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机听歌 耳机怎么挑?教你如何看懂耳机种类及规格!

现在不管是出门或是通勤时,如果有听音乐的需求,多半会使用耳机来聆听音乐,而现在买手机的同时,也一定都会附上耳机,看得出来耳机的需求确实高,大概仅次于充电传输设备了吧!

但是,耳机有分许多类型,有的人追求戴起来舒适、有的人注重音质、也有的人想要有无线或是有麦克风,那么在众多的耳机海当中,要如何来挑选自己想要的耳机呢?先前我们跟大家介绍 Hi-Res 的同时也提到,要听到高音质,一副好质量的耳机是必备,那又该怎么挑选呢?细数一下耳机的规格,各位版友又了解多少呢?

不用担心看呒,今天小编就来简单的带大家认识一下「如何看懂耳机的种类及规格」吧!

耳机类型各不同,其实只要先认清自己的使用需求,就是成功挑选的第一步。

从过去的携带型 CD 随身听到 MP3 播放器,直到最近又再度火热起来的高音质音乐,人们从可以「轻易的」听音乐以后,也开始追求聆听到「更好的声音」,目的就是为了要还原制作者一开始最原始的声音素材才渐渐地有高音质音乐的产生,毕竟在录制或是在转换传输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出现让声音失真的情况,只是基本上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

撷取 96K/24bit 与 192K MP3 的音乐做比较,声波虽然表现不同,但透过耳机也很难听出差异。

但是在追求声音的需求绝对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对于声音的感受都不尽相同,这不像是我们看 1080p 或是 4K 高画质屏幕那样还分辨得出来差异,因为可能很多人对于压缩有损的 MP3 音质以及无损的 FLAC 档都还不一定听得出差异了,所以即便我们要把声音还原到到最真实的声音的话,也不一定会让每一个人都喜欢。

例如主打监听等级的耳机,由于重点在于细节上的琢磨,有的人反而会觉得刺耳,所以其实并不适用拿来听音乐。所以在挑选耳机的时候,并不一定要追求到最高规格,只要挑自己喜欢的声音即可。

不过在这之中,耳机上也有很多种类及规格,例如耳罩式入耳式的不同、驱动单元的不同,还有响声频率、阻抗、灵敏度等......一些密密麻麻看不懂的规格,基本上还是要懂得这些规格,才能挑选出一副属于自己的耳机哦~

耳机有哪些种类?

从耳机的种类来分大项目的话,基本上有耳罩式、耳挂式、耳塞式、入耳式四种,是依据其配戴方式的不同去分类,但是不一定会藉此来分辨音质的好坏。

1、耳罩式

耳罩式耳机通常会有很大的驱动单元,然后使用软垫来包覆住耳朵,让耳朵耳机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由于驱动单元比较大,通常声音的输出会比较饱满,许多厂商制作出的高端耳机也几乎都是耳罩式耳机,然而缺点则是携带不易行动困难,会适合在家中或办公室使用。

另外在耳罩式耳机方面还会有区分(半)开放式与封闭式耳机,通常封闭式耳机会比较强调与环境隔绝,以便能听到最细节的声音,不过这等于是封闭在一个小空间中的感觉,缺点在于少了环境中的空间感;而开放式耳机则是反转了封闭式耳机的优缺点,会比较强调空间范围的协调性,出来的声音会比较自然,比较不会造成耳朵的压迫感。

奥地利小公主 AKG K701 的外壳就是开放式的设计

2、耳挂式

耳挂式耳机则是在配戴的时候会直接跟耳廓接触,不同于耳罩式耳机的地方在于少了封闭式的空间感,但是因为构造面积够大,所能配置的驱动单元也可以比较大,而且也因为体积比较小,也比较方便携带。

3、耳塞式

以传统的小耳机来说大部分都是耳塞式耳机,这种耳机携带性方便随时可以卷起来放在口袋,不过因为是靠外耳道口支撑着耳机的缘故,再加上耳机的材质大部分都是硬塑料,所以有些人戴久了可能会有一点疼痛感。

