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之歌:清高悠远,秋日胜春朝


       秋天,万木凋零,于众生只能引发相应的感受。不过,初唐与盛唐之时,整个国家与社会生机蓬勃,知识分子们大都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因而踌躇满志,意气飞扬。即使是写秋天,盛唐时代诗人的笔下,也很少那种萧索悲凉之气。

张九龄在《感遇》中,礼赞秋天的“桂华秋皎洁”;孟浩然秋日登上兰山怀念朋友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王维的秋日清高悠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直至垂暮之年,都似乎不太知道秋天与悲愁的不解之缘,“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西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人剡中”,早期的《秋下荆门》一帆高挂,秋风高远;“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被流放夜郎至中途放还,再游岳阳时正是秋日,虽然一肚牢骚,但笔下秋天的洞庭与君山,仍然是“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然而,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大唐帝国终于告别了它的全盛时期。由于国势日衰,江河日下,昔日的青春焕彩变成了疮痍满目,朝气蓬勃变成了老大悲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这首《登高》,明代胡应麟推许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其情悲壮而不悲哀,但同为悲秋则一。

白居易是悲秋的代表人物。他年轻时在《秋思》中早就说过“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三十二岁时,作《秋思》说“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三十六岁时又作《曲江早秋》,说“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芙岸。独信马蹄行,曲江池四畔。……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人寿七十稀,七十将过半”,一副度日如年未老先衰之态。

然而,众声齐奏中也仍然有裂帛而鸣的异响,这就是中唐刘禹锡的《秋词》。“永贞革新”失败之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在这南蛮之地,刘禹锡却整整住了十年,其精神之压抑与痛苦可想而知。然而,刘禹锡写秋色却一洗自古相传的常态与旧调,唱出了“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壮歌与“岂如春色嗾人狂”的新声。

如今,时间的驿车驰过了蓬勃的春热烈的夏,到达了早秋这个驿站,刘禹锡千年前的高歌犹在耳畔,当代诗人郭小川慨当以慷的《秋歌》中的诗句,如同催征的鼓点,敲沸了未冷的热血激励了不老的肝胆:秋天啊,请把簌簌的风声喝断,我的歌儿呀,唱了还不到一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古逢秋悲寂寥
解读刘禹锡《秋词》:罕见的写秋美诗,刘禹锡一改文人悲秋风格,写出积极乐观豁达之情
“诗豪”本色,别人都在伤春悲秋,他秋天的诗词却别具一格
秋天的散文|若无闲事,便是人生好时节
刘禹锡最经典的一首诗,只是开头两句,便惊艳了世人!
悲秋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