层亲戚关系。但她自己又怕别人说三道四,便向洞仙使了个眼色。洞仙心领神会,连忙说:“依老夫之见,还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好。您就把他们交给我吧!”观音菩萨念他们已修炼千余年,快要成气候了,也实在不容易,便说:“你们跟随洞仙继续修炼去吧!”后来,八个狐精没有辜负老人家的再生之恩,若干年后,果真修炼成仙,从天台峰飞升了。山峰下北面尚存狐仙洞。
       观音菩萨降伏了精怪,这里一方清泰,四季平安。后人为了朝奉菩萨和大仙,特地修了一座观音阁,由于庙址建在大岩石上,亦称“观音岩”。这里山水奇特,展现出自然八景,即:犀牛玩月、金龟浮沉、巨门掩帐、方山横屏、石狮东吼、蛤蟆北鸣、迷宫瀑布、天台入云,其形象栩栩如生。
       1965年,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在观音岩修起一道大坝,观音岩变成了拥有九岛十八汊、1.2万亩水面、容水1 .04亿立方米的观音湖,形成了“喉吞三县源头水,尾系千乡稻麦香”的壮观景象,湖光山色,鱼跃鹭飞。人文景观更具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旅游资源,堪称天公镶嵌在孝感市东北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观音湖风景区位于孝昌县东北部,包括观音湖景区、大悟山景区以及古色古香的明清一条街景区。
       观音湖大体上在三角鼎立的大悟山、四方山和小悟山之间。湖水明澈如镜,湖岸曲折幽深。九曲十八湾,湖区传说众多。九岛十八汊,处处有神话。湖区气候宜人,夏季气温较周围地区低3—5℃,不愧为避暑胜地。象山、狮山、菠萝崖等奇特山峰,耸立湖岸。五座小岛酷似蛟龙戏水。会亭大桥横跨南北,构成了日月潭美景。岸边的古庙古树、石洞、牛王石、喜鹊石、龟石等奇形怪状的崖石与湖水相映成趣。春天一到,山花烂熳,万紫千红。湖区有日潭石景、月潭泳场、蓬莱三岛、观音普渡、金龟探海等20多个景点。金盆浴鲤是观音湖景点之一。
       景区内层峦叠嶂,各竞峥嵘。其中大悟山山顶平坦,四周陡峭,常年云雾缭绕。山上夏季凉爽,泉眼百处,四季涌流不息。鬼斧神工的三鸟石、香炉石、鹰嘴石、鲤鱼头、狮子石、扁鹊石、华佗崖、舍身崖、断魂崖、仙人洞、道人洞、雷神洞、天池等自然景观密布四方,数不胜数。那些巧夺天工的唐代庙徽石柱、石雕栏、石礅、崖雕佛像、崖刻文字等凝聚了我国一千多年的古代文化。高2米、宽0.9米的明代白色石碑,至今保存完好。被誉为树木活化石的千年古银杏在大悟山就有40多株,古柏苍松,形态各异。山上有金顶寺、九龙寺、为王寨、仙人洞、女王寨等30余个景点。大悟山是具有千年历史的佛教净土,是隋、唐、明、清英雄豪杰盘踞的雄关古寨,是鄂豫皖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的大本营,是革命圣地。这里诞生了刘震、阳焕明、卢兰樵、刘振国、胡定谦等5位开国将军,真可谓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明清一条街古朴典雅,历史厚重。经过千年积淀,文化底蕴独具特色,人文景观随处可见,涌现出一品尚书傅淑训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游人来到这里,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古代,给人以返朴归真之感。
       观音湖位于大悟山下。东有青界公路,沿湖滨东北面至大悟山顶。西有观湖路和小河至熊畈的公路,南有青坝公路直通观音湖。距天河机场70公里,距孝昌城区15公里,距京珠高速仅9公里,距大悟白果树湾15公里。东距黄陂清凉寨、锦里沟1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与周边景区互相呼应。
       观音湖旅游休闲项目众多,如泛舟中游、登岛小憩、步履游山、乘车环湖、瞻仰圣地、馆所休闲、品尝名特、博览佛光等,无不涉足成趣,养性怡情。
       一、泛舟中游
       观音湖水光潋滟,泛碧扬波,山色葱茏,水天一色。如泛舟中游,风景别致。时而碧波千顷,时而云山四合。当船到尽头欲问津时,倏尔发现峡谷幽汊,别有洞天。循山绕谷复又豁然开朗,如入洞庭。正像游客感兴所言:“观音千顷动,小悟万峰开”。日、夜、晴、雪天,泛舟游湖,景象各异。当风和日丽的天气游湖,可看到山色倒映,云日沉浮,花鸟追客,鱼鸢争游,使人游而忘返。如月夜游湖,则星光倒映水中,月色洒满大地,四周山影暗淡耸立,近岸绿色隐约可见。正如武汉市电视台牛记者《己已花朝夜泛舟摄观音湖夜景》题照诗云:“仲春十五夜,放棹泛观音。景色收莹镜,风光入画屏。山沿绿岸转,月映碧波明。天意如人意,群星拱北辰。”这是夜游观音湖的写真。偶遇阴雨濛濛的天气游湖时,湖面水汽氤氲,山上云雾缭绕,乘舟难辨所在处,闻声不见人和鸟。好似腾云驾雾,如遨游太空。雪天泛舟游湖,会有一种奇观出现:天下着鹅毛大雪,水里却冒起连串的细泡,湖面仍平静如镜,远山银装素裹,近山“万树梨花”。雪止天晴,湖中四顾,群山披银装,万壑挂玉佩,宛如北国风光。
       二、登岛小憩
       观音湖1.2万亩水域中有九个全岛,六个半岛。鸳鸯岛,两岛并连,象一对交颈而眠的鸳鸯浮在水面。金龟岛是“金龟下海”沉浮戏水的形状。状师岛:在清代,岛上诞生了两个状师,一个叫汪宗海,一个叫傅万清。他俩是儿女亲家,故而得名。湖心岛,处于湖面中心。龙珠岛在龙宫半岛和卧龙半岛之间,是二龙戏珠所遗留的一颗。清冠岛,形似清朝命官的顶戴。蓬莱岛,亦名三光岛,即日、月、星岛。水满形成台阶形的三个岛,水落却成联珠形的一个岛。半岛很多,但突出的有六个半岛。观音半岛,在观音阁下,现在是风景区停车场。巨门帐半岛,相传这是块风水宝地。民谣:“巨门帐,出将相”。犀牛半岛,即犀牛玩月,栩栩如生。龙宫洞半岛,迄今石洞尚存。卧龙半岛,传说有条龙不循规蹈矩,被观音菩萨治服而成此山。天台峰(菠萝崖)半岛,传说菠萝崖狐仙洞里八个狐狸修炼成仙,从天台峰升天了。各岛都建有亭阁、钓台、茶座、棋盘、书摊,供游客游湖小憩。
       三、乘车游湖
       观音湖环湖公路24公里。西由观湖路、南由青坝路至观音湖停车场进入环湖公路,东西青界公路至刘家河“千年猴柏”进入环湖公路,全线都是依山傍水,花遮柳护,沿途可欣赏20多个景点。从停车场出发沿柳林方向环湖,其景点有:枫海、蛤蟆石、四方寨、烈士陵园、龙泉寺、将军故居、刘梅溪老巢、千年猴柏、古檀树庙、天台峰、蛇山矶、游泳场、钓鱼台、海豚石、迎客松、迷宫瀑布、真君庙、度假村、观音阁等。
       四、瞻仰圣地
       观音湖风景区里,有将军故居、将军墓冢,抗大十分校、新四军第五师修械所、造纸厂、被服厂、弹药库、会议旧址等革命圣地。由于时过境迁,保持原物原貌的仅有刘震将军故居。抗大第十分校、祖师顶抗战李先念指挥所、新四军军政干部大会旧址,弹药库,这些景点都在青界公路沿线,瞻仰极为方便。行车青界公路,从小悟乡政府出发,驱车不足一公里见“晏氏祠”,后山是祖师顶,这就是1943年李先念在祖师顶抗击日军进犯大、小悟山时的指挥所。再行三公里到刘震将军故居。1976年,刘将军偕夫人回家探亲时,曾同夫人在他出生的房间住宿了一夜,以示热爱乡土之情。刘震将军逝世后,乡亲们在将军的故居后,修了一座刘震将军墓,成为小悟乡中小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再行二公里便是顽匪刘梅溪的军营老巢。接下去四公里到汤砦简沟迷宫洞。这是中原突围时,新四军第五师为轻装出击,隐藏枪支弹药的仓库。驱车至大阳湾祠堂,便是抗大十分校旧址。大悟山金顶祖师殿,就是李先念召开鄂豫皖边区军政县团级干部抗日动员大会的旧址。
       五、馆所休闲
       为满足游客食、住及疗养度假的需要,为各级召开会议提供优越场所,孝感市电力局投资在鸳鸯岛上修建起西式别墅群和宾馆式的会议大厦。将在各个岛屿、半岛上根据历史传说分别修建富有传奇意义的建筑物供游客游览。住鸳鸯岛馆所的独特感受只好用游客的感兴诗“夜宿鸳鸯岛”来描述。诗云:“鸳鸯岛上好温馨,玉阁瑶台别墅群。静夜渔舟奏桨曲,黎明古刹送钟声。窗前月色摇花影,枕侧松涛伴鸟音。疗养休闲无觅处,观湖妙境待客临。”
       六、品赏名特
       风景区内物产独特,山珍野味,四季尝鲜。如:香椿炒蛋,板栗烧鸡、清炖毛栗、凉拌橡粉、山羊火锅、油煎板栗、全烧观音鱼、文火煎鱤鱼、腊肉炒珍珠、瓦罐炖鸡汤、精制葛根粉、荤炒野白花、眠枣拌炸麦粉、茶油炸花椒叶。这些野味多数是绿色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人们按农历十二个月,月月品新味,归纳成山民小曲:
       正月眠枣二月花,三月雨前云雾荼;
       四月杏子五月桃,六月李子道黄袍;
       七月枣子八月栗,九月银杏白如璧;
       十月橡粉冬月葛,腊月茶油降压药。

       七、博览佛光
       大悟山金顶“弥陀寺”是隋末南阳王伍云昭修建,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九龙寺”乃明代御史李道元所建,迄今600余年。寺观古色古香,神像古朴肃穆,僧人虔诚诵经文,香客络绎不绝,梵香缭绕,钟声雄浑。每年三月初三,九月初九香客云集,每月初一、十五日甚至平时,亦有人专程朝山拜佛,抽签卜卦,祈福免灾,受祜还愿。游客到此博览一番,可诵今怀古,求祥纳福。
金顶论道


       大悟山金顶是大悟山最高峰,高耸入云,雄视三县,素有孝昌屋脊之称。隋唐时期,出家人伍云昭就在大悟山金顶修建了一座寺庙——金顶庙(又称祖师殿、弥陀寺)。
       金顶庙不仅香火旺盛,而且环境清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成为方圆百里之内的佛家阐经释道的理想之地。相传,明朝初年,有位日本高僧慧源法师,不顾路途遥远,跋山涉水,背着他在五台山迎奉的观音菩萨法像和法帖一路往东走来。一天,从小河溪观山禅寺出发,来到大悟山时已近黄昏,他便到金顶庙投宿。金顶庙的住持长老慧明法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留他在庙里小住几天,一起为弟子们阐经释道。
       第二天,在金顶庙佛堂中,慧明法师首先开讲。他说:“观音菩萨从印度来到中国后,在东海普陀山广施佛法,是为了去恶扬善,普渡众生了却一切烦恼,永远快乐。”日本法师阐释说:“观音菩萨有二十三化身。我这次到山西五台山去,迎奉了一套观音菩萨法像和法帖回日本去,就是要教化日本子民一心向善,脱离苦海,永远快乐。佛经说,众生在受苦受难时只要念诵'观世音菩萨’,菩萨就会'观’到这个音声,立刻前往解救。观世音菩萨就是一个大慈大悲、佛法无边的救世主……”
       慧明法师接着讲:“在尘世间,人们的贪欲总是得不到满足,总要无限地去追求,这就必然产生出种种痛苦,即'求不得苦’。”日本法师慧源阐释说:“造成痛苦的原因就是无知(无明)。如果一个强国去侵略一个弱国,既会造成别国的痛苦(妻离子散,民生凋敝),又会造成本国的痛苦(国库空虚,壮丁减少)。一个官员有俸禄养活全家,却偏要想方设法去贪腐,最后既会造成百姓的痛苦(社会分配不均),又会造成自己的痛苦(被绳之以法)……”
       慧明法师继续讲道:“在花花绿绿的尘世,要淡泊物质生活,强调自我人格和精神境界的修养,清心寡欲以及戒淫欲、戒妄语,社会才能安定和谐。”日本法师慧源阐释说:“出家人应该四大皆空,但是必须爱国爱教。首先是爱国,然后才是爱教。不能为了一己之利丧失国格、人格,更不能去当卖国贼。在尘世,一个富豪有妻室,却要娶三妻四妾,于社会就会造成不公平、不正义、不和谐。于己则无精神修养。这些都是佛家所忌……”
       两位高僧一连讲了七天七夜,徒弟们听得全神贯注,毫无起身之意。日本高僧急了。半夜,他趁寺僧熟睡之机,想背起观音法像和法帖准备连夜回国。但观音法像他怎么也背不起来。他认为这是菩萨不愿意去日本,便将法像藏于金顶庙的佛堂之中,怀揣法帖悄悄溜走了。
       第二天早晨,慧明法师准备继续讲经时,这才知道日本僧人慧源法师已经走了。待他走出佛堂时,只见金顶上空金光闪闪,彩云飘飘,原来是日本和尚留下的那尊观音法像在显灵。
丧吾收徒


       道人洞位于大悟山九龙寺东北悬崖上,洞门口崖石上雕凿着“道人洞”三个大字。丧吾和尚初到大悟山时就住在道人洞,当时只有自己的衣物行囊。白天静坐清心崖诵经,夜宿道人洞。洞口有两只老虎一左一右伏卧守门,直到九龙寺修建成功才离洞住进庙宇。
       丧吾和尚初住道人洞时,一次就收了八个徒弟。有一天,从葛家山那边来了八个猎人。他们打了一些野兔、山鸡,便往道人洞悬崖而来。离洞口还有百十步远,猎人们发现了这一奇观,“两只老虎和一个和尚住在一起,竟能如此和睦相处,互不侵犯。真是奇了怪了!”猎人们甚感诧异。离洞口老远就跪在地上高声喊道:“洞里神仙,弟子们求见!”丧吾和尚站立洞口合掌问道:“阿弥陀佛!施主有何事呼唤老衲?”八个猎人请求丧吾和尚收他们为僧徒。丧吾和尚见他们乃真心皈依佛门,便收为徒弟,并谆谆教导说:“世间万物乃上天所赐。人兽同为生灵,理应和睦相处,生态方能平衡。尔等能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善莫大焉!”八个猎人遂将猎枪丢下悬崖,保证从今往后遵守佛家“三皈五戒”,即“皈佛、皈法、皈圣”,“戒杀生、戒乱语、戒淫欲、戒荤腥、戒饮酒”。这八个徒弟出家后再收徒弟,禅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使大悟山灵气四扬,闻名遐迩。鼎盛时期,僧徒发展到600余众,寺庙100多间。
       1936年,道人郑悟善也居住在道人洞。1943年,新四军一排人与日本侵略军遭遇,寡不敌众,转移不及,藏在道人洞里。日寇追到此处,见郑道人盘坐洞中,手敲木鱼,闭目诵经,日军便没有进洞,笔直朝前走了。
双狮望月


       观音湖上游的会亭桥头趴伏着两尊石狮子。狮子乃百兽之王,威武雄壮,逗人喜爱,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象征吉利和避邪之意。这对石狮子是当年简霸王用双腋从小河溪东岳庙挟回来的,它们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伏在这里,好像一对卫士,在忠诚地守护着会亭桥,期盼月夜人归。此为观音湖一景——“双狮望月”。
       双狮望月原来也蕴含着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从前,会亭河附近有一位富家千金,名叫婷儿。一天,她在会亭桥上游玩时,与附近村子里的一位贫穷后生山子邂逅。婷儿漂亮大方,知书达理。山子忠厚淳朴,勤劳肯干。二人一见钟情,山盟海誓,订下终身。此后,婷儿每天晚上都要携丫环偷偷跑出来,在会亭桥上与山子约会。话说天上有一位月光菩萨,是位慈悲为怀的女神,十分愿意为天下的有情人评理鉴察。她看见婷儿和山子夜晚在会亭桥上约会,便故意延长光照时间成全他们的好事。而那对石狮子受月光菩萨的委派,每晚都伫立桥头,守护着婷儿小姐,并一直目送着这对有情人各自回家。
       可是有天晚上,山子没有如期赴约。婷儿不知原委,心急如焚。便跪在桥上向月光菩萨哭诉道:
       郁闷时我跪拜在月光下,
       想我的卿卿啊想我的冤家。
       山子啊,我的小怨家,
       不知道你在哪里,在干吗(má什么)?
       慈悲为怀的月光菩萨,
       您老人家可要细细鉴察:
       菩萨啊菩萨,我待他是真心实意,
       菩萨啊菩萨,他待我却是假!
       ……
       以后几天晚上,婷儿照旧来到会亭桥上。但是山子还是没来。于是婷儿又唱道:
       我孤独地坐在会亭桥下,
       一抬头看见了月光菩萨。
       菩萨啊您神通广大,
       请您给我说句心里话。
       他究竟在哪儿,
       为什么说话不算话?
       菩萨啊菩萨,我托您去找找他,
       我不知他在干吗?
       菩萨啊菩萨,我待他是真心实意,
       他待我却是假!
       ……
       两只石狮子被婷儿的歌声感动得趴在那儿,低声啜泣。时而又仰望月光,祁求菩萨保佑婷儿小姐找到她的如意郎君。
       原来,山子家里很穷。父亲早逝,母亲长期患病,卧床不起。因为无钱医治,前不久不治身亡。山子因为无钱安葬母亲,无奈之下只好卖身葬母。山子给小河溪一家富商打工一年,用所得报酬还清丧葬费用。所以,在这一年之中,婷儿不知道山子到哪里去了,以为他变了心,不理自己了。月光菩萨明察秋毫,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派手下得力干将把山子赎了回来。婷儿终于盼来了山子。月光菩萨赐给山子良田四斗、瓦房三间,并亲自做媒,撮合这段姻缘。婷儿父母听说山子有如此孝心,也深受感动。他们并无门户之见,欣然同意这门亲事。选择良辰吉日,为这对有情人举办了婚礼。
       那对忠诚的石狮子白天静伏桥头,夜晚则仰望月光,当起了会亭桥永久的守护神。
鸳鸯戏水


