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论思考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改是有成效的:一些锐意改革的教师探索过不少阅读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但总的说来,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摒除旧的教学理念,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所进行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仍占统治地位。诸如“语文知识树”“精讲多练”“读写结合”等典型做法仍然十分流行。

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并实践过的教学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的草创时期,无疑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几十年来却被一些人发挥到极致,以至演变到如今,成了僵化、落后的阅读教学八股调。其主要问题:一是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多年来一直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就是典型的例证。其“参考”内容有: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方法、练习答案等。这种用“生理解剖学”方法和以获得“生理解剖”结果为认知目的的高中阅读教学,违背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二是从“读写结合”入手,把对范文的解析同时扩展为模仿范文的写法来进行作文教学。二十几年来,高中语文课本以文章体裁编组课文单元,用“单元知识短文”归纳、阐述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知识,学什么文体范文就设计写什么文体的作文。这种课本编辑方式,实际上是把阅读与写作这两种不同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混为一谈。课文成了阅读和写作的共同观照物,因而出现了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阅读信息处理的怪现象。从写作的角度解读文章,是眼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症结所在。

世上的文章,从其承载的不同信息可分为二类:一类是表达理论、知识的理性文章;另一类是抒发情感、描绘形象的感性文章。从创作目的来讲,作者是要把人生经验(理性的、感性的)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从阅读目的讲,则是读者通过阅读来准确、具体地把握作者传递的信息。而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很难培养学生这种阅读能力的。这就像解剖了金鱼,并不等于就鉴赏了它的美丽;测量了长城,却无助于领悟它的雄伟一样。阅读,不是要去专业性地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分析其中包含着哪些语文知识点;而是要根据阅读目的有效地理清作者表达在文章中的内容。

另一方面,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很注重识记与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文史知识和语文知识。事实上,世上的文章无数,“课文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如果仅以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为积累目标的话,那实际上只是挂一漏万;再说,识记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以及重点语段语意的标准理解,则完全没有意义。阅读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标准答案并识记它,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准确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阅读是以准确、具体获取文章有用信息为目的的思维活动。但有用信息不是所有信息,判断是否有用的标准是读者的阅读目的。要教会学生如何确定阅读目的(提出问题),并据此准确筛选文章的相关信息(有用信息)。以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杂文为例,按照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本文的阅读教学流程应该这样:介绍写作背景→解题→分析各部分(包括重点语句、语段)→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但是,当我们把这篇文章的阅读目的假定为如下几点时,情况就会迥乎不同:

1.撰写《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五位青年作家烈士》专题报告,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人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材料;

2.准备做《鲁迅与青年作家》讲演,则要从本文收集有关五位作家与鲁迅交往的材料;

3.写作论文《试论国民党反动派对左翼文化的围剿》,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位作家受迫害的材料。同一篇课文,阅读目的不同,筛选认知的信息也就不同。这是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无法解决的。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界普遍呼吁高考应该照顾到学生“学什么考什么”的教学实际。作为妥协,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就规定必教课文的“基本篇目”(暗示高考涉及课本内容的出题范围),这都是文章学阅读教学理念大有市场的反映。而近几年来有人提出“课内读,课外考”,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语文知识,只考阅读与作文,都表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论在觉醒。

综上所述,我提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抛弃“文章学阅读教学法”,而确立“研究性阅读教学法”。

因为,在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传递信息的手段、表达感情的方式、审美价值的取向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而对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不但要知识丰富,更要具备定向检索、分析、综合、利用、创新知识(信息)的能力。高中阅读教学必须要顺应这种社会要求。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高中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里,阅读是被当作一种终身使用的技能看待的。在一生的学习与工作中,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因而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就影响都非常之大。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无疑是必须面紧迫的。

就高中现阶段而言,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这个工具性就体现在:看学生习得的阅读能力能不能直接为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的自学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帮助的程度有多大。我们平时总是说某某学生理科成绩好,但语文不好。这实际上说的是他的语文专业知识不足,并不能说明他的阅读能力差。因为,很难想象一个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是如何能理解题意、缜密思维的。一个理科较好的学生可能写作欠佳,但定向筛选信息、研究问题的阅读能力一定很强。也就是说,一个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一定学不好理科。语文学科范畴内的阅读教学,解决的实际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普遍适用的技能问题。这样讲,不是在淡化、抹杀语文的学科特性,恰恰是更准确地表述它的作用与工具性。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是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阅读介质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外,还应包括视听信息、网络资讯、多媒体等等,它是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系统的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在这里,阅读已不是语文范畴内的作业,而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因此,读者不必把观察重点放在文章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什么写法等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事情上,而要关注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哪些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等等。也就是说,阅读过程是认知信息的过程,而不是识别语文知识的过程。这就是文章学阅读法与研究性阅读法的本质区别。就高中阅读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而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这种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加强语文修养。不明了这一点,就永远也走不出文章学阅读法的怪圈儿。

我们知道,阅读是人生基本能力之一,主要通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加以训练。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它主观认定为语文学科的专利,更不能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来腌割它的技能性。其实,我们这里强调阅读教学的技能性,并不轻视和妨害语文学科的人文熏陶与专业修养。我们只是呼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从落后的文章学阅读教学中的细微而零碎的语文知识训练中摆脱出来,从语文学科的片面中摆脱出来,培养一种应用于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有了这种阅读观念上的更新,再审视现在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就明朗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创新语文教学设计增强语文教学有效性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
2023年第5篇:读书有悟∣文本解读应融于阅读教学中
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意义的自主建构
高中语文教育价值的四重叩问
讲座干货分享,王本华《新时代的阅读教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如何转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