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喉肌与发声功能

人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交流,从喉咙中发出的嗓音所包含的信息除了讲话内容之外,还有通过音调高低、音量大小、语速变化等等传递着说话者的情感。大家经常会问,为什么我讲话多了咽喉会痛,甚至肩颈会痛?为什么孩子大哭大喊时颈部会粗?其实是用声过度或不当导致喉内外肌肉机械性损伤的缘故。

     

正常人在发声的时候,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向内收拢、拉紧,并控制呼气。从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动靠拢的声带使之振动就发出了声音。声音的强度决定于呼气时的声门下压和声门的阻力。声调决定于振动时声带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至少有40条肌肉参与了发声。其中喉部肌肉对发声起主要作用。

喉部的肌肉分为喉外肌及喉内肌两组,均为横纹肌,除杓横肌为单块外,均成对存在。

1、   喉外肌 

1)构成: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

喉外肌将喉与周围结构相连,包括附着于颅底、舌骨、下颌骨、喉及胸骨的肌肉。以舌骨为中心可分为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前者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后者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


2)功能:使喉体上升或下降,同时使喉固定,并对发音起辅助作用

发声时,如舌骨固定,则在胸骨甲状肌的共同作用下,使甲状软骨向前、下方倾斜,从而增加声带的张力。


3)病变:有学者把功能性发声障碍分为:高功能性发声障碍和低功能性发声障碍两大类型。高功能性发声障碍表现为发声时颈部肌肉痉挛,舌骨下肌群和胸锁乳突肌张力增加,并常伴有颈外静脉怒张、颈根部增粗,喉结位置高于正常,触诊明显感到发声时的震颤;喉镜检查多存在喉腔缩小、声带紧张、声门暴露差、假声带过度内收等现象;声学测试显示基频升高。低功能性发声障碍表现为发声时颈部肌肉张力减退、松弛乏力,喉结不稳定;喉镜下声带张力下降、闭合不全。


2 喉内肌  喉内肌起点及止点均在喉部,收缩时使喉的有关软骨发生运动。依其功能分成以下4组:


1)使声门张开:主要为环杓后肌。该肌起于环状软骨背面之浅凹,止于杓状软骨肌突之后部。环杓后肌收缩时,牵拉杓状软骨的肌突向内下方,声带突则向外转动,使声门开大,并使声带紧张。环杓后肌为喉内肌中唯一的外展肌,如两侧同时麻痹,则可能发生窒息。

 

2)使声门关闭:有环杓侧肌和杓肌。环杓侧肌紧贴在弹性圆锥的外面,外侧被甲状软骨所遮盖。其起于环状软骨弓两侧的上缘,向上、向后止于杓状软骨肌突的前面。收缩时,声带突内转,向中央会合,使声带内收、声门裂的膜间部关闭,声带稍显弛缓,声门裂的后1/3(软骨间部)则形成三角形张开。杓肌收缩时使两块杓状软骨靠拢,以闭合声门裂后部。

     

3)使声带紧张和松弛:有环甲肌和甲杓肌。环甲肌起于环状软骨弓的前外侧,向上止于甲状软骨下缘。该肌收缩时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弓接近,以环甲关节为支点,增加杓状软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距离,将甲杓肌拉紧,使声带紧张度增加,并略有使声带内收的作用。甲杓肌包括由甲状软骨至杓状软骨的所有肌纤维,甲杓肌收缩时使杓状软骨内转,以缩短声带(使声带松弛)及兼使声门裂关闭。甲杓肌、声韧带及其粘膜组成声带,发音的音调与甲杓肌的紧张度有关



4)使会厌活动:主要有杓会厌肌和甲杓会厌肌。杓会厌肌为一部分杓斜肌绕杓状软骨顶部延展至杓会厌襞而成。该肌收缩使喉入口收窄。甲状会厌肌为甲杓肌的一部分,延展至声带突及杓状软骨之外侧缘,达杓会厌襞及会厌软骨外侧缘,收缩使喉入口扩大