       神奇秀美的观音湖有2.6万亩水域,岛屿众多,港汊纵横,所谓“九岛十八汊,处处有神话”一点不假。九个全岛是:鸳鸯岛、金龟岛、状师岛、湖心岛、龙珠岛、清冠岛、蓬莱岛(日、月、星三岛)。主要半岛有六个,它们是:观音半岛、巨门帐半岛、犀牛半岛、龙宫双洞半岛、卧龙半岛、天台峰半岛。全岛中尤以鸳鸯岛最大最著名,位于湖水正中央。从大坝远远望去,两座岛屿似连非连,欲断还连,宛如两只交颈而眠的鸳鸯鸟,在万顷碧波之中嘻戏游玩,年年岁岁,相爱厮守。
        鸳鸯岛的故事催人泪下,感天动地。据民间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对青年男女在观音湖游玩时相遇。男青年叫张一峦,小河溪人,乃少年才俊。因为母亲病重不能继续深造,辍学在家。女青年叫胡紫烟,观音湖人,家庭殷实,富甲一方。他们是郎才女貌,一见倾心。玩得尽兴,谈得投机,定下盟约,相爱到永远……但他们都忘记了自己出生在大户人家,并且各自都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摇窠亲”。分手月余,男青年张一峦带着娉礼到女青年胡紫烟家求婚。可是紫烟父母说女儿早已许嫁他人,是通家之好的“摇窠亲”。这不,正经八百的马家女婿也来了。张一峦神情激动地说:
       东路来了马公子,
       西路来了张一峦。
       张马二人同把岳丈拜,
       看你观音湖有几个胡紫烟?
       紫烟宁死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毅然决然地对张一峦说:
       观音湖,
       菩萨现,
       水可枯,
       石可烂,
       只有此心不可变。
       我宁愿去锦绣,
       解簪环,
       与君风雨相依,
       共度百年!
       他们相约,如果紫烟父母执意要将女儿嫁给马家公子,紫烟就在临出嫁的那天凌晨离家出走,如期来到他们初次相遇的观音湖畔……
       紫烟的婚期到了,马家过礼送来了全套嫁妆。夜深人静,丑时刚过,陪嫁的姐妹们给紫烟开了脸,梳了头,将嫁衣给她穿戴齐整。紫烟借故说要去清理一下自己做的嫁鞋,偷偷溜出了家门。
这时,已到五更天了,张一峦早就等候在观音湖边。影影绰绰见紫烟姑娘已经打扮成了新嫁娘,心一下就凉了半截。紫烟如泣如诉地对张一峦说:
       我今为君把嫁衣穿,
       我今为君把长发盘。
       良辰美景啊奈何天,
       今天我俩就结俦鸾。
       “张郎,我现在就把身子给你吧!”张一峦知道紫烟父命难违,自己又回天无力,二人抱头痛哭,只得以死明志。他们互相搀扶着登上了猕猴足迹山,一起来到海豚石下的“洞房”里,宽衣解带,搂抱依偎,天地交合,倒凤颠鸾。海豚石在“嗷嗷”地鸣叫,猕猴足迹山在不停地颤抖……
       然后,两位小青年下山来到湖边,相拥相依,向一碧千顷的湖中走去……后来,观音湖中出现了一对鸳鸯鸟,相传是张一峦和胡紫烟双双殉情后所变。再后来,这对鸳鸯鸟变成了两座小岛——鸳鸯岛。
二龙戏珠


       观音湖湖心有个小岛叫龙珠岛,像一颗巨大的绿色珠宝镶嵌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央。岛的北面有龙宫半岛,南面有卧龙半岛。两座半岛酷似两条卧伏的龙,两头相向,隔水对峙,年年岁岁守护着水中间的那座龙珠岛。是为湖中一景——双龙戏珠。
       传说龙宫半岛是一条老龙,卧龙半岛是一条幼龙。老龙是东海老龙王的弟弟,幼龙是东海老龙王的小儿子,他们都被分封到观音湖。叔侄俩关系甚笃,老龙、幼龙常嬉戏龙珠,因而娇惯了幼龙,贪玩作祟。有时叔侄二人一个舞动方天画戟,一个挥着丈八蛇矛,战他三百回合,直搅得风雷滚滚,地动山摇。一个招来倾盆大雨,一个引出烈焰狂飙,观音湖周边的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他们的所作所为被观音菩萨发现了。幼龙被观音菩萨制伏,变成了卧龙山,并追究老龙教养无方之过。老龙尴尬地返回龙宫,向东海龙王认罪。老龙王龙颜大怒,认为这位龙弟的所作所为实在有损水族尊严,拒老龙于龙官之外,不予接见。老龙也是个爱面子的神仙,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回到观音湖,连气带呕,没过几天就死了。死后化成了一座山,人们称此山为“龙宫半岛山”。
       现在乘舟游到湖心岛东侧,环龙珠岛游览,但见波涛翻滚,龙宫半岛与卧龙半岛隔水相望,若飞若腾。龙珠岛位居湖水中央,飘浮不定。二龙戏珠的胜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海豚高禖

       观音湖的东北面有一座猕猴足迹山,与菠萝崖隔水对峙。山峰有一巨石长8米,高2米,形如一头刚刚出水的海豚,正奋力地向山颠爬去。
       相传在上古时代,这块巨石是一棵五人合围的大树。秦始皇修阿房宫时,派人锯伐这棵树作材料。由于古木年深,已通神入化,锯左边右边长,锯右边左边还原,伐木人叫苦不迭。当地土地菩萨夜晚托梦伐木人,叫他们边锯边撒黄土就能锯断它。伐木人按土地菩萨的点化,边锯边撒黄土,果然将树锯断。可是,古木一倒地便闪电式地变成一头大水牛冲下山去,潜入水中。水牛又化为一头大海豚。伐木人禀报皇上。秦始皇将信将疑,亲自到猕猴足迹山察看,见果真如此,便挥动神鞭怒抽海豚。海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水中慢慢爬到这座猕猴足迹山腰。正如苏轼诗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头海豚为什么不往深水跑,却偏偏往山上爬呢?原来它是一头修炼有素已经得道的千年海豚,受观音菩萨指派,到这里来专为人类做善事的。
        古时候,人们崇尚婚姻和生育,往往在结婚之日到隐秘之处立石为证。这石的立法便是在两块石上摆放一块石头,呈“兀”字形,古称“高禖石”。《辞源》载:“禖,求子之神也。”又注:“高辛氏之出,玄鸟遗卵,绒简吞之而生契。后王以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变媒为禖,神之也。”《辞海》载:“禖,媒神,祭之以求子。”据考古学家和婚俗学家考证,这座海豚石就是古时的“高禖石”。它身下的两块石头中间,自然形成一个石洞,仅容两人相拥而眠。是有情人把它作为结婚的新房,在这里结成百年之好所用。人们把新房称作“洞房”即由此而来。由此看来,海豚石是专门赐予人们子嗣的神石。
石桥天成

       天生桥(《光绪孝感县志》作“天仙桥”)位于神奇秀美的大悟山南山坡。三面环山,一缕飞瀑从山上飞泄而下,远远望去好像一条银练挂于半空。听说很久的时候,这山谷两边各有一块石头相对伸出,相距咫尺,形似一座石拱桥。因为天然生成,所以人们叫它“天生桥”。现在这座桥已不复存在,只有一角突出的岩石兀自立着,想必是天生桥的残痕吧。天生桥曾经辉煌一时,桥上行人络绎不绝。如今却冷冷清清,只剩几块青黑的巨石杂乱地竖立在大山之中。这其中的原因,倒有几分神话色彩。
       相传,从前的大悟山九龙寺香火旺盛,每逢吉日,百里之内的善男信女便纷纷赶来求神拜佛,经过天生桥,到达九龙寺。庙前梵音飘绕,庙内人群熙攘,古寺钟声能传到三百里之外的汉阳归元寺。当时的县令老爷是个爱民如子的人,他性情温和,断案明晰,每逢初一、十五也携了家小来九龙寺焚香叩拜。县令夫人是个厚道女人。胖胖的一张大脸,脸上几点微麻。大嗓门,不笑也能露出两颗大板牙。圆滚滚的腰身,一双大脚走路呼呼生风,摇得浑身的珠宝哗啦作响。别看她其貌不扬,力气却大,发起脾气来如河东吼狮,县令老爷都惧怕三分。县令夫人既爱热闹又讲排场。每逢进山叩拜之日,鸡叫头遍便起床,点亮蜡烛,挂上灯笼,开始梳妆打扮。珍珠耳坠,翡翠玉镯,黄金凤钗,粉红头花,宝蓝夹袄配桃红长裙……一样一样细细地安排到位,站在铜镜前左看过去右看过来。觉得不怎么满意,又一阵风似地剥下所有的披戴,猛地叫一声:“小红,小月,你们两个小蹄子,快来服侍我换妆呀!”喊声刺破岑寂的县衙,使人感到惶恐不安。两个小丫环忙不迭地翻箱倒柜,取水换衣,如此三番五次,闹得府内人人不得安宁。直到天色大亮方才布置妥当,便随着老爷带了家丁、俾女一行几十人,浩浩荡荡地翻山越岭,前往大悟山九龙寺。轿子走到半路,夫人时时掀开珠帘,向路人频频招手,微笑致意,风头十足。县老爷对夫人这一行径颇为反感,但又不敢坦然直言,只好把一腔怒气憋在胸中。天长日久,便对频繁的朝山活动感到厌倦。
       一日饭后,仗着点酒兴,县令老爷把这一心事向师爷倾诉了。师爷是个精明人,对老爷所受的窝囊气深表同情。因为他自己也深有体会,知道厉害。于是向老爷献上一计:请一位风水先生前去大悟山查看地形,找出九龙寺香火旺盛的原因所在,再作处理。风水先生查看回来,闭目思考,拈断数根胡须之后,来到老爷书房,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一个“桥”字。老爷毕竟是老爷,顿时恍然大悟。于是,他让下人用银珠在天生桥上排成一条硕大的蜈蚣模样。此蜈蚣身长九丈,长着九十九只长爪,趴在天生桥上。一天,雷神驾着一朵祥云从大悟山上空经过,只觉一片银光炫目。他手搭凉棚,定睛一看,心中大惊:原来天生桥上正趴着一条硕大的蜈蚣,银光正是从这蜈蚣身上发出的。此怪如果不除,日久成精,必定害人。他来不及禀报玉帝,当机立断,火烧雷击,将天生桥从中击断,“蜈蚣”也被击得粉碎。从此,大悟山因天生桥的断裂而被破了“风水”,香火日趋冷清,佛事逐渐衰落。县令老爷当然也因此过上了清闲的日子。
       若干年后,大悟山佛事又渐渐恢复,人如潮烟如雾的景象让人疑心又回到了千年以前。但断壁残石天生桥,行人却不能再走了,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只好绕道而行。至于那座被雷神击断的天生桥,留给人们的只是太多的遐想……
狐精改过

       话说西山老狐已修炼千年,即将脱胎成仙之时,忍耐不了洞中的枯燥与寂寞。心想:“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有千年的功夫,还怕他什么?何不到人间周游一番,也好图个快活!”出了山洞行至少华山天台峰,发现峰下有洞,洞深莫测,山上云雾缭绕,花香果满,真是好去处。心念一动,召来几个狐精伺奉作伴,的确快活逍遥。
       一天到山下游玩时,正赶上发大水,对岸黄家河有一男子叹气跺脚。不知是发自慈悲还是心起邪念,老狐便化作摆渡女子把这男子接过岸来,仔细询问男子缘何唉声叹气。男子说母亲病重,须过河到会亭抓药医治。如果延误时机,恐母亲性命难保。于是这男子千恩万谢拜辞仙姑走了。后来人们把这儿取名为“仙人摆渡”。老狐回到洞中睁眼闭眼浮现出的都是那个美男子的身影。坐不稳睡不安,只好到对岸黄家河去找那男子,死缠硬磨要与男子成婚。婚后不久,男子耗尽了元气,奄奄一息,不久就病逝了。且说这狐精的孽行被上天知晓,即派雷神捉拿老狐,雷电相击。老狐修炼千年,有遁地法,躲藏起来。玉帝又念它修炼有素,有望修成正果,也就未加深究了。
       时隔三年后,这里的鹊、象、猴、狮、蛇等精怪为抢夺地盘、吞食人畜进行了一场大恶斗。只斗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只斗得千间房屋倒塌,万亩田地被毁,山峦崩塌无数,天台峰也跌下数丈。这场恶斗惊动了在山洞修炼的老狐。老狐跳出洞门,拿起宝剑大喝一声:“无名小辈,胆敢在姑奶奶头上动手!”即杀将起来。只杀得青天忽明忽暗,雾绕云飞,吓得下界众生家家闭户焚香,人人磕头礼拜。这一战惊动了天庭,玉帝即派观音前来收伏,可是他们兀自拼命相斗,不肯罢手。观音即将宝瓶拿出,洒下圣水,精怪们分别变成了现在的狮山、象山、蛇山、鹊山、猴柏了,老狐潜身逃命。观音正要召雷神前来捉拿,不料洞仙驾到,狐精知罪,拜倒在洞仙面前不肯起来。“我误入邪道,屡有不轨之行,两次遭雷火之劫,这次万乞恩庇。从此革面洗心,虔修大道。恳求洞仙收在门下!”洞仙看在她与观音菩萨沾亲带故的份上,踌躇良久,不得不答应将老狐留在身旁,供他使唤。从此将老狐改名为胡三姐。如果立志精纯,一无差错,方收为门徒。
       后来胡三姐果真痛改前非,听从使令,安分守纪,尽心修道。百年之后,拜在洞仙门下,的确做了不少有益于人类的好事,终成正果,法名慧通,从天峰台升天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狐狸精出没此山。后来人们就把老狐住过的山洞叫作狐仙洞。
雷神降妖

       鲧禹治水的神勇和智慧感动了上帝,遂派老龙协助治理水患。如有海族恶龙鼋龟之类流入中原,毒害生灵者,龙王便遣将前去收伏,仍旧撵归大海。不愿归服者杀之。
       此时,有条恶龙早有所闻,虽说它修炼的年月在老龙之后,妖法却不在老龙之下。但老龙受过文殊真人的真传。因此,听说老龙将要征伐时,恶龙恐惧万分。无奈之下化作人形,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行至灌口(今四川省灌口县)地带,忽见路边新造一座庙宇,虽说窄小,倒也富丽堂皇,香烟不断,香客络绎不绝。进去一看,竟是一个小小的蝙蝠偶像。蝙蝠是正在修炼的八仙之一张果老,奉师命在此接纳人间烟火,千年后能变幻人形。恶龙此时并不知道蝙蝠的来头。心想,小小的鼠虫,竟在我之上,接纳人间香火,实在不值。几乎气个半死,随手打了蝙蝠偶像,放火烧毁了庙宇。正在和烧香的人们指手画脚,大放恶言怨语之时,不料老龙漫游到此。蝙蝠是老龙的好朋友。老龙每年扫墓,都要到蝙蝠庙中叙谈,今天也是特来拜访蝙蝠的。恶龙心中不禁一惊,慌忙现出本相,纵起云头,挺起三尖两刃刀与老龙杀起来。双方呼风唤雨,携雷曳电,起落神鬼胆战,回环天地含愁,双方势均力敌,一时不分上下。老龙毕竟是修炼有素,又受过真人的传授,惹得性起,吐出灵丹,化成火球,围绕恶龙。恶龙本是水底猛兽,也有千变之能,最爱用水,想用水相克,却不知老龙之丹是日月精气所成,不是平常水力所能抵御的!恶龙用尽力气,搬来半海之水希望灭去丹火,结果是火上浇油,助长了火威,殃及了无数生灵和田舍。恶龙眼看抵敌不住,便化成小鳅,钻人深潭之下。老龙找了多时,不见其影。火气大作,竟从远处搬来一座大山,倾入潭中,把恶龙给镇在底下。原来这灌口地带海、陆、空由玉帝外甥二郎神统管。二郎神听到手下报告说有人移山填海,大为恼火:“要不严究,将来这沧海桑田连我也没有主权了!”急召山神土地问明原由。老龙已知道犯了滔天大罪,早就逃出境界,被师父文殊真人救了,受师父的处罚。恶龙藏入水中不敢滞留等死,急行千余里不敢露头,行至无人烟地方,变成飞蜈蚣狂奔逃命。不知飞了多少时间和路程,落地一看却是少华山地带。小憩之时,现出了原形。后来人们把这地方取名叫“盘龙地”。这时二郎神追兵赶到,恶龙惊恐之间看到山顶有太乙真人打坐,便急中生智,变成一条蜈蚣倒爬在一个岩洞的石壁上。但还是被二郎神发觉,急召雷神,将岩洞巨石劈了下来。也是恶龙命中注定,水中猛兽竟死在高山之上,也是作恶太多之报应吧!
       后来,人们将这个位于大悟山西半坡的岩洞取名为“雷神洞”。时至今日,仍然可以见到当年被雷神劈下的一块巨石横卧在岩洞门前。
蛤蟆夜鸣

