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滇军战纪(2):初战台儿庄
userphoto

2022.10.15 云南

关注

1938年 元旦 汉口

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战争,这个如头顶的阴霾般压抑,如身边的长江般冰冷的名词,更令每个匆匆而过的路人都难以露出迎新的微笑。开战仅仅五个月,中国最大的几个城市都已沦陷,国军的精锐也损失大半。虽然几天前蒋委员长还在珞珈山上信誓旦旦地要保卫大武汉,虽然街头的演讲募捐也还热火朝天,但希望,真的还有吗?

汉口车站,一队队士兵从车站中开出,在街道上列队而行。最近几个月,武汉这里过的兵实在太多,川军、黔军、桂军、中央军.......不一而足,不过这只军队还是很快抓住了观众的眼睛,标新立异的钢盔和灰黄色的军装,连发武器的比例也高得出奇,甚至还有看起来就很厉害的高射机枪,军容之盛,比中央军似乎还要强上几分。大家一时激动起来,没想到国军还有这样的部队!

汉口街头的60军队伍

滇军军容

1938年1月1日,60军抵达武汉,由于军容壮盛,因此蒋介石亲自指示该部绕汉口一周,以壮民心。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60军便已行至长沙,军委会原令往救南京,部队行至江西境内而南京已失,于是受命折返武汉。此时战局尚不明朗,日军大本营自己也没想好接下来到底要怎么打。因此60军在武汉至信阳之间休整,并接受德国教官的训练。

时间进入2月,华北日军自作主张挥师南下攻略徐州,结果是1938年4月初在台儿庄被国军痛歼万余人。台儿庄大捷给了骄横的日军当头一棒,也使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战略规划的日军突然有了个短期目标:报仇雪恨。

4月中旬开始,华北和华中两路合计二十余万日军开始踏踏实实的沿津浦线向徐州南北对进。而此时的蒋委员长也认为良机已到,决定在台儿庄-徐州一带再创辉煌,于是也大举集结部队,准备决战。

4月下旬,日军再次向台儿庄发动进攻。在之前的台儿庄战役中元气大伤的守军东北军于学忠部和中央军汤恩伯部一时无法招架,战局岌岌可危。

1938年4月22日 鲁南

拂晓时分,运河边的车辐山火车站人声鼎沸,除特种兵部队之外,60军三个师全数奉命到达,增援台儿庄前线。

不及休息,该军便北渡运河,向战区司令部指定位置急行而去。60军的防区,在此地以北二十余里,台儿庄以东,于、汤两部之后,作为二线部署。

战役前的计划部署

然而,没有人想到,此时前方的部队已经无法维持战线,就在60军向北开进之时,汤、于两部已经趁着夜色从战线两侧溃退而去,台儿庄防线中门大开,日军前锋两个联队近5000人,以及数十辆战车正经由这个缺口,蜂拥而来。由于前线部队溃退之时并未联络后方,对战场形势巨变浑然不觉的60军,还在按部就班向自己的预定防区前进。一场灾难,就在眼前........

4月22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晨雾还未散去,60军183师担任前锋的一个营在陈瓦房村外遭到日军射击,一场遭遇战,便在这个宁静的清晨打响。

迅速消灭日军尖兵并进占陈瓦房后,该营很快遭到日军优势兵力的大举围攻,后续部队也由于日军的炮火遮断无法支援,该营陷入苦斗。在未及修筑任何工事的鲁南平原上,滇军第一次见识到了飞机坦克配合下的机械化战争,但仍然依托村落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激战整整持续了一个白天,天黑之时,该营自营长尹国华(路南人,家住昆明青云街185号)以下,全营500余人全部战死,仅一人生还。

陈瓦房之战打响后约2小时,早上10点,183师主力也在西边不远处的邢家楼、五圣堂一带接敌。至下午五时,方击退敌军。充满了意外的第一天,总算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入夜后的五圣堂-邢家楼战场上,夜色抚去了战争的喧嚣,沉沉的夜中,只有残破的房屋、武器和尸体在零星地燃烧着。

村落中,田野上,与日军苦斗了一天,早已打乱了建制的183师542旅各部幸存战士,正借着战火的微光寻找着各自的队伍。

1048团6连连长赵继昌一脸着急,不断向人询问:

“你,你可是1连呢,你们连长呢?”

终于有人给出了答案:“我们连长跟日本人拼刺刀牺牲得了!”

“人在哪点儿,带我去找!”

血肉模糊的尸堆中,赵继昌找到了自己的弟弟,1连连长赵克的尸体。这个曾带领自己的连队打退了日军7次进攻的年轻连长,倒在了最后的白刃交锋之中。

出征前母亲的叮嘱犹在耳边,“你是哥哥,出去打战么要照顾好你兄弟嘎!”但自己的兄弟,却已经再不需要自己的照顾了........

