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借 粮
借 粮
2018-07-12  连山老叟   阅 3
分享:
没经过饥饿不知道粮食的金贵,没借过粮食不知道求人的艰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计划经济时期,家乡生产力极其落后,农业生产全凭人拉肩扛,使得本就干旱少雨、地力瘠薄的土地,产出愈加低下。所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家,没外出借过粮的可真是凤毛麟角,难得少有几户。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是从13岁(虚岁)就开始跟妈妈走上借粮路的。不是父母对我不惜疼,而是我是家里唯一一个会骑(掏腿)自行车的男子汉。记得那年秋天,四姑母兑现了“只要我能考上中学,就把那辆旧自行车给我”的承诺,虽然那辆自行车在姑姑家已经服务2-30年了,当初买时还是个二手车!为了这样的一辆车子我可是铆足劲头,以优异成绩被当时的澄城县名校--寺前中学录取的。我和姐姐推车那天,别提我有多高兴了!一路上,我踩着脚蹬,单腿滑翔,推着划着,回到家里。60多里地,竟然学会了骑自行车!虽然是因个子不高,够不着脚蹬,只好在大梁下掏腿骑车。与父母比起来可真不知厉害多少倍了,当年在朝邑时,美丽富饶的黄河滩养育了无数个富得流油的小康家庭。当年好多人只知道而没见过的洋车(自行车),父亲已经托在省城的堂舅哥买回了。那几天,父母亲一下工,就推出新买的自行车在门口的朝邑中学操场上学骑车技术。谁可知是啥原因,就是掌握不了平衡,一次次骑出,一次次摔倒!俩人累得气喘吁吁,摔的皮青肉肿,一怒之下,卖掉了自行车!以后再也没有摸过自行车,也没再买过自行车(买不到也买不起)。若父母能够看到以后自行车是家里谋生不可多得的好帮手的话,就是再摔跤也要学会骑单车,给钱再多也不会卖掉新买的自行车!
言归正传,以前每次借粮都是父亲拉着他的人力车,或者母亲推着借来的木独轮车从30里外的西里雀(西野)把粮食弄回来的。有了自行车后我对母亲说让我和他一起去借粮。那天,春习习,阳光明媚,一路的花草向我点头微笑。可是,食不果腹的我一路想着借粮的事儿,哪有心思去欣赏花花草草!由于我还带不动母亲,只好骑骑停停,等着一路步行的妈妈,在与妈妈下坡同行的时候,妈妈给我讲述了借粮的规矩:现在(春天)借100斤玉米麦收后归还90斤小麦。我一听:这不是剥削吗?妈妈连忙捂住我的嘴:“千万不敢这么说!就这还不一定借的到,到了哪里,还得找熟人,没有熟人作保,谁敢借给你?记住,到了哪里,见人三辈低,多说好话,手腿要勤快,不然借不到粮食,咱娘俩不是贴陪功夫白跑吗。”我原以为借粮是到亲戚哪儿一装就回,谁知道里边还有这么多的弯弯曲曲。
就这样我和妈妈紧走慢赶,到了哪里已经是太阳过午,人们下工吃饭的时候了。进了亲戚的门,妈妈一边低声下气的讨好那两个看起来比她还要小十多岁的亲戚,一边拉着我的手教我管男的叫“珠子爷”、管女的叫“珠子奶”。我一边听话的叫着,一边懂事的帮主人提水,抱柴,准备做中午饭。珠子爷、珠子奶听妈妈说明来意后,连忙拦住我:"先别忙着做饭了,趁这会人放工都在家里,我们先去说正事,不然又得等到晚上了。”说着,带着我娘俩东家进西甲出走了几家原来说过有余粮的人家,最后总算在另一个生产队的社员家里借到70多斤玉米---不敢借多了,多了害怕我带不动。等到我和妈妈把玉米装好驮回珠子爷家时,珠子奶已经把饭做好了。我端起珠子爷递过来的一大碗细面面条唏哩呼噜三下五除二机一扫而光!珠子奶让我去锅里再舀,我不好意思的摇摇头,一边说吃够了,一边打量着馍蓝里的馍馍。珠子奶笑笑说:“这孩子,到自家里了,还作假讲客气。来,吃饱了一会上坡才有力气。”说着,给我手里塞了一个玉米馍,我接过馍馍,低下头害羞的大嚼大咽起来。要知道那时由于家里缺粮,我从来就没有吃饱过,如今见了饭食岂有不想的道理。吃饱了肚子,珠子爷两口要上工了,我们也就出发回家了。临出门时,珠子奶悄悄告诉我们,回家时眼睛放亮点,如果有人碰到问时千万不能说是借到的粮食,你说是磨面的,不然的话,民兵小分队抓住了,不仅粮食没收,还要开外借社员的批斗会。我们连连称是。珠子奶又说,你们离火车站近,能买到化肥的话,帮我买点化肥。听说你们那儿私人有扫的土化肥,价格合适这儿出路没问题我和母亲异口同声:记住了。
回来的路上,到没有遇到啥问题,只是双泉那个大坡太陡了,妈妈帮我推过那两个又陡又弯的坡路后,我不再让妈妈帮忙推坡,我用肩膀抵住自行车的鞍座,一步步稳扎稳打,虽然中途休息了两次,终于把粮食推回家了。我不让妈妈帮忙,是有目的的,试试看我一个人能不能推动自行车,推多少合适。从那次以后,再去借粮食,我坚持自已一人去,这样不仅省去了俩人走路的时间,而且我是半大小伙,目标小,路上麻烦少。第二次去的时候,我把家里姐姐扫的20多斤土化肥(碳酸氢铵)给珠子奶驮去,珠子奶喜笑颜开,说我可帮了大忙了,当时正是玉米围肥的时候,我带的化肥正好够他家自留地用。后来珠子奶帮我借好粮食后,掏出钱要给化肥钱,我按母亲意思说啥都不要,就这样,我和珠子爷一家原是八竿子都打不到的一门远房亲戚,越走越近,在那整天为嘴发愁的年月,可没少麻烦他们俩帮我借粮,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家境渐渐好转,粮食大多采用买议价才慢慢摆脱了借玉米还小麦这个农村生活中特殊的怪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人说六七十年代“吃不饱饭”是造谣,经历过的人都会记得
给力!“两减”“粮丰”重点专项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散文|科学种田与白薯炕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化肥涨价,国家发放种粮补贴200亿元,看看你是否符合领取要求
2021年“抢粮”热火朝天,全球粮价大涨,2022年粮价或还要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