       雄伟的四方山顶峰有座巨石,状如蛤蟆,仰头张嘴,呈鸣叫之状,人称蛤蟆石。据说每到夜深人静之时,蛤蟆石便会发出阵阵鸣凤之声。
       据《幼学琼林》记述:“……为公乎?为私乎?景帝之问蛤蟆。”当年,一代天子汉景帝问的就是四方山上的蛤蟆石,《幼学琼林》记载的就是汉景帝体恤生灵的故事。
       相传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起义登基后,汉室江山社稷繁荣昌盛。第四世君王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前141年)在位时,吏治清明,政令畅通;人民安居乐业,物阜粮丰,史称“文景之治”。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大凡有作为的帝王,都体察民情,爱护生灵。有一次,汉景帝带着几名随从到荆楚一带微服私访,洞察民情,夜宿观音湖,闻蛙鸣,聒噪之声通宵达旦。便问蛤蟆:“你整夜不停地鸣叫,是为公鸣不平呢,还是为私喊冤屈呢?”一只修炼千年的蛤蟆王深受感动地诉说道:“陛下有所不知,我乃观音湖蛤蟆王,已修炼千年,即将飞升仙界。蟾、蛙本属同类,都捕食危害植物的昆虫,对人类贡献巨大。可是有人偏要贪图口欲,捕杀蛙类,我是为我的同类鸣不平而已。陛下乃一国之君,治理天下讲究生态平衡,和睦相处。弱肉强食之举不足取也,望陛下思之。”
       原来,这个修炼有素的蛤蟆王登上四方山之巅,面向北斗星发出悲鸣之声。尽管日夜啼鸣,仍是呼天不应,叫地不灵。这天夜晚,蛤蟆王听说一代天子汉景帝微服私访,夜宿观音湖,觉得机会来了,遂高声鸣怨叫屈,故意让景帝夜不能寐。汉景帝听了蛤蟆王的诉说很是惊讶:“世间竟有如此主持公道、通情达理的动物,比有些人还懂得道理,明白事体。”回到京城,景帝昭令天下,从即日起,禁食青蛙,违者重处!
       从此,这只修炼千年的蛤蟆精被万岁爷敕封在四方山上为镇山之神。它面向北斗,昂首远望,年年岁岁不分日夜地守护着这里的一切生灵。天长日久,化作一石,名蛤蟆石。有人说,现在投宿观音湖,至夜深人静时,还隐约可闻蛤蟆石发出的凤鸣之声。
观音显圣

       令牌山半山腰那个高高的观音台上,端坐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端庄雍容,慈眉善目。她老人家巨大的金身塑像倒映在观音湖中,波光闪动,栩栩如生,如同观音显圣一般。
       观音本来是一位外籍菩萨。被引进中国后逐渐衍化,不仅由男性变成了女性,还变成了汉家楚庄王(妙庄王)的三女儿,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女菩萨。观音菩萨的地位很高,仅次于佛祖释迦牟尼,是佛国诸菩萨中的首席菩萨。其地位仅次于佛,又叫“大士”或“观音大士”、“观世音”、“观自在”。观音菩萨的职责是协助佛普渡众生到极乐世界去,了却一切烦恼,永远快乐。当人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只要喊她的名字,她就会帮你脱离苦海。世俗中又赋予她送子的功能,所以又称她为“送子观音”。
       相传,旧时观音湖边住着一个三口之家:母亲、儿子和刚娶进门的漂亮新媳妇。不巧的是,新媳妇过门第三天,婆婆便一病不起。新媳妇不嫌脏,不怕累,日里夜里给婆婆服侍汤药,端茶送饭,甚至连婆婆大小便都要去搀扶。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他们家里,不仅久病床前有孝子,而且还有一个孝顺媳妇。
       小夫妻结婚三年了,媳妇的肚子却不见动静。经人指点,夫妻俩提着供品和香蜡纸炮来到令牌山下的观音塑像前面,祈求观音菩萨赐予子嗣。观音菩萨念他们孝心可嘉,赐给他们夫妻一群儿女。时隔不久,媳妇便怀孕了。但到临产时却大汗淋漓,痛苦万状。经接生婆检查,原来是难产。在求告无门时,朦胧中有一神仙告诉她:“你是一个孝顺媳妇,老天爷晓得,菩萨也晓得。你不要怕,观音菩萨会来救你。观音菩萨神通广大,在众生受苦时,只要口念她的大名,她就会观(而不是听)到这个声音,立刻前往解救。你大声喊菩萨吧!”于是,产妇大声喊道:“观音菩萨,小女子大难临头,快来救救我吧!”这时,她恍惚看见一个穿白氅衣服的妇女怀抱一个金色木龙给她,并对她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乃中华传统美德。你孝敬婆母几年如一日,孝心可嘉,我保佑你顺利生产,子嗣兴旺。阿弥陀佛!”须臾,产妇便顺利地生下一个男婴。所以佛门答曰:“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
       更为奇怪的是,久治不愈的婆婆竟然疾病全消,并且比原来扎实了许多。从此以后,祖孙三代,一家四口,和和美美,丰衣足食,在观音湖一带传为美谈。

天上人间

       观音湖北岸叶庙村的猪头山上,有一座古庙---真君庙。真君庙依山临水,绿树掩映。庙中有一棵千年丹桂,开花时节,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庙前三棵古柏伟岸挺拔,直指苍穹。在叶庙,曾经演绎了一个“天上人间”、人仙相配的美丽故事。
       早年,叶庙村出了两位举人,他们不仅学问超群,而且仪表堂堂,英俊潇洒,很多富家小姐欲和这两位青年才俊结为百年之好。不想,这两位举人聪明英俊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天上王母娘娘那里。王母娘娘对叶庙真是太熟悉不过了。那年织女星私奔到牛郎那儿结为夫妇,就是这位天庭第一夫人了结的案子。当时,她拔下头上的金簪,划了一条天河,生生地拆散了这对鸳鸯。这条天河就是如今的会天河(会亭河)。她这是“二郎畈的闲事---管得宽。”这次,王母娘娘也许是看中了观音湖这块风水宝地,态度可就不一样了。她想:“何不把两个小外孙女许配给叶庙的两位年轻举人,招两个东床快婿,来个天上人间人仙配,那该多好啊!”不日,王母娘娘派遣太白金星下到凡尘,同两位举人的父母说合此事。两家父母自然高兴不已,他们思忖:我们在叶庙虽为大户人家,但毕竟是乡巴佬、土财主,没见过大世面。倘能与天庭沾上亲戚,这不是攀高枝、靠大树吗?这种好事上哪儿去找!遂欣然答应这桩婚事。双方商定在真君庙中的丹桂飘香之时为他们办喜事,不用叶姓两家花一分钱,更别说“作揖”、“请媒”等所需的彩礼了。再说王母娘娘的两个小外孙女,早就听说观音湖风景如画,是人间天堂。两位小神仙偷偷跑到这里一看,呀!果然名不虚传。远远望去,青藤古树野花,小桥流水人家。彩云飘浮起雾烟,恍若天上人间。“我们何不就住在叶庙村,这里就是我们的梦想家园!”两位小神仙回到天庭,向佬佬大人禀报了自己的想法。不曾想这位老太太竟欣然应允。于是仙女下凡尘,叶庙娶新人。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后来,两位仙女与两位举人在这个普通的小山村过起了农家小日子,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生儿育女,繁衍子嗣,成为一段旷古佳话。

金盆浴鲤

       金盆湖位于观音湖下游,两座湖一上一下、环环紧扣。金盆湖南岸东有鲤鱼山,西有大观山、小观山和银鹭山。一湖四山,山青水秀。远远望去,南面的那座鲤鱼山三面环水,就像一条大鲤鱼在水中沐浴一样。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金盆浴鲤”。
       金盆湖原本不是一座湖,它只是一个小小的水凼子——金家凼子。一条弯弯的槐水河从远处的山崖中流了出来,流到金家凼子后,便围着这座鲤鱼山转了大半个圈,然后再向下游流去。金家凼子可真是个好地方。山水相依,蜂飞蝶舞,就连神仙来到这里都不愿离开。
       话说东海老龙王的女儿名叫龙芝,年方二八,出落得清纯美丽,人见人爱。老龙王心想:在天庭水域,除了玉皇大帝在我之上,我就是独霸一方的水中之王,龙子龙女的婚事可马虎不得。况且我就剩下这么一个小龙女,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婿才算体面!那时,龙宫有个御前侍卫小鲤鱼精,生得聪明能干、英俊潇洒。因他常在后宫行走,很得王后信任,同龙芝姑娘自然没少接触。时间一长,小鲤鱼同小龙女感情渐笃,互倾爱慕之意。王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巴不得成全此事。谁知这事被老龙王发现,他认为这是门不当,户不对。“哼,一个小小的龙宫侍卫,不仅出身卑微,而且连品级都没有,便想当驸马,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得美!”他将此事交待给龙宫侍卫长,让他对小鲤鱼交交底,别做这个秋梦。一天,龙宫侍卫长把小鲤鱼叫到跟前,一本正经地说:“龙宫等级森严,男女内外有别。你作为御前侍卫,这个规矩可不能破啊!”鲤鱼侍卫一听,知道这话中有话,是叫他趁早死了这份心。鲤鱼侍卫知道自己身世卑微,不能攀高枝,靠大树,只能把爱深深地藏在心底。
       一年一度的三月二十八又到了,这天是小河溪观山禅寺举行庙会的日子。正好,老龙王要到天庭玉帝那儿去祝寿送礼。按照惯例,必须是侍卫长陪同前往,一般侍卫放假休息。小龙女觉得机会来了,便邀小鲤鱼出外游玩。鲤鱼侍卫心想:也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趁此机会作最后一次相聚,然后再分手吧!他们偷偷溜出龙宫,溯长江,入汉水,顺着澴河逆流而上。他们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登上大观山,但见奇峰叠翠,鸟语花香,钟罄和鸣,人声鼎沸。游玩的、拜佛的、看戏的、叫卖各种物品的,漫山遍野,甚是热闹。一对对青年男女在草丛中、山坡上依偎低语,相亲相爱。直看得小龙女如醉如痴,春心萌动。心想:人世间青年男女花前月下、自由婚配,如此美事,怎么龙宫就不行呢?我心仪的人儿父王不准,偏要讲什么门当户对……想着想着,竟忘了返回东海;小鲤鱼也忘了老龙王那些绵里藏针的狠话。眼看夜幕降临,山野一片寂静。他们手牵手来到大观山东边的金家凼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间的爱情诗歌给了他们无限勇气。小鲤鱼为了心爱的姑娘,也顾不得许多了。他们选了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搭起三间小茅屋。当晚,小龙女就将身子给了小鲤鱼,怡然自乐地过起了凡尘男耕女织的夫妻生活。“燕尔新婚,如兄如弟”。小两口儿没想到男女之间竟有如此乐趣,把什么天条宫规统统丟到脑后去了。俗话说,仙境一日,尘世半年。眼看龙芝姑娘已身怀六甲,要作母亲了,小鲤鱼喜不自胜。
       再说老龙王从天庭回到宫中,没看到鲤鱼侍卫和女儿龙芝姑娘,心想不好。从平日的迹象,他已猜到了八九不离十。“哼,肯定是一同私奔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老龙王来到后宫,一见王后便龙颜大怒,深责王后对女儿管教不严,败坏宫规,并派虾兵蟹将四处搜寻。不一会儿,龙芝姑娘和鲤鱼侍卫被押解回宫。龙王得知小姐已和鲤鱼侍卫偷食禁果结为夫妻,更加暴跳如雷。令兵丁将龙芝姑娘关进后院,严加看管;将鲤鱼侍卫贬为一座鲤鱼山,发配到金家凼子,永不启用。鲤鱼侍卫一个人在金家凼子,日夜思念龙芝姑娘,常常跃出水面,翘首期盼心爱的人儿能来和他团聚。王后听说此事后,急了,不顾一切闯到龙宫宝殿,寻死觅活地同丈夫大闹起来。没想到堂堂的东海老龙王也很惧内,三下五除二他就没招了。王后说:“我生的女儿该我管,你少插手。你就准备做外公吧!”老龙王一听,傻了眼,知道生米已经做成熟饭,只好自己找台阶下,连声说:“好,好,你作主,我不管……”于是,王后叫兵丁放了龙芝姑娘,给了她许多金银财宝和嫁妆。特别拿出自己陪嫁的赤金面盆,盛满神水,领着女儿一同来到大观山下,手向空中一抛,口念咒语:“变!”顷刻之间,原来的那个金家凼子立刻变成了一座碧波荡漾的金盆湖。鲤鱼侍卫和龙芝姑娘仰望天空,向母亲大人深深地叩头谢恩。从此他们在金盆湖中夫唱妇随,生儿育女,过起了幸福快乐的小日子。
       相传,以后每年农历三月观山禅寺举行庙会的时候,鲤鱼侍卫同龙芝姑娘都要带着他们的孩子前往参加,一同回忆他们相知相爱的美好时光。那一天,总会有男女青年趁赶庙会之机在大观山密林中尽情幽会,银河暗渡,甚至还有新生儿呱呱坠地……
鱼跃龙门

       “龙门”是进入观音湖核心景区的大门,前面景点是因人们活动而设,重在参与其中,得其乐趣,是为“人间”;后面景点是为修身悟道而设,重在观赏陶情,领悟其理,是为“仙界”。传说这里是胖头鱼升仙的地方,进了此门,便是进入了仙界。
       关于“鱼跃龙门”,还有一段神奇新颖的故事呢!从前,一个鲤鱼精和一个胖头精溯流而上,来到龙门之下,准备上观音湖去占水为王。谁料想这座龙门位于又高又陡的大山之下,两个鱼精用尽浑身气力翻腾跳跃,就是跃不上去。鲤鱼精因是龙芝公主的丈夫,东海老龙王的女婿,想凭着这层关系走走门子,他提着上好的大悟山金顶云雾茶,来到观音菩萨面前央求说:“观音菩萨在上,我在金盆湖当湖主有些年头了。您老常说,不想当神仙的鱼精不是好鱼精。我堂堂一个须眉,也想干出一点名堂来。而今目前眼下,我也不能老是守着漂亮老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求您老人家恩典恩典,助我一臂之力,让我跃过龙门进入仙界,到观音湖当湖主。日后定当重重地报答!”观音菩萨微启朱唇:“此门为‘跃龙门’,跃上去了就可以成仙,跃不上去就只能屈居观音湖永作鱼精。想进仙界,要的是真功夫、硬实力!要跃七七四十九天才能进入仙界,就看谁有这个决心和毅力。开后门的事就别提了!”眼看走门子无望,鲤鱼精只得和胖头精一起去跃“龙门”。跃了六七四十二天,鲤鱼精终因信心不足和体力不支而败下阵来,垂头丧气地回金盆湖与他的娘子过小日子去了。胖头精想:“一生能有几次搏,此时不搏何时搏?自己虽然长得胖点,但有的是志气和力气。不能像鲤鱼精那样娶了老婆丢了志向,不跃过龙门我誓不罢休!”尽管只剩下最后一个第七天,但胖头精每天坚持体能训练,还专门聘请了跟头大师孙悟空作教练,传授真本事,每天好茶好饭地招待伺候着。于是,孙悟空将自己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的实门儿悉数传给了胖头精。到了第四十九天,胖头精咬紧牙关,翻腾跳跃,也不知跳跃了多少次,仍然没有跃过去。到了傍晚时分,孙悟空把他叫到身边,如此这般地面授机宜,倍加鼓励。胖头精凝神静气,使出浑身解数,奋起一跃,只见鳞甲纷飞,水花四溅,“嗖”地一声,终于跃过龙门,稳稳落在观音湖中,从此进入仙界。观音菩萨双手合十喃喃说道:“善哉善哉,凡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腹,空乏其身。日后,你就在观音湖当湖主吧!”
       现在,观音湖中的鱼类尤以胖头最为著名。胖头火锅更是一道荆楚名菜,味道鲜美,肥而不腻,令很多食客慕名而来,高兴离去。
观山梵音


