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滚蛋吧,朋友圈
滚蛋吧,朋友圈

【逃离朋友圈调查报告】

“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朋友圈,晚上也是刷完朋友圈方能安然入睡,但已经很少点赞和回复,刚开始还会经常阅读他人分享的各种链接,现在越来越少,此外,屏蔽朋友圈动态的名单也越拉越长。”——@叶子

近日,《年轻人》杂志通过对2050名读者朋友圈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80%以上的人已经被朋友圈困扰,他们的朋友圈已变味成新闻圈、养生圈、代购圈、自拍圈。朋友圈里的人,虽大都认识,但感觉不再是所熟悉的那些人,而是政治家、哲学家、养生专家、生意人的以及美图代言人,朋友圈已经越来越缺少朋友的感觉。

朋友圈的大数据

在2015年10月举办的2015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互联网+微信]的分论坛上,微信官方第一次公开课微信用户数据:

60%

60%微信用户是年轻人(15 - 29 岁);

129

年轻人平均有 128 个好友;工作后好友会增加 20%;

5.7

微信 9 月平均日登录用户达到 5.7 亿

93%

一线城市渗透率达到 93%,二线城市为 69%。在三到五线城市,微信渗透率不到50%,仍然较大的增长空间。

掉进朋友这个圈

当下人人网和微博客等SNS社区渐趋式微,微信一飞冲天,成为社交媒体最耀眼的明星代表,朋友圈也成了国人最重要的网络社交场合,算是不折不扣的名利场。

我们掉进了朋友这个圈,却再也找不回从前。

道德绑架

“请帮忙给1号宝宝投票……”

“我要集齐××个赞、请大家帮忙……”

“请大家帮忙转发……”

叶飞说这些已经成了他刷朋友圈的噩耗。

“最初,看到朋友们在群里刷屏,要求帮忙给孩子投票,我都帮着投。后来类似邀请越来越多,操作起来实在很累,可碍于面子,也无法视而不见。特别是领导发来的请求,还得第一时间甚至发动全家帮忙。为应付这些事情,真是烦不胜烦。”在长沙一家媒体工作的叶飞说,“我有时候故意装作没看到朋友圈吧,别人还要专门在微信里面@你。”

“可是这样靠拉票得到的奖项意义到底在哪?”叶飞说道。

荒废时间

“你们一定不知道我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的辛苦。”聊熟了之后,李玥尔向《年轻人》记者透露。

作为文艺女青年的李玥尔对自己每一次朋友圈拍照都非常严格。为了拍一张照,首先她会找各种角度各个场景拍出起码50张照片,然后从这些照片里面找出每一张旁人看起来毫无区别的照片的区别,挑选完2张之后,然后通过美图秀秀、美颜相机、滤镜等三种以上的修图软件进行整合处理,功能绝对强过PS。照片终于修好了,然后开始构思文案了。太高冷了不行吧?太接地气了又俗套吧。还是要装作云淡风清漫不经心的样子好。终于一段四五十字的文案往往要构思半个小时。然而发完朋友圈并不是事情的终结,接下来漫长焦急地等待评论点赞才是重点。“在睡觉前发一条微信,为了看评论经常凌晨两三点醒来看消息。”

而如何让自己的评论活泼有趣也是一大考验,特别是对于领导的评论,李玥尔常常要思考半天。所以有评论也是一样烦心的时事情。但是没人评论呢,“我还有的朋友明明没有人评论还要在下面打上一行:统一回复、谢谢大家的关心等字,这也是让我醉了” 李玥尔说道。

李玥尔也终于给自己的一条朋友圈统计了一下时间,“从开始创作到评论回复,那心里的波动起码会持续四五个小时。”

杀熟经济

“我曾经在一个同学的朋友圈里买过瘦腿袜,号称‘德国制造、每双298元’,必须两双起订,同学说亲自试穿效果特好。我觉得同学在卖肯定不会有问题,结果买来后穿了一天就脱丝了。 ”25岁的张娜娜说道。

她同时也发现,自己身边身材不好脸蛋还行的妹纸开始卖泰国蜗牛美肤品卖水母化妆品,身材和脸蛋都可以的开始自己当衣架子卖衣服和首饰,同学的妈妈也开始各种活动各种产品各种培训班的分享…

“最好笑的是我们的工作群,聊了没几天,这个群就变成了一个小‘商圈’,只要一打开这个微信群,进入眼帘的全是各种商品推介,卖面膜的、卖牛肉干的、卖冷面的,可谓比比皆是。而单位的各种通知,却被深深地淹没在里面,每次不得不逐条读一遍,花费很多时间,最后的办法就是打开这个微信群后,直接删除聊天记录,然后总是担心单位是否发出新的通知。再后来,这些推介信息又被发至朋友圈里,要想阅读到大家推荐的好文章和新鲜事,我不得不忍痛把一些同事的朋友圈屏蔽掉。”张娜娜说。

说是微商也好、朋友圈推销也好。张娜娜还不知道的一词是“杀熟经济”。2013年开始,微商依靠微信朋友圈蓬勃兴起,又很快被冠以“杀熟经济”这个不怎么好听的名号,甚至出现了多级代理,卖代理为主、卖货为辅的“传销经济”变异体,不少人通过朋友圈炫富来发展下线。其实朋友圈经济杀的就是熟人的你。

压抑机制

发了一条“两个人的心已经越走越远”配上一张忧郁的黑白自拍之后,朱朱觉得把内心话说出来真舒坦。但马上下面的评论爆发:同事问她是不是失恋了。以为她没谈恋爱的菜知道她谈恋爱了;领导怕她状态不好影响工作;而爸妈则在第一时间打电话过来:孩子你没事吧?他欺负你了吗?

