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0高龄太极拳名家丁水德说太极拳: 练太极拳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早知道早改正
太极时代
传承太极文化,弘扬太极精神

  日前,90高龄的杨式太极拳名家丁水德接受了采访。访谈中,丁老围绕习练太极拳的两个重要问题,忠告读者,要早知道,早改正。

现场照片

练太极拳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早知道早改正

现在社会上练杨式太极拳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是“形”的问题,我说的“形”,不是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的“形”,而是“身、眼、手、法、步”的问题。先辈教诲,练太极拳需从“松柔入手,积柔成刚”、“用意不用力”,许多人误练成“弓背猫腰”、“缩头缩脚”,像“柔软体操”……。中国武术的任何拳种都讲究“功架正确”,犹如建造一坐大厦,需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做到基础坚固,造型壮观,具有抗震能力。以杨式太极拳而言,其风格特点是:缓慢柔和,式势均匀,姿势舒展,劲蕴内涵,形象优美。练好杨式太极拳关键是“松、柔”,松不是“瘪”、“塌”,柔不是“软”、“舞”。“松”是周身206块骨头关节能保持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使之不僵化,好似一串珍珠项链节节贯串,产生一动无有不动的效果。在盘架中,全身关节都处于沉长拔开、缠绕旋转、吞吐开合、遥相呼应,也即是处于 “安舒”、“圆满”的境界,像一个充足了气的气球,浑身下下都有鼓荡之气。

这样身形才能“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灵顶头悬”,抬腿举手优美而潇洒,沉稳而挺拔。“柔”的要求是肌肉、韧带在行拳走架时,处于舒展状态,不紧不硬、松弛自然,蓄放适度、无过无不及,提腿轻灵、动步沉稳,落地扎根、身发轻灵,两膊相系好似抽丝挂线,无轻漂浮滑之形,有浑厚之黏韧性,具有“虎背熊腰塔桩立,蛇行蛹动金丝缠”的神韵。

松柔不是练太极拳的目的,只是练太极拳的手段,是为了在盘架中由静入手,由松入柔,以至着熟;进而积柔成刚,刚柔互运,以至刚柔既济和合,渐悟懂劲;再进而刚柔浑然,知缠而进取,知依随而进退,旋绕环化、蓄发相变、奇正相生、阴阳合德、神气因皆成自然,以至阶及神明。因为,太极拳不单纯是修身养性的“养身功”,它的灵魂是克敌制胜的“武功”。全身关节的大松,肌肉、韧带的大柔,是为了迎敌时,全身四肢百骸、关节、肌肉、韧带能迅速的紧密组合,制伏敌手。犹如军队打仗,根据战略战术需要,有时化整为零,有时组零为整,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这就是太极拳经过长期的艰苦修炼达到的“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的上乘功夫境界——柔化刚发。我的大师兄潘志成,从师13年,现年92岁了,与年轻人搭手,仍能得心应手的将对手放出丈外,年轻人感到潘老臂膊极沉,内劲大,无法化解而浑身使不上劲儿。潘老说:“练太极拳,人老劲不老嘛……。”

其次是“神”的问题。现在不少人练太极拳,只是“依葫芦画瓢”、“随意画圈”,不知其所以然,打“糊涂拳”,好象老年痴呆。若问其“揽雀尾”何意?一问三不知。如追问:“提手上势”与“手挥琵琶”有何区别?则答:“方向不同。”……令人啼笑皆非。常说:“练太极拳形似易,神似难”。要达到“形似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这种神形兼备的境界,非数十年功夫难以登堂入室。