       大观山位于金盆湖西岸,同小观山、银鹭山连成一片,成南北走向一字排开。据清光绪九年《孝感县志》记载:“大观堡,在城北至公会”,“观山寺,在城北百二十里”。可见,大观山是当时孝感北部的一处军事要塞,亦是一处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观山禅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大观山山势高峻,植被葱郁,有“观山耸翠”之誉,被称为“小河八景”之首。观山禅寺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古朴沧桑,积淀深厚。大雄宝殿两旁的抱柱上镌刻行草对联一副:
       道统诸天功启三皇五帝;
       法施上界心存万类群生。
       庙后大殿正厅横额榜书“忠义千秋”;两旁抱柱上书写着黑底金字对联一副云:
       纬武经文,万古纲常存汉宋;
       精忠大义,一堂肝胆话春秋。
       笔力遒劲,行云流水,读后令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每天清晨六点,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过之后,寺中和尚便齐集正殿念起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婉转绵长,波澜不兴;钟磬和鸣,香烟缭绕,别有一番韵味。一天,有位日本高僧叫慧源法师的,从五台山迎奉一尊观音法像和法帖回国,途经小河溪,在观山禅寺游览考察佛教事业,小住了数日。谁料这一住却生出了意外,因天气突变而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金盆湖中波浪翻滚,轰然作响。日本和尚不得不延期回国。待到风平浪静后,慧源和尚准备由澴水南下江夏乘船回国。然而天气又变,一连几次都是这样。他在寺中的观音塑像前苦苦跪拜,祁求菩萨保佑他,但无济于事。一天夜里睡觉,如来佛的右胁侍大势至菩萨托梦对他说:“佛教将阴历二月十九定为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定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定为观音出家日。观音是佛界诸菩萨中的首席菩萨,你只有统统参加完这三个‘观音庶会’,才显出你的至诚,你才能顺利将法像和法帖背回国去。”醒后,日本和尚如其言,按时参加了这三个观音庶会。平时还参加做庙中的法事,当义工。一直到九月二十日才起程回国,而且是步行走旱路,不走水路,因为他想将法像和法帖都带回国去。
       且说日本僧人走后,观山禅寺又恢复了往日的惯例。每天早晚课,从寺中传来阵阵悠长悦耳的梵音。1643年,在京城任户部尚书的傅淑训被崇祯皇帝策免归里,住在小河溪街上的私人官邸天官府。次年,明亡清立。一日,他到观山禅寺进香后,留下《游观山寺》七言律诗一首:
       岧峣鹫岭郁氤氲,(岹峣tiáoyáo形容山高)
       怪石奇峰映夕曛。
       香似博山罏里出,(寺有香罏山)
       华从优钵树头分。
       楼台宛向空中构,
       钟磬遥从下界闻。
       趺坐老僧无一事,
       静翻三藏演灵文。
       这是他在国破家亡后孤苦伶仃心境的真实写照,也为这座古刹增添了些许文化内涵。
莲台迎宾

       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迎宾门位于小河镇银鹭山前。大门高17.3米,宽51米。大门上方镶嵌着“观音湖生态旅游区”八个钛金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原省政府副秘书长曾世民先生所题写。大门两侧高大的装饰墙上,镂空的观音轮廓和宝瓶符号凸现出观音文化特色。迎宾门前后是巨大的莲花广场,隐喻观音菩萨端坐于此,喜迎八方宾客。此为观音湖风景区第一景“莲台迎宾”。
       据民间传说,早年的银鹭山松柏苍翠,银鹭飞舞,与金盆湖水相映成趣,往往可以看到落霞与银鹭齐飞,湖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但不知什么时候,金盆湖突然来了一只凶猛的水兽,吃野兔,捉斑鸠,啄鱼儿,逐银鹭,甚至连老百姓的庄稼也不放过,令人苦不堪言。鲤鱼精不是水怪的对手,土地佬奈何不得,众乡绅求告无门。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之时,南海观音菩萨前往瑶池参加盛会,路过小河溪银鹭山,在莲花宝座上小憩,善才童子和童女侍立左右。小河溪土地佬闻讯赶来跪倒在地,大汗淋漓地说:“菩萨在上,我已在小河溪东岳庙备下素斋,请菩萨稍事休息,然后再去用膳。”菩萨问:“往常这里人来人往,鸟兽成群,眼下怎么如此萧条?”土地佬答曰:“菩萨有所不知,自从前年金盆湖来了一只水兽,哪还有别的鸟兽过的日子啊!”说话间,有几位乡绅前来告状,众口一词要求制裁这只水兽。菩萨明白:要想降伏这只害人的水兽,只有去请西天的大鹏。一来,前几天佛祖到南海去疗养,放了大鹏几天假。天上一日,人间半年。这几天大鹏正好有空。二来,大鹏有勇有谋,主持正义,此等重任非他莫属。于是,菩萨吩咐善才童子:“你去把大鹏请来降伏水怪。”不一会儿,大鹏来到菩萨莲花宝座前领下法旨,随即前往金盆湖去捉拿水怪。大鹏远远看见那水怪在湖中兴风作浪,遂展开双翅,奋起一飞,双爪将水怪轻轻拈了起来。霎时间,只见金盆湖风急浪高,大雨滂沱。附近老百姓吓得要死,怕得要命,纷纷跑回家里躲了起来。都说:“又是什么妖孽作怪,真是苦了我们这些小百姓!”
       大鹏将水怪放在菩萨座前。菩萨说:“等会儿将这妖孽押往天庭,再作发落。”这时,善才童子将土地佬拉到一边悄声说:“大鹏为你们金盆湖捉拿水怪,你总得意思意思吧!”土地问道“你叫我怎么意思?”善才童子说:“你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这大鹏金翅雕与孔雀都是凤凰之子,佛祖在上灵山之前曾被孔雀吞吃过,佛祖使尽浑身解数从孔雀肚中生了出来,孔雀便成了佛祖的母亲,故此佛祖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您想想,大鹏与孔雀是一母所生,大鹏就是佛祖的舅舅,佛祖就是大鹏的外甥。以前这大鹏到处胡作非为。唐僧到西天取经时因被他纠缠不放。孙大圣告到佛祖那儿,才被佛祖使用法力困住。大鹏飞不动,只在佛祖头顶上,不能远遁,现了原形,被佛祖收为贴身卫士。您如果破点皮,花点钱,和大鹏扯上关系,将来对你的提升会有好处的。”土地佬欲言又止,觉得善才童子说得不无道理,便火速派当地士绅送来一万两白银,暗中送给大鹏。大鹏也没说什么,笑纳了。谁料大鹏乃一位真君子,将一袋子银两背到莲台之下,当着菩萨和土地佬的面说:“菩萨在上,小河溪土地佬送来一万两白银,说是捐给大观山上作禅寺修缮费用,请菩萨定夺。”菩萨双手合十,朱唇微启:“难得土地一心向佛,让观山禅寺住持将银子拿去吧。”土地佬和善才童子顿时叫苦不跌,本是用来走门子的钱,大鹏却上交了菩萨,但也不好明说。土地佬只好陪着笑脸道:“略表寸心,不成敬意。东岳庙午膳熟了……”这时,菩萨发话了:“东岳庙就不去了,此地甚好,将午膳送到这里吃吧!”一面又说:“大鹏,来,和我们一块用午膳,然后速回西天。佛祖很快就要回来了。”众士绅不再言语,告辞回家。
       须臾,东岳庙和尚送来二十几碗上好素菜摆满一地,红烧的、凉拌的、清蒸的……菩萨说:“只留一菜一饭一汤足矣,其余全都撤去。”膳毕,菩萨嘱咐土地佬及东岳庙住持要在此地广结善缘,宏扬佛法,众人唯唯应诺。菩萨因要赶赴瑶池,命童男童女押着水怪一同驾云离去。
       自此以后,历代高僧在小河溪附近又建起了小古寺、四官殿、十方庵等庙宇。黎民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银鹭山一带千亩松涛,万只银鹭,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康的景象。

溪水洄澜


       流经孝昌县小河镇全境的有两条河,一条澴河,一条槐河,都是由北向南流入汉水,然后汇入长江,滚滚东去。但小河溪却是从观山脚下蜿蜒向北,横穿澴西街,在公孙桥东边的城隍潭中迂洄一圈,打上一个巨大的旋涡,然后缓缓流入澴河。这便是小河一景——溪水洄澜。千百年来,古镇小河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十山九无头,溪水向北流。文官不拜相,武将不封侯。”这首民谣是贬称小河穷山恶水,没出过大官,难成大事。但后来,奇迹出现,小河溪境况从此迥然不同。
       故事还得从城隍庙说起。公孙桥侧有城隍庙,庙下是城隍潭,水面200余石,深2丈许。城隍潭可停靠南来北往货运帆船数百只,形成“日看千人拱手,夜看万盏明灯”的胜景。货船从汉口、孝感运来京广杂货,从小河输出山货土布,行商坐贾云集,码头店铺相连,搬运交易,不分昼夜,熙熙攘攘,甚为热闹。这使得庙中的城隍老爷日不得清闲,夜不能安睡,很是烦恼。便心生一计,使出浑身解数呼风唤雨,一连几天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将潭水搅得浊浪排空,不少船只倾覆水中,折桨断桅。船夫商人叫苦不迭,纷纷扬帆起航,狼狈离去。一时间,码头生意惨淡,客商寥若晨星。
       一日,玉皇大帝带领一干文武大臣巡游至此,看见昔日生意兴隆的城隍潭边竟如此清冷,只剩潭中一汪浊浪,颇感奇怪。一问原因,方知是小河溪城隍从中作祟,怒发冲冠地斥之曰:“百川归海,有容乃大。作为一城之神,为图自己清闲而兴风作浪,撵走客商,岂不是闭关自守,自断财路!”即刻命令常驻小河溪的龙王三太子坐镇潭西的山上,亲自督办此事;命令同行的托塔李天王和东海老龙王协助三太子全权处理,不得有误。
       二位大仙领了谕旨便迅速行动,托塔李天王随手一挥宝塔,罩住城隍,将他发配外府,不得重新任用;老龙王水袖一甩,顿时风停雨住,潭水又如同往昔一样,洄澜荡漾,汩汩北流。三太子责令新城隍将庙宇南迁一里,到城外重建。人们奔走相告,庆贺三太子坐镇压邪,为民除害,遂将潭西之山称为“太子山”。城隍潭边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几百年间,小河溪成了鄂东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山青水秀,民风淳朴。
       很多山(西)陕(西)帮、咸(宁)武(汉)帮客商举家迁移到澴西街置房开店,定居于此,成为澴西街上的第一批外来移民。
岳庙晨钟

       小河镇澴西街北端有一座东岳庙。它坐北朝南,气势宏伟,盘盘囷囷,钩心斗角。相传,该庙由东岳大帝执掌,由于政务繁忙,日常事务交由其公子黄天化全权处理。黄公子英俊潇洒,正派厚道。每年三月二十八日,他都要举行庙会,与民同乐。庙中戏楼上檀板丝竹响起,楚剧汉戏交替,给小镇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尤其是每天清晨,东岳庙巨大的铜钟响起,震聋发聩,十里之外都能听见,遂成为小河一景——岳庙晨钟。
       东岳庙的钟声既是庙中和尚一天早课的开始,同时也是黄公子为三太子和玉女神传递的信号。
       故事还得从小河溪城隍发配说起。城隍因兴风作浪被发配到丹江贬为庶民以后,对三太子一直耿耿于怀。一日,他备好礼物前往武当山找其舅父真武大帝状告三太子。真武大帝何许人也?他因为在天庭结党营私,被玉帝贬到武当山镇守鄂北。但他本性不改,十分霸道,身披黑衣,手执宝剑,有金童玉女簇拥,水火二将护卫。小城隍添油加醋三把眼泪四把鼻涕地一哭,非欲置三太子于死地不可。真武大帝本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清官,竟听信外甥的诬告,答应寻找机会立案查处。再说玉帝自发配了城隍、平定了城隍潭水之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为纪念三太子的丰功伟绩,遂将公孙桥对面的山改名为“太子山”,并挽留三太子将城隍潭作为行宫别墅,使得三太子经常往来于东海和小河溪之间。东岳大帝之子黄天化乃贤达之人,经常宴请三太子,并一起讨论农桑,读书习武,为小河溪百姓除灾降瑞,广施恩泽,致使小河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太子伸张正义、体恤民情的义举深深地感动了真武大帝御前的玉女神。玉女神天生丽质,心地善良,还深谙为妇之道。三月二十八日这天,黄公子举行东岳庙会,特邀玉女神前来看戏。玉女神同三太子一见钟情,继而坠入爱河。此后,他们经常在东岳庙后的花园中彻夜幽会,至第二天清晨早课的钟声响起,才情意缱绻地依依惜别。而这一切都被暗中盯梢的城隍看得一清二楚。
       城隍如获至宝,如此这般向舅父一一禀报。真武大帝“嘿嘿”一声冷笑,认为时机成熟,令水火二将将三太子、玉女神二人缉拿归案,给了三太子一个“染指女色、违反天条”的罪名,用定身法将他定在城隍潭边。指控玉女神“不守妇道、败坏宫规”,将其囚禁在东岳庙后花园中的小屋里。“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好心的黄公子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却无计可施,只能在囚禁玉女的小屋山墙上开一个窗户,每天早课的钟声敲响,庙祝便打开窗门,让玉女神同三太子隔着小河溪水望上一眼。
       东岳大帝从天庭回来后,详细询问了这一案件的始末,对三太子和玉女神的遭遇深表同情。他本是天庭中主管天地人间祸福的官员,经过仔细勘对,决定上奏玉帝,成全他们的婚姻。玉帝对真武大帝本没有什么好感,加之三太子之父东海老龙王为天庭重臣,遂顺水推舟卖个人情,钦批三太子和玉女神结为百年之好,长驻小河溪,造福黎民百姓。
       又是一个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庙中的钟声悠扬地响起。在东岳大帝的主持下,三太子和玉女神拜了天地。各路神仙和四乡百姓欢聚一堂,共同祝福这对有情人历经坎坷终成眷属。
马回寺的传说

       马回寺坐落在龙泉村后的凤凰山腹地。左右两座山酷似凤凰鸟的两个翅膀,呈欲飞之状。寺前寺后左左右右古木参天,生机盎然。山门高约丈余,门楣上书“马回寺”三字。从结构和风格来看,大约为明代建筑。
       马回寺正殿高大宽敞,可容百人。正中端坐着东岳菩萨黄飞虎的木雕塑像,金面长髯,栩栩如生。两边端立二守将,豹眼圆睁,手执利器。偏殿及后殿分别排坐诸类神塑百余尊。
       寺院还有客房、客厅,面积300平米左右。这里是佛门弟子诵经念佛之处,也是乡邻们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过去,山里人没有什么娱乐,每年元宵佳节都要玩花灯。届时,四里八乡的人们便集中到这里,看狮子花灯,求风调雨顺。元宵节后开始唱戏,戏台搭在寺庙对门。戏班唱的皆为大戏(汉剧),一唱便是半个月。戏台后的山坡上,布满小生意摊点,卖吃喝的、煮烧锅的、抹牌赌博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有。戏台前,更是人头攒动。大姑娘、小媳妇、叼旱烟袋的老头、咧着满口黄牙的汉子,看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
       马回寺虽然没有出过什么神仙,但还真有过一段离奇故事。某年,汪姓有一女,年方10余岁,家贫,送童养媳于小河谈门。一次,小媳妇回娘家省亲,路过马回寺,不幸患急病死在路旁,几天无人收尸。当地有好心人将其尸体埋葬于庙坟,岂料竟葬得了正地。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其坟长得又高又大。传说这女子生是谈门的童养媳,死是谈门的鬼,荫赐了谈门子孙,人丁兴旺,财源滚滚。
       此事惊动了当地汪姓各灯会的头人(领头人),感到坟地压住了寺庙来脉。几经商量,决定在龙泉寺的后面再修一座庙宇,高于童养媳的坟头。谈门甚是不服,又抗不过本地人,只好到县衙去告状。一日,县老爷轿到马回寺,前后勘察一番便道:“庙好,坟也好。坟好是好,官门难断。”次日,县老爷将原告、被告都传唤到县衙,过堂审问,各陈其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的确叫县老爷犯了难。三日之后连过三堂,同第一次过堂一样,红旗高万丈,黑旗不认输。龙泉的汪姓大户和谈姓的绅士土豪相互斗法,准备看县老爷的笑话,看你怎么收场。但他们没有想一想,县老爷毕竟是有功名的,哪个没有经过三个六月四个冬?“痴官刁死民”的古训他们却忘记了。此时,县老爷正襟危坐,惊堂木一拍:“原告被告听着,关于谈氏告龙泉寺汪氏头人一案,经本县仔细勘察,严格审理,特判决如下:双方各罚白银一百两,坟不迁葬,庙不重修!”
       这桩闹了许久的民事纠纷案终于尘埃落定,以各打五十大板而了结。
癞痢女孩当娘娘

