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和伊斯兰的故事

现将朱元璋文臣武将中有确切资料可证为回目的常遇春、胡大海、冯国用、冯胜   李文忠、胡德济、丁德兴、蓝玉、沐英等人简介于后: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濠州怀远(今安徽怀远县)人。父亲是阿訇。明朝开国大将,刚毅多智,勇力过人,协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明朝,名将中排名仅次于徐达。在著名的采石战役中,常遇春锋芒初霹,立了头功,由先锋升为元帅。在西征陈友谅的龙湾战役中,常遇春与冯胜率军大破敌阵,战功卓著,升行省参知政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东征张士诚,张士诚败死。常遇春以功进封为鄂国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二十五万大军出师北伐。仅三个月,平定山东。1368年即洪武元年四月,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大战,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勇猛冲杀,麾下壮士紧随,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史称塔儿湾大捷。故《大明英烈传》评书家们描写常大将军为“皂枪缨挑遍天下,乌椎马踏破乾坤”。这一仗,占领了河南和渣关,为攻取元大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洪武元年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攻占大都,改为北平府。”洪武二年三月,常遇春与李文忠串军攻取元上都开平。“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州(今河北龙关县西),得暴病卒于军中。年三十九岁。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惊,赐葬钟山之下,井亲自出奠。书报大将军徐达回京参加会葬。赐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朱元璋在总结开国之功时曾说:“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回族人物志?明代,)。   常遇春的后裔定居于京津之间,建常营村,至今为北京东郊的回民聚居区“常营村”,后改为“长营村’。薛文波《明代与回民之关系》载,“常遇春生平勤斋拜,当戎马倥偬之暇,即入寺听经习礼,虽在军中亦然。又请敕建清真寺于金陵城内(今南京市净觉寺),落成,高皇帝频临幸焉。”  

胡大海(?一1362年),字通甫,濠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朱元璋初起兵时即相从。是辅佐朱元璋开国的名将之一。民间相传,胡大海原是一个炸油馍的小商人,长身铁面,样于十分威严,朱元璋命为先锋,以佐扬天戚。大海骁勇多智,在朱元璋渡江后的多次战役中屡立奇功,授右翼统军元帅。至正十七年(1357年)四月至十八年(1358年)三月,大海与邓愈,李文忠配合,在浙江一带守城、夺地,经过几次大战,屡立战功。在战张士诚,平陈友谅的战役中,战功卓著。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初,大海被降服的苗将蒋英设计杀害。“大海被杀后,大将军李文忠攻取杭州,活捉了逃亡到此地的凶手蒋英,李文忠亲自押解蒋英到京城。朱元璋下令,将大海像悬挂街头,刺英血以祭。”“朱元璋特派亲信前去哀悼,并作文以祭。特赠光禄大夫,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大庙。”(《目辕人物志?明代》)。   据传中国胡姓的回民其祖先是伊朗人,随元军来中国。大海族人随明军转战南北,成祖扫北时随军北来,定居于北京。现在北京回民聚居区牛街住有“鸡胡”家族,以贩卖鸡只为生,因成祖时把经营牛羊肉、鸡鸭等贸易交予回民。   胡德济,字世美,胡大海的养子。随大海南征北战,是朱元璋的一员勇敢善战的大将。‘梅花门一战,德济名声大扬。既下信州,朱元璋以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使守之。”陈友谅的大将李明道夺信州时,德济与大海配合破陈军,活捉李明道……。大海被杀后,浙东大乱,张士诚乘机派大将袭诸全。左丞李文忠速遣德济自信州前往救援诸全。德济大破张军,擢浙江行省参知政事,移守新城。张士诚又派大将李伯升夺新城。李文忠、胡德济两军夹击,大获全胜。朱元璋夸奖德济功劳出众。人品高尚。擢浙东行省右丞,赐骏马。不久,改左丞,移镇杭州。洪武三年(1370年),胡德济从大将军徐达西征。朱元璋授德济为都指挥使,镇陕西,卒于此。(《回旗人物志?明代》)。 

