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无极而太极——易学宇宙论本体论考析(6)

(二)儒家之“道”考析

1.《易经・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解析:阴阳纠缠相冲相吸乃为道,纠缠变易生生不息创生乾坤,能预知未来乃占,通达变易为事,阴阳纠缠妙变而不可预测乃为神,此乃化生(即建构)之理。

那么“阴阳”和“道”有何关系?

宋人把“阴阳”释为“气”,把阴阳纠缠化生之理释为“道”。程颐程颢:“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二程遗书.第十五》)”;朱熹则曰:“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周易本义系辞上传》)”,即阴阳纠缠变化为气,变化之理为道,即所谓“神”。这就区分得很清晰了:阴阳乃是形而下的气;阴阳之理即所以阴阳者,乃为形而上之道,道与气相即不离,为易之常则,那么,“太极之道”实则意谓规则之理、逻辑之理,这种理解基本符合程朱之意。

如此,阴阳之“气”既有质性,亦有灵性,它是物源体与意源体之纠缠。“理”即“道”即“逻辑”,它是纠缠逻辑本身。阴阳纠缠化生(建构)万物,是故“太极之道”乃化生之逻辑,曰万物之始。

2.《易经・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解析:“易”即无极,无极创生太极,太极化生阴阳,阴阳化生四象,四象化生八卦。

3.《易经・系辞上13》: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解析:所以感觉之上(不可被感觉者,即化生逻辑)叫作道,感觉之下(可感觉者)叫作器,不可感觉者化生(建构)为感觉之物叫作变易,普遍化生建构起世界,将化生之理告知民众乃是一项事业。

综之,儒家之“道”为“太极之道”,乃化生(建构)之道,曰万物之始,非万物之因(本)。

(三)“无极”“太极”“易”与“道”

金岳霖《论道》曰:“无极而太极是为道。”,无极,宇宙之始;太极,宇宙之极。道无始称为无极,而道无终则称为太极。这样金岳霖先生之“道”乃非现实之“无极”向现实之“太极”之展开历程。金先生道论把“道”视为一过程,应该是受黑格尔绝对精神之启发,然如此理解“太极”颠覆了传统“太极”之意蕴。

我们在“吾学”框架下梳理一下“无极”“太极”“易”与“道”之关系:

1.“无极”乃本体之存,属于玄域,为纯粹逻辑性之存,一种可能性逻辑。其为非视觉之混沌世界,情性、灵性、质性寓于其中,乃现实世界之本(原因)。

2.“太极”乃现实之始、始之极,含蕴着物源体(阴体)和意源体(阳体),二者纠缠引发建构,化生万物。严格说来,“太极”还不是完全意义之现实存在,而是介于“存”与“在”之过渡。

3.“道”,即“易”,在本体意义上,曰“无极”。“无极”创生(绽出)“太极”,又“太极”化生“万物”,故在变易意义上曰“理”,即逻辑,且通贯全程之逻辑。所谓“道生一”、“易有太极”曰绽出之逻辑;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曰阴阳纠缠化生之逻辑;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曰现实之先为逻辑之存;所谓“道路”乃逻辑之路,所谓“道理”乃逻辑之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阴阳太极看“平天下”之理:阴阳之道的核心内涵,就是对立统一
论象本论学派
《阴符秘旨》上卷
《盘盘道之三》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与重大争辩 :天、天命、道
《太极图说》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