4、入耳式

目前较专业的耳塞式耳机通常都做成入耳式,这类耳机在驱动单元的前端会另外做一个传输引道,并且透过一个橡胶耳塞与耳道直接接触,让声音直接传达进耳道,但是因为让耳朵直接与外界隔绝,虽然能达到完美的隔音效果,但是如果在户外使用的话会有点危险。

耳塞式耳机 (左) 与入耳式耳机 (右) 不只外型有异,配戴感与聆听的效果也很不一样。

所以其实耳机的种类就在于大小以及使用性的不同,以区分不同的配戴方式。如果有在外行动需要的话当然是以体积越小的耳机越好,但是由于单体也比较小,声音的质量上都会略逊于耳罩式的耳机;追求又小又高音质的话,虽然入耳式耳机也是个好选择,但是由于隔音性比较良好、会不容易注意到周遭的声音,在外行动的时候也比较不能注意到身边环境的状况,而且有些人在初期配戴的时候会不习惯,会觉得耳朵有异物感,这部分就因个人而异啰!

驱动单元

使耳机能够发出声音的部位就称作驱动单元,传统驱动耳机的方式都是使用动圈式的方式驱动耳机,原理就是藉由耳机内部的电圈驱动振膜的方式发出声音,其次也有动铁式耳机或是静电式(电容式)耳机,目前动圈式的耳机发展最久、是最成熟的耳机结构技术,所以市面上大部分的耳机都是使用动圈式耳机。

1、动圈式

动圈式耳机的发声原理是藉由耳机内部的线圈利用通电的方式带动振膜发声,而动圈式耳机所使用的振膜材质也会大幅的影响耳机发声,理论上振膜越大、所发出来的声音越好。但是也因为电圈+振膜的大小会影响耳机成形的大小,所以在耳罩型耳机上会是构造上的主流,但是在耳塞式或是入耳式耳机的话,做得太小反而音质会比较不好。

2、动铁式

动铁式耳机又称平衡电枢式耳机,利用电磁铁产生的磁场的变化,震动电磁铁中的铁片来带动振膜的发声,优点在于驱动的灵敏度高、低失真,又体积具有体积小的优势,所以适合制作入耳式耳机,不过缺点则是单价高,好的动铁型入耳式耳机通常都不便宜。

3、电容式

电容式也称静电式耳机,相较于动圈式或是动铁式耳机来说,更可以达到低失真、高解析的声音,而静电式耳机的做动原理则是利用超薄的金属振膜利用电压所形成的反向磁场,当声音电流通过的时候可以造成振膜不同方向的移动来发声,具有高速线性反应好、低失真、高解低物等优点。但是缺点就是非常贵,目前只看过应用在高端的耳机上。

所以在选购耳机的时候,除了外型因为有无携带的需求以外,再来就驱动单元是最影响音质的一大部分了!而且不同的驱动方式也会影响同一种音乐类型的音质表现,但是因为每个人喜好的声音都不同,这边也很难分析不同的驱动单元所呈现的音质是如何。

小编曾经听过号称地表最强的静电式耳机「STAX SR-009」以后,发现再也听不下其他耳机了,无奈看过售价以后只好回去戴上自己的 ATH-W5000,只能说来生再见啊!口袋不够饱满的话,千万不要乱听耳机才好。

铁三角的木壳经典耳机 ATH-W5000,在听人声方面绝对是人生一大享受

看懂耳机的规格

大致上了解了一下耳机的种类以及发声的原理以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看一下有关于耳机细部规格的部分了。这些参数规格也是影响耳机发声的一大关键。

1、响声频率(Frequency Response)

响声频率一般是指耳机能够发出声音的范围,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大约是 20Hz ~ 20000Hz,而一般高传真耳机的制定标准是不小于 50Hz ~ 12500Hz 之间,更高阶的耳机,例如 ATH-W5000 的响声频率已经达到 5Hz ~ 45000Hz ,皆已经超出人类能听到的高低频声音的范围了。虽说如此,在购入耳机的时候还是得注意一下响声范围,毕竟响声范围越广,声音的表现性以及延展性都会比较好。