朱朱开始后悔,真想把这条微信删掉,但是下面大家这么多看似关心的评论,删掉了会不会让这些人不高兴。于是以后每发一条朋友圈,她都要想:如果同事看到了会怎么办、领导看到了会怎么想,朋友看到了爸妈看到了又会怎么想……

朱朱或者已经知道,在微信中的你,才是你。人们对你的印象、认知和评价,会受到你发表在微信上的文字、图片或者转发的文章的影响,尤其那些素昧平生或者“浅交往”的人完全依赖于此。假设你天天在朋友圈发一些感伤情调的语录,那么你的朋友可能会给你贴上“多愁善感”“文艺”的标签;假如你天天发美食、乐于探索各色偏僻的小吃店,有人就会将你归纳为“吃货”;假如你晒名包、名车或周游世界的美图,有人就会认为你是“壕”或者是“官二代”......

这意味着在微信里,你根本无法随心所欲,不仅被迫发言,还得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冷不防给他人留下什么糟糕的“刻板印象”。于是,人们纷纷是对朋友圈进行分组。在仅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可见的分组里,多发些在图书馆看书的照片,做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好少年;在仅同事可见的分组里,深夜时晒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项目表,做个热爱工作的好员工;在朋友可见分组里,吐吐槽说说段子扮扮“逗比”,做个“无公害”的人……

《年轻人》杂志发的问卷调查里面,发现对于朋友圈的内容。63.3%不喜欢“微商代购”, 46.4%讨厌无病呻吟自拍,44.2%烦心频繁刷屏者。

这倒也从另一方面说了怎样成为朋友圈受欢迎的人:要想成为“朋友圈”里最受欢迎的人,你可以多发发这些内容——73.4%的受访者希望在“朋友圈”里看到大家的生活近况、趣事,62.8%的受访者喜欢有趣的文章。其他还有:值得学习的内容(59.0%)、观赏性强的图片(58.8%)、心路感悟(54.0%)、兴趣爱好(53.7%)。

逃离朋友圈【试验报告】

“屏蔽”也许是净化“朋友圈”的最好方式。《年轻人》在本次调查中,发现13.9%的受访者会建议朋友微信分组;21.1%的受访者会直接拉黑;53.7%的受访者会屏蔽发布这类信息的人。而实在无奈者则选择朋友圈出逃。

【想逃者】

1

@大写的人 29岁,国家公务员

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检查眼睛,视力下滑很厉害,医生建议我一段时间不要接触手机、电脑。

因为感觉自己过度依赖朋友圈,时不时就要看看有没有新动态,主要是感觉整个人都被手机捆绑住。

停用后准备听广播接触咨询。我不仅仅是针对朋友圈,是针对手机。想把自己回归到手机依赖症之前的状态,从低头族变回抬头族。至于何时会回归朋友圈,我想应该是几个月之后,但看可以肯定的是,我不会再频繁翻朋友圈了。

2

@雨扬 28岁,创业青年

不像传统媒体上的文章审核把关,朋友圈里面很多的内容都是自媒体随便发,这类信息看着并没有什么用。我需要比较专业的资讯。现在处在创业阶段也要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跑市场上。

停用朋友圈,我一方面要出去跑市场。另一方面也要出去参加创业交流活动。

3

@聪CC 20岁,外企HR

以前喜欢玩QQ,发现发条说说好多人回,熟人陌生人大家都能看到,然后转到微信,是因为熟人朋友相对很少。后来微信里面的朋友越来越多,说的话也大家都能看到并且马上在熟人圈子里面传开,没有隐私和个人空间。

不用朋友圈,我想另外一个小号,反正就是不让别人知道的那种。然后在上面随便说随便玩。

4

@无过 26岁,博士在读

我们的科研任务很重,在实验室里手机是没有信号的。一般做完实验出来就有很多需要处理的信息,包括投票点赞什么的。我本来休息的时间就不多。

我还想专心写几篇好论文发表,停用朋友圈应该对我的工作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要找我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也行。

【成功逃离者】

1

刘乐乐 28岁,小学老师

逃离时长:一年半

逃离结果:和男友环游了世界,写完一本书。

刘乐乐似乎是个不爱说话的姑娘,听说找了个帅气的男朋友,却只是听说。

没想到几年后她居然出书了,书的内容居然还是环游世界的,记载着她和男友去往一些国家的点点滴滴。

朋友们知道了惊呼:天呐,她居然文笔这么好!平时都没见她晒呀!

