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老农自学书法,花8年抄300万字献礼祖国70岁,却被批无意义
userphoto

2023.05.24 山东

关注

中国四大名著,大家并不陌生,但真正读完这四部书的人却寥寥无几。有一个人不仅读完,还抄写完了,他就是山西农民出身的张喜才。

他花费八年,一笔一划地将四大名著抄录了下来。

说到这里,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张喜才要将四大名著抄录下来呢?

是因为无聊吗?是有什么任务吗?这也太浪费时间了吧。

其实,这仅仅只是因为张喜才对书法的喜爱,他希望自己能够做一点贡献

但是,一个农民,真的懂书法吗?

我国历史长河上,曾出现过不少著名的书法家。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东晋“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擅长各种书体,行书、草书、隶书、楷书,不在话下。

他最出名的代表作,便是《兰亭集序》。

书法史上的“二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

王羲之练习书法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并不拘束于古人对书法的一套标准。

而是广采众长,勇于创新。

一个是青古留名的书法家,一个只是农民出身的一个普通人。

张喜才的书法水平水平确实无法和王羲之比拟。

但其苦练书法的程度与王羲之当年有得一拼。

我们知道,王羲之自幼年便酷爱书法,练习书法可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废寝忘食对于王羲之来说,应该是常态,还为此闹过一个笑话。

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间,王羲之却还沉浸在书法中,家人叫也不听。

家人担心王羲之饿着,就亲自将饭菜端到王羲之的书法桌前。

王羲之也知道家人给自己送饭了,就想着吃饭。

意识是一回事,动作却是一回事,王羲之竟然沾着墨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这样忘我的练习精神,确实看出来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

那么,张喜才又是如何苦练书法的呢?

农民出身的他,从哪里获得写字的工具呢?又怎么认识字的呢?

张喜才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贫穷的家庭条件,限制了他的求学之路。

只读到小学四年级的他,认识的字并不多。

但在四年的学习中,张喜才对写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只要一拿起笔,他就写得停不下来。

张喜才就经常捡起地上的木棍,以土为纸,写写画画。

青年张喜才,在响应国家征召下入了伍。

在部队的日子里,张喜才有幸继续学习文化课,在文化课中认识了更多字。

除此之外,他还了解到毛笔字,对毛笔字跃跃欲试。

然而退伍后,他被分配到山西省高平市丝织印染厂。

因为平日里工作繁忙,只好抽空练习毛笔字。

忙忙碌碌几十年,张喜才终于有大把时间练习书法了,他退休了。

退休后,张喜才回到山西老家务农。

他白天去田里忙活,晚上回到家中练习书法。

对张喜才来说,这样的日子非常充实。

以前穷的时候,张喜才要么拿起棍棍在黄土上写字,要么在报纸上写字。

家中还叠放着他练习书法的报纸,老人家非常珍惜报纸,正反面都写满了字。

即使后来有钱了,张喜才依旧买的是最便宜的墨水。

从他的身上,彷佛能看见无数老一辈省吃俭用的影子。

因为当过兵的经历,晚年的张喜才收获了一笔“书法资金”。

手头宽裕后,张喜才便购入自己平时练习书法需要用到的笔墨纸砚。

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书写工具的张喜才,脸上绽放了花朵儿般的笑容。

这是他一直都想得到的。

张喜才就这样慢慢摸索着书法,担心学习书法的费用贵。

他并没有报班学习,所以进步缓慢。

即使如此,张喜才仍坚信自己的书法会有所进步,他日复一日地练习。

他常常拿着自己的书法作品给亲戚朋友看,听到他们的赞美后总是笑出声来。

有时候,他会提着水桶和一支大毛笔来到家附近的公园里,在地板上进行书写。

对他来说,常常坐在桌子前练习,难免腰酸背痛。

来公园书写,不仅让酸痛症状有所缓解,还能让大家欣赏到他的书法。

在公园练习书法的张喜才,偶尔会收获来自路人的称赞。

这些称赞大多是来自小孩子和年轻人的。

然而,公园里的其他老人并不理解张喜才的做法,总是向他投来鄙夷的目光。

张喜才不开心了,你们玩你们的,我玩我的。

我写字又没打扰到你们,为什么要嘀嘀咕咕的?

