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川震九年纪念 有一种凝视叫做忘川



今天是汶川地震发生九周年的纪念日,此前已经有媒体发表相关报道,类似幸存者在九年中顽强快乐生活,震区的建设成就,以及那么多余味缭绕的其他信息,都在纪念的名义下聚集到一起。汶川地震象征着国人集体凝视的一个地方。九年足够铭刻,九年或可忘川。

曾记得地震当年及国家公祭日时刻,回响在媒体上的是八个字:死者安息,生者坚强。这些年来,生者经历的幽暗心理或许难为外人言说,但看见残疾的手臂开始作画,家庭的新生儿也已长大,最后一丝墙面的裂缝早被日常图景所取代,生者借助生活而复活的情景仍让人感动。

多年来,四川以外关注地震重建的人们,习惯性地代入责任感,将地震的伤痛引为自身的痛楚,将重建看成自身的义务。目睹今日传来的积极讯息,川人的坚韧超出他们曾经的不幸,他们展现了那种选择自己所爱并坚持下去的力量,他们给了生命新的转机。

就在纪念日之前,新疆刚刚发生过致人伤亡的地震,而在不到一个月前,则是雅安地震四周年重建的日子。大地震颤所诱发的那些悲剧,历经人心及建筑物重建的数年努力,我们终于可以说出这句释然的话:怀念逝者固然需要,但我们确实完成了活着的任务。

汶川地震这些年,我们要处理的一大难题,是如何完满对待它造成的裂缝。它们分布广泛,包括地震前后的发展断裂、社会断裂,也包括四川省外寄托的重建理想与省情国情之间的差异。审视九年来各方博弈权衡的结果,有关裂痕的处理有了或可乐观的答案。

对于政府来说,填补地震留下的巨大“重建缝隙”,在基础设施、农房建设等方面让震前震后一个样,甚至超过以往,是执政伦理的应有之义。而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继续从前的生活,甚至过得更好,则是人的本性使然。这一切,无论你捐款还是关切,与有荣焉。

九年更是一长段时间的裂隙,除了家庭或政府所做的上述弥合之努力,同时也以人性和文明的名义,适当地保持了这种裂痕。无论是官方修建纪念馆,立下纪念物体,还是家庭祭祀、沿袭怀念,都象征着真正重视、拥有生命的机遇。执政伦理与人性的直觉在此汇流。

所以,不管是怎样的政治理想,都在大地震划出的宽阔界限上,做着很可能殊途同归的事情:或者是设法超越震灾的伤害,或者是保留地震给予的警示。对于那些依然心意难平的事项,九年可以是一个放下的节点吗?一个伟大的事实是,除了真相,还有许多爱。

四川人是天下的盐,赞美的是川人融汇贯通的特质。川震一事,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展现融合之需的现场。而九年飞渡,各个方向卓然建立起来的新生活,已经成为一个不容易被伤感或激愤所排斥的参考值。或许共识仍需争取,但重要的是续接希望——它们生长,现已九年。

加缪说过:“人们对命运都很敏感。这就是他们的不同之处。”过去九年,我们会为四川人遭遇的震灾感到痛苦,因为在地动山摇时,他们与我们不一样,未能幸免。而某些建制化重建带来的观感,又会让我们感到不幸,因为他们与我们一样被动卷入现实当中。

这种因为地震激发的国族纽带,及其载浮载沉的不定感,九年来始终影响着我们。值此纪念日之际,很高兴它终于可以归于平静。根本原因是,从大灾难中复活的精神,无疑地我们也能从川震的历史中找出来,而生者九年来对幸福的追求,无需加持,亦同样是壮举。

总之,九年来,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际遇如何,都没有忘记凝视过一个叫汶川地震的历史片段与现实景观。在凝视当中,我们复盘人性与政治,思量可为与不可为,反思裂痕与界限。到了最后,折服并说服我们放下执念的,仍然是澎湃的生活意志及场景。纪念也就成了礼赞人的别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分享:生者幸福!今天是五一二汶川地震五周年纪念日,距四二0雅安地震已二十二天,五年之间,四川发生两次强震,让多少个家庭瞬间消亡,让多少人饱尝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们敬畏大自然的伟大,我们感叹人类生命的
今天5.12是汶川地震15周年纪念日。
建川博物:汶川大地震馆(上)
四川大邑-21年3月建川博物馆汶川大地震馆
震前震后---美丽四川的前世今生啊
四川大地震 哪一个瞬间让你泪流满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