书里的照片很美,署名竟然都是他男友,翻了翻,发现照片拍得特好,不仅景色拍的美,人犹是。

“天呐,有这么个会拍照的男朋友,居然不在朋友圈里晒照片,简直是浪费啊!”她的朋友抱怨道。

可是仔细一想,人家浪费吗?一点儿也不浪费。朋友圈自拍照,首先得开美颜相机,连拍十几张甚至几十张后,挑几张出来,打开美图秀秀修图,还要编一段煞费心机的话,才发出来,几十分钟时间就这么没了。

人家呢,用这时间去看世界,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所行之处的每一处风景,再静下来把它们变成文字变成册,变成人生最珍贵的记忆。

然后不声不响地就出书了。

2

李北 32岁,公司高管

逃离时长:两年

逃离结果:晋身为公司高管。

大学毕业后李北和同学一起在深圳实习。学市场营销的他几个月后顺利过了实习,留在了那家大企业做市场推广。

李北很少参加同学聚会,每次都因临时有事而爽约,这已经得罪了大帮同学。

他到底在忙什么呢?班上几个女生点开他朋友圈,发现只有几条他们公司的宣传微信,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傻帽,这家伙,加班加这么晚也不知道晒个朋友圈让领导看一看,太傻了。女生们嚷道。

而和他一起来的校友因为刚来北京,没有什么压力,成天无忧无虑,一到周末就聚会,爬山啊,聚餐啊,唱K啊,周边游啊,凡是能想到的,都玩了个遍,朋友圈里满是同学吃喝玩乐照片,还互相艾特转发又评论,不亦乐乎。

两年后,同学群里有个男生发了个消息,顿时炸开了锅。

李北同学升职做了经理,据说年薪四十万,要知道,他待的那家企业可是世界500强啊!

3

莫小菲 28岁,博士后

逃离时长:一年半

逃离结果:做美国博士后,带工资。

见到莫小菲的时候,他的姐姐是因为旅游去了他所在的城市,约他出来见个面吃个饭。他从学校匆匆赶来火车站迎接:下巴长了一圈胡茬,头发乱成一堆,身上穿的衬衣还掉了两个扣子。

他的姐姐几乎要流眼泪,问他:念书很辛苦吧。

他还是笑称:不是人过的日子。

莫小菲以前不是那种很爱读书的孩子,高考失利后复读了一年才考上大学,然后仿佛完全变样,大学里下决心考研究生,研究生里下决心考博士生,一直到现在决心去美国做博士后。

这期间,他没有在朋友圈、微博上晒过自己在熬夜,在复习,也没有炫耀过自己又考上了什么学位,获了哪些奖,以及又拿了多少奖学金。

从大学到现在,八年时间,他不声不响,就到了博士后的地步。在美国做博士后的薪资也超过中国,他的朋友圈里的人都不知道他已经是博士后,更重要的是,不知道他1988年生。

4

欧阳西贝 24岁,私企职员

逃离时长:一年

逃离结果:考取瑜伽资格证书

对于欧阳西贝,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绝对是都会知道的,颜值高身材好的她有自拍的资本,当然她也是个绝对的自拍控。

但是朋友发现她在朋友圈里面的自拍越来越少,后来干脆一张都没有。

对于这种美女,大家的反应当然是和帅哥去约会去啦,或者去做SPA去啦。

但是一年以后,大家在她的朋友圈里面看到了她在户外带学员的瑜伽照片,一身洁白瑜伽服的她身材线条柔美、气质优雅,远远不像从前那个剪刀手嘟嘴卖萌的90后女孩。

没错,她在这一年的业余时间里面考取了瑜伽资格证书,继而做其了瑜伽老师。现在的她还是很少发朋友圈,但是每发出来的瑜伽练习照片都是赞声一片。或许这种内在散发的美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结尾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在1978年的预言: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37年后的今天,这句话真实地切中了朋友圈的阅读。过度充斥的信息就算消耗大量时间阅读完毕也如同过眼云烟,而且朋友圈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也很难让人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学习。

对于交流而言,微信这种社交模式虽然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社交障碍,但还是只能停留在社交浅层,仿佛是两个机器人之间的冷冰对话,但人类不是机器人,还需要更多深入和近距离的持续温情交流,方能实现情感大升华。

但是不管怎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阅读方式已经无孔不入地进驻了我们的生活,新的社交媒体也会成为社交的主要方式,这是一个时代的发展必然,我们抛弃它也就意味着抛弃一个时代。所以我们唯有在认可其优点的方式下,屏蔽其不利于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才能更好地在这个时代畅游。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朋友圈三天可见:你为什么越来越不爱发朋友圈?
朋友圈集体自闭!90后都在“装死鱼”?
微信如何将已发布到朋友圈的照片再设置为公开或私密
灵樱:今天的“朋友圈”期待着你我的成熟
如何升级你的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的英文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