后来,张喜才再也没去过公园写字。

而是回到家里,为自己定做了一张专门用来写毛笔字的大桌子。

大大的桌子,占据着房间一角,在那里,张喜才的梦想之芽悄悄生长着。

张喜才平日最喜爱描摹字帖,尤其是名著的字帖。

因为自己学历有限,实在无法创作出什么优秀的作品。

不再年轻的他,思考着自己是否能为中国传统文化做什么贡献。

这样的念头从脑海中一闪而过,张喜才萌生了抄录四大名著的想法。

他深知,抄录四大名著并非易事。

一篇文章就可能就要耗费好整天,但老人家难以掩盖自己书写的激情。

他想着,如果能完成这个目标,对张家而言,将是很好的传家宝。

并且,这也可以在祖国70周年庆典的时候,拿出来当”献礼“。

抱着这种心理,张喜才花八年时间,一点一点地投入到抄录四大名著这件事上。

张喜才最喜欢的书法是行书和草书,他认为写这两种字体时。

自己身上好像有一种古代书法家飘逸洒脱的气质。

然而,在选择用什么字体抄录四大名著时,他犹豫了很久。

最终决定使用自己擅长的“正书之祖”小楷进行抄录。

窗外的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鸟儿不知飞过了多少只,时针不知走了多少次。

本和张喜才同样热爱书法的老人,渐渐的不再练习书法了。

张喜才一年又一年地脱下厚重的棉衣,换上老汉背心,又再次脱下老汉背心,换上棉服。

日复一日地坐在那块大大的桌子上抄录四大名著。

知道父亲在练书法的儿女,以为父亲只是抄着陶冶情操,不太在意。

因为他们清楚,父亲一直都喜欢练书法。

但有时,儿女也感到担忧。

年迈的父亲经常因为写字腰酸背痛,他们曾劝说过父亲。

让他量力而行,不要糟蹋自己的身体。

张喜才听不得这话,每感到腰酸背痛,他休息一会又回到桌子上写字。

终于,在第八年,张喜才老人家完成了最后一本书的抄录,此时的他已年近八十。

三百多万字,就这样被张喜才一字字的用书法呈现了出来,确实是不可思议。

张喜才的儿女对父亲抄录的四大名著很是震惊,佩服父亲多年的毅力及持之以恒的决心。

于是将父亲张喜才抄录并装订好的四大名著拍照并上传到网上。

照片一经发出,一时间引起了强烈的关注。

许多网友对张喜才老人家此举感到不解,费时八年,只为抄录四大名著,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也有网友表示,就像有人喜欢钓鱼,有人喜欢唱歌一样,书法也是一种兴趣爱好。

网友佩服张喜才这样的精神,觉得他的书法很好。

张喜才老人家出于喜欢而做这件事,完全可以理解。

事件发酵后,吸引了书法界内专业人士。

不少专业人士看了张喜才的作品后说:

“这算不上书法,就是小学生的抄抄写写,他不懂书法的。”

“真正的书法才不是这样的呢,要我说啊,有这时间还不如去干别的事情......”

“一个外行做这些,根本就是浪费时间,没有意义的。”

八年的作品被人批得体无完肤,张喜才老人家并没有因此感到失落

而是每天翻看自己抄录的作品,视如珍宝。

难道写得不好就不能写了吗?

