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散文】春音

  我在春天的田野里,骑着单车东张西望的样子多少都有些慌张。我的衣装不太像走进大地的人,倒像是去走亲戚。这让我多少都有些羞愧——我还是没有将自己打扮的“与时俱进”。但是,紧紧绷了一冬的土地松开了,像一个人轻轻松开了紧握的拳头,接着它舒展开眉头,笑逐颜开,春风满面。可是,河水荡起的涟漪像极了病人暗黄肤色的皱褶,它承受着重大疾病的样子,让我想起受难的母亲。对它你不仅要肃然起敬,还要时时赞叹它的承受能力。过了这条河,登上堤坡,一个村庄突兀出现在脚下,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村庄的背影。不可否认,我一直是在路上遥望着远方闪闪发光的村庄的。因为,每一个村庄总传递给我一种静谧又安详的气息,这静谧又安详的气息来自何方,我无法知道,这或许正是我一直困惑不能忘记它的原因吧。而一个人跋涉久了,腿脚累了,身心疲乏了,在四野之上就想看到一个村庄。她向着远方一次次踮起脚尖遥遥企盼,渴望遇到。她想在有着一棵碧绿古槐的村头碰上一位慈祥的老人,她向她讨水,向她问路,向她道谢,一切都自然又亲切,一切让人觉出生活的真实是这样随性又朴绌。或者赶夜路的人,也希望在漆黑的前方有点点灯光闪灼吧?有灯光的地方,就会有人,有人就有村庄,若再有一二声犬吠,就会给孤独的旅途增添一份温馨。而这个村庄后面的这条路,一条延伸到大地深处,一条则沿着河堤迤逦而去。如果真要走下去,会否看到她的故乡?此时,这个村庄背靠河堤,面对着大片空旷的未耕土地的样子让人联想起远古的农耕生活,给人一种宏阔、雄壮的苍茫之感。
  二
  路的一边,是些还未耕种的土地。这里种过小麦,也收过玉米。玉米是这片土地上的主要农作物,也是最富营养的一种主食。它色彩鲜明,独属秋天,像一粒粒金子。然而,当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之后,有多少人从主观上忘记了玉米的恩情,就像忘记自己生活过的村庄,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样。其实,站在大地的中心,我不敢凝望太远,悠悠大地,茫茫天际,独托着一个昏黄的太阳,而我们渺小的人类肉体,只不过是大地上的一粒沙尘,柔弱而卑微。可是,与草木相比,我们算什么?
  今天,我没有看到一只飞翔在田野上空的鸟儿,可是,并不表示别人没有看到。田野上,没有一个人的春天,显得尤其怅寥。我一直想知道,现在,农民们是怎样翻耕土地的?我想一队队犁牛拉着耠子,悠悠走过旷野的画面再也不会出现了吧?谁知道诗人们诗意的想往会是农民们几千年来劳累的生活积累生发出的哀叹呢?而那些正空着的土地,人们又将把什么种籽播撒进它那一点点湿润起来的胸怀?
  三
  预报有雪,下的是雨。自然的变化人们永远不能完全掌握和详尽了解。温度的变化是随时随地的,零下和零上,就让小小的水分子变了形态,这多么有意思。天阶小雨润如酥,是一种感受。只是想一想,万物就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有了酥软下来的感觉。其实,不是,感觉归感觉,当你天真的认为小雨已把脚下的道路润酥时,一脚踩下去,它除了湿滑,险些让你摔倒外,仍旧坚硬无比。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细眼看之,仿佛今春日暖时已处处绝胜烟柳,只是不在皇都,不在旧苑,而是在一个我居住多年的古旧的风情小城。
  四
  昨日,阴天,细雨,不晴。夜有沙尘,遮盖了小城上的一切事物。漠漠黄沙,影响人的情绪。反抗已无济于事,人们不得不承受着它带来的不便和灾难性的后果。口罩,纱巾,墨镜成了春天的必备品,即便这样,短短几分钟的路也会落一身黄尘。设在十字路口的绿灯一律变成蓝色,怎么看都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丑在戏台上表演,这副模样多少都让人心里暗自好笑。看着汽车在蓝色的灯光下如长龙穿行,不情不愿,一幅滑稽模样。
  五
  春分。昼夜平分之意。排二十四节气之四。此时,太阳直射赤道。这之后,太阳将一天天接近北方,我们北方也将迎来春暖花开,莺飞草长的日子。田野里农人会渐渐多起来——“同我妇子,馌彼南亩”。不过,现在很多地方“同我妇子,馌彼南亩”已不再是扶犁耕田,挥镰割稻的情景,现代化耕作早就使农人们摆脱掉了劳累和烦重的农事,所以我们也就看不到耕牛遍地走的春播图了,也很难听到牲畜在大地深处的哞鸣了。或偶尔在村道上看到一匹马或一辆毛驴车,仿佛回到了远古,“得、得”的蹄声敲击着赤白的小路,一道道成排成行的树木像围栏,把田园切割成整齐的“井”字。这让我想起了远古的“井田制”,这样的农田管理,不正延袭和继承了先人的智慧?