李文忠,《明史》卷一二六李文忠段记载:“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敷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州,太祖见保儿。甚喜,抚以为子,令从己姓……。”同卷又载:“遇春卒,令文忠代将其军……。”从《明史》所载可知,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外甥是回民,舅父当然也是回民。常遇春的军队多半是回民,让回民将领接掌回将所训练和指挥的回军,是顺理成章的事。

冯国用(1324—1359),安徽定远人,朱元璋的早期谋士,足智多谋,“对朱元璋早期建立以金陵(南京)为中心的基业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在夺取安徽的几次重要战役中,冯国用出谋献策,屡立功勋。他又勇又谋,’披甲直前奋击,成为朱元璋文武双全的心腹。”先大破陈兆先军,随后又攻取集庆。破陈兆先军的战役中,“辅佐朱元璋居中调度,立了大功。”“接着参加了扩展江南基业的战争,与诸将一起先后攻取了镇江、丹阳、宁国、金华等地,均有战功。被攉升为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冯国用随朱元璋率军攻占浙江诸暨,二月,又攻绍兴。冯国用突然患病,旧历四月十五日卒于军中,时年三十五岁,朱元璋闻丧痛悼不己。冯国用作为朱元璋开拓事业的早期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地位仅次于李善长。”官至亲军都指挥使,追封郢国公。(《回族人物志?明代》)。  

冯胜,(?一1395年),又名宗异,原名冯国胜,冯国用之弟,朱元璋的开国大将之一。官至总兵官、征虏大将军,封宋国公。“在采石矾渡江之投以及破太平、克集庆,攻取泰兴、宜兴等战斗中,屡立战功,数次任命为元帅。冯国用死后,其子冯诚年幼,朱元璋便于次年(1360年)命冯胜袭任兄职,典亲军。在消灭陈友谅的龙湾(在今南京市城区西北)之战中,冯胜率领精悍的亲军冲锋陷阵,直捣中坚,战功卓著。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在攻灭张士诚的湖州(今浙江吴兴)、平江(今江苏苏州)破城之战中,冯胜的战功仅决于平章常遇春。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再迁都督府右都督。”   北伐中原之役,冯胜随徐达、常遇春出征。先取山东,再入河南,连连奏捷。“徐达、常遇春、冯胜北上攻取元大都(北京)的战役中,冯胜又立战功,朱元璋十分满意,升为征虏右副将军。”“大都即破,冯胜又率军与徐达、常遇春合兵,平定山西全境。”“洪武三年,任冯胜为右副将军,随大将军徐达再次出征西北,消灭元军残余。”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决意三路进兵征讨扩廓帖木儿。征虏大将军徐达出中路,左副将军李文忠出东路,冯胜为右副将军出西路,三路并进,以清沙漠。三月,冯胜师抵兰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大将军徐达卒。七月,拜冯胜为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冯胜串左副将军傅友德、右副将军蓝玉境兵二十万北征纳哈出。已故勋臣子弟常茂(常遇春长子、冯胜之婿),李景隆(李文忠长子),邓镇(邓愈长子),也随军出征……。”(以上将领均为回民)。冯胜大军直捣纳哈出驻地松花河一带,迫降了纳哈出。“这是明初对蒙古贵族用兵的一次重大胜利。”“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榜列勋臣五十七人,其中功高望重的武臣八人。冯胜位居第三。”   “冯胜戎马一生,大有功于朱元璋的开拓和统一事业……”洪武三年来元璋大封功臣,在赐给冯胜“世券”的诰词里说,“冯胜兄弟二人与我亲同骨肉,十余年间协助我除肘腋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统一大业。”得天下之后的朱元璋对功臣猜忌多疑,屡兴大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二月,冯胜被朱元璋“赐死”。(《回族人物志·明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大军西征:岭北之战伤亡惨重 让出西域统治权
明太祖北征
冯胜:追随朱元璋43年,赢得明朝最伟大的一仗,为何被直接赐死?
明朝十位开国大将,三位赐死两位暴卒
明朝十位开国大将:都不得好死,三位赐死两位暴卒,一位剥皮揎草
朱元璋手下大将排行榜,其中6位被赐死,其他的结局悲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