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经、六气与开阖枢

一、六经和六气

1、六经

所谓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合 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灵枢·百病始生》 曰:“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其中“六经”皆是指此。六经的分类,是在阴阳观念下依据经脉脏腑的气化特点划分的,与后文“六气”和 “开、阖、枢”概念有很重要的关系。

2、六气

所谓六气,即风、热、湿、火、燥、寒。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 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 寒气主之。”指出六经与六气相感,厥阴经承受自然界风气的作用,并使人体与之相适应;少阴经承受自然界热气的作用,并使人体与之相适应;太阴经承受自然界湿气的作用,并使人体与之相适应;少阳经承受自然界火气的作用,并使人体与之相适应;阳明经承受自然界燥气的作用,并使人体与之相适应;太阳经承受自然界寒气的作用,并使人体与之相适应。

人体通过经络系统的六经调节相应脏腑气化状态,以适应自然界六气的变 化。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超过了六经的调节与平衡限度,人体不能适应,就 要发生疾病,轻则经脉病,重则累及相应脏腑发病。

另一方面,六气也代表着六经的各自禀性。有些病因属于内生之邪,虽然人体没有感受外界六气的侵扰,但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会体现出与自然界六气相类似的性状,这些都和六经各自禀性有关。六经各自对应的六气禀性, 同样遵循上文《素问·天元纪大论》的总结。可见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有很具体的现实基础。或曰,三阴三阳外化为天之六气则为风、寒、暑(热)、 湿、燥、火,外化为人之经脉则为六经,外化为脏腑则为六脏(五脏加心包) 六腑。这六气、六经、六脏、六腑都在某些方面符合三阴三阳的运动变化规律, 相互之间存在着相感、相通、相因的联系。

二、开阖枢

三阴与三阳之中有开、阖、枢的不同。《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太阳为 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指太阳主阳气发于外,为三阳之表;阳明主阳气蓄于内,为三阳之里;少阳主阳气在半表半里,可出可入,如枢机。又云:“太 阴主开,厥阴主阖,少阴主枢。”是指太阴主开,居阴分之表;厥阴主阖,居阴分之里;少阴主枢,居阴分之中。六经的开阖枢理论揭示了在有形的经络、脏腑之中,还存在着无形的营卫气血的气化过程。故此,才能如《素问·阴阳离 合论》所说:“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对于学习中医的现代人而言,太阴、厥阴、少阴、太阳、少阳、阳明六经的含义本来就不容易理解,开、阖、枢的气机运行特点更是理论难点。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著者运用笼屉的结构进行比喻(如下图)。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借助中医传统思维取象比类的说理方法,因循中医思考问题的逻辑进行说明的。

从以上比喻中我们可以理解,古人不仅运用三阴三阳理论来概括世间万物运行、发展、衰退的变化规律,也用来说明人体脏腑经络的气化特点。在以五脏、六腑为核心,以经络的三阴三阳气血运行为表现形式的人体生命过程中, 三阴三阳理论还对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部位、功能及相互联系进行高度的概括总结,具体内容是以六经与六气、五脏、六腑相联系,以其在阴阳变化中浅深、升降、出入、大小、强弱的变化来概括各自的功能特点,以开、阖、 枢的气机运行形式表明人体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开阖枢理论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经络医学对于人体基础结构的阐述,更可指导我们运用六经气化理论来理解人体生理、病 理规律,进而指导中医临床各科的具体诊疗活动

本文选自王居易《经络医学概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络为何能 “ 决死生,处百病 ” !关键在于 “ 它们的气化 ”
攻克三阴三阳这个难点,伤寒读得懂,五运六气也学得会
为什么有人说不能把《伤寒论》叫“六经辨证”?
开阖升降,一气周流---从整体升降论伤寒六经辨证
五运六气之三阴三阳六气与人体六经的关系
张英栋——从“欲解时”谈“六病”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