“神”的问题,是练拳时如何用意、明了每一招式的攻防作用的问题。武术界常说:“心中有,眼中有;眼中有,手中才有。”也就是内外相合,精气神的高度统一。与人较技时,搭手化打,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一气呵成。脚上有根,手上才有劲。我们说搭手要吃点,点就是劲点。若听劲极为灵敏,则能沉浮缠绕,无为而无不为。杨式太极拳要求做到式正招圆。式是定式拳架,式式都是实用;招是式的相连,是衔接过渡动作。每一式与下一式之间,应该有似停非停、似展非展、劲断意不断的意境。练拳中要有心到、意到、劲到,敌倒之意。练太极拳纯以神行,预备势犹如处于“以级战备”的状态,待机而动。招式的相连不断,就是应敌变化而动,人不知我,我独知道人,前面无人当有人。这样,目光能随化打而远视,专注一方,即“意之所至,眼神灌之”,自然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访谈中丁老围绕与太极结缘过程、太极养生之道、太极的传承等方面展开分享,尽述77年习拳传拳之路,正如丁老所说“每天一遍,到老不变,天天练”。

为什么这样坚持呢?丁老在访谈中这样讲道:“太极拳能让人气血平和,心静下来,排除杂念。真正做到恬淡虚无,荣辱不惊,淡化名利,管好自己,守住自己。什么浪打风吹全不管,我练我的立身中正。平实的话,却道出历经沧桑的力量和守住自己的信念。

“太极拳能让人气血平和,心静下来,排除杂念。真正做到恬淡虚无,荣辱不惊,淡化名利,管好自己,守住自己。什么浪打风吹全不管,我练我的立身中正。平实的话,却道出历经沧桑的力量和守住自己的信念。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太极名家丁水德老师拳照

丁水德,1930年生,浙江海宁人。现任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理事、轩德武馆馆长,及蚌埠、嘉兴、衢州武协名誉会长等职。中国武术七段,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自幼酷爱武术,13岁从师习武,上世纪50年代拜在牛春明先师门下为入室弟子。1986年参加全国首届太极拳剑比赛,荣获太极剑殿军。六十余年拳龄,四十载教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门生万余名,参加全国比赛获金银铜牌50余枚,现有200余名门生在各地任教。接待国际友人50余次。

1984年挖整工作中,献出珍藏的牛春明遗著及拳照,国家体委授予雄狮奖。1999年获杭州市武协'武术之光'贡献奖。摄制出版了杨式太极拳、剑、刀系列光碟,已远销海外。

950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校;1950年至1958年在杭州市公安局工作;1958年至1990年在浙江省启新机械厂中策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任动力科副科长。1976年始辅导群众习武练功;1981年任杭州市武协副秘书长、太极一级教练;1981年参加浙江省首届太极拳、剑比赛获一等奖;1986年获浙江省民间武术表演赛太极拳、剑第一名;同年获全国首届太极拳剑比赛太极剑第四名;1991年参加浙江省民间武术表演赛获太极拳械一等奖。曾多次应邀赴湖州、桐乡、余杭、桐庐、嘉兴、深圳、镇海、萧山、建德、诸几、东阳、临安等地授拳,学生万余名,培养学生在参加省、市级太极拳、剑比赛中,市、县级比赛获前三名的有百余名,省级比赛中获前三名有七十余名。其中有十三名学生参加全国比赛,荣获金牌15枚、银牌8枚、铜牌7枚。如人称'太极之花'的湖州弟子沈凤萍参加全国的太极拳械比赛中共获金牌5枚。曾被邀聘赴新西兰教太极拳剑。现有五十多名学生在各地任教练,设场教拳。丁先生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太极拳交流活动和学术研究。还曾多次接待日本、英、美友人,传授武艺。1986年始被浙江省体总、省武协聘请为日中武道研究会代表团教授太极拳、剑达十余次, 87年1月被授予'日中武道研究会'名誉会员,馈赠日本武士佩刀一把。98年,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授予'太极大师'称号。2012年丁水德的业绩已入编《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和《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名人录》等名典中。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优秀代表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振宗
优美散文欣赏—— 太极徐老师
神秘的原生态太极拳那里找(上)
崔毅士与太极丹田功
浅谈太极拳运动的文化内涵
武氏太极传播者——孙建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