       观音湖有个地方叫黄家河,这可是个风水宝地,传说古时候这里曾经出了位娘娘。什么是娘娘?过去只有皇帝的老婆才能这样称呼。平头百姓,小青年称自己的妻子只能称“媳妇”;中年人称自己的妻子为“老婆”或“屋里人”;夫荣妻贵,对有点档次的则称作“太太”、“夫人”或“尊夫人”;对外国总统或元首的妻子则尊称为“第一夫人”。“第一夫人”的称谓是泊来品,只有娘娘才是原生态、中国造。
       黄家河出娘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旧时,民间传说观音湖会亭河一带有九个山头,被誉为“狮象把口”、“九龙奉圣”之地。还传说老屋湾有“帝王之气”,要出天子。那么一定会有一个地方出娘娘,这才配对。地方上的阴阳先生说得言之凿凿:“出娘娘的地方就是黄家河,女娲娘娘造人时就已经安排好了,有阳就有阴,有男就有女,有天子就要有娘娘。”那时,黄家河有一户人家,夫妻俩就生了一个女儿。因为家里穷,常常吃了上顿无下餐,一个独生女孩竟然穿得衣不遮体,更谈不上供她上学读书了。小女孩渐渐长大了,穿的衣服又脏又破还好说,她那满头癞痢因为无钱医治,越传越多,满脑壳只剩下几根稀疏的黄毛,连根小辫儿也梳不起来。一到夏天,苍蝇环绕,赶都赶不走。于是,家里给她安排了一个不轻不重的活路——放牛。由于别的孩子不愿靠近她,放牛也常常是“单打一”。于是,小女孩便自己生出许多乐趣,用时下的话叫做“卡拉OK”,自编自唱起儿歌自乐起来:“天皇皇,地皇皇,皇帝接我做娘娘,腊月十八好日子,八抬大轿进宫墙……”别的放牛娃也跟着起哄:“天皇皇,地皇皇,黄家河就要出娘娘,生个癞痢头光光,看跟哪个做新娘?”
       唱着唱着,不知不觉,癞痢女孩转眼到了十八岁,已是一个大姑娘了。按山里人家规矩,这个年龄段的闺女是要梳头出阁的,“女大不中留”的古训对这位癞痢姑娘也不例外,可是癞痢女孩没有几根头发,不能插簪加笄,也没有一个媒人上门提亲,这可急坏了癞痢女孩她爸她妈。
       忽然有一天,从土地岭方向传来一阵阵吹喇叭敲对子锣(喜锣)的声音,还兼有大爆竹“噼呖啪啦”和“嘭!嘭!”的响声,这显然是有钱人家接媳妇的架势。山里人喜欢看热闹,大人小孩全都倾巢出动,扶老携幼,一看究竟,到底是谁家才有这么大的排场。鸾车、仪仗、宫娥、太监……恢恢宏宏足有里把路长的迎亲队伍,径直来到黄家河癞痢女孩家门口。太监们从车上搬下锦缎彩礼、银两金锭,一群宫娥美女强按着癞痢女孩沐浴更衣,开脸上头。这一弄不要紧,霎时间,那癞痢女孩本来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根黄毛,这时却满头乌云,容貌端庄秀丽,眉眼顾盼生辉,简直成了一位貌若天仙的美女,光彩照人,艳惊四座。癞痢不见了,说话也变得很有涵养很有礼貌,“有劳公公”,“多谢姑娘”,温柔恬静,仪态万方。弯腰跪拜等礼数也十分得体,完全一副母仪天下的作派。面对此情此景,不光村里人,就连她父母也十分诧异。当人们惊诧过后缓过神来仔细一想,对了,原来这是老天的安排。当年,癞痢女孩小小年纪就会唱“天皇皇,地皇皇,皇帝接我做娘娘……”我们怎么没往深处想呢?当时如果接济她家一下,现在不也拉扯上皇亲国戚了吗?很有几位村民后悔莫及了。
        原来,这是天师在京城早已掐指算好了的。此前,天师就在长安城望见观音湖一带为“狮象把口”、“九龙奉圣”之地,是出贵妃娘娘的地方。而这位娘娘就在黄家河,并且就是这位满头癞痢、相貌丑陋的姑娘,故选择吉日良辰前来迎娶。当然,娘娘毕竟是娘娘,是上天赐予给天子的,所以皇宫的迎娶队伍一到她家,她就脱胎换骨摇身一变成了美女,于是黄家河这个小村庄也就被传得神乎其神,成了一块上好的风水宝地。
                           (根据口述整理)
哼古龙洞与仙女玩月石


       熊畈村有个美丽的村庄叫王家河,依山傍水,坐北朝南。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村前有一条与村庄同名的河,也叫王家河。潺潺流水自东南往西北绕村流过。河的对岸,也就是村庄的正南方有一座大约30米高的山叫哼古龙山,山腰间有一个近30平方米的山洞叫哼古龙洞。在村庄的西方与哼古龙山紧密相连的山,名叫象山。山腰间伸出一块大约20平方米的大石板,名叫仙女玩月石,是专供仙女们花前月夜时玩月的地方。
       传说哼古龙洞里有一千年修练成精的黄龙,乃东海龙王之二公子,自幼酷爱音乐,不仅有一副好歌喉,而且精通乐理,他就是清吟自哼一首情调小曲,其歌声便悠扬四方醉倒群芳。
       附近仙女玩月石板上玩月的仙女,乃玉皇大帝之女。自七姐下凡配董郞之后,其他六个仙女也耐不住寂寞,常下得凡间到仙女玩月石板上来玩月。特别是玉帝的第六个女儿,自幼酷爱舞蹈,不仅善长人间传统舞蹈,而且天生丽质,秀丽乖巧。若有人随意小哼一首,她便翩翩起舞和跳一曲,她那优雅的舞姿,精湛的舞枝也能醉倒群雄。
       哼古龙洞里的二公子黄龙,修炼之余,习惯每日夜间哼上一曲,以解寂寞之情。他那悠扬动听的情曲小调让仙女玩月石板上的仙女所陶醉,便随着黄龙的歌声翩翩起舞,直至深夜。他们久而久之,乐此不疲。黄龙愈唱愈欢,仙女们愈跳愈疾、愈演愈烈。黄龙情不自禁地由洞里唱到洞外。仙女们亦不知不觉地由仙女玩月石跳到了哼古龙洞旁。黄龙被仙女们舞姿美貌所倾倒,仙女们被黄龙歌声和帅气所痴迷,彼此将对方定格在自己的视线里,凝视良久,直到歌声戛然而止,舞步骤停。黄龙见仙女中六姐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他似触电一般深情地目视着六姐。四目相对,眉目传情。六姐则羞涩一笑而避之。黄龙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迅速来到六姐身旁,深情一揖说道:“我乃东海龙王之二公子黄龙修炼至此,前来拜见众仙女。还不知众仙女何路而来,敢问这位仙女姓甚名谁?”六姐连忙用水袖遮掩眉目,也深情一揖,说道:“回二公子话。我乃天庭玉皇大帝之六女,名六姐。他们都是我家姐姐,闲来无聊,思念人间美景,常来仙女玩月石板上赏月。”黄龙道:“六姐及众仙姐安好。若不嫌弃,请到寒舍小息可否?”六姐答道:“好呀!”众仙女互致礼便款款而入。黄龙安座沏茶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有说有笑,谈笑风生。话余间黄龙又一展歌喉,六姐与众仙姐便翩翩起舞至深夜。这样一来二往,黄龙与六姐由一见钟情发展到情甚笃,意更浓。他们便请太白金星做大媒,玉帝与龙王满心欢喜,便结成了秦晋之好。
       从此,哼古龙洞的歌声越来越嘹亮,仙女玩月石板上的舞蹈愈来愈热烈,日久天长,从不间断,就连凡间人们都羡慕不已。每天夜幕降临,劳累一天的王家河人们便自带板凳来到河边,倾听哼古龙洞悠扬的歌声,欣赏仙女玩月石板上优美的舞蹈。
令牌山的传说


       令牌山,顾名思义,它就像一个道士用的令牌。令牌山位于观音湖柳林村,就是现在的观音文化主题公园所在地。观音菩萨塑像端然打坐的那座山,远远望去,它不就像一个巨大的令牌吗?
       令牌是道士用的物件,道士信的是道教。观音菩萨是佛教诸菩萨中的首席菩萨,她所信奉的是佛教。而三纲五常等孝文化又是属于儒教,《论语》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古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其实这并不矛盾,观音湖就是佛、道、儒三教融合的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令牌山下的柳林村,原来在观音湖底,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一大片柳树林蓊蓊郁郁。每年二、三月间,柳絮轻飏,春燕呢喃,景色很美。不知何年,附近李家湾里出了一个道士,名叫李耀斗。他从做孩子时起就拜了一位名道士当学徒,天长日久,颇得这位名道士真传。后来,李耀斗也成了一位得道高人,闻名遐迩。他家堂屋正中供奉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等三清神像,两边供奉着玉皇大帝、太皇大帝、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祗等四御神像,俨然一副正宗道教信徒的作派。凡是老了人要做道场的,李道士如果能够光临,就是给足了东家面子,也是一种荣光。李道士的乡脚(做事的范围)很广,大公会(现在的小悟乡、观音湖)一带是他的“坛口”(同“乡脚”),凡是这个坛口的丧事道场、打雨醮等活路全部由他打理,别人不得问津。李道士有绝活——能呼风唤雨。有一年,观音湖一带闹旱灾,过了夏至节,还没有下一滴雨。人们等啊等,快到小暑了,老天爷照样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只出气,不进气,田里皲裂成寸把宽的口子。别说插秧,就连池塘中牛羊喝的水也没有。幸亏后山上有口龙泉井,勉强可以维持柳林村民的生活用水和秧苗不被干死。这时,大家想起了李耀斗道士,决定央求他想想办法。几位头人凑齐了一些费用,设祭坛于令牌山前。李道士选择了一个吉日,学着诸葛亮借东风的样子,披头散发,拿腔作势,口中念念有词。经过大半天折腾,方才罢休。李道士和头人们自然是好酒好肉地饱餐了一顿。酒足饭饱之后,李道士照例笑纳了辛苦钱。不多,五两银子。正当他拿着沉甸甸的银子往口袋装时,头人汪财主发话了:“我说李老道,辛苦你闹腾了大半天,怎么不见一滴雨,你叫我们拿么事向乡亲们交代呀?”李道士顾左右而言他:“我家还有些二茶冇摘,我得回家催伢们趁天气晴朗快去摘下来。你们玩,你们玩……”话没说完,他却一溜烟跑了。
       令牌山前,汪姓的老幼尊卑这时却急得团团转。钱花了,时间耽搁了,却没有求到一滴雨,今年可能又是一个荒年了。到了十冬腊月,柳林一带的老百姓又要出外逃荒要饭了。正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天空突然涨起了乌云,“轰隆隆!轰隆隆……”雷声也响起来了,并且越响声音越大。不一会,淅淅沥沥地竟然真地下起了瓢泼大雨。“这真是及时雨呀!”有人说。“李道士真是神仙下凡啦!”还有人说。总之,李道士这回可真神了。一时间,人们把他当成了救命的菩萨。这场雨一连下了三天三夜,人们冒着大雨整田栽秧,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忙扯秧,挑秧,办田,插秧。两三天功夫,所有水田都插上了秧苗,一片嫩绿,水汪汪的。柳林的百姓乐得心都醉了。他们“李青天”前、“李先生”后地喊个不停,简直把他当成了再生父母,亲生爹娘。
       李道士的这场法事是他道士生涯的一个转折点,给他带来了颇为丰厚的回报。他为亡人做的道场干净洒脱,唱腔婉转动听自不必说。替黎民百姓打清醮求雨也十有八九成功,这可能与他懂些天文历法有些关系。一时间,他名声鹊起,请他打清醮求雨的人越来越多。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便带了几个徒弟。一般情况下,让徒弟们去应付应付了事,他只在家里坐着收钱。硬是太对己(关系好)的、有面子的人来请就亲自出马。家里的事混好了,银子大把大把地往家里拿。几年下来,也颇买了些好田好地。原来窄窄的破院子改建成了带有“品”字防火墙的大宅院。他老婆的头上插满了金钗银簪,油光的脸上时时搽着蚌壳油。李耀斗每做一场法事,总是喝得醉熏熏的,自己不认得自己。人们常说,天下最害人的莫过于酒色。李道士年纪大了,况且那时山里也很封建,色是没法享用了,就是贪点酒。贪酒即误事。
       一日,李道士为大公会某村打了一场求雨的清醮。为了一人独吞“草鞋钱”,没有带徒弟一起来。法事看起来做得干净、漂亮,因为盼着早点喝酒,偷工省事,少念了一堂经。做“完”了法事,将“草鞋钱”收得满满的。银子揣进怀里以后,免不了大吃大喝一顿。几位乡绅轮流把盏,左劝右劝,竟把李道士灌得酩酊大醉。饭毕,他一步一晃地往家里走,不知不觉天色已晚。眼看到了令牌山,忽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碗口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一阵阵怪叫也在耳边响起,顿时天地昏暗,分不清东西南北。再说,打了清醮的村民们出钱出力,忙活了一整天,却没有盼来一滴雨,此时正心急如焚。但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李道士在做法事时偷工省事,瞒得了老百姓但瞒不住神仙。神仙就是不给你下雨!
       有着一身法力的李道士这时也吓得魂不附体,牙齿直打颤。一阵狂风刮来,李道士手中的令牌被刮走了。眼看那个令牌飘呀飘,飘到观音湖的边上。突然间,令牌竟然变成了一座几百米的高山,矗立在观音湖的南岸。“怎么了,我冇做什么坏事呀?我做的都是为老百姓谋利的好事呀?”李道士自己问自己,自己在做着反省。忽然,乌云之上站立着一位神仙,披发黑衣,手持宝剑,足踏龟蛇。卫将持黑旗。两边有金童玉女、水火二将。一个声如洪钟的声音在李耀斗耳边响起:“李耀斗听着,我乃武当山真武大帝。坛中规矩,作为道士,理应为黎民百姓多做好事,多做善事。救民于水火,拯民于涂炭才是我们道家所奉行的准则。你今天少念了一堂经,却收满经钱,贪杯误事,致使打了清醮却滴雨未下。现将你的令牌收回,从今以后,你永远不得涉足道坛。况且,这么多年以来,你聚敛的财富够你一生花的了。我已另派别人主持大公会这个坛口!”
       李耀斗没有令牌,再也不能做法事,就是做了也不灵验。从此,也就没有人找他。只有那座令牌山,高高地矗立在观音湖边,经历了岁月的风霜雨露,反而越来越秀美了。
                                                                                                 (根据口述整理)
风斗山的传说

       观音湖陈井村五组(管家刺林)对面一公里左右有一座山,海拔300米的样子,名叫风斗山。风斗山上灌木丛生。山半腰有一个洞,一米见方大小,状如风斗口。站在风斗口,风往里面唆,不知深浅。有人曾经丢了个大石头进去,没有回声。老年人说,此洞是虎狼出没之地。还有人说,这是个风斗山,只要你一摇风斗的把,风斗口就会出大米。但贪心的人去摇,它不会出什么。
       当时,有个穷苦农夫,没有田种,加入了丐帮,住在陈井村的夏庙中,以讨饭为生。陈井村有个老头对这乞丐说:“你到风斗山去,只要你一摇风斗把,风斗中便会吐出白花花的大米来。”乞丐照此一试,风斗山果然吐出许多白花花的大米。乞丐很高兴,把这些米分给湾里其他穷人吃。这时,乞丐自言自语地说:“光出大米不中,能出金子才好。”晚上睡觉,庙里的观音菩萨托梦给他:“你心地善良,特赐你黄金五十两。你用这些钱盖房娶妻,买田置地,好好过日子。但你不要贪心,够你开销就适可而止。”乞丐醒后,按照梦中所指来到风斗山旁,用尽气力摇呀摇,风斗口里果然吐出黄灿灿的金子。乞丐并不贪心,拾起两锭金子就不摇了。他将这些金子拿去买了几斗好田,盖了三间大瓦房,讨了一位贤淑温顺的妻子,过起了“男耕田来女织布,男挑水来女浇园”的农家生活。
       从此,乞丐再也不用讨饭了。夫妻俩结善缘,做善事,修桥铺路,建庙烧香,生了一大群儿女,得了一大群孙子。
                                                                              (根据口述整理)
乌盆窑的传说