赵继昌呆立良久,扛起自己弟弟的尸体回到村中,收集起一些尚未燃尽的木料,把弟弟化成一抔骨灰,装进干粮袋里系在了身上。

随后的几天,赵继昌带着弟弟的骨灰继续苦战。数日后,他所在的6连也在一场战斗中全部战死,唯一幸存下来的是已重伤残疾的赵继昌。他最终带着弟弟的骨灰,辗转回到家乡。

赵克是幸运的,在台儿庄牺牲的上万名云南子弟中,能够归葬家乡的,屈指可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至今仍长眠在大运河北岸,浸满着自己鲜血的异乡泥土中,无人祭奠.........

赵克(左,昭通盐津人,时年25岁)和赵继昌(右)

1938年4月23日 鲁南战场

天刚亮,日军便开始了猛烈炮击,随后以步兵、骑兵和坦克对183师在邢家楼、五圣堂一带的阵地发起进攻。经过一天的磨练,士兵们也逐渐适应了日军的打法。他们开始尝试登上敌军坦克,或用集束的刺刀卡住坦克履带,再用手榴弹、高射机枪等将其摧毁。日军对这些在坦克周围行走如飞的中国士兵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他们称为“猴子兵”。这天下午,183师542旅少将旅长陈钟书(安宁县人,云南讲武堂第七期,家住昆明圆通街198号)率部与突入阵地的日军肉搏,手刃数人后,因头部中弹牺牲,时年48岁。

如果您有暇前往以盛产玫瑰花而闻名的安宁七街镇,还可以在关圣庙里找到二十八个牌位,他们都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当地子弟。其中陈将军和其它13位,都是战死在台儿庄的原60军官兵。

陈钟书牌位

该日上午,陈瓦房以南的凤凰桥、小庄不守。下午,日军被新加入战场的182师部队阻于蒲汪、辛庄一线。自此,两日来由于突然遇敌造成的混战局面终于得到控制,双方形成了一条自邢家楼至蒲汪的稳定战线。如下图所示:

4月24日,五圣堂、邢家楼阵地在经过反复争夺后终于失守。在这一天的战场上,日军士兵看到了令他们惊奇的一幕:每当他们攻下一处阵地后,守军并不会象之前那些中国军队一样四散而走,而是聚集在不远处,稍加整顿后,便高唱着战歌发起反攻,直至夺回阵地或者全军覆没为止。

这些士兵所高唱的,正是他们的老乡聂耳所创作的歌曲:“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此时,战至第三天的182和183师,已减员到无法维持两道防线的程度,于是回缩至已有预设阵地的东庄、火石埠、蒲汪一线。而在这天夜里,盼望已久的炮兵终于抵达战场。在滇军著名炮兵专家万保邦(云南屏边人,日本陆士炮科毕业,云南讲武堂炮科教官)率领下,刚刚抵达的炮兵表现神勇,大大抵消了敌军的优势。激战两日后,日军遗尸累累,国军各处阵地岿然不动。

转移阵地中的60军炮兵

26日,日军对火石埠发起了昼夜不停的攻击。这天夜里,1083团上校团长莫肇衡在一次肉搏中身中三刀,胸口中弹。紧急后送途中,正要渡过运河时,晕迷中的莫团长苏醒过来,宁死不愿过河。他蘸着自己的鲜血在路边大石上写下“壮志未酬身先死”七字,吐血而亡。莫肇衡,云南禄丰县人,家住昆明市武成路462号,时年43岁。

27日,在一次失败的夜袭中伤亡惨重之后,日军气沮,便放弃了经火石埠一线占据台儿庄的计划。进攻的矛头转而指向南侧的禹王山。那里也同样有一个可以通过运河的渡口。

战事遂进入第二阶段,下文继续讲。

后记

有关滇军在台儿庄的战斗,云南人固然所知者寥寥,抗战史研究者们也大都茫然。事实上,台儿庄战役纪念馆中也长期缺少相关的展示。自己算是机缘巧合,从小就从长辈口中零星听过几句,但现在想起来,他们自己大概也并不明究里。在那个资讯匮乏的年代里,也实在无力去做深入的探索。

几年前的一个偶然收获,使自己开始了对这段历史的探究。那是几张制作于1938年的“陆军阵亡士兵证书”残片,大概也是从某个档案馆里流散出来的。至于价格,那真是一言难尽.......

