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肿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

水肿

一、概述

1.水肿的定义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等。

2.水肿的源流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对水肿病的发病已认识到与肺、脾、肾有关。对于水肿的治疗,《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在治疗上又提出了发汗、利尿两大原则:“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水肿》中首次提出了水肿必须忌盐。

3.《素问·汤液醪醴论)对水肿治则的认识《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垄……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

4.《丹溪心法》中对阴水、阳水分类的认识“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

5.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

慢性肾炎:临床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基本症状。早期可体倦、乏力,腰膝疫软等,水肿时有时无,病情时轻时重,伴随病情发展可渐有夜尿增多,肾功能有不同程度减退,最后发展戒肾衰竭

二、病因病机

1.水肿的病因(1)风邪袭肺风为六淫之首,每夹寒夹热,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肺失通调,风水相搏,发为水肿。(2)疮毒内犯肌肤患痈疡疮毒,火热内攻,损伤肺脾,致津液气化失常,发为水肿。(3)外感水湿久居湿地,冒雨涉水湿衣裹身时间过久,水湿内侵,困遏脾阳,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水无所制,发为水肿。(4)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食辛辣,久则湿热中阻,损伤脾胃;或因生活饥馑,营养不足,脾气失养,以致脾运不健,脾失传输,水湿壅滞,发为水肿。(5)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先天禀赋薄弱,肾气亏虚,膀胱开合不利,气化失常,水泛肌肤,发为水肿。或因劳倦过度,纵欲无节,生育过多,久病产后,损伤脾肾,水湿输布失常,溢于肌肤,发为水肿。

2.水肿的病机及转化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阉,三焦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造成脾失传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阉不利,水液泛溢肌肤,则为水肿。由于致病因素及体质差异,水肿的病理性质有阴水、阳水之分,并可相互转化或夹杂。阳水属实,多由外感风邪、疮毒水湿而成,病位在肺、脾。阴水属虚或虚实夹杂,多由饮食劳倦、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所致,病位在脾、肾。阳水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正气渐衰,脾肾阳虚,或因失治、误治,损伤脾肾,阳水可转化为阴水。反之,阴水复感外邪,或饮食不节,使肿势加剧,呈现阳水证候,而成本虚标实之证。若水邪壅盛或阴水日久,脾肾衰微,水气上犯,则可出现水邪凌心犯肺之重症。若病变后期,肾阳衰败,气化不行,浊毒内闭,是由水肿发展为关格。若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阉,致膀胱气化无权,可见小便点滴或闭塞不通,则是水肿转为癃闭。若阳损及阴,造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则可兼见眩晕之证。

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1.水肿的诊断要点(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2)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严重者可见癃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2.水肿与鼓胀的鉴别二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3.阳水与阴水的鉴别水肿可分为阳水与阴水。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

四、辨证论治

1.水肿的辨证要点首先辨阳水、阴水,区分其病理属性。阳水属实,由风、湿、热、毒诸邪导致水气潴留;阴水多属本虚表实,因脾肾虚弱,而致气不化水,久则可见瘀阻水停。其次应辨病之脏腑,在肺、脾、肾、心之差异。最后对于虚实夹杂,多脏共病者,应仔细辨清本虚标实之主次。

2.水肿的治疗原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

3.水肿的分证论治

(1)阳水

①风水相搏[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疫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如水肿较甚,亦可见沉脉。[法]散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越婢加术汤加减。常用药:麻黄、杏仁、防风、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等。

②湿毒浸淫[症]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身发疮痍,甚者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常用药: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③水湿浸淫.[症]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方]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常用药: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苍术、厚朴、陈皮等。

④湿热壅盛[症]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法]分利湿热。[方]疏凿饮子加减。常用药:羌活、秦艽、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猪苓、茯苓、泽泻、木通、赤小豆等。

(2)阴水

①脾阳虚衰[症]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法]温运脾阳,以利水湿。[方]实脾饮加减。常用药:干姜、附子、草果仁、白术、茯苓、生姜、大枣、茯苓、泽泻等。

②肾气衰微[症]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或增多,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咣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常用药:附子、肉桂、巴戟肉、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等。

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1)阳水①风水相搏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桂枝、防风;风热偏盛,加连翘、桔梗、板蓝根;若咳嗽较甚,可加杏仁、前胡。②湿毒浸淫肿甚者,当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湿盛糜烂者,加苦参、土茯苓。③水湿浸淫外感风邪,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面肿、胸满、不得卧,加苏于降气利水。

5.水肿应用攻逐法的原则攻下逐水法是治疗阳水的一种方法,即《内经)“去菀陈垄’’之意。只宜用于病初体实肿甚,正气尚旺,用发汗、利水法无效,而确有当下之脉证者,症见全身高度浮肿,气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脉沉而有力者。使用该法,宜抓住时机,以逐水为急,使水邪从大小便而去,可用十枣汤治疗,但应中病即止,水肿衰其大半即应停药·,以免过用伤正。待水退后,即行调补脾胃,以善其后。病至后期,脾肾两亏而水肿甚者,若强攻之,水稍退可暂安一时,但攻逐之药多易伤正,究属病根未除,待水邪复来,势更凶猛,病情反重,故逐水峻药应慎用。

调护1.避免风邪外袭外感风邪是水肿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因素,为防止风邪外袭,病人应注意保暖;感冒流行季节,外出戴口罩,避免去公共场所;居室宜通气,经常用食醋熏蒸。长期水肿病人卫表多虚,应参加体育锻炼,常服玉屏风散,提高机抗病能力。2.防止水湿外侵宜居干燥处,平时避免冒雨涉水,或湿衣久穿不脱,以免湿邪外侵造成水肿。3.注意调摄饮食忌盐,肿势重者予无盐饮食,轻者予低盐饮食。若因营养障碍而致水肿者,不必过于忌盐。饮食应富含蛋白质,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甘之品。4.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破皮肤对长期卧床者应外涂滑石粉,经常保持干燥,并定时翻身,以免褥疮发生。5.每日记录水液的出入量若每日尿量小于500毫升时,要警惕癃闭的发生。6.坚持治疗,定期随访。7.劳逸结合,调畅情志患者应起居有时,避免过度劳累,节制房事,调摄情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内科学肾系笔记
中内13——水肿、淋证、癃闭
28课程重点【百病百讲】第二十八讲:水肿(一)阳水——面部,四肢浮肿?肾病,心衰也会出现水肿?
灸治百病丨水肿的灸法治疗选穴
【陈潮祖:制水肿通治方—泄洪饮】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水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