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八、九节,意临作品到底要“取”什么?

第八、九节,意临作品到底要“取”什么?
2012-05-17 23:10:42   来源:   评论:0 点击:1992

  一个懂得书法的书法家,是需要意临作品的,为什么要意临?意临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是借助某件古人书法作品的章法、文字结构、用笔、线形等元素,进行的带有临摹意味的创作实验。    古人也曾经对...
  一个懂得书法的书法家,是需要“意临”作品的,为什么要意临?意临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是借助某件古人书法作品的章法、文字结构、用笔、线形等元素,进行的带有临摹意味的创作“实验”。
  
  古人也曾经对于他们前代以及他们的“古人”做过很多类似的“意临”工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铎。他有很多传世的意临作品,不仅把阁贴中的小手札意临放大成丈二条幅,而且还把线条用另外一种方法加粗、加进连绵的手法、把章法改装成另外的格式等等。。。吴昌硕也有实临《石鼓》和意临《石鼓》等范本。
  
  研究一个书法家,往往他们的临摹之作是最有研究价值的。通过实临,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如何理解古人技法的。比如,很多传世经典作品是“刻本”,而“刻本”往往隐藏和掩盖了很多“墨迹本”中的细节和技术,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他们会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理解,把那些近乎“湮没”的细节发现并表现出来,让我们通过他们来透视古人。
  
  如果实临是书法家对古人书法的理解、继承的一种手段和途径的话,那么,意临则是他们把审美、思想和创造力融进古代经典中的一个创造过程。这个过程,也最能窥测到一个书法家风格的形成过程、他的审美趋向、如何改造和取舍古代经典技法和精神的诸多因素。所以,对一个书法家意临作品的研究,我们就可以以古代作品为参照物,找出他对于参照物是如何进行取舍的。
  
  我深深觉得,不是不能向当代书法家学习。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呢?这个才是落脚点和关键的问题。仅仅学习他们的结构、线条这些笔墨之类的技术?抑或是学习他们的某件作品?不!我觉得,向当代书法家学习的核心就是----学习他们是如何继承、拆解古人的经典书法的方法和思维!
  
  我搜集了很多陈海良这两年临摹《阁贴》的作品,严格地说,这些都是“意临”之作。尽管,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帖的面貌,但是通过仔细的分析,他还是做了很大的“取”、“舍”。
  
  比如陈海良这件意临阁贴作品,其实他是把《近得贴》和《一日一起贴》放在了一起,这可能是出于章法的需要,把一个平尺纸张分成了两部分正文----一部分5行,一部分3行,这样就避免了一块正文的平淡。原作(如图)写的比较温和、线条比较厚实、结构比较平稳。而陈海良意临中,把字的结构开始做了略微的倾斜和摇动,这种做法也正是他基于对明清大字草书的追求,所以他在临作中也尝试摇摆字形,这或许就是与陈忠康那种魏晋格调的不同------陈海良要的是摆动、奇肆、动感!这也是他未来大草书的追求方向。
  
  原作因为是“刻本”,线条边缘比较“圆”,但陈海良的意临,显然就表现了“墨迹手写”的清晰、犀利的线条边缘,这也是他心性使然------蓬勃的朝气和力量感,大草书要得就是张扬,他的笔底必然就会不时的流露迅捷的力量和强度。这也是他对魏晋书法的一种属于自己的理解------线条硬朗、挺拔、起收笔痕迹清晰有力。
  
  还有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他强化了章法中的几个“点”------“永兴”、“不具羲之报”、“吾昨”、“一起腹”等,使之线条粗壮,打破了整体章法中线条均匀,让章法出现了节奏和跳跃感。这种手法,其实是从杨维桢书法中借用来的“等粗”手法。另外,他对于“一起腹”三个字(组合)的强化,也是他对于今后大字乃至小字草书连绵技术的试验和强调。对于这种连绵技术,他在2011--2012年的小字作品中被大量运用,这也是把大字草书技术在小字草书中的移植,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有图例。
  
  以上是对陈海良近期意临作品中一件作品的分析,接下来我们还会做这样的分析,敬请留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法脱离古人,就成了浮云
这三个草书书法家写的楷书怎么样?
陈海良:最高境界的书法都是没有底稿的
【自语堂】陈海良书法研究断想
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会员陈海良老师书法作品 创作五米长手卷
古人临帖:在摹临与意临之间临帖,笔画遒媚,转折流畅,技艺娴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