还是有欣赏张喜才的人,民俗协会会长苏香平就亲自找他交流书法。

并且,张喜才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他的作品在学校中得以传播。

做一件事并不需要任何理由,只需要对这件事的热爱。

张喜才老人家,一生都在为自己而活,为灵魂而活。

他曾说:“觉得写字的时候,横竖撇捺都让我神清气爽,练毛笔字让我感到心情愉悦。

年轻的时候,没什么时间写字,现在退休了。

恨不得早上一醒来就写字,一直写到晚上睡觉。”

练字五十年,于他而言,书法提高了不少。每天过得很充实、快乐,这样就够了。

在这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每天过着快餐生活。

人们好像很忙碌,却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忙碌什么。

人们嘴里吃着快餐,体验着快餐式爱情。

人们好像很难再静下心来认真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写几个字。

而是将注意力都转移到短视频中,从两分钟的电影解说中了解一部电影,从两张照片和只言片语去了解一个人。

人们越来越急了。

已经很少有人能像张喜才老人家一般,静下心来,倾尽九年,投入真心,只做一件事。

当业内人士评价张喜才老人家的400多万字的抄录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写了50多年还没写明白时。

张喜才只是继续拿起毛笔,书书写写。

对他而言,书法已然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

人们活在现实的枷锁下,形成了一套评价事物的标准。

通过判断这么做自己能收获多少利益来评判一件事是否值得。

这是当今时代年轻人的常态,大家都太浮躁了。

甚至有些人,本在自己的领域中闪闪发光。

被更多的钱财和更漂亮的声誉所吸引,放弃自己的梦想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我们不难联想到身边的人。我们已经见过不少唱跳俱佳的歌手转型做演员,参加综艺节目。

他们真正懂演戏吗?也许事实上他们一窍不通。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再看到像《仙剑奇侠传》这样优秀的影视剧。

因为此时影视剧的市场上,流通的不是真正的好演员,而是真正的流量明星。

“只是这样能赚更多钱,只是这样能赚更多钱......”

大学生放弃在城市的发展机会,进山支教,将自己的美好年华留在大山中。

有太多声音对他们说,“你这么做是图什么呢?多为你自己考虑考虑吧。”

只有心怀梦想的他们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帮助更多大山的孩子走出大山。

著名的女校长张桂梅,一次机缘巧合,刚刚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的张桂梅从大理来到丽江山区。

原本只想忘却爱人过世的悲伤,她却看到了山区贫困孩子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

爱的本能让这位女教师在山区扎下了根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她节衣缩食。

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

日积月累,张桂梅先后捐出了40多万元。

令她引以为豪的是,她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因贫穷而辍学。

2006年,云南省政府奖励的30万元,她全部捐献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

2001年起,她义务担任丽江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

为了孩子们,她全身心投入教学,将自己的病痛置之度外。

张桂梅的腹腔中有肿瘤,她自己也清楚这个病的危害。

但是,学生们临近中考,她知道自己学生们需要她的陪伴。

她一直等到学生进了中考考场之后才想起来自己,想起来自己的疾病。

这个时候她才舍得、才放心的走进了医院治疗。

令人惊讶的是,她腹腔的中的肿瘤已经超过了2公斤,切出来的时候确实把医生吓到了。

张桂梅这么做又对自己有什么意义呢?贫穷了一生,吃不饱一顿饭。

也许有时候,做一件事,并不需要问背后隐含的意义。

就像有的人为了钱,有的人为了权力,而有的人仅仅是因为梦想。

张喜才当初决定抄录四大名著时,并没有考虑其背后的商业价值。

这仅仅是一位书法爱好者的梦想。

他的故事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重新拿起笔,练习书法。

这种梦想的力量,鼓励着每一位努力奋斗的年轻人前进。

张喜才用自己对书法五十几年的热爱与坚持,诠释了什么叫为了梦想不顾流言蜚语,勇往直前。

希望大家以张喜才为榜样,在听到不好的声音时学会捂住耳朵向前跑。

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坚持梦想。只要脚步不停,梦想终会被实现。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80岁老人酷爱抄四大名著 写秃80支笔(图)
山西七旬老人,历时七年,写废100多支毛笔练习书法,却遭嘲笑
3815张宣纸、328万字,老人坚持5年用毛笔抄完四大名著
老人苦练书法50年,用小楷手抄4大名著400万字,让多少专家汗颜
学书法,如何让毛笔听话?(详细)
张昕若:王羲之书法真面目的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