       沙窝河边有一村庄----沙窝,是个小集市。村里有一老者姓张行三,为人耿直,好行侠仗义,因此,人都称他为“别古”。原是打柴为生。皆因他有了年纪,挑不动柴,众人就叫他开柴行。看着过称,得了利息大家平分。这也是他素日为人和好换来的。
       一日闲暇无事,张别古偶然想起,三年前铁岗赵大欠我一担柴钱四百文。我若不要,有点对不住众伙计们。今日无事,何不走走呢!于是拄了竹杖,锁了屋门,径往铁岗而来。到了赵大门首,只见房屋焕然一新,不敢敲门。问了问邻里之人,方知赵大发了横财,如今都称“赵大官人”了。老头子闻听后不由心中不悦,暗想道:赵大这小子,从来不务正业,他那行为连柴火钱都不想给,他怎么配发财呢?转到门口便将竹杖敲门,口中喊:“赵大,赵大!”只听里面答应道:“是谁,这么‘赵大赵二的’!”说话间,门已开了。张三(别古)看时,只见赵大衣冠鲜明,果然不是先前光景。赵大见是张三,连忙道:“我道是谁,原来是张三哥。”张三道:“你先少和我论哥儿们。你欠我的柴火钱,也该给我了。”赵大闻听道:“这有什么要紧。老兄,请到家里坐。”张三道:“我不去。我没带着钱。我若有钱,肯找你来要账吗?”赵大说:“哪里话来,还是请到里面坐吧!”张三只得随着他进到了屋里。只见一路一路的盆子堆得不少,彼此让坐。张三说:“你把我的柴钱给我,我好早点回去。”赵大说:“张三哥,你放心,我哪就短了你四百文呢?”说着进屋拿了四百文递与张三。张三接来揣在怀内,站起身来说道:“不是我爱小便宜。我上了年纪,夜来时常爱起夜(洒尿)。你把那小盆给我一个,就算折了欠我的零头罢!”赵大说,“你这是何苦。这些盆子,是挑出来的,没沙眼,拿一个就是了。”张三挑了一个黝黑的乌盆,揣在怀内,转身就走了。
       这铁岗离沙窝也有十几里路。夕阳快要落山,来到树林之中。听见秋风飒飒,看到败叶飘飘,猛然间滴溜溜一阵旋风,顿时觉得汗毛眼里一冷。老头子把脖子一缩,腰儿一躬,刚说了一个“好冷!”不防将怀中盆子掉在地上,咕噜噜乱转,隐闻悲哀之声:“摔了我的腰了。”张三闻听,连连唾了两口,捡起盆子往前就走。只听后面说道:“张伯伯,等我一等。”回头不见人,自己怨恨道:“如何白日有鬼?我怕我快要死了。”一边想一边走,好不容易到了家,关了门,觉得困乏已极。自言:“管他什么鬼不鬼的,且梦周公。”才说完,又听得悲悲切切,口呼:“伯伯,我死得好苦也!”张三闻听,道:“怎么的,我竟把鬼关在屋里了?”别古秉性忠直,不怕鬼邪。便说道:“你说吧,我这里听着呢!”只听那盆隐隐说道:“我姓刘名世昌,在苏州阊门外八宝乡居住。家有老母周氏,妻子王氏,还有三岁的孩子,乳名百岁。我本是做生意的。只因东京汴梁有一分店,折了号,带着银子,乘驴回家。行李沉重,天又快黑,想找一处店家住宿。只见前面有一窑场,灯火通明,我就想去借宿。一问老板姓赵,他们夫妻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不料,他们见我身边带着许多银两,就起歹心将我害死,谋了钱财,将我血肉和着泥巴做成了瓦盆。我冤魂不安,望求伯伯替我在包大人面前申明此冤,报仇雪恨!”说罢,放声痛哭。张三闻听他说得可怜,不由动了豪侠心肠,全不畏惧。便说:“乌盆。”只听应道“唉,伯伯。”张三道:“听说包公在定远县做官。这个状我怎么告呢?”乌盆说:“伯伯,明天包大人正调查一起案件,要从这里经过。你就可以帮我把状告上。”张三道:“虽则替你鸣冤,惟恐包公不能准状,你须跟我前去。”乌盆道:“愿随伯伯前往。”张三见他应叫应声,不觉满心欢喜道:“这样去告状,不怕包公不信!”
       老头儿为人心热,一夜没有合眼。不等天明,爬起来,揣了乌盆,拄起竹杖,锁了屋门,径奔包公驻扎处。及至到时,天气过早,尚未开门,就在屋旁坐下。稍等一会,门分两扇,老爷升堂。张三忙拿起盆子就喊:“冤枉!”该值的衙役回禀,立刻带进。包公座上问道:“有何冤枉,诉上来。”张三就把讨账经过和乌盆情况一一说明,现有乌盆为证。包公闻听,就在座上唤道:“乌盆!”并不见答应。又连唤两声,也无影响。包公见别古年老昏愦,也不动怒,便叫左右撵去便了。
       张老出了衙门,口呼:“乌盆!”只听应道:“唉,伯伯。”张老道:“是你随我诉冤,为何不进去呢?”乌盆道:“只因门上门神拦阻,冤魂不敢进去。求伯伯替我说明。”张老闻听,又喊“冤枉!”该值的出来,嗔道:“你这老头子还不走,又在嚷嚷什么?”张老道:“求爷们替我回复一声,乌盆有门神拦阻,不敢进见。”该值的无奈,只得替他回禀。包公闻听,提笔写字一张,叫该值的拿去门前焚化,仍将老头子带进来,再诉二次。张老提着盆子,上了公堂,将盆子放在当地,他跪在一旁。包公问道:“此次叫他可应了?”张老说:“是。”包公吩咐:“左右,尔等听着!”两边衙役躬身静听。只见包公座上问道:“乌盆!”不见答应。包公不由动怒,将惊堂木一拍:“你这狗才!本官念你年老之人,方才不加责于你。如今还敢如此,本官也是你愚弄的吗?”用手抽签,吩咐责打十板,以戒下次。两旁不用分说,将张老打了十板,闹的老头儿龇牙咧嘴,一拐一拐地揣了乌盆,拿了竹杖出衙去了。
       转过影壁,便将乌盆一扔,只听得“嗳呀”一声,说:“碰了我的脚了!”张老道:“你为何又不进去呢?”乌盆道:“只因我赤身露体,难见星主。没奈何,再求伯伯替我申诉明白。”张老道:“我已然替你挨了十大板。如今再去,我这两条腿就不用长了。”乌盆苦苦哀求。张老是个心软的人,只得拿起盆子,却又不敢喊冤。就从角门溜进去,口里却在叫屈。那里包公也听见了,吩咐带上来,问道:“你这老头子,为何又来。难道不怕打么?”张老叩头道:“方才小人出去,又问乌盆。他说赤身露体不敢见星主之面,恳求老爷赏件衣服遮盖,他才敢进来。”包公叫包兴拿件衣服给他。张老拿着衣服出来,将乌盆包好。拿起来,不放心,又叫道:“乌盆,随我进来。”只听应道:“唉,伯伯,我在这里。”张老听他答应,这一回留上心了,便不住地叫着进去。到了公堂,仍将乌盆放在当中,自己在一旁跪下。包公又吩咐两旁,仔细听着。只见包公座上唤道:“乌盆!”不想衣内答应道:“唉,星主。”众人无不诧异。张老听见乌盆答应了,这才放心。包公细细问了张老。张老仿佛背书一般,他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家有何人,做何生意,怎么遇害,是谁害的。滔滔不绝说了一回,清清楚楚。旁听的无不叹息。包公听罢,吩咐包兴取十两银子来,赏了张老,叫他回去听传。别古千恩万谢地去了。
       包公立刻吩咐书吏办文一角,行到苏州,调取尸亲前来结案。即行出签,拿赵大夫妇。严加讯问,并无口供,包公沉吟半响,便吩咐:“将赵大带下去,传刁氏。”刁氏上堂。包公说:“你丈夫供称杀害刘世昌,全是你的主意。”刁氏闻听,恼恨丈夫,便说出是赵大用绳子勒死的。并言现有未用完的银子为证。当即画供,押了手印。立刻派人将赃银取来。又带上赵大,叫他女人质对。谁知这厮好狠,横了心死也不招,言银子是积攅的。包公一时动怒,上了大刑,用夹棍夹了两腿。问时仍不招。包公一声断喝:“收!”赵大熬刑不过,只得招认。这时尸亲已到。包公将未用完的银两和变卖赵大家财银两俱给了尸亲婆媳。婆媳感谢张老替他鸣冤之恩,要带他到苏州养老送终。张老也因受了冤魂的嘱托,觉得应照看孀居孤儿,因此商量停当一起动身往苏州去了。
       当时离铁岗一里地的窑场,由于出了这起命案,信口称为“乌盆窑”。后来陆续又搬来了许多人家,形成了今天这个不大不小的村庄,也就随着叫“乌盆窑”,此案件千余年来一直流传不衰。
城隍潭的传说

       从前,小河溪公孙桥旁住着一对恩爱夫妻,陈强和黄英。一天傍晚,突然“轰隆”一声,公孙河水竟干涸见底了。这可是小河溪几千百姓的生命线啊!没有了河水,庄稼干枯了,树木干枯了,花草没有了,人们也失去了往日的欢乐和幸福,只剩下憔悴和痛苦。
       陈强和黄英决心去找回公孙河的河水和人们往日的欢乐。乡亲们挥泪送行,嘱托平安。夫妻二人向北涉过九十九道急流,翻过九十九座高山,来到一个山口。见一条恶龙横身挡住去路,身后就是他们要找的公孙河河水。恶龙口吐人言:“谁敢同我较量,除非挖出前面高山的金斧银剪。”
       强哥和英妹竭尽全力,凿穿了大山,战胜了守山的怪蟒,取出了金斧银剪。夫妻二人高高兴兴地往回走,抬头见前面站着一位老人。夫妻二人恭敬地给老人请了安,并请老人让开一条路他们好过去。这时,老人问他们夫妻俩为何匆忙赶路?手中拿的何物?夫妻二人见老人和霭可亲,就一五一十地把前后情况向老人说了一遍。并说:“我们吃尽千辛万苦,得到了金银钥匙,准备去大战恶龙,夺回被他抢去的公孙河水,以拯救方圆数里百姓。”老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你们这样去也战胜不了恶龙。因为恶龙力大无比,又会妖术,兴风作浪,凡人如何近得?我今赐你金丹两颗。服后,再去大战恶龙,方可得胜!”说罢,取出金丹,一人一颗。夫妻二人正在口服金丹时,一闪眼,老人就不见了。抬头只见空中祥云飘浮,簇拥着老者渐渐远去……
       原来,老者竟是太上老君。夫妻二人叩头谢了,继续往回赶。不觉已经来到恶龙面前。夫妻二人高呼:“恶龙,我等已取出金斧银剪,你还敢来战么?”恶龙大笑说:“幼稚!你们当真认为取得了金斧银剪就能战胜我么?真是痴人做梦。来来来,我们大战三百回合。”说罢驾起风云扑向夫妻二人。不想他们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身随风动,意到斧到,只一斧就砍断了恶龙一只右脚。英妹一剪剪去了恶龙赖以支撑的龙尾。顿时,残鳞败甲满天飞……
       夫妻二人终于制服了恶龙,金斧银剪也飞回大山里去了。他们把恶龙作恶的宝罐拿到手,盛满了公孙河的水,兴高采烈地回到公孙桥下,将宝罐的水倾倒到公孙河里。不一会,公孙河里就涨满了清澈见底的一河水。这时,城隍老爷就跟他们夫妇说:“年轻人,请把宝罐扔到河里吧。这样,河水就永远不会干涸了。”强哥和英妹一听有理,就随手一丢,宝罐端端正正地镶嵌在城隍庙前的公孙河里。从此,这里的一段河水深不见底。每月望日半夜子时,还可听到龙吟之声。因此,人们便把这段潭水称为“陈黄潭”。
       河水涨起来了。大地复苏了。人们也狂欢起来了。大家都来为这对夫妻祝福。正当人们狂欢高兴之际,那对夫妻却悄然离开了。因潭水正在城隍庙脚下,人们为了怀念陈强和英妹夫妇俩,同时又感谢城隍老爷保境安民之恩,故取名为“城隍潭”,即“陈黄潭”的谐音。
太子山的传说

       古时候公孙河的河伯性情暴躁,行事凶残。他手下的虾兵蟹将也仗势欺人,横行霸道。河伯经常兴风作浪,大潮淹没庄稼,卷走房屋,害得两岸百姓叫苦连天。大家都恨透了他。
       公孙桥旁有一座城隍庙,庙里住着这一带保境安民的城隍老爷。河伯的肆虐,扰得民不安生。城隍老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自己又无能力制服河伯。他猛然想起,自己的老朋友东海老龙王可恰管河伯,何不到东海找找老朋友帮忙呢!于是,城隍老爷驾云来到东海,见到东海龙王敖广,诉说发生在公孙河的一切。敖广听后,勃然大怒,骂道:“一个小小的河伯,竟敢大胆妄为,无法无天。这还了得!”敖广立即派他的三太子带领500水兵,前去捉拿河伯治罪。三太子领旨,即刻发兵,来到公孙桥下叫阵,下面却没有回声。原来,城隍前去搬兵,河伯早已知晓。心想:你去搬兵,我就不能搬兵么?于是,他就去找他的大女婿黑煞神姚崑(在少华山修炼成形蟒蛇精)。姚崑听说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前来,自知不敌,就跟他的岳父说:“看来我得去多请几个帮手来,才有必胜的把握。”他想来想去,想到镇守磨山的山神和他是好朋友。于是,他就来到磨山,见到山神,将情况一说。山神说:“这乃小事一桩,我们即刻动身前去解决此事。”姚崑说:“你先走一步,我突然想起东北方向的仙姑洞里有一个狐仙,神通广大。我何不也请她来帮帮呢!”说完就驾云直奔仙姑洞。见到狐仙胡四妹,将情况一一说明。狐仙本来就是一个闲不住的妖狐,听说有这好的热闹事,不等姚崑说完,连说:“我去,我去!”两人驾云回到公孙河时,磨山山神已早来多时。河伯见来了这么多帮手,大喜,设宴款待。正吃得高兴,水卒来报说:“祸事了!祸事了!”河伯问:“什么祸事?”水卒说:“龙王三太子打进来了!”磨山山神大怒:“鼠辈,欺人太甚!”手执开山斧,带领众水卒,杀出府来,正遇三太子手下鲤鱼精。两下不由分说,大战三十余合,鲤鱼精不敌。三太子举起方天画戟就来接战。正打得难解难分之际,忽听空中高喊:“磨山山神接旨!”原来是当值土地见磨山山神和几个妖怪混在一起,触犯天条,危害人间,上天奏明玉帝。玉帝大怒,派巨灵神大将下界捉拿山神以正天规。山神见巨灵神喊话,吓得胆战心惊,一不留神,被三太子一戟刺中左臂。三太子正要取他性命,忽听空中巨灵神高喊:“三太子手下留情。吾奉玉帝旨意捉拿此神上天听审。后会有期。吾神去也!”只听“嗖”地一声,山神被捉往天庭去了。妖狐见山神被捉,仗剑直取三太子。两人一照面,妖狐便被三太子的英俊气概所倾倒,不觉动了凡心,想和三太子结为夫妻。所以她也不愿意和三太子战了。随即取出捆仙绳,念动咒语,金光一晃,三太子就被妖狐捉往仙姑洞去了。妖狐把三太子锁在后洞,自己到卧室稍事休息再来劝说,以成好事。不想,妖狐还有一个结义妹妹百合仙子。她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妖狐的所作所为都是触犯天条的大罪。为了减轻义姐的罪孽,她悄悄来到后洞放了三太子。
三太子出了妖洞,回到东海,查询妖狐的捆仙绳来历,问父亲东海老龙王知不知道。龙王说:“这还不容易!我上天一查不就知道了?”龙王找到太白金星,请他查查是谁丢了捆仙绳。太白金星把聚仙旗一展,群仙毕至。金星一问,是谁丢了捆仙绳。内中只听一人说道:“是我丢了捆仙绳,我正在查找。”金星一看,乃金光圣母。问她丢了多长时间,圣母说:“大概七天左右。”金星说:“七天在下界就是七年,这还了得!你速去将妖狐捉住,任你处置便了。”金光圣母说:“我洞中正少一个看洞之人。我不免将她捉来帮我看洞吧!”
       金光圣母说罢,驾金光直奔仙姑洞而来。这时妖狐胡四妹正向她的义妹百合仙子发脾气,恰好金光圣母到来。妖狐吓得战战兢兢,跪在金光圣母面前请罪说:“那天,我趁圣母去赴王母蟠桃会之机,偷走了捆仙绳。但我没有做什么坏事。望圣母恕罪。”金光圣母说:“罢了,罢了,你跟我去修炼吧,以后好成正果!”狐仙大喜,就跟金光圣母到洞中修炼去了。后来,狐仙果然成为正果,还受到如来佛的夸奖呢!
       回头再来说公孙河里的河伯。河伯见把龙王三太子都活捉了,心中不胜欢喜,大摆宴席,招待各地的妖魔鬼怪。吃呀喝呀正在兴头上,三太子突然又来挑战。黑蟒精姚崑勃然大怒,手提一对金钢神鞭便来迎战三太子。二人大战八十回合不分胜败。三太子想,我何不把此怪引到公孙桥下,让瑶姬放置的神箭来制服它呢?想着,想着,三太子边战边退,看看已到公孙桥下,随即大呼:“瑶姬神箭,还不现身!”只见红光一闪,一枝神箭冲天而出,正中黑蟒大腿。黑蟒退到一座山下时,早已筋疲力尽,动弹不得。三太子用捆仙绳将黑蟒精捆绑塞在山脚下,让它永世不得翻身。因山脚下有蟒精堵塞,潮水到此就不能前进,只得回头,从而使这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小河溪八景之一“溪水洄澜”。
       三太子制服了黑蟒精后,将河伯捉往东海治罪去了。从此,这里的老百姓过上了安逸太平的日子。他们为了纪念这位从未谋面的恩人——龙王三太子,就把压住黑蟒精的这座山取名为太子山。有诗为证:
       紫气东来起远烟,
       洄澜溪水倒循环。
       城隍潭内金龙舞,
       太子山头挂早帆。
傅天官的传说


