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欲望->满足->厌倦->新的欲望->继续满足->再次厌倦->……”这个循环在人生中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生命有思考的思想者。


欲望->满足->厌倦->新的欲望->继续满足->再次厌倦->……人生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循环?这并非人类贪得无厌、欲壑难填,而是人类对人生的意义不断追求和探索的必经过程,是人生追求的自然渐进。


欲望不分善恶。小到孩童,大到伟人,都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欲求。欲望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浮士德的追求、获得、再追求,一个追逐欲望却久不满足直到找出人生真谛的故事



歌德从1768年开始创作,直到1832年才完稿的《浮士德》诗剧中,就描写了浮士德从欲望到满足再到厌倦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诗剧中的主人公浮士德是个坐在书斋里研究学问的满腹经纶的学者,他突然对自己这样的生活状态感到极大的迷茫和不满。这时,魔鬼靡菲斯特与浮士德签约,把浮士德的灵魂作为抵押,魔鬼将满足他的所有欲求。一旦浮士德感到自己得到了满足,他的灵魂就要属于魔鬼。


于是,浮士德被靡非斯特带出了书斋,走向了精彩绝伦的世俗世界。靡非斯特为浮士德提供一切方便之门,让他体验到各种不同的人生。


有了魔鬼的帮助,浮士德不断地追求人生的满足,他不停地产生新的欲望,而魔鬼不断地给予满足,每次魔鬼都以为浮士德会就此罢休,灵魂可以被他控制时,浮士德突然感到了厌倦,开始了新的欲望的追求……


终于,万念俱灰时,浮士德突然看到人民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觉得改造自然,创造自由国土才是美。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的感叹。


2、弘一法师终其一生,追求人生的第三层楼,最后皈依佛门,成为一代佛教高僧


我还想到了弘一大师的故事。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他经历了由普通富家子弟到艺术家、教育家最后到佛学大师的过程。


丰子恺在《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中说,李叔同“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 。



弘一法师曾提出过人的追求的三层楼:物质、精神、灵魂。“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


李叔同终其一生追求人生价值的第三层楼,找到自己生命的归属,实现了人生的升华,成为世人所敬仰的弘一大师!


3、自我实现的马斯洛,把“做人”这件事情变得更有意义和希望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其实,他的理论有两种版本,我们学习的版本是五个层次,还有一个版本提到的需求理论是七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如果说,弗洛伊德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病态的一半,马斯洛的理论则为我们补充了健康的那一半。



无论是浮士德、马斯洛还是弘一大师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人的欲望追求具有以下规律:


1、人的追求都是由物质追求向精神追求的发展过程。


弘一法师之所以能抛弃红尘,潜心佛学、浮士德再丰富的物质享受都不能让他感到满足,是因为当他们的物质追求达到满足的时候,逐渐忽略自我的物质追求,开始寻找精神力量的支撑,从而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2、太在意低层次的追求,他的精神追求便会受到阻碍。


当人的物质追求达到了满足,就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从而实现自我。但是,如果一个人在物质上的追求贪得无厌,就会陷入贪欲的泥沼,不能自拔。古代的帝王、现世的贪官等,他们的物质生活虽然已经远超普通人,但仍会在物质方面不断索求,在低层次追求的道路上走向歧途。


3、不断追求达到精神和灵魂满足的人,便是得道之圣人。


很少有人像攀登高峰一般一直无休止地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而完全忽视了物质世界。只有当一个人的追求真正达到了最高层次,才有可能像浮士德最后那样发出“请停留一下”的感叹;才会真正的清心寡欲,像弘一大师那样低调而又执著地皈依自心,超然尘外,成就一个无人能超越的大师。



所以说,如果人仅仅满足于既得欲望的实现,失去了更进一步的追求,生命就不再有积极的意义,人的存在必将是行尸走肉般的存在。


人唯有不断地产生新的欲求,才有继续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性。而每一波新的欲望,都要高于上一波的欲望,人生就在这种螺旋式的上升循环中成就自我,直至超越自我。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民晚报数字报
浮士德
功利阅读时代,为什么我建议你要多读文学经典?
中央戏剧学院院级重大科研项目教师创作剧目《浮士德的悲剧》今日上演
谭冰儿:听《浮士德交响曲》,聊善恶交织、人格分裂的“浮士德”
试分析《浮士德》这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及浮士德这一形象的内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