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若从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气升腾,从内而生者,皆由脾阳之不运,虽云雾露雨湿,上先受之,地中潮湿,下先受之,然雾露雨湿,亦必由地气上升而致,若地气不升,则天气不降,皆成燥症矣,何湿之有,其伤人也,或从上,或从下或遍体皆受,此论外感之湿邪,着于肌躯者也,此虽未必即入于脏腑,治法原宜于表散,但不可大汗耳,更当察其兼症,若兼风者,微微散之,兼寒者佐以温药,兼热者佐以清药,此言外受之湿也然水流湿,火就燥,有同气相感之理,如其人饮食不节,脾家有湿,脾主肌肉四肢,则外感肌躯之湿,亦渐次入于脏腑矣,亦有外不受湿,而但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治法总宜辨其体质阴阳,斯可以知寒热虚实之治,若其人色苍赤而瘦,肌肉坚结者,其体属阳,此外感湿邪,必易于化热,若内生湿邪,多因膏粱酒醴,必患湿热,湿火之症,若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软者,其体属阴,若外感湿邪,不易化热,若内生之湿,多因茶汤生冷太过,必患寒湿之症,人身若一小天地,今观先生治法,若湿阻上焦者,用开肺气,佐淡渗,通膀胱,是即启上闸,开支河,导水势下行之理也,若脾阳不运,湿滞中焦者,用术朴姜半之属,以温运之,以苓泽腹皮滑石等渗泄之,亦犹低窳湿处,必得烈日晒之,或以刚燥之土培之,或开沟渠以泄之耳,其用药总以苦辛寒治湿热,以苦辛温治寒湿,概以淡渗佐之,或再加风药,甘酸腻浊,在所不用,总之肾阳充旺,脾土健运,自无寒湿诸症,肺金清肃之气下降,膀胱之气化通调,自无湿火湿热暑湿诸症,若夫失治变幻,则有肿胀黄胆泄泻淋闭痰饮等类,俱于各门兼参之可也。(华岫云)
       徐评 方案重复,令阅者生厌,编书者意欲何为,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此为良法,惟健脾消痰培土之方未备,则于固本之法,犹有缺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学表格[全]
水肿
谁知道我们体内湿寒怎么形成的吗?
经常听见中医大夫说“痰饮”,你知道中医的“痰饮”到底是啥吗?
笔试题库【中医基础理论②】
何为肺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