陆军阵亡士兵证书

借着这几份残件,自己开始试图去了解那段早已湮没的历史,从网络传言、名人传记、纪实文学、地方方志、各地政协编篡的文史资料,到当年的报刊杂志,几年来倒也颇有积攒。

在得到那几份残件后的一个月,我来到台儿庄。用了两天时间,徒步走遍了台儿庄以东那片30多平方公里的狭小战场。

东出台儿庄,步行不到一个小时,跨过一条大概是京杭运河支流的小河,便算是离开了山东省,进入到江苏省邳州市境内。在横跨这条小河的一座水闸上,赫然有“武圣堂闸”四字。

武圣堂

五圣堂、邢家楼、陈瓦房,正是1938年4月22日滇军初次接敌之地,沿着公路东行,这大致也就是初战当天的战线。从五圣堂到邢家楼,行走在战役头两天的战场上,时值盛夏,正是苏北小麦收割之时,此时此地,也许只有自己,在听到收割机的咆哮时还会联想到侵略者战车的轰鸣吧。

五圣堂-邢家楼一带的田野

邢家楼村,和衰败的北方农村相比,这里几乎可以算是一个繁华的小镇。很难想象出这片村落在日军的炮火中断垣残壁的样子;也很难想象,就在这个一马平川的地方,滇军将士是如何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着咆哮的战车。

邢家楼村

在这天午后,终于走到战线的西端,最早遭遇敌军的陈瓦房村。这是一个规模很小的村子,由于忙于麦收,村中空空荡荡。

陈瓦房村

好容易找到了一个正在自家院子里晒太阳的老人攀谈起来。老人80多岁,对那场70多年前的战事倒也略有所知。他说,听自己父母讲,当战事结束,跑反的村民们回到村中时,村子里面已经没几间好房子了,院落中,田野上,随处散布着国军战士的遗体。南面的村口那里原来有个尼姑庵,那里的尸体最多,干涸的血迹一直淌到门外。从资料中看,那个尼姑庵正是日军包围圈中,尹国华营最终的据点。

按老爷子的说法,由于尼姑庵那边尸体最多,而且旁边正好有个水塘,于是村民们把找到的尸体都抬到了那个水塘里加以填埋,他小时候还能看到那片地方一到夜晚便鬼火粼粼......

尼姑庵已经不存,原址上是一个后建的小土地庙。细细观察,小庙周围的泥土里,竟还遍布着细碎的骨渣……

陈瓦房村外的土地庙

从陈瓦房出来,在六月的酷暑中一路南行。一个多小时以后,便来到60军的第二道防线,也就是4月24日至27日之间,两军进行了惨烈争夺的火石埠-蒲汪一线。蒲汪村是一个规模颇大的村落,村中竹林掩映,水塘遍布,颇为幽静。

蒲汪村

但在当时,作为滇军防线的突出部,蒲汪一直被日军作为主要的攻击点,是整个战役中战况最为激烈的地方之一。182师1080团团长龙云阶,便在4月25日凌晨,牺牲于击退日军夜袭的战斗之中。而该师在蒲汪牺牲的人数,恐不下千人。以下两份阵亡证书,则无疑见证着这段惨烈的历史。

这两张证书均由182师在1938年9月15日制作,这两位姓名已经无法考察的烈士,入伍时间是同一天(1935年8月5日),牺牲时间是同一天(1938年4月26日),牺牲原因也是同样(鲁南战役于阵地被敌弹击中头部)。唯一的区别,一个是巧家县人,一个是蒙化县人(1954年拆分为巍山和南涧县)。4月26和27日两天,是日军攻势的顶点,在整个战线上飞机、坦克、重炮甚至毒气弹,都对守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在战役的第一阶段中,战事最为激烈的,是火石埠-东庄战场。这里是战线的最东端,也是通往台儿庄的门户,驻守在这里的是183师各团。

直到如今,火石埠也还是个不太大的村子,但是这个村庄周围地势略有些起伏,在苏北平原上,这已经算得上是难得的地利。如前文所述,4月26日,1083团团长莫肇衡便战死在这里。而他的部下,来自大姚县的庄永昭,在此前一天,已因腹部被击穿而牺牲在火石埠,时年21岁。

请注意,在“收敛情况”一栏中,填写的是“原装”二字。那意味着既没有换上件干净衣服,也没有草席之类包裹,就这么草草埋葬了。事实上,能够被收敛都已经是幸事了。在整个战事中,如尹国华营一般无人收敛的情况实不在少数。以4月26日,60军军长卢汉发给龙云的电报为例,电报中称“此间地形平坦,仅以村落为据点,敌人炮火甚烈,故牺牲最大,多数均在原阵地人枪埋没不能取出,只轻伤者能运后方.....”

卢汉致龙云的电报稿

聊以自慰的是,这种人枪埋没的情况,使后来收敛遗体的当地民众获得了大量枪支,成为当地游击队的主要武器来源。

1938年4月22日至27日的战斗中,由于猝然遇敌,且地形极为不利,60军182和183两师损失惨重,两个师的8位团长中,阵亡4人重伤1人。而日军也终于没有了跟这两个师继续纠缠的勇气,开始转移进攻方向。接下来要看184师的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邳州抗战史话:尹国华全营成仁遭遇战 陈旅长领兵阻敌命殉国
滇军在台儿庄战场悲壮的一幕,全营500余人壮烈殉国
江苏邳州禹王山:一万多名抗日英烈长眠于此
禹王山祭先烈
滇军出滇抗战之血战台儿庄
你所不知道的二战台儿庄--禹王山阻击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