       观音湖熊畈村黄家响塘有傅天官(傅淑训)的祖坟山和天官墓。相传,傅淑训很小的时候,他母亲因病去世。傅家先就派了几个人到祖坟山上去打井(葬死人的洞穴)。勘舆先生叮嘱打井人,只挖五尺深,挖好后将盖板盖好,千万不要动。井打好后,就将盖板盖上。由于盖板是很厚的一块青石板,蛮重,打井人不小心挪动了一下。忽然,从井里“哗啦啦”地飞出七只白鹭。打井人一惊慌,将石板一松,竟把第八只也是最后一只白鹭的腿打折了。
       眼看八只白鹭都飞走了,七只都飞得很高很远,只有打折了腿的那只白鹭,飞到附近的林子中就不见了。民间传说,这只白鹭就是傅天官的化身,他长到10岁左右必然有一场劫难。傅淑训父亲在小河溪也算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便请了一位算命先生给淑训算算命。那位先生知道傅家根底,说这孩子将来虽有一劫,只不过是磕磕碰碰的小事罢了,无伤大雅,日后必是做朝廷命官的可用之材。傅家给了算命先生20两银子,算命先生高兴地走了。
       孩提时代的傅淑训,一切正常。但他天性好动,总也闲不住。尽管喜欢玩,但他天资聪明,悟性极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所以,他读书根本不怎么操心。有一年春夏之交,正是小河溪大红桃成熟的季节,傅淑训跑到自家桃园去玩,上树摘桃子吃,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将一只右腿摔断了。那时医疗条件差,骨头虽然长好了,但他也落下终身残疾——成了一个瘸子。这年,他正好10岁。老百姓又议论说:“怎么样?你不信吧,他腿跛,就是当年葬他母亲时,石板盖将那只白鹭的腿打折了的缘故。”当年算命先生的话也被传得沸沸扬扬,神乎其神。于是,大家也就相信了这个说法。
       傅淑训后来虽然官至一品尚书,却是个跛子部长。在他晚年的诗作中,也可看出他平时是拄着拐杖走路的。如傅淑训被崇祯皇帝策免归里后,年纪也不是很大,才60出头,写了一首七言律诗《黄湖寺》,其中有“随意杖藜时独往,隔溪隐隐见渔舟”之句,可以佐证此说。
       傅淑训死后,也安葬在他家的祖坟墓地——熊畈村黄家响塘后山。
                                                                                 (根据口述整理)
仙姑洞


       马鞍山的西面山脚下,有一个石洞,洞口比较规则,呈圆形,直径约有丈余。洞口朝上,洞底已被散石封闭。传说这个石洞里曾经居住着一位仙姑,所以叫仙姑洞。
       听人们传说,以前,这个石洞幽深无底。里面居住着一位仙姑,很漂亮。长了一副瓜子脸,弯弯的眉毛,高高的鼻梁,尤其是那嘴唇,总是润滋滋的,像是打了口红一样,看上去很有几分魅力。仙姑也很爱干净,衣服总是穿得整整齐齐,没有一点皱纹。头发一丝不乱地梳成一个朝天髻。她不施脂粉,不戴首饰,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矫饰”。看来仙姑很有钱,她使用的东西都是用金银制成的。多少年来,洞里的仙姑与马鞍山周边的老百姓一直和睦相处,互相照应。本来,仙界与尘世的往来也是常事。遇上附近人家办些大小喜事,缺什么桌子板凳、碗筷酒盅之类的东西,都能到仙姑洞里借来一用,用后还原。这样的日子过了很久。
       可是有一天,仙姑洞里借出去的东西少了几样。仙姑一想,啊!原来是一个年轻小后生来借过东西,说是家里建房子,招待客人办了几桌酒席。屈指一算,半月有余,也该还了。于是,她一路找来,刚进湾,就远远看见了那个后生。仙姑跟着后生进了他家,看见仙姑洞里的金桌子、金椅子全部都在,银碗银筷也没少。便对后生说:“这些东西你已借了好长时间,也该还我了。”后生嘻皮笑脸地靠近仙姑说:“好妹妹,看你长得多水灵啊!我一看见你就舍不得你走。我家里有良田十几石,房屋连三间一正一倒。这不,刚刚装修粉刷完。你若不嫌弃,跟我做媳妇,保证你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况且,还有你那些金银财宝……”不等后生说完,仙姑早就气不打一处来,冷冷地笑道:“嘿!真看不出,你一个堂堂男子汉,竟然是个伪君子。先借东西不还,想据为己有。现在你居然想骗色骗钱。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这种卑劣小人,想发混财,没门!”仙姑顿时大为震怒,遂向那些金银器具轻轻吹了一口气。说也奇怪,金银器具竟然马上就变成了木质器具,让那位漂亮的小后生看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小后生想入非非的笑话在仙姑洞附近传开了。村民们对他的所作所为当成了饭后茶余的谈资,一笑了之。然而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再也没地方借这些金银器具了。被小后生惹恼了的仙姑用铁扫帚在洞口拖了一圈,封住了洞口,不与凡间往来。从此,人们再也没有看见这位仙姑了。

槐河传说与观音信仰



       孝昌县境内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叫槐河。河水清亮,牛羊成群,田野碧绿,风景宜人。槐河的上游叫沙窝河,下游才叫槐河。槐河河道宽10余米,河床宽处有一百多米,是澴河的一条主要支流。一直通到花园镇南大桥而注入澴河。
       槐河岸边有个古老的地方叫槐河店,是一个街道狭窄、200余米长的小集市。现有六、七十户人家,居民多姓吴。距槐河店街心10余米的小巷内,有几棵比水桶还要粗的古槐树,其中一棵树直径1米多。据老人们说:“千年的槐河万年的精。这棵古槐树不简单呢,它是一棵神树!”相传汉孝子董永流寓安陆府(今孝感)时,路过现如今的孝感城,遇到了非他不嫁的仙女张七姐。董永因为穷困潦倒,不敢攀高枝,靠大树。此时,槐河岸边的老槐树已经修炼成精,他老人家觉得董永虽然穷,但志不穷,而且心眼好,应该得到爱情。他亲自出马当媒人,成全了董永与张七姐的姻缘。于是,槐河店这个地方便名闻遐迩,那棵老槐树的善举也不胫而走了。
       槐河的源头位于金盆湖以东的观音岩。观音岩这个地名由来已久。据说此处观音信仰有好几百的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中后期。时至今日,附近还有不少村民的观音信仰仍然十分浓烈。
       “观音”是佛教里“观世音菩萨”的简称,菩萨在佛国中的地位仅次于佛,又叫“观音大士”或“观世音”、“观自在”,即观察、倾听世间民众声音之义。广大善男信女认为,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其地位决不亚于释迦。观音信仰是一种植根乡土的朴素文化,从东汉伊始至明清两朝乃至民国,信众不绝,有些地方家家阿弥陀,户户敬观音。信众有心事时上香祈祷,以求神灵庇佑,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当前,孝文化与观音文化是和谐、互补的,有扶危济困、积德感恩等共鸣点,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道士湾


       道士湾位于小河镇杨畈村,在马鞍山西麓。相传,古时候该湾有个道士,是个得道高人,人称杨道士。他虽然有些道法,但家中很穷,绰号“饭盒先生”。平时靠解决一些小问题混口饭吃,张家一餐,李家一顿,真正成了个“吃百家饭”的人。
       民间传说,杨道士曾到武当山去拜师学道,颇得真传。临走时,杨道士对村里人说“人总该学几样绝活,才能在世上混饭吃。现如今虽然也有饭吃,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个定数。长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我决定上武当山去学学真本事。”他背起行囊,晓行夜宿,来到鄂北武当山。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道教敬奉的真武大帝的居住地。武当山经过历代营建,已拥有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的庞大道教建筑群。其中以金殿和殿中万斤真武铜像最为奇绝。杨道士只是乡下来的一个土道士,哪里见过如此场面?他在真武庙中拜师修行,潜心钻研道教理论。在众师兄的帮助下,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将道德天尊的《道德经》等道家主要经典著作背得滚瓜乱熟,什么“三清四御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道教诸神职务级别都记得烂熟于胸,颇得道教真传。据说他在真武大殿那段时日,一连三个月都陪睡在大帝的铜像之下。真武大帝看他如此潜心,遂在他睡梦之中传授给他“呼风唤雨和稻草汲水之法”。但真武大帝叮咛:不可贪人钱财,否则就会破法。所以,杨道士的看家本领就是能呼风唤雨,解决农村土道士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并且不向老百姓收取分文。两年以后,杨道士学成归来,继续干着他原来的营生。只不过他的法力越来越大,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只有一样,他照例只弄个肚儿圆——当饭盒先生。因为真武大帝秘授他道法时已经叮嘱过。
       有一年,湖广一带天气大旱,杨家畈连人畜饮水都很困难。
       人们跑到槐河里去挑水,不久,槐河里也断了流。怎么办?忽然,人们发现邻湾有一大塘水,有人暗中逆着水流去追根溯源,竟然发现这水是从马鞍山下的仙姑洞里流出来的,仙姑洞里的水可是一年四季都不断流。杨家畈的人很眼馋,都盼望杨道士想想办法将仙姑洞里的水引到本湾来。杨道士没有忘记根本,决心为本湾人谋点福利,也好在众人面前显显本事。掌灯时分,趁着人们都回家了,杨道士悄悄来到仙姑洞旁,将一根长要子(捆绑稻禾的草绳)甩到仙姑洞中,口中念念有词,连说三声“流!流!流!”只见那股泉水顺着长长的稻草绳“哗哗”地流向杨家畈的池塘中、稻田里……由于泉水源源不断,邻湾人并没有发现这一奇观。杨道士的这一招,不仅解决了全湾的人畜饮水问题,还解决了农田的灌溉用水。这年,虽是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杨家畈的庄稼照样获得了大丰收。
       此后,人们将该湾取名为道士湾。至于原来叫什么湾,人们早把它给忘了。
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小河镇杨畈村和小悟乡万冲村之间。该山呈南北走向,两头高,中间低,酷似一副马鞍。据传说,原来根本没有这座山,是后来从天上飘落下来的。原来这里也没有沙窝河,这条河是马鞍山将他从老远的东边赶到这里的。
       话说西海龙王敖闰的玉龙三太子纵火烧了龙宫大殿上的明珠,被乃父上天告了他忤逆天庭之罪。这是死罪,被观音菩萨救了下来,给唐僧做个脚力。为此,才让他在“鹰愁涧”静候取经人。一日,三太子在水中看到岸上有二人一骑经过。这时,他肚中正飢肠辘辘。看见岸上有人有马,大喜。便推波掀浪,蹿出山崖,一口就把唐僧的白马吞下肚去了。悟空赶来捉那妖怪时,那怪就是不出来,弄得悟空无计可施,只好去请观音菩萨来降此妖怪。观音对悟空说:“那怪就是我在玉帝面前讨下,关在这里,等你们师徒来,好给唐僧做个脚力的。不想它在此为怪。莫恼!莫恼!我随你去走一遭吧。”说罢,就和悟空驾云来到鹰愁涧,按下云头。菩萨叫揭谛神去叫一声。揭谛神喊道:“敖闰龙王三太子,你出来,有观音菩萨在此!”那小龙翻波跳浪,跳出水来,变作一个人相。踏了云头,对观音菩萨礼拜。菩萨上前,把那小龙的项下明珠摘了。将杨柳枝蘸了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气,喝声:“变!”那龙即刻变成唐僧原来的那匹白马。后来,唐僧又收了八戒、沙僧,师徒四个牵着白龙马,历尽千辛万苦到西天取得真经,随金刚神驾风返回长安,按下云头,落于望经楼边。太宗皇帝率满朝文武大臣下楼相迎道:“御弟来也。”唐僧倒地便拜,太宗搀起。唐僧交了经传,太宗命人搭了高台,准备诵经。忽闻香风缭绕,半空中有八大金刚现身高叫:“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天去也!”这底下,师徒四人连同白龙马急急忙忙,平地而起,腾空而去。慌得太宗与众高官望空下拜。这正是: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域周流十四年。
       苦历征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zhūnzhān困顿)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
       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再说他们师徒几个被八大金刚催促,慌乱中,挑担的挑担,提包的提包,牵马的牵马,一起驾云飞往西天。这时,从斜刺里陡地一阵怪风,刮得人眼难睁。悟空正准备执棒要打,忽听观音菩萨言道:“悟空不得无礼。这是我紫竹林中的黑熊守护神,看中了小白龙的那付鞍韂(韂chān:马鞍子),想来盗取,不妨被你识破。它已逃回紫竹林中,那付鞍韂已落到下界杨家畈造福人类去了,这也是冥冥之中必有定数。你们已功德圆满,各归其位去吧!”
       原来,大唐安陆郡孝昌县有一块万亩平川的肥沃之地,就是无法种出粮食。虽然有条槐河往南流淌,但与万亩良田相距太远,老百姓只能望水兴叹。虽为一马平川,只要遇上大旱,庄稼就颗粒无收,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这天,从西北方向的天空飘飘荡荡落下一个硕大的火球,滴溜溜正好落在万顷平川之东。只听雷声隆隆,霞光四射,香风飘渺中平地隆起一座小山,恰好把这条河赶到了万亩沃野之中。这就形成了山东边是丘陵岗地,山西边是大片良田沃野,还有这条槐河水(又名沙窝河)的滋润,年年岁岁物阜粮丰。从此,这里的人们过着安居乐业、无忧无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为了纪念这座造福人类的宝山,当地有人将此山取名为杨家山。杨姓的几位族长认为,这个名字尚不足以表达对此山的感情。该山两头高,中间低,酷似一副马鞍,不如叫它“马鞍山”更好。“马鞍山”的名字即由此而来。
       正是:
       一体真如转落尘,
       和合四像复修身。
       五行生克无穷尽,
       尘世虚名总莫论。
麻麻亮的传说

       五代后汉末年,岳州防御使赵洪殿的儿子赵匡胤喜欢结交天下豪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个见义勇为的好汉。一天,赵公子和几位同窗好友在岳阳楼饮酒,纵论天下大事。正在兴头上,忽听楼下人声鼎沸,哭声甚哀,连喊救命。赵公子凭窗下望,见一群恶少正围住一少女。其中一少年,衣冠楚楚,对那少女动手动脚。少女边哭边躲,旁观之人敢怒而不敢言。
       赵公子见此情景,怒火冲天,从酒店二楼一跃而下,抓住恶少,举拳便打。跟随恶少而来的家僮高呼:“好汉切莫动手。这是州官老爷的二公子。”赵公子听说后便想,父亲正在州官手下当差,忍气把恶少丢在地下,说道:“下次再敢胡来,定不饶你。滚!”赵公子转过身来,见这位姑娘果然生得标致。公子抚慰道:“小娘子,不要惊慌。你家住何处,怎么来到这里?”那女子说:“我叫赵京娘。家住山西蒲州解梁县小祥村。年方十七岁。因随父亲到南岳敬香还愿,不想中途失散。今天来到这里,得遇公子搭救,实在感恩不尽。无奈我家离此遥远,如何是好?”公子听了说:“小娘子休要悲伤,待我送你重回故土。”一路上青年男女同行为了方便,赵匡胤对京娘说:“你姓赵,我也姓赵,五百年前是一家。不如我们以兄妹相称,也好互相照顾。不知姑娘意下如何?”京娘听说大喜。于是,他们撮土为香结为兄妹。晓行夜宿,说说笑笑也不怎么疲劳,没几天已到湖北孝感。经三里棚,过杨店,至安店,不觉错过了投宿站点,眼看天色已晚。赵公子说:“我们不如趁着月色,连夜赶路吧!”京娘道:“但凭兄长作主。”于是兄妹二人谈天说地继续前行。走着,走着,天色已近下半夜,月色朦胧中,隐隐望见前面像是一座土城。兄妹二人兴奋起来,紧赶几步,来到城墙脚下,顿时感到浑身疲乏,酸软无力,只好在城门下暂时歇息。睡梦中,忽听得脚步声愈来愈近。只听一人问道:“不知天到几时?”赵匡胤随声应道:“天已麻麻亮了。京妹快醒醒,我们好赶路啊!”这时又听到一人说:“刚才还漆黑一团,怎么这个青年人一说,天就真的麻麻亮了?真是怪事!”
       兄妹二人进了土城东门,看见街市建筑鳞次栉比,气势不凡。时间还早,兄妹二人从北到南溜了一圈。这时,店铺陆续开门。他们找了一家饭店坐下。店小二问:“客官,需要些什么?”赵公子说:“贵地何处?有些什么拿手好菜,尽管端来。饭后一起结账。”小二说:“此地是孝感县的一个巡检司,名叫小河溪,也是上通京师的一个大驿站。客官既到此地,不妨多住几天,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包你不虚此行。”说着,小二端来了小河滑鱼、荆芥炒蛋、炸藕夹、三鲜汤……都是小河特色菜肴。
       后来,赵匡胤登基做了皇帝。那两个砍柴人说:“怪不得当年在东门歇脚的男青年说‘天已麻麻亮’。其实,当时天还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经那青年一说,天果然变成‘麻麻亮’了。”原来,该青年就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经他这么一说,“麻麻亮”就成了小河溪土城东门的代名词。后来,即使是当地人,也只知“麻麻亮”而不知有东门。
       且说赵氏兄妹二人吃饱喝足之后,推着独轮车继续赶路。到了澴河渡口——堰口,只见澴河河水暴涨,渡船停航。他们只好找家客栈住下,再作打算。第二天,河水仍然未退。第三天天刚麻麻亮,赵匡胤循澴河而上一里许,查看上游能否过河。见前面黑水潭水已稍退,便打算回客栈邀京妹过河赶路。只见河边一个湾子,到处是烧大青瓦的瓦窑。窑工们汗流浃背,迎着大火添柴,还要到澴河挑水浇瓦。赵公子同窑工们聊了几句,听说要烧五天五夜,浇五次水才能烧出大青瓦。赵匡胤说:“何不让它一夜青呢?”(后来,窑工们果然一夜就烧制出了大青瓦。人们这才明白,原来是大宋皇帝封赠了的)。赵匡胤说完便回到客栈,用过早餐,推了车子,来到澴河边。只见一匹大金马来到跟前,匍匐在地。太白金星在空中言道:“赵公子,大金马驮你们过河。请多保重!”于是,大金马驮着兄妹二人和独轮车从黑水潭过了澴河。后来,人们把大金马驮赵匡胤过河的黑水潭称作“隔马潭”。
       兄妹二人刚过澴河,见前面人头攒动,不知出了何事。他们来到近前一看,原来是新修了一座桥,刚合拢,正在庆贺。赵匡胤要赶路,没有想到这是座新桥,不能载重。他推着车子正要上桥,就被修桥师傅拦住说:“客官,对不起。桥刚修好,为了安全,暂时禁止通行。”赵匡胤说:“不要紧,我的车过无辄。”竟不顾拦阻,强行推车而过。围观之人都为这兄妹二人捏了一把冷汗。说也奇怪,兄妹俩竟安然无恙过了这座新造的桥。
       后来,人们才知道,当年推车过桥的兄妹二人就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和他结拜的义妹赵京娘。同时,人们给这座石桥取名为“宝石桥”。此桥正在南北通衢的交通要道——当时的“国道”之上。桥面是看似不起眼的菱角山青石板,如果和小河溪街面的青石板硬度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千余年来,宝石桥完好无损,没有一点车辄痕迹。可是,小河溪街面的青石板却被独轮车碾轧出深深的车辄,你说怪不怪?
       兄妹二人继续北上。经过王店临济庙时,他们进庙上香,祈求菩萨保佑。后经应山,向山西进发,安全到达蒲州小祥村。赵公子将赵京娘送到她父母身边的故事,遂成为一段旷古佳话。
小河“一夜青”