2、阻抗

不同的耳机类型,所拥有的阻抗也会有所不同,之所以会有阻抗的原因也是因为不同的结构会形成电阻,电阻的大小会影响电流通过的强弱以至于影响振膜的发声程度。通常阻抗越高的耳机,所需要驱动的推力会越高,必须使用耳机扩大机才能有足够的电流来驱动耳机单体,例如将高阻抗的耳机插入手机的耳机孔来聆听音乐,可能将声音转到最大声时,出来的声音还只有一点点,这时候就表示能够驱动耳机的电流不足,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推不动」,这时就适合接扩大机来听音乐了。所以一般来说手机如果要接耳机听音乐的话,必须要使用阻抗小一点的耳机。

3、灵敏度

一般来说,阻抗越小的耳机灵敏度越高,因为灵敏度越小耳机越容易发出声音,这时候要输出的电流功率就要小心的调整,有可能只调整一点点,耳机就会变得很大声。

4、导线类型

这边说的导线其实就是耳机线材质的部分,绝大部分的耳机线都会以铜线为主,虽然还有其他如纯银或是镀金,但是因为铜线价格便宜,而且低频稳重、中音扎实,通常为绝大部分耳机线的材质。而且基本上厂商都会标记导线材质为「无氧铜」,并且在前面加上纯度的数字,例如 4N 无氧铜表示 99.99% 铜纯度,5N 无氧铜为 99.999% 纯度,6N 无氧铜为 99.9999% 纯度,再上去则以此类归,而 6N 无氧铜已经达到纯银的价值,8N 无氧铜则来到纯金的价值了。

如果你的耳机不可以换线的话,就可以在购买前注意一下导线的材质;如果是可以换线的耳机,则可以在选购的时候多多比较不同材质之间的差异性。

而其他像是 Hi-Res 认证、Hi-Fi 高传真标准,它们跟耳机规格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都是厂商们所议定的一套认证标准,但是不一定没有这些标准就无法听到高质量的声音,毕竟送检规格也是要收取一些保护费XD,有些厂商没付的话自然得不到这些认证的 LOGO 啦!但是有这些 LOGO 也是保证,耳机的规格也是不会太差就是了。

以上图 HTC 10 这次附赠的耳机来说,毕竟通过 Hi-Res 认证,以动圈式耳机来说驱动单元有 13mm ,响声频率最高也达到 40,000Hz 刻意在低频与高频提升两倍的频率,另外振膜方面也采用航天科技等级的 PEEK 振膜,以随机附赠的耳机来说等级并不算差,之前我们也有稍微提到在美国发售的 HTC 10 手机也推出了不搭配该耳机的版本,售价比一般有附耳机的版本还要少了 USD $100 美元,也看得出来该耳机有一定的价位等级在。

入耳式耳机如果采用动圈式结构的话,通常因为驱动单元比较大的缘故,使耳机本体会显得比较大。

小米的年度旗舰「圈铁」耳机,混和了动铁和动圈,各自负责高频与中低频声调。

小结

从音乐的来源到播放的装置,最后到耳机的设备,看懂耳机的构造、了解驱动单元以及这些数字规格,都能帮助大家挑选耳机的方向,如果有搭配耳机 DAC 扩大机的人,适合搭配抗组较高的耳罩式耳机来放出声音,如果是使用手机播放音乐的话就得要注意搭配的耳机是不是阻抗比较高,造成设备推不动耳机的感觉。

其实玩过一阵子的人都知道耳机绝对是一条不归路,因为耳机是最终数字转模拟所表现的设备,所以每个不同耳机能够还原出来的声音都不尽相同,这边不是在分析耳机声音的好坏,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所拥有的「听感」,有的人喜欢广阔的场景,也有的人喜欢重低音饱满的感觉,这些都因人而异没有一个标准。

本篇文章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在挑选耳机时可以注意的部分,毕竟市面上耳机百百款,从几十元到几万元的耳机都有,也有人只用手机附赠的耳机来听音乐而已,也许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是如果不想让音乐表现出来的质量太差,就得要从耳机方面着手研究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耳机原理 构造介绍
耳机的基本类型及工作原理探索
vivo耳机【XE600i】测评(第一季)
怎样看耳机的基本参数?耳机常见几大参数
音场与定位之王 世界唯一的柏谱Bopro HC02同轴耳机
赛德斯SADES R2多声道游戏耳机开箱简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