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雨水 | 映水兰花雨发香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转眼间,雨水节气伴着杏花微雨向我们款款走来。

何谓雨水?

古人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故名,雨水。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溪水澄碧,岸芷汀兰,倒映水中,春雨微微,兰香幽幽。

杜牧笔下的绵绵春雨,散发着溪兰淡淡的幽香,沾染着丝丝莫名的愁绪。

诗有原注:“在蕲州西。”蕲州即今湖北蕲春县。兰溪即黄州兰溪镇,镇东有竹林磴,为箬竹山群峰之一,其处多兰,其下有溪,故称兰溪。兰溪在黄州南七十里,自麻城出,东流入长江。

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用兰花来喻德人、喻君子 、喻操守 、喻祥和,把兰花看成是 “不以无人而不芳,不为穷困而改节”的人格精神的代表

无数的文人墨客以兰花为题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山谷中看到兰花,并体会到兰花之韵,喟然叹日: “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 ,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宜昌博物馆|王柏心《兰花图

在孔子看来,兰花的香是别样的、独特的,当之王者而无愧,又以此香暗喻了芬芳袭人,然曲高和寡、独茂壑谷的风格,以此来喻人又喻己。在《孔子家语 》中孔子又说: “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认为兰花生长在幽深的树林之中,环境清幽 ,人迹罕至,但是它不因为没人观赏就缺少芳香;君子修养自身道德,不因为处境艰难就改变节操。孔子把 “空谷幽兰”的自然属性和儒家思想文化内涵相融合,同时还借助兰花的文化意象表现出儒家所推崇的思想道德品质。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兰花文化也随之受到影响。唐太宗李世民有《芳兰》一诗:“日丽参差影 ,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高度赞美了兰花的香味。

唐朝诗人李白也有咏兰诗: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 ,香气为谁发?”诗人表达了孤芳自赏 ,知音难觅的寂寞心情 。

宜昌博物馆|王柏心《兰花图》

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据不完全统计,历代留传下来的有关兰花的专著共有71部之多, 800多首写兰诗词和众多画兰的名画。

兰花的生长形态很适合国画工具笔和墨的发挥,加上多数文人墨客有着兰花寓意的清高、飘逸、雅兴气质,所以自宋后,画兰名家迭起辈出,相继以兰花为载体,吟诗作画 ,对兰花的欣赏已远远超出兰花的本身,它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前人讲“一生兰、半世竹”,那么为什么是一生兰呢?就是说在你的绘画生涯中,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绘画揣摩,从而感悟和解决画兰的优美节奏、韵味、飘逸、俊美。前辈大师都把画兰花作为一生研究的课题,不断地练习与提升。



王柏心(1799-1873)字子寿,号螺州,湖北监利(今洪湖市)螺山镇人。晚清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进士出身,后无心仕途,辞官还乡。自幼随父家学,少敏聪慧,博览群书。

在荆南书院二十多年,治学乡民,讲学立著。著有《导江三议》一书,其对江河治理颇有研究,述论呈报治水思想与治江方略。颇有见地善画,尤喜画兰,其书法从二王中出,儒雅如晋人。



- 春风化雨 雨发兰香 -
· end ·
宜昌博物馆网上展厅开放啦
点击图片 即刻开启博物之旅
在家也能畅游宜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映水兰花雨发香
巧用雨水
《孟子》第109讲【离娄章句下】(18)
17班再聚首(八十五)咏兰花
描写兰的诗句
韩愈《猗兰操》解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