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风散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消风散

厚朴15克(姜汁炒)、陈皮15克、炙甘草15克、荆芥穗15克、防风60克、蝉蜕60克、羌活60克、藿香60克、白殭蚕60克(炒)、川芎60克、茯苓60克、人参50克,共为细末,每次服3克,一日3次,病重者可每次服5克,茶水送服。身有疮癣者,可用黄酒送服。因原方服用量太大(每次9克),故后人多改为汤剂使用。一般用量为:厚朴3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人参3克,荆芥穗9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羌活10克,藿香10克,白殭蚕1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

无虚证或有风热证者,可去掉人参。

本方主用于治疗风邪上攻,头痛目眩,项背拘急,鼻塞声重,喷涕流泪,皮肤风疹瘙痒,或皮肤干癣,痒疹难消,以及妇女行经期间被风邪所袭,冲任受风,而入血分,致使血中风邪羁留而皮肤生小红疹且瘙痒难忍,有的地方因用手搔痒致使皮肤破而成疮等症。

方中用羌活、防风、荆芥、川芎辛散轻浮之力以祛头、目、项、背之风。用白殭蚕、蝉蜕轻扬清散之力,更兼以皮走皮之性,而祛皮肤之风。藿香、厚朴芳香避秽,理气消胀,以除恶散满。参、苓、陈、甘,益气化湿以调中扶正,使风邪无留滞之弊。全方合而成为治风邪为患的常用之方。

本方基本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消风散,但药量稍有出入。

《医宗金鉴》也有一消风散方

《医宗金鉴》也有一消风散方,以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各9克,石膏15克,甘草、木通各5克,共13味药组成。主治风热袭表,皮肤瘙痒,起红疹,时起时落,甚或兼头痛发热等症。

二方都常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瘾疹、风疹、癣疮。二方的主要作用,均是疏风止痒。但本方外散风寒之力较大,除湿止痒之力较小,但兼有扶正作用。《医宗金鉴》消风散则除湿止痒、散风清热力较大,不能散风寒,且无扶正作用。

我常将以上两方穿插裁摘,合并起来而随证加减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顽固难愈之风疹(荨麻疹)、血风疮、牛皮癣等病。常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我的常用方为:当归9克,赤芍12克,红花10克,防风9~12克,生芥穗6~10克,连翘12~18克,知母10克,蝉蜕9~15克,苦参10~30克,白藓皮10~30克,白殭蚕10克,炙山甲6~9克,苍术6~10克,陈皮9克,水煎服。

风疹顽固久治不愈者,可再加皂刺6~9克、蛇蜕3~5克、忍冬藤30克、丹参30克,苦参、白藓皮均用30克,连翘可加到20~30克。兼有头痛、月经错后、月经量少者,加川芎6~10克。皮肤瘙痒处用手搔抓后发红而感到灼热者,可加生地10~20克、炒黄柏9~1

2克。兼口渴、恶热,或多在夏季或热环境中发病者,可加生石膏30克(先煎)、川黄连6~10克、薄荷3~5克(后下)、生地10~15克。红疹隐隐,痒而不易外透者,加牛蒡子10克、升麻9克、桔梗3~6克。我曾用上述方法,治疗多例此类病人,皆取得了良好效果。请参考试用。

临床也常有不少医家,用防风通圣散(或丸)治疗皮肤痒疹、疮癣等病。但防风通圣散主用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本方则主用于风邪束闭,郁于皮表之证。

凉血消风散

生地30克 当归9克 荆芥9克 蝉衣6克苦参9克白蒺藜9克 知母9克 生石膏30克生甘草6克

本方从《外科正宗》消风散增减而成。生地,当归、甘草凉血润爆;知母、石膏清肌热;荆芥、蝉衣消风,苦参、白蒺藜祛风止痒。适用于血热生风、风燥诸证,舌质红,脉弦滑数。治玫瑰糠疹可加紫草凉血清热;人工荨麻疹加紫草、桃仁。

【组成】 荆芥(6g) 防风(6g) 牛蒡子(6g) 蝉蜕(6g) 苍术(6g) 苦参(6g) 石膏(6g) 知母(6g) 当归(6g) 胡麻仁(6g) 生地(6g) 木通(3g) 甘草(3g)

【功用】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主治】 风疹、湿疹。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歌诀】 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习读】消风散
方剂歌诀详解——消风散
【消风散:身上一发热就皮肤瘙痒,风疹湿疹荨麻疹】
消风散
消风散的妙用 ​风疹,湿疹。
身上一发热就皮肤瘙痒,风疹,湿疹,一个经典方子疏风除湿止痒原创 陆大夫 大家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