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公的扁担
                              外 公 的 扁 担

    外公去世已经半个世纪了,但他留给我们的扁担却一直在家里保存着。

    外公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瘦瘦、高高的老头,脸白白净净,慈眉善眼,说话和蔼斯文,根本不像一个大字不识的庄稼人。记忆尤深的是小时候,我去外婆家,最爱到外公的地窝子里玩。外公的院子里挖有一个方方约一丈、深有七尺的坑,坑的北面打了个小窑洞,坑北边的一半左右用木料棚了,盖着土,是一个冬暖夏凉的地窝子。地窝子的旁边的草屋里,有一根八尺左右两头微微上翘的扁担。扁担是用上等的桑木做成,两头各安一个4寸左右的肘【用来挂物件的铁钩】,扁担身上发出红褐色的光亮,仿佛向人们诉说外公经历过的沧桑。

    等我稍微懂事了,才听妈妈说,我是外公用扁担喂大的。原来,我一出生,就缺奶吃,整天饿得哇哇哭。外公和外婆来了,看着六神无主的女儿和哭闹不停的外孙,外公一言不发的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外公回来了,手里多了一包红糖,一袋藕粉。原来外公是进城给我买吃的去了。看着大口允吸藕粉红糖水的我,外公有了主意:再苦再累,也要帮女儿把外孙养大。 
    原来,外公有一个好手艺------起【锥】草盖。以前人们蒸馍甚至做饭盖锅都离不了草盖,而外公起的草盖在朝邑县城周围那是很有名气,不仅结实耐用,而且美观大方,价格合理,很受人们欢迎。回到家里,外公就一头扎进他的地窝子里,没黑没夜的起草盖,隔三差五的用他的扁担挑着到朝邑县城去赶集。从黄河滩到县城十多里路,数十斤重的担子,外公往往就是一口气不歇的挑到大街上。卖完草盖,外公又随手给我买藕粉、红糖、鸡蛋等,送到家里,顾不得吃口热饭,喝口热汤,就匆匆返回滩里。
     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我慢慢长大了,吃开馍馍饭,外公仍然忙个不停。每次进城,不论收益多少,总忘不了给我买吃的。后来我们迁到黄土高原上,外公家也迁到离我家不到两公里的地方。那时正是困难时期,外公家的日子一落千丈,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再资助我们了。尽管如此,外公赶集仍然忘不了给我买东买西,即便一颗糖块,外公也不惜多绕一二里路给我送到家里。
      一天放学回到家里,房东爷爷告诉我,外公不行了,妈妈已经匆匆赶去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先是一愣,立刻放下书包,撒腿就往外公家跑去。进了家门,看见外公身穿老死衣(寿衣),盖着遮脸纸,躺在用门板支起来的灵床上。一旁守灵的妈妈看见我来了,眼含泪水,牵着我的手走到外公灵前,掀起遮脸纸,让我最后再看外公一眼。望着外公清瘦的脸膛,双目紧闭,安祥的躺在灵床上,像睡着了一样,想到我和他从此永远阴阳两隔,不由得悲从心来,嚎啕大哭,泪水长流。送外公入土为安以后,就在要离开外公家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外公的扁担孤零零的靠在大门边上,不由得见物思人,热泪盈眶。我返身进屋,求外婆要走了外公的扁担。
     回家后,父亲帮我把外公的扁担去掉两头的铁肘,定了个鼻,装上担穗,改成了水担。由于和别人家的水担不一样,两头上翘,所以担水时,一不留神,水担会突然在肩头打滚,打担水人一个耳光,因此,听了吃过亏的人的诉说,村里人不到万不得已很少借用我家的水担。这样也好,我从学校回来,要用水担,它随时都会忠实的靠在门后等我使唤,从没误过事。若干年里头,我用这根扁担挑过水,担过红薯,送过粪------但从未吃过耳光。由于外公留下的这根扁担特长,村里人用的最多的是死了人,下葬时,把它当做滑轨,平放在墓窑中,让棺材在它身上推着滑进窑里。那些年,村里几乎每个死了的人,都是在它的帮助下送进墓窟里的。
      一直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村里人吃水再也不用担子挑了,拉运庄稼和往地里送肥都被机械所替代,埋人村里也做了灵车,所用家具一应俱全,外公留下的扁担再也无人问津,孤零零冷落的靠在老屋后院,与等着被焚烧的柴火为伴。偶尔有时我瞅见水担,就会勾起深藏在脑海中的记忆,外公坐在地窝子里上下翻飞的双手,外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外公推开柴门给我送吃食的身影-----就会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我的我脑海,我的心不由的酸酸地,发出软软的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大精深的谚语俗话歇后语(三十集)
【来稿选粹】秦丽娟|我的外公
享扁担福
美文 | 父亲的扁担
武文||父亲的四根扁担
【美文选粹】鲁玉琦丨被遗忘的“担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