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1,川芎茶调散治疗皮肤病验案

周宝宽 周探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疏风止痛 之功,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头面皮肤病多为风邪外袭, 肌肤失养。取川芎茶调散疏风之功,并随证加减,治疗 证属风邪为患的头面部皮肤病,疗效满意。现举5则验 案以供参考。

1,脂溢性皮炎

患者,男性,29岁。2010年5月12日初诊。3个月前,发现头屑较多且有瘙痒,逐渐加重,

外用硫磺洗剂稍有缓解。

就诊时:头皮、眉部可见黄红色斑片,被覆油腻鳞屑及痂皮,头部尚有大量灰白色糠ftt状鳞屑, 部分头发干枯,轻度恶寒;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西医诊断:脂溢性皮炎;

中医诊断:面游风。

辨证:风热蕴肤。

治法:疏风清热,消疹止痒。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10g、荆芥20g、薄荷5g、羌活5g、白芷10g防风20g绿茶3g、炙甘草5g,

菊花15g、连翘10g、白鲜皮10g、 

刺虞藜10 g

7剂,1/d,水 煎取汁约200 ml,2次服用

外涂复方止痒膏(苦参、 百部、白鲜皮、黄柏、土槿皮、地肤子、蛇床子、当归、 大青叶、连翘、白芥子、猫爪草等量,粉为细末,过筛, 以白凡士林为基质配成20%软膏),2/d


二诊(2010 519日):上方用7剂,皮疹明显消退,皮屑减少, 瘙痒减轻,二便通调。

上方去羌活,?继续口服。

外用药 同前。


三诊201062日):上方又用14剂,皮疹几乎消退,皮屑无,瘙痒止,二便通畅。守方又服7 剂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2斑秃

患者,男性,41岁。2010年5月22日初诊。3周

DOI:10.3760/cma.j.issn.l673-4246.2012.06.037

作者单位:H0036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协和中医门诊部前,无意中发现右鬓角处及百会穴处出现鸡蛋大圆形脱 发,现求中医诊治。诊见:右鬓角及百会穴处各见鸡蛋 大圆形脱发,边缘处头发松动,易于拔下,脱发区头皮 无炎性发红,无鳞屑,无瘢痕,瘙痒,心烦,大便干; 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西医诊断:斑秃。中医诊断: 油风。辨证:风盛血热。治法:疏风清热、养阴润燥。 方药:川萼茶调散加减:川尊log、何首乌15g、荆芥 15 g、防风15g、薄荷5g、羌活5g、白芷10g、梔子 10g、刺茨藜10 g、牡丹皮10g、黑桑棍20 g、黑芝麻 20g、绿茶3 g、甘草5go 14剂,1剂/d,水煎取汁约 200 ml,分2次服用。外涂生发酊(补骨脂、侧柏叶、 何首乌、当归、白芍、黑芝麻、防风、黄柏、白鲜皮等 量,75%乙醇浸泡7 d),外涂2次/d。二诊:上方用14剂,脱发区生出稀疏毛发,无瘙痒,二便通调。上方加 炒酸枣仁20g、远志15g,继续口服,外用药同前。三 诊:上方又用21d,新生毛发渐多,渐黑,渐粗,心烦 消失,睡眠良好,二便通调。上方去川苓、羌活,加北 沙参15g、麦冬15 g,再服28剂,脱发区长满黑发。 守方再服14剂,巩固疗效。

3,银屑病

患者,男性,35岁。2010年6月21日初诊。2个月前,外感风邪后患感冒,不久,发现头皮大量脱屑,逐渐加重,求中医诊治。症见:头皮散在皮疹、瘙痒, 周围有炎性红晕,表面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发呈束状,他处未发现皮疹,咽痛,微恶寒,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

中医诊断:白疤。

辨证:风热蕴肤。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10g、荆芥15g薄荷5g羌活5g白芷5g防风15g绿茶3g、炙甘草10g

菊花10g、金银花10g

白鲜皮10g

刺蒺藜10g?