5)病变:喉内肌受累可分为喉痉挛和喉麻痹。


喉痉挛可引起痉挛性发声障碍(spamodic dysphonia,SD),它是一种散发的、罕见的、发病机制不清的神经障碍类疾病,导致患者出现显著的言语性发声中断和震颤症状,影响言语性发声活动。

喉的内收肌群(关声门肌)不适当的或过强收缩,特别是甲杓肌过强收缩导致声带过度内收,甚至出现室带过度内收,阻碍声音的发出,称为内收型痉挛性发声障碍(adductor spasmodicdysphonia,ADSD)。ADSD的症状表现为嗓音发紧、哽阻、抽嗌,说话时出现不随意的声音中断、语音阻塞、声音震颤、言语韵律及流畅性改变,轻者给人以声门破裂声频发的印象,严重者出现间断性失声,甚至发不出音,影响言语的可懂度。一些患者可伴有无意识的面部怪相,颈部带状肌紧张,颈静脉怒张,甚至面容扭曲。

喉的外展肌群即开声门肌(环杓后肌)不适当或过强收缩,阻碍声带内收致发声障碍,称为外展型痉挛性发声障碍(abductor spasmodicdysphonia,ABSD)。ABSD的症状:表现为嗓音响度不够、间歇地失声或气息声似耳语。有些作者描述为呼吸性发声困难、音调降低、元音延长。Ludlow[i]描述外展型痉挛性发声困难的主观特征为发声迟缓,嗓音频繁中断,这是因为患者从无嗓音过渡到有嗓音非常困难。

喉麻痹是由于喉内肌的运动神经损害所引起的声带运动障碍。喉内肌除环甲肌外均由喉返神经支配,当喉返神经受压或损害时,外展肌最早出现麻痹,其次为声带张肌,内收肌麻痹最晚。喉上神经分不到环甲肌,单独发生麻痹少见。

以上从发声原理,解剖位置,发音功能、病变各方面介绍了喉内外的肌肉,喉外肌在高功能发声障碍、低功能发声障碍中的表现,以及喉内肌在喉痉挛、喉麻痹中所致的声带改变。


3 治疗


在喉部内、外肌肉功能受损时,西医治疗主要是抗炎消肿。中医则认为不通则痛,通过按摩颈前、喉部及针刺循喉部经络的穴位,达到活血消肿止痛、利喉开音的目的。发声训练则通过肩颈、全身的放松训练、呼吸训练缓解喉内外肌肉疲劳,并用一些针对性的协调呼吸、发声、共鸣、构音各部分肌肉功能的方法减缓喉内外肌肉工作强度、协调喉内外肌肉发声功能、使喉内外肌肉工作更持久、更耐用。




参考文献

1、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2-410.

2黄卫,徐洁洁,陈曦,陆美萍.功能性发声障碍的喉镜检查及计算机声学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3 年第 11 卷第 2 :93-95.

3Shipp T, Izdebski K, Reed C, et al. Intrinsiclaryngeal muscle activity in a spastic dysphonic patient [J] . J Speech HearDisorder, 1985, 50:54.

4Nash EA, Ludlow CL. Laryngeal muscle activityduring speech breaks in ad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 [J]. Laryngoscope,1996,106: 484.

5Cyrus CB, Bielamowicz S, Evans FJ, et al.Adductor muscle activity abnormalities in ab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 [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1, 124:23

6Ludlow CL. Spasmodic dysphonia: a laryngealcontrol disorder specific to speech [J]. J Neurosci, 2011, 31: 793.

7Blitzer A, Brin MF, Stewart CF. Botulinum toxinmanagement of spasmodic dysphonia (laryngeal dystonia): a 12 year experience inmore than 900 patients [J]. Laryngoscope, 1998,108: 1435.

8Benninger MS, Garder G, Grywalski C. Outcomesof botulinum toxi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pasmodic dysphonia [J]. Arch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1,127: 108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喉部的肌肉分为喉外肌和喉内肌[整理]
京剧练嗓知识
咽期的功能解剖、神经控制及反射性调节
语言与言语训练的方法
最重要的发声器官是什么?
喉肌、喉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