  六
  不限电——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让我兴奋。不是吗?总有人比我们更富创意,总有人比我们更富激情,总有人比我们更热爱生活,也总有人比我们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环保,低炭,节能——这些于我们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但是我们有几人做到了?于黑暗中静坐,倾听夜色穿过时空,小草缓缓起步,树木吐出芬芳,溪流潺潺流去。同时,我听到了我的呼吸,以及世上千千万万个人安静地呼吸。当多少年之后,人们还能这样自由畅快的呼吸和生活,谁说不是这个“熄灯一小时”的倡议送给人类的绝美礼物?我们的生存需要天空的湛蓝,草木的青绿,大海的透明。我们更需要一颗颗美好清透的心灵。
  七
  三月,不适合写字,春寒,停暖,风沙多,雨雪多。三月适合依在床前,在灯下读些文字。一直喜欢这样的读,写和感悟。接近自然,接近事物的本质和原初。每当我读着这些来自生命本源的真情流露时,都会为作者那颗纯净的心而感动,或者,我感动的是万物之中没有经过人为篡改和不良情绪加工的东西。这些东西带给我的愉悦和幸福用什么样的文字才能表达?我一直为有幸读到这样的文字,能结识这样的心灵而欣慰。他们让我感受着自然的律动,倾听到自然脉博的心音。听吧——“蓝鸫的歌声变得轻柔,它沿着忧郁的/栅栏,从一根木桩跳到另一根木桩。”读着LOERLL的诗,久久,久久地呼吸着它柔软的质地,不问前朝旧代,不问后世如何。而这一春,田园里的气息,且暖且料峭,但是,我的眼前就是飞起了一只鸟儿,它忧伤地长鸣在空中,从绿柳林到白杨丛,再到褐色大地深处,缓慢消失。而远方的大地莽莽苍苍,没有边际。我问哲人所问:我们从何处走来,又向何处走去?侧耳倾听,无人回应。所以,困惑,孤独又满心伤感。
  八
  从美国的大自然一步跨到欧洲大英帝国的乡村,在交通发达的今朝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我只不过是在两本书中找到了这种感觉。约翰·巴勒斯和吉米·哈利,这两个横跨大西洋相望的作家所讴歌的自然之美和动物之美淡漠了我对其他书籍的喜爱。我一面跟随着巴勒斯穿越飓风随时光顾的北美那条贯通南北的狭长山谷,一面随着吉米,哈利来到北欧温润的海洋气候的乡村和动物们近距离接触。当春天一步步走近大地,没有谁会拒绝倾听来自自然和动物的清韵逸响——山林,河谷,小溪,落叶,鸟鸣;会笑的小狗,孤独生产的小羊,谨慎的小猪,老马:芭蕉和衔着笼子的飞鸟,这是自然家族最快乐的组合。而我感到幸福的是,我能倾听着来自于自然的声音,我能被自然万物最原始情态而感动。此时,它们的丰富堪与人类最美的语言和表情相媲美。难道不是吗?