       小河镇堰口村有个自然湾叫院子湾,家家户户都有院子,家家户户都烧瓦窑。房前屋后、田边地头到处堆放着他们生产的好瓦——院子湾“一夜青”,出了小河溪,这瓦便叫做小河“一夜青”。院子湾人将这些瓦围在房前屋后堆放着,既可当院子使用,又减少了堆放地点,院子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何谓小河“一夜青”?它还真有些来历。相传,五代后汉末年,赵匡胤在岳州他父亲那儿小住,遇上被当地恶少欺负的同姓少女赵京娘,一见如故,结为兄妹。当知道京娘与父母走失的情况后,他毅然放下手头事务,用二把手独轮车推着三寸金莲的义妹回山西老家。他们顺着通往京城的驿道,从孝感一路走来,到达小河溪堰口渡口时,正遇澴河涨水,遂耽搁了几天。一天黎明,赵匡胤来到堰口澴河岸边察看过河路径,顺河而上一里许,来到了院子湾。他看见烧瓦窑的工匠们冒着酷热,一人往窑里添柴,一人从澴河挑水浇瓦。赵问曰:“为何要浇水?”工匠答道:“要让瓦呈青灰色,必须边烧边浇水。”赵又问:“须多长时间,瓦既烧好了,又呈青灰色?”工匠们说:“短则三、四天,长则五、六天,依情况而定。”赵匡胤大声说:“时间太长了,既费时费力,又浪费柴草,简直成了五夜青,六夜青,能让它‘一夜青’就好!”说罢,飘然离去。
       等到烧下一窑大青瓦时,工匠们头天黄昏装窑点火,到次日早饭前后,总共才烧了20几担柴草,浇了一次水。看看瓦的成色,瓦已烧好,呈青钢色。取出验看,不仅色泽鲜艳,而且硬度适中。用锤敲击,音色激越,砱砱作响,呈金属之声。窑工们高兴得奔走相告:“一夜青,一夜青!那人真是神了,莫非是天子下凡,金口玉言?”
       小河“一夜青”烧制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上至二郎畈、下至花园、孝感,来买小河“一夜青”的货船络绎不绝,将个堰口码头挤得水泄不通。不仅行情看涨,院子湾人发了财,就连小河溪的饭店、客栈生意也出奇地好。汉口街上的几家大商行也派人前来定购小河“一夜青”,在小河溪“醉春风”酒楼请了一桌席,喝了八瓶“竹叶青”酒才下得定金,住了一个月零三天,方才装满十大货船小河“一夜青”回了汉口。
       若干年过去了,当时有人传言说,那天凌晨要瓦“一夜青”的那人,果真是现如今大宋真命天子赵匡胤。他是护送义妹赵京娘路过这里,说的就是金口玉言。过李家河宝石桥他还说“车过无辄”,我们都去瞧过,那座青石桥面上确实没有车辙。其他地方的车辙却有寸把深!
                                                                                   (根据口述整理)
隔马潭

       黑水潭位于小河溪堰口街北面一里许的澴河中。澴河水流到此处时便来个急转弯,铲出了一个巨大的深潭。该潭水流湍急,深不可测,总是出现一圈圈漩涡。站立潭边,生生地让人不寒而栗。正因为潭又深水又急,人到这里,望水兴叹;连马来到这里,也被阻隔,不能过去。所以人们把这个潭叫做“隔马潭”。
       相传,五代后汉末年,堰口街上有位农夫,家里做豆腐生意,每天五更就早早起床到澴河黑水潭去挑水。一天五更时分,他忽然看见一匹大金马站在潭边,将头伸到潭里去喝水。喝一会,就仰起头“咴咴”直叫,并且甩动着长长的鬃毛和马尾巴。挑水人接连三天起五更挑水时都碰见了这匹大金马,并且每次都看见它面朝黑水潭长嘶。他以为大金马驮的金银财宝掉到了河里,主人也出事了,想去牵马。等他走到大金马跟前时,大金马却不见了。
       原来,这是一匹帮助真命天子赵匡胤渡过澴河的宝马。赵匡胤微时,从湖南岳阳顺着通往京城汴梁的驿道,前往山西蒲州护送义妹赵京娘。路过小河溪,正准备过澴河时,突然天降暴雨,河水猛涨,他只好在小河溪堰口街客栈歇息。早有天宫文臣太白金星将此事禀报玉帝。玉帝特地派遣大金马下凡,帮助这位真命天子,将赵匡胤兄妹驮过澴河。由于天气原因耽搁,这匹大金马连续到黑水潭边来了三次。在第三天天刚麻麻亮时,终于等到了赵匡胤。于是,大金马将这位未来的大宋开国皇帝驮到澴河对岸,然后就不见了。
       从此,当地百姓就说,黑水潭只是阻隔老百姓的凡马,天子赵匡胤的金神马是隔不住的,便把黑水潭改称为“隔马潭”。
公孙桥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忽然掉下一块五彩神石,落地后即化为一块四面环山、中间平坦、一条小河横穿而过的天然草坪。又不知过了多少年,这块平地上逐渐住上了人家。开始时只有三户,他们是为逃避战乱而来定居的。后来越聚越多,自然形成了一条繁荣的商贸集市。不知什么原因,有一部分房屋顺河而建,却有一部分房屋建在河对面。两边来往,极不方便。这时,有一位年轻工匠从这里经过,看见集市如此繁华,来往却不太方便。他想:我既然来到这里,说明我和这里有缘。既是有缘,不管怎样,我得在这里做点什么,以便留个永久的纪念。
       想到这里,年轻人找来南北两街的头人(领头的人),说:“我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桥,方便过往行人。不知二位先生同意否?”两位头人一听,大喜,就问年轻人:“不知小哥哪里人氏,姓甚名谁,做什么的?如能在河上建一座桥方便行人,真是太感激了。但不知小哥有些什么困难和要求,你尽管说,我们一定全力解决!”年轻人说:“我是鲁国人,姓公孙,名宽。自幼跟公孙般师傅学艺,再想深造,必须游历各地增长见识。今天,我从小河溪经过,看到街上行人极不方便。所以,我想用我之所学,来为民之所用。同时,我也能够多掌握一些实际操作技能。困难没有,我想在这里建一座石桥。请二位给我备齐石料,请几位石匠就行。”两位头人听后大喜,便问:“公孙师傅,请问工钱……”公孙宽一听大笑,说:“我是来做好事的,不是来发财的。工钱分文不取,只管饭就行了。”就这样,设计的设计,清基的清基,备料的备料,各执其事。不几天,诸事齐备,正式开工了。只见工地上热火朝天,叮叮当当地忙个不停。半月左右,桥墩已经出水,大家欢呼雀跃。又过了半个月,桥面基本建成。在快要合拢时,却发现中间还差一块长方形石榫,这可急坏了公孙师傅。因为这块石榫不是普通的石块,而是衔接南北,承载力最大的关键石板。而且,对其形状要求特别严,丝毫不能有误。正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忽然从北面来了一位白须白发的策杖老者。公孙宽一见,大喜,急步向前,大喊:“师傅!师傅!您老人家怎么也到这里来了?”老者“哈哈”一笑说:“前几天,金甲神托梦给我,说你遇到了难题,叫我速来。宽儿,你遇到什么难题解决不了,还惊动了神将?”公孙宽说:“师傅,您老来得正好。我确实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怎么惊动了神将,我就不得而知。也许此地得天地之灵气,将有贵人出现。”老者说:“宽儿,你到底遇到了什么难题,说说看,为师帮你解决。”公孙宽说:“石桥已经合拢,中间还差一块石榫。我找遍了所有的石料,就是没有一块合适的。真是急坏了徒儿。”老者听后,就到现场察看,随手用尺量了量,点点头,说:“宽儿,你恐怕要辛苦一趟啊!”公孙宽说:“没关系,只要能把桥建成,再苦再累我也不怕!”老者说:“向东三十里有座狮子山,从山顶往下走,在距‘狮子口’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块巨大的平整山石。上面又突兀地立着一石,状如官帽,因而谓之‘帽子石’。离它不远,还有一块平整大石,中间凹进去,形成一个石窝,里面常年装满清水,人们称它为‘窝石’。在窝石下面,垫有一块长方形青石。这块石头就是这座桥的榫石。宽儿,你快去取来吧!你去时把工具带上,以备不时之需。”
       公孙宽听后,高高兴兴地拿起工具出发了。三十里路不算远,但到了狮子山脚下朝上看时,悬崖峭壁,山上云雾缭绕,看得人头晕目眩,又无路可上。公孙宽看后一笑,“哼”了一声:“这还能难倒我!”于是,他拿起工具开始凿山。他日夜不停,凿了七七四十九天,通天山路凿成。公孙宽来到“窝石”下,用尽平生之力,也未能拔出那块青石。公孙宽仔细察看后找出了原因。原来该石是被上面的“窝石”卡住了。要想取出石榫,必须用另外一块石头来代替它。这哪能难住公孙宽呢?他挥动锤凿,顷刻之间就凿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石龟,刚好能替换石榫。公孙宽拿了石榫,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老者见徒弟拿回了石榫,喜上眉稍,说:“孺子可教也!”公孙宽将石榫双手捧到师傅面前,请师傅合拢。一是表示尊敬,二是更加安全。老者一笑,手执石榫,往空中一抛,只见寒光一闪,石榫不偏不倚,恰好嵌在桥面上的那个位置。顿时人来车往,鞭炮齐鸣。南北两街连成一条长街,人人喜笑颜开,家家张灯结彩。两街头人握手相庆,带领两街群众箪食壶浆感谢这两位师徒,并请问老者姓氏。公孙宽说:“我们来到贵地,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在这里谢过了。这位老者就是我的师傅,鲁国人,姓公输,单名一个般字,人称‘鲁班’的便是。”当人们听到“鲁班”二字时,都不约而同地高呼:“巧匠!”“巧匠!”鲁班师徒别过众人,继续南行,准备到湖南岳阳看看。这里暂且不说师徒二人南行,回头再说两街头人商量给这座石桥取个名字,让它流传千古。这时,走来一位读书人说:“我看就以修桥师傅姓名为桥名,你们看如何?”大家一想:叫“公孙桥”,都说:“好!好!”后来,这座桥就成了小河八景之一“石桥晚眺”。
       有诗为证:
       扶童拄杖步蹒珊,恋伴斜阳照晚烟。
       苍狗白云多献彩,庆林皓月挂中天。
       蛙声陈奏催眠曲,萤火流光映眼帘。
       莫道夕阳无限好,凭栏晚眺谱新篇。
仙人石的传说


       仙人石位于今天的孝昌县小河镇仙人石村,距小河镇区4公里。石像背西面东,西靠金屏山、北连狮子岭,南接雨台岗,东临夏砦湖,三面环山,一面抱水。仙人石端坐于三山一水之中央,与观山禅寺恰巧对峙相望,素有观山、仙人石通一脉的说法。石像高约50米,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脸廓逼真,气势威严。庞大的身干紧贴金屏山的巨幅画屏,似右手的雨台岗长满葱笼的苍松,似左手的狮子岭铺满蓊郁的翠柏,天赐一尊弥勒大佛,仙人石因此而闻名遐迩。
       传说神奇,故事美妙。相传秦代以前,这里一片汪洋,陆地狭窄,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常遭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和妖魔鬼怪的恐吓,人们胆战心惊地过着食不饱肚、衣不蔽体的原始生活。突然有一天傍晚,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一位虎背熊腰、身材高大的年轻人不知从什么地方来到这里。只见他两眼炯炯,精神抖擞,手握一杆能呼风唤雨的乾坤鞭,看上去力大无穷。他凝视远山近水,好像要在这里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人们热情地围了上去,迎接这位远方客人。这青年因身体特别高大,只能和人们在户外谈论着将要发生的事情。他告诉人们:他要用自己的神鞭神力赶山填海,改造这里的自然环境,驱走妖魔,垦荒造田,造福人类。就在那天晚上子时时分,一声巨响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当时透过夜幕隐约地看见一个巨大身影,腾空而起,用手挥动神鞭,搅得周天寒彻。鞭抖起一道闪电,鞭挥去阵阵雷鸣,鞭收回满天霞光,随之一座座南山填往北海,所以才形成今天的东南海阔,西北山高。寅时许,神鞭仍在挥动,一山顶之,鞭而不动,山山相摞。一山阻之,鞭而不动,山山皆憨。传说中顶之山形成摞山(王店磨山),阻之山则是孝昌境内的憨山,即憨山寺。那青年从天而降,落在一座山形像人的石头山上,收住神鞭。随之,拂晓来临,青年完成大事后乘风去了北方。红日从东方升起,朝霞满天,昔日的山呼海啸,惊涛骇浪不复存在,自然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座超凡的仙人石。
       天地旋转,日月轮回。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代,一位手持云帚、童颜鹤发、行走如飞、着一身佛衣的南极仙翁来到这里。他向四方游说,当年赶南山填北海的青年就是后来改朝换代的秦始皇。为了纪念青年人的历史功绩,这座像人一样的石像取名为仙人石。象右手一样稍高一些长满青松的山岗名曰雨台岗,寓意着风调雨顺。象左手一样上面长满翠柏、林中生有一对天然石狮滚绣球的小岭名曰狮子岭。南海观音为考证这段历史曾云游这里。仙翁说要在雨台岗上建一小庙,供奉观音神像,让世人朝拜。石像后面小山,松林郁郁葱葱,锦绣如织,山那边住着几户姓金的人家,故取名金屏山。接着他大声说道:“千百年后,这里还要发生更大变化。到那时人类更文明,社会更进步,经济更发达,生活更富裕,政通人和,国富民强,一个强大的国家将出现在世界东方”。说到这里,祥光涌动,鞭爆齐鸣,锣鼓喧天,呼声四起,仙翁也随之驾云远游。随后,人们按照仙翁的嘱咐,在雨台岗巅南松林掩映的地方建起小庙,请进观音金身,隆重举行开光仪式,并祈祷天降吉祥,五谷丰登。自此,这里一代代期盼着更为文明的社会。光阴似箭,时间一晃进入1946年,正值新 四 军 五师中原突围之际,时任师长的李先念司令员为摸清敌情,一次率警卫员、向导一行三人,从小悟乡万家冲秧鸡口过沙窝河,途中在仙人石上小憩。李先念风趣地说:“有仙人助我,何虑突围不成功乎!”然后直奔卫店中和乡会见抗战将领许金彪。突围胜利后,这里传颂一首歌谣,“先念神秘去中和,金彪相迎故事多。仙人石上留足迹,威震中原创共 和。”
       如今,仙翁的预言得到应验,仙翁的愿望得以实现,李先念的美谈还在传颂。在中 国 共 产 党的英明领导下,这里同全国一样,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高举“三个代表”伟大旗帜,落实“科学发展观”,正在谱写着建成小康社会的崭新历史篇章。同时仙人石也成为小河镇旅游链上一个新的景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祖国风光(3753)孝感观音湖
【七彩云南】登上笔架山,俯瞰抚仙湖。
绍兴·图说 笔架峰寺
醉迷抚仙湖
抚仙湖
再过一个月,孝感将是全国最美、最独一无二的城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