当归10g  

7剂,1/d,水煎取汁约200 ml,2次服用。

外涂 复方止痒酊(苦参、百部、白鲜皮、黄柏、土槿皮、地 肤子、蛇床子、当归、大青叶、连翘、白芥子、猫爪草 等量,75%乙醇浸1周),2/d


二诊:上方用7剂, 皮疹渐消,鳞屑明显减少,咽痛消失,二便通调。

上方 去羌活、薄荷,

   加天花粉10g

   白术10g,

继服。外用药同前。


三诊:上方继服21,皮疹、鳞屑几乎消失, 二便通调。


守方再服21剂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4白瘢风

患者,女性,23岁。2010年9月21日初诊。1个 月前因外感风邪后,面部出现两块白斑,逐渐扩大,未 用过药物,现求中医诊治。诊见:前额有2.0 cmX3.0 cm 白斑,右眼睑下有1.5 cmX 2.5 cm白斑,境界清楚,白 斑中散在毛孔周围岛状色素区,畏寒;舌质淡,苔薄白, 脉浮缓。西医诊断:白瘢风。中医诊断:白驳风。辨证: 风邪阻络、营卫失和。治法:活血疏风、调和营卫。方 以川萼茶调散加减:川苓10g、当归10 g、鸡血藤15 g、 羌活10g、细辛3g、桂枝5g、防风15g、荆芥15g、 补骨脂15 g、黑桑樞20g、黑芝麻20 g、菟丝子15 g、 绿茶3 g、炙甘草5 g, 7剂,1剂/d,水煎取。外涂复 方补骨脂酊(补骨脂、何首乌、山茱萸、刺茨藜、苦参、 土槿皮、当归等量,60°白酒浸1周),2次/d。二诊: 上方用7剂,畏寒消除,二便通调,皮损无明显改变。 上方去细辛,加菊花10 g,继服,外用药同前。三诊: 上方又用21剂,皮损有色素岛出现。上方去桂枝,继 服。外用药同前。四诊(2010年11月9日):上方又 用21剂,皮损明显缩小,色素明显加深。守方又服21 剂愈。

5血管性水肿

患者,男性,19岁。2010年11月6日初诊。3天 前外感风寒,面部出现肿胀,到某医院査尿常规无异常, 转皮肤科诊断为血管性水肿',服多种药无明显疗效,现 来我中医门诊求治。诊见:口唇、眼睑、面颊肿胀,漫 肿无边,皮肤紧张发亮,色白,压之无凹陷,微恶风寒; 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西医诊断:血管性水肿。中 医诊断:赤白游风。辨证:风寒袭表。治法:疏风散寒 消肿。方用川夸茶调散加减:川萼10g、羌活10g、白 芷10g、细辛3g、桂枝5g、防风15g、荆芥15g、泽 泻30g、茯苓10g、猪苓10g、绿茶3g、炙甘草5g。 3剂,1剂/d,水煎取汁约200 ml,分2次服用。第3 遍煎液外洗患处,2次/d。二诊:上方用3剂,肿胀明 显消退,恶寒明显减轻,二便通调。守方继服。外用药 同前。三诊:上方又用5剂,肿胀消失,无恶寒。上方 去细辛、桂枝,又服2剂,诸症悉除。

按:脂溢性皮炎案为素体湿热内蕴,感受风邪,循 经上犯头面,风热蕴于肌肤。治宜疏风清热、消疹止痒。 斑秃案为平素肝肾亏损,阴血不足,膜理不固,风热乘 虚侵入,风盛血燥,发失所养而脱发。治宜疏风清热、 养血润燥。银屑病案为素体蕴热、复感风邪、营卫不和、 气血失调,郁于肌表形成风热蕴肤证,蕴久易生风、生 毒,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方中加入菊花、金银花以助清 热解毒之效。白瘢风案为素体不健,复感外邪,风邪阻 络,营卫失和。肝肾不足又往往是该病之本,故加补骨 脂、黑桑棍、黑芝麻、菟丝子滋补肝肾之品。血管性水 肿案为禀赋不耐,外感风寒夹湿,搏于肌肤,治宜疏风 散寒消肿,方中加入泽泻、茯苓、猪苓利水消肿。

6,结语

川萼茶调散主要功效为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头 痛。临证时取其疏风之功,并随证加减用于治疗头面部 风邪为患的皮肤病。因方中独特之药物功效及相互间的 协调作用,而每获良效。方中川苓辛香走窜,上达头目, 祛风止痛;荆芥、防风、薄荷辛散上行,疏风而透邪外 出;羌活、白芷、细辛均可祛风;绿茶清上降下,能上 清头目;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笔者依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选方用药不可拘泥其功效,尤其主治范围。每个方剂的功效及主治范围 都要用发展眼光窥视其潜在的作用,在继承的基础上要 有所创新,才能彰显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收稿日期:2011-12-05)

(本文编辑:樊红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芎茶调方 头痛皆能康
中医辨证治疗感冒的优势
9种可用于头痛的中成药,值得收藏
国医大师李振华辨证治疗荨麻疹
头痛难忍?中医教您如何缓解头痛!内附导致头痛的原因!
川芎茶调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九味羌活汤的鉴别应用具体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