  九
  读着一篇文字时心中忽然一软,只是一个词,一个远古的词,悠悠地,柔柔地触动了我。究竟是何因,我一时又说不好。总之,那个离我很远又很近的词就这样捕捉了我的瞬间。我知道,其实,我不太习惯读这些东西了。就如在村庄里偶见一张犁铧上的新泥,它清新的气息总能牵动我诸多的记忆。对我来说,它们都是带“毒”的事物——这个世界,不只是鸦片才是毒品——有些人们认为古旧的东西,其实也是。在乡村的一间土屋的角落里,放着一些家什:箩筐,筛子,土陶罐,灰落落的身段爬满时间的尘埃,虽如此,却让我走得很远,时光返回中思维的知觉就幽深旷古起来。它们实在有一种让时光倒流的法力,你要有怎样的抵抗力才能回到现实世界之中。
  十
  我一直抗拒被催熟剂催熟的蔬菜,每次食之心生憎恨。虽然,我希望自己怀着一份感激之情享受它们带给我的一切。可是,当我知道每天必须的饮食已经与那些催熟剂或者化学制剂不可分割的时候,我们的感恩就有了一种盲目性。我们是不是应该诅咒最大利得的攫取者那贪婪和卑劣的人性呢?这个季节,蒲公英鲜嫩,苦荼味美,可是清热解毒的野菜,食多了胃疼。然而再过几天,它们会在田野里互相走动起来,它们打着一把把漂亮的小洋布伞,在阳光下相聚,在田野里欢腾。
  十一
  我不太喜欢城市路边的植物,人工的迹象太多。行道树一律有个蘑菇头,梳的整齐,顺滑,像古装女子头发抹了光光的头油,下面的脸孔又严肃,让人想起一张油饼脸。
  油饼脸在一张桌子上抬起腐败的头来,冷漠的眼睛里全是金钱的火焰……让多风的春天露出了破绽,
  十二
  清明的前一天,日暖,风轻,云远。多疾的人宜出户走走,工人们休息,农民们下田。
  这些年,我每于这个时节回老家扫墓,都觉得是一次含义颇深的省亲——因为,我不光是看望墓地中沉睡的人,更不仅仅是看望那些活着的人,其实,我也是去看望丢失在那里一颗灵魂。虽然我不知道,它是在什么时候,被悄然埋在了那里;但是,我知道它在,和坟墓中的人说说话,和活着的人们见见面,这多少都疗治了我多年的思乡之病。有一天,我终于明白思乡也是一种病。它在心灵上统治着你的思维时,那竟是痛苦的根源。
  没有风沙,气清神明的天气使人心欢畅,站在平原上极目四顾,总被田野上的气象吸引,那无遮无拦的大地,村庄,在刚刚有点绿色的丛林里若隐苦现,平原上的人,车,飞鸟,如织画般铺展。那么多人在插柳,立碑,添坟,烧纸,上供,疼痛的时候他们就会对着坟墓大哭几声。
  十三
  一早起来阴云蔽日,气温比昨天下降了好几度,不得不加衣。取暖是一切动植物必要的自我保护。古话有“饱暖思淫欲”。是这样的吗?现在,许多人摆脱了贫困,不再愁吃穿了,可也未必见得都思淫欲。我倒觉得,一个人肚腹之中安饱了,至少会怀着一颗温暖的心情,那样他的精神就会饱满,思想也会明亮起来。
  昨天和妹妹一起到河边散步,用她的话说,是陪我一起怀旧。是啊,这么多年,我总念念不忘这条河,梦里梦外都是它的影子,但是,离开家乡这么多年,我却怎么也走不到它的身边去,似乎这成了一段永远不可企极的路。这次如果不是执意要来,怕也会错失机会。清过淤的河道,深了许多,但河水很浅。一个提着赶网的人正努力从河水里走着,他是在捕鱼吗?河岸上,正呲芽的新树让我想起正蹒跚走路的婴儿,小小嘴巴里几颗嫩嫩的小乳牙,她刚刚学会咧着嘴巴眯着眼和你逗趣,样子坏坏地。真想搂起她,亲亲。
  十四
  爱上了约翰·巴勒斯。这个美国的大胡子老头,有着一个大大的脑门,灰白的胡子,瘦高的身材,他用食指和拇指捏着显微镜和那个小女孩看一朵花时的神态多么安详?他离开人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我们离家有多远”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在这个春天,在自然的呼唤中走得更远。无疑,我多年所思念的故乡是一个内涵极小的家,而今,我知道,我所向往的真正的家,就是我所热爱的美丽的大自然。我终于知道,当我离开拥挤的人群,独自索路去凝视那些低矮的草木;当我从宽敞的大路走向细柔的林间小路,当我一次次抬头仰视参天的树木,追逐鸟雀叽叽喳喳的欢叫,并不是童心未泯,而是我血液中流淌的热爱着它们的因子。而当我翻阅着巴勒斯留给我们的这些与大自然有关的文字,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运和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天地 | 张艳霞: 春 归 大 地
最偏僻乡村竟然靠艺术节爆红网络,吸引50万游客打卡,谁说乡村没希望?
子 毅:我不确定是不是一种病
田野的早晨
走在清明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乡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